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快课”技术的交互式微课设计

2016-01-21 07:18尹合栋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混合学习翻转课堂微课

尹合栋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教学资源中心,重庆 400065)

基于“快课”技术的交互式微课设计

尹合栋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教学资源中心,重庆 400065)

摘要:数字聚合环境下教师自己动手设计、开发微课,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是新时代教师职业技能的需求。传统的MOOC制作成本高、难以普及推广,而基于“快课”技术的交互式微课设计高效、易学,更符合基础教育一线教师自身特点。以快课技术为核心,突出微课设计的互动性、模块化及教师参与性理念,整体设计交互式微课程的思路,剖析“前端分析、教学设计、开发阶段、检查发布”四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快课;微课;MOOC;翻转课堂;混合学习

作者简介:尹合栋(1985-),男,湖北黄石人,理学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识码:A

文章编号:编号:1008-6390(2015)06-0144-04

收稿日期:2015-07-08

基金项目: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32210)

一、引言

MOOC的优质资源对高等教育产生巨大影响,MOOC更多注意教育知识的普及和知识技术的传授,而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深度结合并不够[1]。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教育技术为导向的新的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开展,如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等,这些学习需要以“微课”为基础,然而传统的MOOC资源制作周期长、成本高,更多由名校、名师团队打造而成,这些MOOC资源制作方法在普通院校和中小学难以推广。另外,由于受传统课件开发观念的影响,教师更多采用PowerPoint、Flash和Authorware这类单一的工具来设计课堂资源,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交互性不强,而Flash和Authorware分别是以时间轴和图标工具来开发课件,它们在交互设计方面涉及编程操作,这对非计算机人员来说有一定难度,并且这三个软件在课件设计方法表现形式单一化、同质化,设计出的课件资源千篇一律、缺乏个性,教师也容易产生技术倦怠和审美疲劳。近几年MOOC在国内外知名高校飞速发展,微课的出现给传统的课程资源建设以新的启示,然而真正高效、易学、普及性强的微课制作方法却并不多见,本文以“快课”技术为主要手段,混合学习为指导思想,翻转课堂为实施策略,将微课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种普通一线教师能快速上手的交互式微课设计方法。

二、“快课”技术概述

快课(Rapid e-learning)是一种以模板套件为基础来设计和开发教学课件的技术,是E-Learning课件制作的一种,快课操作简单,技术要求低,其内容开发周期短,适合普通学科教师使用,并且用快课软件可以发布符合scom标准的微课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2]。运用快课技术设计课程只需事先将主题确定好,即可在三周或更短的时间内将课程制作好,它主要以SME(subjectmatter expert)为主要内容来源,运用相当简易的工具或样板产出内容,每个内容配有简单的评价、回馈及追踪功能,快课内容包括简易的媒体元素,而非高技术的媒体,内容的学习单元大多以30分钟为主,而且可以利用同步或异步传递。著名人才发展调查研究公司Bersin在2006年发布的“What works报告”显示Rapid E-learning占整个E-Learning市场的36%,随着MOOC衍变出的多元化在线学习方式发展,快课技术将成为未来课程制作的重要选择[3]。快课软件的功能越强、越灵活,其操作难度也会相应增加,易操作性也会降低,英国学习与绩效技术中心网站显示的快课制作工具有一百种之多,目前使用率较高的主流快课制作软件有“Adobe Captivate、Articulate、CourseLab、Lectora、ToolBook”等。

快课主要技术包括课件发布和呈现、测试与反馈方式、课件模板功能以及人机互动等。快课软件的发布格式和发布方式因软件自身不同而各有差异,发布方式有SWF形式、本地和CD-ROM形式、E-Mail形式、FTP形式等。快课软件有测试反馈信息功能,可以反馈学习者的分数、学习证书、时间限制、答题准确率以及发送测试结果等。每个快课软件都有课件生成模板,界面是否美观以及是否符合教学类型和相关教学原理是衡量其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优质的课件模板可以帮助课件开发者提高开发效率,提高课件制作水平[4]。另外,快课制作软件有交互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快课软件生成的课件很多是单击的,所以它主要以人机互动为主,这种互动主要用来确认和辨别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具体程序的执行,另外也可以控制课程内容的呈现,对教学内容进行导航控制从而有效避免学习者迷航情况。

