社会工作专业“四维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实证研究——以N大学为例

2016-01-21 07:18姚云云周晓焱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模式

姚云云,周晓焱

(东北石油大学 人文科学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社会工作专业“四维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以N大学为例

姚云云,周晓焱

(东北石油大学 人文科学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摘要: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和提升专业技能的重要保证。如何创新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是摆在国内很多院校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N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在总结多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经验基础上,积极探索并实践本校特色的“四维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提出了完善相关保障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四维一体; 实践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姚云云(1978-),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周晓焱(1978-),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识码:A

文章编号:编号:1008-6390(2015)06-0136-04

收稿日期:2015-09-11 2015-09-27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092057) 天津外国语大学2015年校级教改项目(TJWD15D09)

“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引导学生内化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重要途径。”[1]然而,现阶段国内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普遍面临着这样一个难题,即在全盘引进西方社会工作教育教学模式并不现实的前提下,基于本土化和职业化的现实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务能力的问题。有鉴于此,必须积极探索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一、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一)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是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性取向的必然要求

社会工作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专业化的助人服务工作,尤其强调实务性和操作性,注重通过专业服务满足社会需求。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性取向不是社会工作某一个阶段的特性,而是贯穿于社会工作发展的整个历程,这就决定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不能缺失实践教学环节。鉴于此,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必须注重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这是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性取向的一种必然要求。

(二)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是解决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困境的迫切需要

社会工作实务性、操作性较强,因此,国外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要求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毕业时必须要完成规定的实践学时。根据国际社会工作学校联合会的规定,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学位学生在校学期期间必须累计完成800小时的实践内容,否则其将无法获得专业毕业资格。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并没有达到这个国际化的专业训练时间标准,加上中国大陆缺少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及专业督导,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训就很难真正落实到位。

虽然国内高校逐渐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纷纷开始实践教学改革,但多数高校开展的多种实践教学如“实验室教学、专业实训、机构实习等实践内容之间互不匹配,相互衔接的逻辑不合理;重视对单独性的个案、小组等专业工作技巧的训练,而缺少集中性的综合型实务训练;重视演示型或验证性训练,缺少服务项目化、设计性训练;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略显不足”[2]。这些问题需要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中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是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进行的必要探索。

(三)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是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切实要求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社会科学,也是一种专门的职业。开设社会工作专业院校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更是满足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诉求的一种必然回应。可以说,无论从社会工作的专业本质、职业取向,还是从社会对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都对高校培养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实务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开展实践教学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养职业化、实务型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环节。“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则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教学理念的高级实践形态,它烙印了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行为方式的教育理论与教学观念的实践表达。”[4]由于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成熟度不高,所以,无论实务训练还是专业服务方面能够提供给专业学生的实践机会非常有限,并缺乏系统化的功能整合。为落实教育部“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去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符合本校特色的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3]的要求,N校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化、职业化”为方向,在把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核心体系基础上,自开设社会工作专业以来,积极进行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

(一)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1.确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职业化、实务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N校社会工作专业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以专业教学为核心,以服务社会为根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确立了清晰的建设思路和人才培养原则,在“崇尚社工精神、服务地方社会”的价值理念的指引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了职业化、实务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建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方向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性与应用性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科的一个重要特性。为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N校社会工作专业以实验课程和专业技能实习为依托指导学生进行实务操作,充分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务技能培养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理论讲解、实验模拟、校外实训”实务技能强化型实践教学模式。同时,也加大了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比例,构建起“基础实践(课程实践、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专业技能实践(实验课实践、社区实习、社会调查、专业技能训练、项目实践)、综合技能实践(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挑战杯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创业培训、志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

3.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四维实践教学模式

N校根据本校情况,在具体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开发了“课程实验模拟实践模式”,“基地项目实训实践模式”,“科研课题实践模式”和“个性化分类分层模式”四维实践教学模式。

4.拓展社会工作专业实务训练领域,打造“三级”实践教学平台

社会工作是一门综合性的服务职业,其服务领域非常广泛。N校社会工作专业积极拓展原有实务训练领域和实习内容,依托当地资源和本校自身优势与本地企业和社工机构合作开展了“地企共建社区宜居家园”活动,探索本校专业发展的“资源型城市社区建设”和“资源型企业社会工作”特色服务方向。同时积极打造以实验课为依托的基础性、以社会实践基地为依托、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主的创新性梯级的“三级”实践教学平台。

5.探索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考核指标体系

实践能力考核是评估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和指标。N校从各种实践教学方式、实践训练时数、个案工作数量与完成质量、小组工作数量及完成质量、社会服务项目方案及模拟实施质量等多个维度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考核指标,在坚持职业价值、伦理操守与专业方法技巧及职业能力等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综合性、开放性的“理论测试+能力评估”、“社工教师+服务对象+实习机构导师+机构督导”多方评价的考核指标体系。

(二)社会工作专业“四维一体”实践教学模式设计与具体实践

如何创新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是国内院校社会工作专业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N大学依托学校自身优势,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了由“课程实验模拟实践模式”,“基地项目实训实践模式”,“科研课题实践模式”和“个性化分类分层实践模式”四维实践模式构成的具有本校特色的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如图1)。

