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工淡水珍珠规模化养殖发源地考证

2016-01-31 08:25杨安全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德清湖州淡水

杨安全,张 鹏

(德清县珍珠行业协会 浙江省淡水珍珠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 德清 313200)

中国古代人工淡水珍珠规模化养殖发源地考证

杨安全,张 鹏

(德清县珍珠行业协会 浙江省淡水珍珠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 德清 313200)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珍)珠的国家,有关人工育珠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中国古代人工淡水珍珠规模化养殖的信息虽然较少,但是通过国内外不同资料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可以得知,人工淡水珍珠规模化养殖的发源地为浙江德清,人工淡水珍珠规模化养殖技术的发明人为南宋湖州府人士叶金扬。

淡水珍珠;规模化养殖;德清

文献著录格式:杨安全,张鹏.中国古代人工淡水珍珠规模化养殖发源地考证[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1):87-89.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珍珠的国家,也是最早开始人工养殖珍珠的国家。中国有关珍珠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尚书·禹贡》,其中,在淮海篇中写到“淮夷嫔珠暨鱼”。这里的嫔珠就是自然产淡水珍珠。

北宋时期庞元英著作《文昌杂录》明确记载了一则人工养殖珍珠的方法:“礼部侍郎谢公言,有一养珠法,以今所作假珠,择光莹圆润者,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伺其开口,急以珠投之,频换清水,放置月中蚌蛤来玩月华,此经两秋即成真珠矣。”《文昌杂录》是元丰戊年庞元英在任时所记载的朝章典故轶闻,由于其任职期间所到地方皆为内陆,所以书中记录的珍珠养殖方法确切来说是人工淡水有核珍珠的养殖方法。但是,由于这则记载并未透漏更多珍珠养殖信息,因此无法判断此时的珍珠养殖是偶然为之,还是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人工淡水珍珠形成的原理。

目前,关于古代人工规模化育珠的记录非常少,而且也较为零散,但是将这些记载整合起来就会发现,它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南宋时期的叶金扬。叶金扬的生平不详,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生活在13或14世纪,为湖州府人士。叶金扬之所以为世人所知,是因为他发明了附壳珍珠养殖方法[1]:“将锡和其他金属的、木制的、骨质的浮雕放在蚌的贝壳和外套膜之间,经2~3年的养殖,即成。”这一珍珠养殖方法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已经了解了珍珠形成的原理,意识到只有将异物放入贝壳和外套膜之间才能生产出珍珠。这种将自然界珍珠的偶然形成转化成有意识的自觉培育过程,是古人的一大创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国内多数学者对于叶金扬附壳珍珠养殖的具体地点及相关情况并没有做深入的研究,只是将其作为一种现象进行描述。潘炳炎等[1]在其著作《珍珠实用新技术》中对这一课题做了初步探究,书中写道:“格瑞尔(Gri11)曾于1772年在中国看到过这种褶纹冠蚌的育珠手术情形,并首次引起欧洲的注意。”通过海外资料搜集可知,德国的Gri11确实曾于1772年写过一篇有关珍珠养殖的文章,文章的题目为《Bericht wie die Chinesen ächte Per1en nachmache》(《报告:中国是如何制作珍珠的》),该文发表在皇家学会,主要介绍了Gri11在广东生活期间所见到的海珠的人工养殖方法。但要特别指出的是,当时使用的贝类并不是褶纹冠蚌,而是Mytiluscygneus。

相较于国内,国外对叶金扬附壳珍珠养殖的研究更为丰富。1853和1856年,美国的麦嘉湖[2](Mac Gowan)博士和英国领事海格[3](Hague)分别发表了《Pear1s and pear1-making in China》和《On the nature and artificia1 production of pear1s in China》》论文,这是两位作者亲自到德清钟管和十字港进行实地考察采访后写出的文章,详细介绍了钟管和十字港一带的珍珠养殖状况。麦嘉湖博士在文中说明了该篇论文完成的方式,他写道:“在几天的旅行中,海格大使和我及一位机智的当地人对珍珠生产的工艺进行了调查,并获得了不同生长阶段的标本:在连续两天的旅行中,获得调查的结果是可信的。这次实践主要限定在钟管和十字港,这两个相邻的城镇位于德清,浙江省北部。”

