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治疗重型脑外伤脑疝的临床分析

2016-01-29 09:52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5期
关键词:天幕脑外伤开颅

陈 林 翟 岩

(通辽市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内蒙古 通辽 028000)

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治疗重型脑外伤脑疝的临床分析

陈 林 翟 岩

(通辽市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内蒙古 通辽 028000)

目的 探究重型脑外伤脑疝采用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重型脑外伤脑疝患者75例,根据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去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均采用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植物生存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 采用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治疗重型脑外伤脑疝,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重型脑外伤脑疝;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去骨瓣开颅减压术

颅脑外伤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颅脑损伤,多是由外界暴力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于人体头部造成的[1],大多数患者病情危重,当患者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3~8分时,即可判定重型脑外伤,可导致患者颅内压升高,压迫脑组织引发脑疝[2],造成患者生命体征改变,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或意识障碍等,可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病死率高。为进一步研究重型脑外伤脑疝的最佳治疗方法,我院选取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临床研究,现报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于我院2014年3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重型脑外伤脑疝患者中选取75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外伤脑疝的临床诊断标准[3],经脑电图和颅脑CT检查确诊,GCS评分均为3~8分;将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54.2±4.8)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21例,高空坠落11例,硬物击打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54.5±4.7)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19例,高空坠落9例,硬物击打7例;排除患有严重心、肝、肾等系统性疾病患者和濒死患者,所有患者家属均同意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并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展开对比。

1.2方法:两组患者均行CT、脑电图等常规检查,对患者进行全麻,麻醉后行开颅处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去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开颅减压后,清除颅内血肿和破碎脑组织,对硬脑膜行减张缝合,之后关闭颅腔。于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治疗:颅内血肿和破碎脑组织清除后,于冷光源照射下轻抬起颞底组织,暴露天幕裂孔,在利用小棉片对脑干组织进行保护的前提下,使用低电流电凝切开天幕部位,于距离天幕裂孔1.5 cm位置顺着裂孔方向使用尖刀行切开处理,之后电凝止血;操作应小心谨慎,避免损伤静脉,如果患者存在急性脑膨出症状,需快速、及时地切除部分颞底组织,暴露天幕裂孔之后行其他对应治疗;复位脑疝后,对基底池进行冲洗,置引流管,关闭颅腔并行减张缝合。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疗效判定:根据术后患者GOS评分情况,制定本次研究中患者临床疗效判定标准:良好:GOS评分为4~5分,存在轻微缺陷,可正常生活、工作[4];轻度残疾:GOS评分为3~4分,存在缺陷,可正常生活,工作需保护;重度残疾:GOS评分为2~3分,意识清醒,生活需他人照顾;植物生存:长期处于无意识状态,缺乏认知反应,脑干功能丧失自我生存;死亡。

1.5统计学分析:总结本次研究数据均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计数数据均用(%)表示,数据比较均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数据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临床疗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中良好4例,占11.4%,轻度残疾8例,占22.9%,重度残疾18例,占51.4%,植物生存2例,占5.7%,死亡3例,占8.6%;对照组患者中良好3例,占7.5%,轻度残疾6例,占15.0%,重度残疾16例,占40.0%,植物生存6例,占15.0%,死亡9例,占22.5%;观察组患者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植物生存率和病死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2.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患者中出现脑积水、应激性溃疡和脑动脉梗死等各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对照组患者中出现2例脑积水,3例应激性溃疡和3例脑动脉梗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

3 讨 论

重型颅脑外伤是一种由于外界暴力作用于人体头颅部,引起危及患者生命的损伤[5],临床中常见危重颅脑外伤主要包括广泛的颅骨骨折、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等[6],患者致伤原因多种多样,较为常见原因有重物击打、交通事故、坠落伤等,可引起患者出现头皮破损,创口或伤道内出血,可见骨碎片及其他异物,伤后大部分患者多有昏迷,少数患者无昏迷,但可因颅内血肿而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体征以及继发昏迷等,也可出现局源性脑组织受损症状如偏瘫、失语、局源性癫痫等,且病情危重患者可并发伤道感染,出现颅内化脓性炎症和脑脓肿等,同时当颅内损伤致使颅腔内各分腔之间存在压力梯度时,脑组织从高压力区向低压力区移位,导致脑组织、脑神经和血管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有时被挤入分腔间的解剖间隙或孔道中,形成脑疝,并可造成脑脊液循环障碍,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表现和体征,是重型颅脑外伤的一种严重并发症,随时有生命危险,需及时接受临床诊治。

临床治疗重型脑外伤脑疝多采用手术疗法,当前环境下,各大医疗机构中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方法为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该手术主要是在患者颅内血肿和破碎组织被彻底清除干净的基础上进行天幕切开,回纳脑疝,解除天幕对脑组织、神经和血管的卡压,从而降低患者颅内压,有效减轻脑动脉压迫和嵌顿情况,减少出血量,促进脑组织快速恢复,与常规去骨瓣开颅减压术相比,具有患者存活情况良好,术后生存质量高等优势。为进一步研究重型脑外伤脑疝的治疗方法,我院选取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去骨瓣开颅减压术和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治疗进行临床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植物生存率、病死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数据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

总而言之,重型脑外伤脑疝采用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治疗,患者死亡例数少,存活率高,且术后患者并发症少,生存质量高,预后良好,临床疗效显著,应用价值高。

[1] 徐勇,林爱明,刘佳琪.腰大池持续引流辅助治疗重型脑外伤的效果[J].江苏医药,2014,40(16):1951-1952.

[2] 钱惠农,王健,王有刚.CT灌注扫描观察重型脑外伤后低密度区的血流变化[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7):1030-1033.

[3] 鲜华,李捷,刘斌,等.远程医疗系统在重型脑外伤院前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8):747-749.

[4] 刘建峰,李辉,张峰,等.神经介入联合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伴脑疝形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13(9):939-943.

[5] 向明俊,李俊清,杨承勇,等.创伤性脑疝患者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14,30(9):891-893.

[6] 黄鑫,马治国,孙永东,等.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手术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545-4546.

R651.1+5

B

1671-8194(2016)25-0057-02

猜你喜欢
天幕脑外伤开颅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早期介入认知训练改善脑外伤后抑郁的观察
大骨瓣开颅联合小脑幕切迹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
甘露醇治疗脑外伤致急性肾损伤及阿魏酸钠的治疗作用研究
论《007——天幕危机》中的空间叙事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