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诊断在痛风性关节炎中的应用研究

2016-01-28 23:55郑铁生吉林省磐石市医院影像科吉林磐石1323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6期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

郑铁生(吉林省磐石市医院 影像科,吉林 磐石 132300)



影像学诊断在痛风性关节炎中的应用研究

郑铁生
(吉林省磐石市医院 影像科,吉林 磐石 132300)

【摘要】目的 探究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双能CT影像学诊断的方法和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49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以及3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给予双能CT对最痛部位关节的扫描和检查,进行结果对比。结果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检查数值差异较大,且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尿酸盐结晶明显多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炎患者采用双能CT的检查诊断,能够对尿酸盐结晶进行清晰显示,并准确判断痛风以及其他关节炎的疾病情况,针对诊断结果给予显著有效的治疗。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影像学检查;双能CT检查

痛风是因为尿酸的代谢异常而导致的,人体内的尿酸过多就会产生其他疾病,一般为继发性或者原发性血液中尿酸浓度一直升高而产生的症候群[1]。近些年,居民的饮食水平不断提高,也对该疾病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该疾病的患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必须给予显效的治疗,为提高治疗效果就要给予准确的诊断。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49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以及3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给予双能CT的影像学诊断,观察诊断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49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以及3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给予双能CT,痛风性关节炎的49例患者中,30例为男性,19例为女性,年龄范围34~69岁,平均年龄为(45.31±6.17)岁。3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0例为男性,11例为女性,年龄范围32~70岁,平均年龄为(46.13±6.05)岁。两组患者的身体资料没有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所有患者都使用东芝320排动态螺旋CT机进行扫描,在四肢关节的CT扫描中,辐射剂量0.09 mSv,在腰椎和骨盆扫描时,辐射剂量2.25 mSv。扫描之后,数据进入工作站,开启程序中的软件,其通过对尿酸盐结晶、软组织和骨质的调节以及CT值的处理,以容积再现技术和多平面重建的方法给予图像呈现。针对CT衰竭洗漱,把尿酸盐结晶作为绿色标记,由医师给予相关处理。

1.3 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检查情况:在49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有48例患者在检查部位,有点状或者片状绿色伪彩标志,双能CT(+):97.96%,上述患者有16例为急性痛风性的关节炎,其有15例患者在检查部位,有点状或者片状绿色伪彩标志,双能CT(+):93.75%;32例患者为慢性痛风性的关节炎患者,双能CT(+):100%、2例穿刺活检后有尿酸盐结晶通风的患者,双能CT的活检部位为绿色标记尿酸盐的沉积,且主要在骨内、关节和周围软组织中分布。在3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有5例患者在检查部位,有点状或者片状绿色伪彩标志,双能CT (+):16.1%。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检查数值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尿酸盐结晶的状况:在通风组患者检查时,发现尿酸盐结晶有261处,其中结晶沉积的常见部位:第一跖趾关节23.0%(60/261)、第一趾中远端19.5%(51/261),跟骨17.2%(45/261),胫骨下端13.4% (35/261)。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尿酸盐结晶仅有19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尿酸盐结晶明显多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痛风性关节炎这一疾病的特点是高尿酸血症,还有该疾病导致关节痛风的结晶沉积,以及痛风性关节炎的反复急性发作,还会对肾脏造成慢性损害,病情严重者会出现尿酸性尿路结石或者关节畸形[2]。痛风这一疾病的诊断主要通过生化检查和临床表现,但其缺少特异性,有些患者属于无症状性的高尿酸血症,而且也没有发展成痛风这一疾病,有些患者在痛风的急性发作期,血尿酸的水平却在正常范围中[3]。在49例痛风患者中,通过检查只有25例的血尿酸水平比正常值高。在痛风石活检或者关节腔穿刺的检查中得出尿酸盐结晶是该疾病确诊的金标准,但会因为部位首先以及关节液的结晶数量少等因素的制约,很难广泛开展,而且这种方法是有创性,容易患出现穿刺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很多患者也不接受该种检查方法[4]。通过科技和医学技术的发展,可对该类患者采用双能CT的检查诊断。该种方法是通过两个相互垂直球管所发射的不同能量来进行同层扫描,在探测器接收之后,则对两种能量所采集的物质给予信息分析,从而对成像物体或者组织给予区分、标识、分离。而且通过该种技术不断的改进,操作方法也更加方便。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会有一定辐射,但不对人体造成损伤。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检查数值差异较大,且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尿酸盐结晶明显多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双能CT的影像学诊断,方便无创,能够将尿酸盐结晶进行清晰显示,有利于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朱永高,吕梁.痛风性关节炎的比较影像学诊断[J].当代医学,2013,19(7):110-111.

[2] 王旭,刘斌.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诊断及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2,35(3):251-254.

[3] 法良国. Modified Tonnis角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大学,2014.

[4] 马来永.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诊断[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965.

中图分类号:R58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6-0112-01

猜你喜欢
痛风性关节炎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痛风性关节炎中医内外合治对患者免疫、炎症等指标的影响
加味四妙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微信在痛风性关节炎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彝药“我思”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