麦嘉湖博士在文中不仅介绍了2个城镇的珍珠养殖方法,还对其使用的珍珠养殖方法进行了追溯:“这两个乡镇居民的创造能力归功于当地的一位祖先,他的名字叫余顺阳(YU Shunyang),后人为他建立了一座寺庙,并在寺庙中为他刻了雕像,以此彰显他神圣的荣誉。”同去的海格大使在自己的文章中也提到了这个人,但并未将其称为余顺阳,而是称其为叶金扬:“人工珍珠产品主要在湖州及其周边城市进行贸易。整个城市都从事这一贸易。据说,有5 000人以此为生。珍珠养殖方法是由叶金扬(YE Jinyang)发明的,他来自距今约1 200~1 300年的湖州。”海格在自己的文章里进一步明确了麦嘉湖文章中没有提及的纪念叶金扬寺庙的地点,“他死后,为了纪念他,在一个距离湖州26英里的叫小山(Seaou-Shang)的地方建立了一座寺庙,这座寺庙仍然存在,每年都会举办纪念活动。”关于小山这个地名,明代嘉靖《武康县志》有明确记载:“小山,在县东北三十里,高三丈,周二十丈五尺。境界武(康)德(清)。一曰翠峰山,中有翠峰寺。前山,在小山东南。”该古籍中所记载的小山,在今武康镇龙胜村。而书中提及的另一山“前山”,则属今天的洛舍镇沙村村。

另外,海格还在文章的末尾提到一则重要的信息:“在现存的一本古籍中,有关于这一令人感兴趣课题的细节记录,这是一篇有关区域贸易的文章,书中记载了此地珍珠培育工艺、贸易及类似的关于叶金扬寺庙修建费用捐赠的内容,不过这本书并不对外出售。”由于该段文字紧连着介绍叶金扬珍珠养殖的文字之后,我们可以将“这一令人感兴趣课题的细节记录”理解为叶金扬附壳珍珠养殖的细节记录,那么文中提到的古籍记载的应该是叶金扬珍珠培育工艺和珍珠贸易的情况。换句话说,也许最早从南宋开始,钟管和十字港一带养殖的珍珠就开始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成为城镇贸易的一种重要商品。

E1isabeth[4]于 2006年编译出版了一本名为《珍珠》的书籍,在中国珍珠养殖史部分写道:“珍珠养殖始于11或12世纪,但今天被人所熟知的养殖方法产生于13或14世纪,他的发明人叫余顺阳(YU Shunyang),是当时的湖州府人士。当时的珍珠养殖中心是钟管镇和十字港。它们位于现在的浙江省北部,丝绸之乡德清附近,距离太湖约50千米……大约有5 000个家庭从事珍珠养殖,并以此为生。为了纪念他对珍珠养殖所做出的贡献,后人在其中一座城镇建立了寺庙。寺庙每年都会举办纪念活动,这一传统一直持续到19世纪。”“约有5 000个家庭从事珍珠养殖”,说明当时的珍珠养殖已初具规模;而“为今天所熟知的养殖方法”则表明,南宋叶金扬附壳珍珠的养殖方法并未失传,一直延续了下来,成为具有广泛意义的现代人工育珠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叶金扬这个人名,目前有几种不同的称呼,除了本文提到的叶金扬、余顺阳外,还有一种叫法为叶纯阳。1925年法国人Boutan[5]所编写的《珍珠》一书中,将叶金扬称为叶纯阳。“用软体动物生产珍珠,似乎是中国人比所有其他民族都走在了前面……中国人把制造人工珍珠的这一发现,归功于一位湖州府的本地人,名叫叶纯阳,生活在公元13世纪末。他死后,人们在距湖州府40公里的小山(音),给他建立了一座庙宇……在浙江省的一个城市湖州一带,杭州以北75公里处有制造人工珍珠的地方。”2004年,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黄惟灏[6]在《湖州晚报》上发表了名为《德清是世界人工培育珍珠的发祥地》一文,文中也将叶金扬称为叶纯阳。“虽然书中所提到的湖州人叶纯阳并不一定是最早开始进行人工培育珍珠的人;但可以肯定的是,正是叶纯阳系统地完善了人工培育珍珠的技术,并将它发扬光大、传之后世。”综合上述结果,不管是余顺阳还是叶纯阳,这些称呼指向的都是湖州府的某一个人,正是这个人开创了珍珠淡水养殖的新纪元。而这个人名之所以出现几种不同的叫法,可能是因为德清方言和普通话的发音不同,从而造成了音译上的不同,这也才使得同样的两个学者在同时实地考察之后发表的论文中对同一个人使用了不同的音译名称。

