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6-01-29 09:52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5期
关键词:肠梗阻排气出血量

成 亮

(辽宁省鞍山市双山医院,辽宁 鞍山 114032)

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分析

成 亮

(辽宁省鞍山市双山医院,辽宁 鞍山 114032)

目的 探讨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主要选取了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分别给予患者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及肠内排列术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间断性腹胀发生率及再发肠梗阻率明显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间断性腹胀发生率及再发肠梗阻率,值得推广及借鉴。

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

粘连性肠梗阻是妇科手术及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占各种肠梗阻的20%~40%。对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以往临床上主要采用传统肠梗阻手术进行治疗,虽对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作用,但该手术术后易导致再梗阻的发生率,疗效欠佳[1-2]。为此,本文特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传统肠梗阻手术方法及肠内排列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种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临床研究主要选取了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配合完成本次研究。并将合并消化道肿瘤或复发性肿瘤患者排除。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年龄最小的27岁,最大的60岁,平均为(42.45±0.24)岁,男性与女性患者所占比例为29∶11。观察组:年龄最小的28岁,最大的59岁,平均为(42.49±0.32)岁,男性与女性患者所占比例为28∶12。对照组和观察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患者行全麻-气管内插管,在病变正中作一切口,进入腹腔,找出梗阻部位,对于无血运障碍的患者,将粘连部位进行松解;而对于有血运障碍的患者,需要进行肠切除手术;对于粘连成团患者,需要进行局部切除做对端吻合手术,在梗阻的上下肠襻间行对端吻合捷径手术。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肠内排列术进行治疗,对于有无血运障碍患者的处理方法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阑尾切除,在残端作一切口,将M-A管插入,随后逆行插入空肠的上段,折叠排列小肠,每段15~20 cm,结扎阑尾的残端,并进行荷包缝合。随后在右下腹穿刺口将M-A管从尾端引出。

1.3观察指标:将对照组和观察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并对比两组患者的间断性腹胀发生率及再发肠梗阻率。

1.4统计学处理:本次临床研究收集到的相关数据经核对无误后录入至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手术各项指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间断性腹胀发生率及再发肠梗阻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当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对比差异显著时,用P<0.05表示。

2 结 果

观察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54.65±10.23)mL、(2.43±0.54)d及(7.21± 0.22)d;而对照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83.34±10.65)mL、(4.76±0.43)d及(10.65±0.35)d。与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相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更具有优势(P<0.05)。

观察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间断性腹胀发生率及再发肠梗阻率分别为5.00%(2/40)、2.50%(1/40);而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27.50%(11/40)、30.00%(12/40)。与对照组上述指标相比,观察组更具有优势(P<0.05)。

3 讨 论

肠粘连是机体对手术创伤、外来异物的一种防御反应,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3]。经过临床调查研究,大多数肠粘连患者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均能治愈,但是对于部分粘连较严重的患者需要再次进行手术治疗,易导致粘连的再次形成。因此,临床上对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寻求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仍是目前临床上研究的重点[4]。

肠内排列术可分为肠外排列及肠内排列两种,肠外排列所需时间较长,且操作较复杂;而肠内排列主要是通过利用肠管,形成规律性粘连,能够有效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M-A管为肠内支撑管,手术操作较简单,患者术后间断性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5]。肠内排列术虽然手术时间较长,需要将患者的小肠进行全部松解,并需要将M-A管插入腹腔内,但却不会影响肠内排列术的安全性,同时还能减少对肠管的损伤。肠内排列术主要利用M-A管对患者肠道进行减压,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肠道的蠕动,恢复肠道功能,降低患者肠外营养的摄入,保障患者肠道黏膜的屏障作用,从而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6]。

在本次研究中,将80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及肠内排列术进行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分别为(154.65±10.23)mL、(2.43 ±0.54)d及(7.21±0.22)d,均较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与对照组的间断性腹胀发生率及再发肠梗阻率(27.50%、30.00%)相比,观察组(5.00%、2.50%)更具有优势(P<0.05)。

总而言之,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间断性腹胀发生率及再发肠梗阻率,值得推广及借鉴。

[1] 邓建国.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对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508-509.

[2] 曹广涛,李伟,王新伟,等.先天性广泛粘连性肠梗阻10例诊治体会[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16(3):230-232.

[3] 乌吉斯古楞.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8):83-84.

[4] 张成余.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3):121-122.

[5] 徐如意,夏玉坤.自拟通肠方穴位敷贴治疗卵巢癌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6,8(1):26-27.

[6] 李炳禄,刘惠斌,郭万桃,等.应用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3):312-314.

R574.2

B

1671-8194(2016)25-0054-02

猜你喜欢
肠梗阻排气出血量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一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67例脑出血患者超急期中风急症证候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的关系分析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心脏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及出血量的影响
大承气汤配合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