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腹部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应用

2016-01-29 09:52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5期
关键词:胆结石胆管磁共振

陈 博

(厦门市海沧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0)

对比腹部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应用

陈 博

(厦门市海沧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0)

目的 对比分析腹部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诊治的肝外胆结石患者57例,分别采用腹部CT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两种方法进行诊断,将诊断结果与确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腹部CT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57例肝外胆结石患者,予以消化内镜下胰胆管成像检查,阳性43例,可疑3例,阴性11例;腹部CT检查,阳性35例,可疑6例,阴性16例,肝外胆结石阳性诊断准确率81.4%(35/43);磁共振胰胆管成像,阳性42例,可疑3例,阴性12例,肝外胆结石阳性诊断准确率为97.7%(42/43)。腹部CT检查和磁共振肝胆管成像两种检测方法的肝外胆结石阳性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81,P<0.05)。结论 在肝外胆结石临床诊断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诊断结果更为准确,同时兼具操作简单的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肝外胆结石;腹部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临床诊断

肝外胆管结石,指发生于总肝管、胆囊管以及胆总管部分的结石症状。胆道阻塞、胆汁并发感染以及胆内压力增高等因素均为肝外胆管结石的诱发因素[1]。肝外胆管结石发生后,患者会出现高热、寒战、黄疸、胆绞痛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2]。当前,我国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肝外胆管结石的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为实现对肝外胆管结石的有效控制,提升其临床诊断效果,本次研究共纳入来我院接受诊治的57例肝外胆结石患者,对腹部CT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两种检测方法在肝外胆管结石临床诊断上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够为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接受诊治的57例肝外胆结石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是自愿参加本次研究。57例患者,男27例,女30例,年龄22~86岁,平均年龄(49.1±9.3)岁。患者均被确诊为肝外胆结石,排除患有其他可能对本次研究产生影响的疾病患者。

1.2方法:腹部CT检查,选用GE4排、西门子64排及飞利浦64排螺旋CT,检查前,嘱患者禁食6 h,并于上机前饮用600~800 mL温水,层厚层距均设置为5 mm,以2.5 mm层厚重建,对患者进行常规扫描。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选用美国GE公司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在检查过程中主要会用到3D-MRCP、2D-MRCP以及屏气水脂同反向T1WI等序列。检查前嘱患者禁食6 h。

1.3观察指标:观察腹部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肝外胆结石的检出率,与消化内镜下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腹部CT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临床诊断上的应用价值。

1.4统计学方法:将所有数据结果录入到SPSS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以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57例肝外胆结石患者,予以消化内镜下胰胆管成像检查,阳性43例,可疑3例,阴性11例;腹部CT检查,阳性35例,可疑6例,阴性16例,肝外胆结石阳性诊断准确率81.4%(35/43);磁共振胰胆管成像,阳性42例,可疑3例,阴性12例,肝外胆结石阳性诊断准确率为97.7%(42/43)。腹部CT检查和磁共振肝胆管成像两种检测方法的肝外胆结石阳性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81,P<0.05)。

3 讨 论

肝外胆结石属于临床常见胆道系统结石,主要包括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以及复合部位结石等。肝外胆结石发病率会随年龄的增长不断升高。肝外胆结石发生后,位于胆管内的结石会逐步向下移动,给患者带来剧烈的疼痛感,并会引发高热、寒战、黄疸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和生活质量。而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结石增大,还可能会导致胆管阻塞,进而诱发胰腺炎、肝脓肿等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3]。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对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和身体健康的恢复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肝外胆结石中含有一定量的胆红素,由胆囊排出的胆结石主要为混合型胆结石,这些因素的存在均会导致患者的病情与临床症状之间存在一定的出入,给疾病的临床诊断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肝外胆结石诊断过程中常会存在一定的误差[4]。肝外胆结石主要可分为原发性肝外胆结石和继发性肝外胆结石两种,继发性肝总管结石中,最为常见的即为混合类结石,针对不同种类的结石,使用的检查方法也有所不同,获得相应的检查结果后,还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再进行确诊[5]。此外,在检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重复检查,减少不必要的检查,以有效减轻检查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并减轻检查给患者造成的沉重经济负担。

腹部CT属于一种临床常见病情检查仪器,在腹部疾病的临床检查中应用效果良好,已得到广泛应用。腹部CT检查功能齐全,在结石、积液、穿孔以及腹腔、肝脏气管感染疾病检查上均具有良好的检查效果,但在检查过程中,需注意以下问题:检查前,嘱患者行胃肠道准备,以有效减少检查成像中的伪影,使所获检查结果更加清晰,将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充分呈现出来,确保诊断结果的真实可靠。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属于一种新型的非介入性胰胆管成像技术,检查时无需使用对比剂,属于一种无创型检查技术,且操作简单,因此该技术在临床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继发性肝外胆结石是由胆囊内结石掉入胆管内形成的,与原发性胆管结石在腹部CT成像中均会呈现出高密度影像或周围密度高、中间密度低的混合型结石影像,结石直接征象呈现为靶征,腹部CT还可对患者进行横向检查,因此在病理阳性方面上的检测敏感度更高,但腹部CT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泥沙样结石以及等密度结石分辨率低,易出现漏诊现象。同时,腹部CT属于断层扫描,成像单一,在在检测过程中无法准确定位结石位置,在阴性结石诊断上存在一定的误差。相较于腹部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所获检查结果更为清晰,能够更为准确的定位结石位置,在检查时,也不会受到患者的体位的影响,能够在任意方向上进行切层检查,获得胆管系统中多个角度的影像图,因此可使病变更加直观清晰的呈现在检查技术人员的视野中,使之能够更准确、全面的把握病情,为肝外胆结石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磁共振胰胆管成像通过对胰胆管或胆囊内静止或缓慢流动的液体进行成像,来实现胰胆管呈现,在肝外胆结石呈现上具有非常良好的敏感性,不同类型的结石在2D-MRCP及3D-MRCP上均呈现为极低信号,与高信号胆汁形成强烈对比,加上MRCP的定位作用及常规序列的辅助诊断,因此能够有效促进肝外胆结石的检查准确性。此外,相较于腹部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操作也更为简单便捷。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的检查结果更接近确诊结果,也证实了在肝外胆结石临床诊断上,相较于腹部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检查确诊率更高,本次研究中纳入病例数较少,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相关研究结果还需进一步的临床实践予以证实。

综上所述,在肝外胆结石临床诊断上,相较于腹部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更具优势,其检测准确率更高,对于阴性结石同样具有良好的敏感性,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无创,具有非常良好的应用价值。但相对而言,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费用也更为高昂,因此,在检查时,还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经济情况等多方面的因素,为患者选择更合理的检查方法,使检查能够为疾病临床诊断更好的服务。

[1] 吴东辉.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140-141.

[2] 罗光慧,张建平.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z2):81-82.

[3] 林辉.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医药前沿,2015,5(28):145-146.

[4] 马吉剑,曾敏,唐诚,等.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282-283.

[5] 唐建新.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医药前沿,2014,4(29):86-87.

R575.6+2

B

1671-8194(2016)25-0126-02

猜你喜欢
胆结石胆管磁共振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腹腔镜下胆管腔内整形技术治疗北绕型右后叶胆管结石合并开口狭窄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52例老年胆结石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