三、交互式微课的组成

微课即“微型课程”或“微型授课”之义,它包括微课程和微课件两类,一个单独的微课称为微课件,多个微课件构成微课程,微课中的“微”更多的是指教学主题和教学内容的微型化,而并非仅指授课时间的缩短,微课有四个显著特点:短、小、精、悍[5-6]。按照微课的实现技术形式,可以将微课分为单播式微课和交互式微课,单播式微课主要是在制作脚本的基础上运用“录音话筒、摄像头、录屏软件、演示工具”制作而成,它主要强调教学内容的传递性,而交互式微课主要通过一些硬件设备和特殊的课件制作软件设计而成,它不仅有微视频还有交互功能、教学反馈,这种表现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它更强调教学内容的交互性。按应用场合可将交互式微课分为应用于课堂面授教学环境的“单机版”、应用于在线学习和课外辅导的“网络版”、应用于手机等移动环境的“移动版”。

本文所讨论的交互式微课制作主要是基于快课技术实现的,这种制作是指在规划好整个课件的整体结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软件工具实现不同功能模块,这种交互式微视频课件在功能和表现形式上比以往课件都有诸多不同,它以较低的技术成本实现了多样化的呈现方式。交互式微课不同模块运用的软件和工具是基于图形化的操作或模板化的工作方式,教师只需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习和掌握交互式微课的制作方法,所以这种微课制作方法更易于普及和推广。

交互式微课主要包括:智能语音解说、动画人物授课、虚拟背景微视频、在线电子测验、动态内容展示及微课管理系统。智能语音解说主要对课件中的教学内容连续语音讲解和朗读,与人工配音方式不同的是交互式微课主要运用智能语音合成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朗读和讲解,这对于解决课件设计过程中教师普通话不标准的问题有很大帮助。动画人物授课也称为“虚拟学习助理”,利用国外多款专门的人物形象制作软件,加上语音合成技术为角色动画增加语音功能,这种生动的表现形式可以增强微课的趣味性,创造更真实的学习虚拟环境。虚拟背景微视频即将教师授课背景通过抠像技术更换为虚拟动态背景,充分实现授课视频的虚拟化。在线测验指在线考试,在线电子测试(单选、多选、填空、匹配、排序)主要用来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实现客观试题自动评分并给出反馈意见。动态内容展示主要利用动态图表和示意图向学生展示和讲解教学重、难点,教师只需在动态模板库中找到合适的动画模板,输入相应内容即可快速生成动画。微课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微课程资源的发布及混合学习应用平台。

四、交互式微课的设计理念

(一)突出交互性、视频化和拓展性

在交互式微课设计中,要充分突出课件的交互性、微视频化和可拓展性,注重利用各种技术工具来实现教学信息传递和展示的多样化、智能性和自动化,使学生能够在一个多样化的信息呈现空间进行学习合作探究,以达到适应不同学生学习风格的需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强调工具简洁、快速和模板化

在选择快课设计软件和工具时遵循“快课”的指导思想,所选择的交互式微视频课件所选用的开发工具要易于操作,能适合那些只具有基本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教师,或者只需通过简单培训就可以熟练掌握软件的基础操作,保证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方面的设计与规划,而不用在技术上花太多时间。

(三)以学科教师自己动手开发为主

让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到交互式微课的设计中,而不是通过外包的形式让专业技术人员包办整个技术设计和开发,教师自己动手制作交互式微课可以将学科知识、教学设计运用其中,最大限度实现传统课堂教学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并且,不同学科教师的合作可以突破学科壁垒,充分发挥不同年龄、学科教师在知识、技术方面的优势。

