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小儿手足口病护理的效果研究

2016-01-28 23:55安宝荣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132011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6期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效果

刘 萍 安宝荣(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 132011)



健康教育对小儿手足口病护理的效果研究

刘 萍 安宝荣
(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 132011)

【摘要】目的 研究小儿手足口病采用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方法 搜集本院儿科门诊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小儿手足口病72例,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组。接受常规护理36例入组对照组,接受健康教育36例入组研究组。观察护理效果,并作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康复时间较短(P<0.05),护理有效率高(P<0.05),差异显著。结论 健康教育对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效果佳,具有极大运用价值。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效果

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口腔、手足、肛周等部位出现疱疹或皮疹,并伴有发热,有一定传染性,肠道病毒为主要病因,可通过食用被污染食物或水、接触分泌物等传播。此病发病急,多发于夏秋季,以2~10岁为主。现搜集本院儿科门诊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小儿手足口病72例,总结性分析健康教育方法及效果,并回顾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搜集本院儿科门诊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小儿手足口病72例,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组。对照组36例,均龄(4.39± 0.58)岁,女患儿与男患儿分别17、19例,年龄范围2~9岁。研究组36例,均龄(4.52±0.63)岁,女患儿与男患儿分别18、18例,年龄范围2~10岁。全部患儿手足有疱疹,少数患儿伴有咳嗽、食欲不振、发热等,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对照组与研究组临床资料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健康教育。

1.2.1 门诊指导:热情、友好接待患儿及家属,拉近护患距离,增强患儿与家属亲切感、信任感。取得患儿及其家属的配合。

1.2.2 知识宣教:结合患儿年龄、家属文化程度等,制定个体化知识宣教方案。宣教内容包括疾病病因、症状、预防、保健、治疗等,确保宣教形式多样,提高患儿兴趣。制作宣教手册或画报,免费发放至患儿与家属手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开宣教;邀请科室专家举办讲座,对患儿与家属进行现场指导,加强疾病认识,提高意识;对年龄较小、家属文化程度较低的病例,开展一对一强化指导,采用易懂、通俗的语言,向其讲解知识,促进效果。

1.2.3 基础宣教:说明口腔护理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进食前后指导家属使用生理盐水给予患儿漱口,也可使用温水。说明皮肤护理对控制病情的积极意义,床铺应保证整洁、干燥,被褥及衣物等应保持清洁、干燥,以免对患儿皮肤造成刺激;若患儿出现皮疹,则应采取一定措施控制患儿手部,以免挠抓加重症状,使用络合碘对患处进行消毒,预防感染。密切观察体温,若体温>38.5 ℃,需给予物理降温。

1.2.4 健康宣教:讲解自我保健知识,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注意消毒餐具、玩具等,倡导患儿多饮水,注意日常卫生;勤洗被子衣物等,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适当进行运动锻炼。观察对照组与研究组护理效果,记录两组住院天数,并对比。

1.3 效果标准:无效:经过护理,患儿症状与护理前比较,无缓解,或缓解<60%;有效:经过护理,患儿症状与护理前比较,基本缓解,缓解60%~80%;显效:经过护理,患儿症状与护理前比较,明显缓解或消失,缓解>80%。有效率+显效率=护理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效果:对照组护理无效7例,有效16例,13例显效。研究组护理无效2例,有效14例,20例显效。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0.56%、94.44%,两组相比较,研究组高(P<0.05),差异显著。

2.2 康复时间:对照组康复时间(11.2±2.5)d,研究组康复时间(7.5 ±2.0)d。两组比较,研究组较短(P<0.05),差异显著。

3 讨 论

小儿手足口病除疱疹和皮疹之外,患儿呕吐恶心,食欲不振,病情严重者可导致肺水肿、脑炎和心肌炎,威胁健康发育及生命。健康教育在本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护理质量与诊疗水平密切相关,给予患儿精心、有效护理,对保证疗效、加快康复、缩短病程有积极作用[1]。大多数患儿家属心理负担较大,对疾病能否治愈、治疗安全性、预后等过于担忧,思想压力大,产生恐慌、抑郁和焦虑等,间接影响患儿情绪心理,影响疗效,故临床主张,除了对患儿实行基础护理外,应积极展开健康教育,结合疾病特点及人群特征实施宣教,提高护理工作效果,进而提高疗效[2]。健康教育指有系统性、有计划性、有组织性的开展教育活动,减轻或消除危险因素,使患者心理、身体、精神等方面保持良好状态,密切配合治疗,促进健康。按照本病病情及人群特点,确定健康教育内容为门诊指导、知识宣教、基础宣教、健康宣教等,其中门诊指导有助于构建和谐、融洽护患关系,拉近护患距离;知识宣教有利于提高患儿与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消除偏见及错误认识;基础宣教涵盖患儿各个方面,如心理、口腔、病情观察等;健康宣教有助于增强患儿与家属保健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促进预后。在健康教育下,护理质量有较大提高,一方面,患儿与家属可通过各项措施消除负性情绪,减轻心理负担,积极配合医护操作;另一方面,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实行健康教育,从根本上保证疗效,充分发挥护理作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时实施健康教育,可取得满意效果,值得运用。

参考文献

[1] 袁鑫霞,刘会彦,尤彦华,等.健康教育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4):172-173.

[2] 赵慧.健康教育对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107.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6-0245-01

猜你喜欢
小儿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病变的观察与护理探讨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探讨
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