明代,湖州地区的珍珠养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如明代的伍载乔曾写道:“春水龙湖水涨天,家家楼阁柳吹绵。菱秧未插鱼秧小,种出明珠颗颗圆。”这里的龙湖就是现今的湖州菱湖的别称,湖州菱湖位于湖州城南18 km,南邻德清县钟管镇。或许随着城镇贸易的扩展,德清钟管的珍珠养殖方法开始传入其他区域,从而影响了中国其他地区的珍珠生产。对此,海格先生也持有相似的观点,他在文章的最后说:“中国南部(广东)地区的人也生产人工珍珠。据说,很久以前,两个城市交换了他们的秘密,但是湖州人并没能学会广东的珍珠生产方法。这或许是因为两地在气候或者鱼种上存在很大差异。但即使对一些琐事都非常坚持的广东人却成功地学会了湖州的珍珠生产方法。”

古代,德清钟管和十字港一直有人工养殖淡水珍珠的传统,这可以从湖州及德清相关县志中得到佐证。其中,《德清县新志》[7]的卷二物产篇中记载:“将鱼鳞捣烂裹以五村后圩田中土,搓圆嵌于蚌壳内,蓄诸池一二年,后取出之,似真珠。惟光浮质轻有底,近销苏浙,远贩四川,独钟管人能为之。考此种珠,年久者光足价高,每本短利轻,不能久蓄,业此者渐减于前。”该县志中提到的“近销苏浙,远贩四川,独钟管人能为之”,既可以理解为只有钟管地区的人才掌握珍珠培育的技艺,也可以理解为钟管地区的珍珠养殖技艺其实在当时已经极为纯熟,且在全国享有盛名。

尽管目前国内有关淡水人工养殖珍珠的研究少之又少,可直接使用的资料也不多,但是通过不同资料的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我们也可以一窥中国古代淡水珍珠规模化生产的面貌。通过系统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现有记载的最早开始淡水人工珍珠大规模养殖的地区应是湖州德清的钟管和十字港一带,而南宋叶金扬(音译)附壳珍珠养殖则是现有记载中淡水珍珠人工规模化养殖的开始。

[1]潘炳炎,黄文贵,文仲芬.珍珠实用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4:62.

[2]MAC GOWAN D T.Pear1s and pear1-makingin China[J].The Journa1 of the Society of Arts,1853,56 (2):72-75.

[3]HAGUE F.On the natura1 and artificia1 production of pear1s in China[J].The Journa1 of the Roya1 Asiatic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Ire1and,1856,16:280-284.

[4]ELISABETH S.Pear1s[M]. Stuttgart:Rüh1e-Diebener-Ver1ag, 2006:352.

[5]BOUTAN L.La Per1e[M].Paris:Chez Gaston Doin Editeur à Paris, 1925:352.

[6]黄惟灏.德清是世界人工培育珍珠的发祥地[N].湖州晚报,2004-07-03(1).

[7]程森.德清县新志:卷二,物产篇[M].[出版地不详]: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31:190-191.

(责任编辑:高 峻)

S966

A

0528-9017(2016)01-0087-03

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133

2015-08-11

杨安全(1974-),男,四川苍溪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珍珠深加工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1:osmbiotech@163.com。

猜你喜欢
德清湖州淡水
明代湖州“丝绸之府”的形成缘由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明亮的眼睛
鲸豚趣多多之它们爱淡水
跳到海里喝淡水
德清裸心堡
走路看脚下
徐德清:往来于中美创新创业的“诗和远方”
湖州出土郡国五铢钱
当冷盐水遇见温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