五、基于快课技术的交互式微课设计

(一)整体思路

以快课技术为核心的交互式微课设计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准备工作:组建团队、购买硬件、选择软件、选定平台。一门优质交互式微课需要一个团队合作完成,这个团队由专业教师和技术人员组成,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硬件设备的购置要根据学校自身的经济条件及课程本身需要选择,如果是偏重推理和演绎类微课,可以选择可汗模式的“手写板”,也可以选择“高拍仪”录像设备,它可以将老师在纸上手写的内容直接录下。另外,还可以选择直接利用带有手写触摸屏功能的笔记本电脑来录制,如HP EliteBook Revolve 810G2笔记本电脑。上面介绍的几款设备只录制教师的讲课语音而不包括教师的讲课视频,而如果要录制视频,则需选择移动式录屏视频拍摄设备(类似于演播室),这是一种较经济又实用的设备。软件包括用来制作具有互动性的示意图、图表、在线测试和网络问卷等,这类软件有Raptivity、Interaction、Ouiz等,还包括iFly Tech InterPhonic、Character Builder、Crazy Talk、CrazyTalk Animator,这些软件主要用于模拟教师语音授课和语音合成,包括Adobe Ultra、iClone等用于抠像和制作虚拟背景的软件,包括将各种课件素材添加交互功能的Adobe captivate软件,还包括用于发布交互式微课的课程管理系统(CMS),比如国际产品中的Blackboard和MOODLE,国内的U-MOOC、THEOL、超星泛雅SPOC平台等,这些平台都可以实现在线学习、评价、监控与互动。

(二)设计过程

交互式微课的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过程,基于上述整体思路及前期的准备情况,可以将微课的设计过程为分四个环节:前端分析、教学设计、开发阶段和检查发布。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前端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学设计是课程开发的前提,它为后续技术开发提供实施方案,也是对整个课程的构思与设想,开发阶段是整个微课开发的整合与包装,前三个阶段决定整个微课的品质好坏,交互式微课的四个环节缺一不可。基于快课技术的交互式微课设计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快课技术的交互式微课设计过程

1.前端分析

前端分析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与学习对象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就是要选择学习者感兴趣、对学习者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内容分析主要指对所选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因为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通过微课这种形式表现。目前制作微课的模式有“摄像机拍摄模式”、“智能手机录制模式”、“录屏软件录制”、“可汗学院录制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以及现有条件选择合适的制作方式,没有最好的微课制作方法,只有更合适的方法[7]。分析对象主要是对学习者原有认知水平、群体特点、学习风格以及阅读习惯进行剖析与了解,为设计课件结构提供指导思想。这里要充分发挥有专业经验教师的作用,因为他们通常可以运用积累的实践经验对学习对象进行有效判断。

2.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主要是指确定教学目标,并完成微课结构框架的设计。确定目标主要是指思考学习者在浏览完微课之后将获得哪些知识与技能,并且设计者还要思考通过哪些手段和方法实现这些目标,最好用列表文字描述的方式详细阐明目标。设计交互式微课件时要注意构建一个结构化的层次框架,注意课件的基本模块构成及其相互关系,课件的整体结构及构成与设计者的技术水平与设备条件相适应,微课的不同模块之间是通过超链接相互关联的,在增加某个模块时要考虑不同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技术实现方案。另外,还要注意课件的结构设计与脚本有直接对应关系,提前做好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3.开发阶段

(1)编写脚本

微课脚本分为文字脚本与编辑脚本,文字脚本也称为内容脚本或设计脚本,这个脚本通常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与学生学习风格,对画面与声音素材按主次进行合理安排与组织,从而更好表现教学内容的组织、构思与设计。编辑脚本也称为制作脚本与技术脚本,它要求设计者在充分了解交互式微课技术实现前提下,根据多媒体表现语言的特点对教学内容、界面的结构布局、交互控制方式等进行详细描述。不管是文字脚本还是编辑脚本,都要求脚本编写以现有的素材与制作技术为基础,所设计的脚本必须是清晰、全面、指导、可行的[8]。脚本的编写要包括微课程名称、作者、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平台信息,完成微课系统框架结构图及对应模块设计与制作信息,并且还要清晰设计出所有模块制作的布局及富媒体搭配组合与实现的详细描述。