图1 社会工作专业“四维一体”实践教学模式

1.课程实验模拟实践模式

“课程实验模拟实践模式”是社会工作专业实验教师利用实验室软硬件设置,针对特定问题,设置专业服务情境,指导专业学生设计服务方案、模拟角色、演练专业技巧、反思服务过程,提升专业技能的一种实践模式。课程实验模拟实践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将功能完备的专业实验室与实训机构对接(如图2)[5],共建、共享资源。一方面,机构为专业实验课程提供案例资源;另一方面,实验课程为机构设计服务方案,模拟服务过程。此种实践模式的实施,实现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双向互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实务能力。

图2 课程实验模拟实践模式

2.基地项目实训实践模式

“基地项目实训实践模式”主要是依托校内外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工作实训项目,以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及社会服务能力。“基地项目实训实践模式”致力于推进学校和相关实习实训机构长期、深度合作,并借此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习机会[6],其具体形式为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和机构社会工作者带领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发掘社会需求,共同针对服务对象的需求设计服务项目,论证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合力承担项目实施,完成项目。学校和机构共享项目成果(如图3)[7]。N校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师带领本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开展了“失独家庭社会保障情况调查”、“社区养老情况调查”、“低保家庭个案访谈”等项目的研究和“社区养老互助活动”、“温暖家庭社区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通过这些实训项目的开展,一方面改善了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从而解决社区问题,专业学生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将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实务水平;另一方面也使学校与相关实践实训机构紧密合作,互利互惠,共享成果。

3.科研课题实践模式

“科研课题实践模式”主要是根据学科发展的前沿和社会现实需要,确立研究课题项目,并以科研项目研究为核心、以课题研究组为基本活动单位来进行项目的组织、管理和研究等实践活动。N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承担的科研课题设计课题研究任务,并将科研课题和科研成果引入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教学,组织学生参与了“灾后重建中的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的建构”、“农村寄宿制小学研究”等子课题研究,开展实证调研,分析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最终完成了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实验”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项目20多项,发表专业论文10多篇。该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不但使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接触到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培养了其科学研究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解和应用,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专业教师将学生完成的课题项目和科研成果引入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教学,也使专业理论学习具有了研究特质,保持了实验教学的先进性,为实验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教学质量。

4.个性化分层实践模式

N校教师在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专业理论掌握、实践能力、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实践教学中很难将教学标准统一。为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实务能力,N校开启了个性化分层实践模式,组建了多个校内学生实践小组,分工合作开展常态化实践活动。“个性化分层实践模式”的关键环节是给不同个性的学生分配多领域、内容差异的实习任务,在此基础上构建学生内部合作小组,最终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共同完成实习任务(如图4)。个性化分层实践模式的实施,不仅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实习实践热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专业合作的能力,增进了其对专业的认同感,深受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欢迎。

三、社会工作专业“四维一体”实践教学模式保障机制

为保障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必须完善相关保障机制。

(一)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保障制度,保证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规范性

实践教学保障制度是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为使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规范、可持续地开展,N校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制定了校内《实验课教学实施制度》《实验课考核制度》,校外《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实践制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3+4实习手册》《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规章制度》《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督导评估表》等一系列实践教学制度性文件以及学生实践考核制度、教师实践教学考核制度。

(二)争取学校及地方资金支持,保障实践教学的实验室平台建设

“社会工作专业实验室是社会工作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也是学生获得和拓展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可靠保证,在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加强社会工作学生实务技能的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8]为满足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顺利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升实践教学质量,需要不断更新实验室的软、硬件设备,完善相关的配套实验室管理制度。

(三)整合多种资源,加深与现有基地的合作,拓展实践教学新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是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也是提升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实战平台,也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习实践的重要基地。”[9]为保障学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必须努力开拓新的实践教学基地,并加强与现有基地之间的合作。N校充分依托地缘优势与当地社会工作机构合作共建科研和实践基地,既能共同制定符合地方社会发展需要、满足社会转型对社会工作人才特殊需要的人才培养计划,又可以顺利开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实践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四)创造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提升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指导教师是提高社会工作实践教学质量,培养社会工作实务型人才的重要保证。”[10]N校社会工作专业为保障社会工作的实践教学质量,制定了以本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为主、实习基地实务人员为辅共同担任实习督导教师的“双向实习指导教师制度”,既提高了学生实务能力,又保障了实践教学质量。同时,基于N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社会工作实务经验不

足的实际情况,积极创造学习机会,鼓励专业教师外出学习与交流,参加各种相关培训,以便更好提升其专业实践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史铁尔.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探索[J].社会工作,2007(4):10-11.

[2]夏权威.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3(7):40-42.

[3]周军.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2):140-143.

[4]赵曼初.实践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EB/OL].(2004-11-1).http://www.国开.com/news/ArticleDetail.aspx?ArticleId=6dfb6279-7e38-4df0-803f-004de7ee104c&ArticleTy-pe=1.

[5]姚云云,张文喜.社会工作“541”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6-72.

[6]王婷,孙丽.社会工作专业“基于项目学习”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以“新生训练营”为例[J].社会工作,2012(3):33-35.

[7]方伟明.社会工作专业“一化三维”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4(7):202-204.

[8]杨旭.四位一体: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26.

[9]龚晓洁,丛晓峰.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学校社会工作专业为例[J].工会论坛,2011(7):11-14.

[10]岳颂华.提高应用型本科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40-41.

[责任编辑石悦]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模式
“机械工程”专业飞行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财经类院校关于实习型实践教学的改革
高职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关于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探讨
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保障体系研究
职业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浅析
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学前儿童价值观培育的可行性研究
高分子材料专业就业导向下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