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及早期护理干预

2016-01-28 23:55陈水金镇江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镇江市仁济医院精神科江苏镇江212009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6期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

陈水金(镇江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镇江市仁济医院-精神科),江苏 镇江 212009)



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及早期护理干预

陈水金
(镇江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镇江市仁济医院-精神科),江苏 镇江 212009)

【摘要】目的 观察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及早期护理干预。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90例精神病患者(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分析对比护理前后精神病患者的血糖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后,精神病患者的血糖值下降明显,血脂也下降明显,两项指标均优于护理前(P<0.05)。结论 该护理方案效果良好,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物;精神病患者;糖代谢;早期护理干预

精神病是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知、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异常[1]。为了研究出精神病患者的最佳护理方案,本文对患者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以下是研究的过程及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9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49∶43;年龄范围13~78岁,平均年龄(53.80±5.29)岁。糖尿病患者共24例,男性患者∶女性患者=8∶16,其中有1例女性患者正在接受胰岛素治疗。

1.2 治疗方法:对所有精神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选择格列吡嗪片、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格列吡嗪片剂量从最初的每日5 mg逐渐增加到30 mg,于餐前30 min服用;二甲双胍剂量从最初的每日0.25 mg逐渐增加到1.5 mg。格列吡嗪片和二甲双胍的剂量均可依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调整。

1.3 护理方法:①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病史及性格,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真诚友好的接纳患者。观察患者的行为变化,促使患者在情感和意志等方面发生变化。帮助患者适应医院内的环境,鼓励患者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②血糖护理:对患者进行血常规、心电图、血糖、血脂、电解质检查,定时监测患者的血糖,控制和稳定患者血糖。稳定患者的情绪,避免患者出现躁动。如果患者血糖异常,应及时向医师汇报,及时转至内科会诊。③饮食护理;对于进食困难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喂食;对于糖尿病患者,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低糖膳食;对于高血压患者,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低盐膳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多食用水果蔬菜,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④便秘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得患者明白便秘的危害性。⑤工娱疗活动与护理:工娱疗活动是精神科的一项重要的治疗和护理,它不仅能使患者愉悦身心,还能够增加运动量,加速葡萄糖和脂肪代谢,从而降低血糖、血脂。

1.4 观察指标:观察精神病患者的血糖情况,观察患者的血脂情况。收集患者护理前后的资料并进行详细对比。

1.5 统计学处理:所有研究结果的数据均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及血脂变化情况均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进行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精神病患者之间,对比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前后精神病患者血糖变化情况的对比:护理前,精神病患者空腹血糖值为(8.30±1.63)mmol/L,进餐2 h后血糖值为(8.03 ±1.80)mmol/L。护理后,精神病患者空腹血糖值为(5.52± 0.28)mmol/L,进餐2 h后血糖值为(7.09±0.64)mmol/L。护理后,精神病患者的血糖值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

2.2 护理前后精神病患者血脂变化情况的对比:护理前,精神病患者的三酰甘油为(2.13±1.06)mmol/L,总胆固醇为(5.88± 0.46)mmol/L。护理后,精神病患者的三酰甘油为(1.50± 0.43)mmol/L,总胆固醇为(4.35±0.54)mmol/L。护理后,精神病患者的血脂变化情况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

3 讨 论

精神病患者不能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其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2]。患者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常见的抗精神病药物有:氯氮平、氯丙嗪、氟哌啶醇、丙戊酸钠、阿普唑仑等,但是抗精神病类药物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造成患者糖脂代谢失调,体质量增加等[3]。

在临床上,对患者实施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第一,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家庭、性格等,真诚友好的接纳患者。密切观察患者的行为,避免患者自伤或者是伤害他人[4]。帮助患者适应医院内的环境,有利于患者在情感和意志方面发生变化。第二,对精神病患者进行血糖护理。如果发现患者血糖异常,护理人员可遵医嘱使用药物或胰岛素进行治疗[5]。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饮食护理,做到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多食用水果蔬菜,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第四,对精神病患者进行便秘护理。询问患者的排便情况,如果患者持续便秘,可选择缓泻剂、灌肠等操作进行导泻。第五,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工娱疗活动。

综上所述,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实施合理的护理对策不但能够大幅度改善患者的血糖情况,而且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脂情况。该护理方案效果良好,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苏嵘,罗汝琴.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病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0):274-275.

[2] 易慧敏.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研究[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8):379-380.

[3] 粟英,向毓明.抗精神病药物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情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151-3152.

[4] 沈明丰.抗精神病药物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合理应用的调查与研究[J].医学综述,2013,19(23):4391-4393.

[5] 苏俊杰.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病患者谷丙转氨酶及白细胞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115-116.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6-0218-01

猜你喜欢
早期护理干预
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康复的优化作用
早期护理干预在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疼痛中的运用探究
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效果
早期护理干预对儿童及青少年血压高值人群饮食结构的影响分析
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顺产后尿潴留的效果观察
小儿肺炎早期开展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早期护理干预有效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