(2)收集素材

交互式微课的素材包括文本、图片、语音、动画、视频及其他辅助材料,素材的品质直接影响交互式微课的质量。为了减轻教师的开发负担,这些素材的获取在遵循版权法的“合理使用”原则下通过互联网获取,不必过分强调所有微课素材的原创性。素材的收集有两种常用方法,一是通过Google、百度、bin等搜索引擎收集各类素材,当然在获得这些素材时一定要标注来源,以对原作者表示尊重和感谢。二是在国际开放教育资源(OER)理念下,可以通过与国际同行分享课件、视频等优质教学资源,比如可以通过谷歌浏览器(Google Chrome)及其下载插件(FVD Video Downloader)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及学堂在线平台下载优质微视频及课件教学资源作为自己交互式微课学习素材的一部分。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通过互联网获取教学素材很方便,但一定要尊重素材原作者的版权。

(3)开发整合

不管是自制的素材还是从网络收集的孤立素材都很难应用于结构化的微课之中,要对这些素材进行有效的组件开发,即以一定的结构为基础将素材关联起来组成微课。组件的开发既可以对原始素材进行二次开发组合应用,也可以根据脚本要求开发原创性素材。对原素材进行改编、加工使之符合自己的设计要求,比如删减文字、视频格式转换、图片颜色的更换等。运用事先准备好的软、硬件设备进行素材的原创制作是最能体现设计者综合信息素养水平的工作,这种方式可以创造出独特的微课素材。不管选择哪种方式进行组件开发,都应该由素材向组件转变,充分体现设计者的理念和想法,一门高品质的微课程应该是极具创造性的。内容整合主要是对前几阶段的素材和组件进行组装,微课内容的融合核心在于对不同课件模块的组合与协调,充分体现课程资源及教学程序科学性。

4.检查发布

检查发布是整个交互式微课开发的最后阶段,它主要包括标注资源来源和课程发布两个方面。标注资源来源主要是对所有非原创性素材标注其来源和出处,将所标注的来源信息整理成文本文档,存放于交互式视频课件文件夹中。正式发布微课前需对所有文字内容进行校对,对链接路径进行测试,对视频播放流畅性进行检查等,这些准备工作做好后结合需要选择合适的发布平台进行在线发布,交互式微课的发布形式包括EXET和APP可执行文件、Flash、HTML5等,在PC、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上使用微课不尽相同,所以在发布前还要考虑所生成交互式课件用于哪类客户端。

六、结语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的障碍,教师由以前的课件使用者变为课件设计的参与者和开发者,这为微课的普及应用开拓了新的空间。本文所讨论的交互式微课强调学习过程中教学视频的交互性、学习路径的多样性及学习素材的动态性。一个完整的交互式微课应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以交互式动态图表或预备性测试展示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概念导入;二是包括以虚拟场景式视频方式来表达核心内容的授课视频;三是有自动计分即时反馈的在线测验;四是通过练习和协作项目学习巩固知识的应用操作。交互式微课更多地将其本身视为一个微教学活动或微网络课程,而不仅仅是微学习资源,因为它更侧重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富媒体资源的科学性。快课只是实现微课的一种技术手段,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还要将混合学习思想及翻转课堂策略运用其中,在理论支持下优化交互微课程的设计过程,只有这样设计出的微课才更符合数字时代的泛在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尹合栋.MOOC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27(9):125-129.

[2]Kuhlman T. The rapid E-Learning Blog[EB/OL].http://www.articulate.com/rapid-elearning/.

[3]Bersin&Assoeiates.Rapid E-Learning:what woks[EB/OL].(2005-06-07).http://store.bersinassoeiates.com/relstudy.html.

[4]张银宁.快制网络课件的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6):16-21.

[6]阮彩霞,王川.微课程的概念、特点和理论基础[J].课程·教材·教法,2014(11):16-22.

[7]尹合栋.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评价[J].现代教育技术,2015(1):46-52.

[8]赵国栋.微课与慕课设计初级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42-43.

[责任编辑石悦]

猜你喜欢
混合学习翻转课堂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SPOC平台下IPAD在初中生物混合学习中应用初探
基于混合式学习理念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混合学习模式及其实施要点 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