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和研发方向的探讨

2016-01-31 08:25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菌棒黑木耳菌种

陈 青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

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和研发方向的探讨

陈 青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

目前,我国食用菌产业正处于加快生产转型、机器换人、试验示范公共平台建设以及全产业链发展阶段。针对产业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应进行食用菌种源保障和高效繁种接种技术、轻简化生产技术和食用菌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内容的研发。

食用菌;发展;研发方向

文献著录格式:陈青.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和研发方向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1):55-58.

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13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3 169.68万t,产值2 017.9亿元,进入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1]。浙江食用菌产业起步较早,是世界香菇人工栽培的发源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经过最近30余年的较快发展,食用菌产业已从快速发展阶段步入稳定发展和转型发展阶段,2007年被浙江省政府确定为农业十大主导产业之一[2]。2010年以来,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增加倒逼的情况,浙江积极探索食用菌产业转型,推进“机器换人”和轻简化生产,示范推广食用菌菌棒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模式,推动菌棒场为载体的菌棒集约化生产快速发展[3]。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已成为产业转型的重要举措,其主要途径是研发食用菌生物科技精深加工产品,包括药品、保健食品、开袋即食休闲食品、功能食品等[4-5]。笔者在分析食用菌产业现状、制约因素和技术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应用性研发方向,以期服务于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升级。

1 发展趋势

1.1 产业转型加快

当前,食用菌生产从总量稳定向内部品种结构调整转型。预计我国食用菌总生产规模将趋于稳定,内部品种结构调整成为新常态。如浙江是全国食用菌起步较早的主产区,近5年食用菌生产规模稳定在100万 t左右,波动区间为93.7万 ~ 116.47万t;丽水市的龙泉、庆元、景宁是全国闻名的食用菌主产区,其总生产规模已经稳定,年际间波动率在5%左右。浙江食用菌四大当家品种——香菇、黑木耳、蘑菇、金针菇中,香菇、蘑菇生产总量基本稳定,代料黑木耳生产高速增长后呈调整态势,自然栽培的金针菇生产规模低位平衡,而工厂化金针菇稳定发展[6]。

分散生产向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模式的生产方式转型。如浙江集约化生产(菌棒场、工厂化食用菌场、家庭农场)得到较快发展,“菌棒集中生产+分散式出菇管理”的统分结合新型生产模式成为生产方式的主体,全省已建有专业化菌棒场180余家,集中生产菌棒2亿余棒,占总生产规模的1/4强;全省有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主体72家,生产能力4.7亿袋,产值约9亿元[3]。

生产的非标设施向专用化设施转型。食用菌生产大棚缺乏专用设施,生产上多借用蔬菜大棚。实际上,食用菌对生产设施有特殊要求,对环境温度、氧气、光线非常敏感,露地栽培的食用菌还受雨水的影响,高温、雨水、通风不良都会较大程度影响食用菌生产。夏季高温使得南方香菇菌棒越夏、黑木耳菌棒生产困难;秋季偏高温会导致菇质下降;春季持续阴雨会使露地栽培的黑木耳发生流耳和菌棒提前软化,单产下降,而且造成采收和晾晒困难。

近年来,北方原露地生产的黑木耳有向立体化、设施化发展的趋向[7],南方浙江等食用菌主产区致力于香菇、黑木耳专用养菌棚和出菇大棚、黑白膜和反光膜等新型降温材料、通风装备和湿帘降温技术示范推广,财政支持力度较大,成效十分明显,预计食用菌专业化设施水平将继续提高,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1.2 “机器换人”加快

“机器换人”是新型生产主体规模化发展、劳动力成本增加倒逼和技术升级的必然选择。食用菌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主体蓬勃发展,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传统手工生产效率已不能满足生产发展要求。而当前从事食用菌生产的青壮年比例不足10%,用工成本不断攀升,床栽食用菌培养料建堆、袋栽食用菌制棒接种、采菇等集中用工时节劳动力十分紧缺。虽然食用菌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原料粉碎、配料拌料、装袋灭菌等多个环节可用机械代替人工,“机器换人”不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轻劳动强度,还能更好地保证培养料、基质含水量的均一性,可提高培养料质量,进而提高食用菌产量。

袋栽食用菌高效接种技术是规模化发展和安全生产的必然要求。袋栽是食用菌最主要的栽培方式,其接种效率低下已经成为规模生产的最主要制约因素。当前接种技术和接种方式仍为传统的接种箱手工接种,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仅为120~170袋·h-1。研发适合塑料袋接种的机械化接种设备、研究配套新型菌种和革新接种技术是加强食用菌从业人员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的内在要求。如浙江袋栽黑木耳和部分香菇接种期在7-8月高温季节进行,接种前,接种箱、接种帐或接种室及菌种栽培袋表面用气雾消毒剂进行消毒,该消毒剂有效成分为二氯异氰尿酸钠,对鼻、喉和皮肤有刺激性,需亟用机器代替人工,改善生产条件。

1.3 试验示范公共平台建设加快

依托国家、省、市、县食用菌产业技术团队力量,各级农业部门将建立一批试验示范点,成为试验、示范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新装备的平台。如浙江,将重点做好食用菌主导品种示范、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蘑菇培养料隧道发酵技术、农作物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技术、黑木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食用菌农作制度创新模式(菌稻轮作、林下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抗灾提高型标准菇棚、新材料和新机械装备等示范推广。针对生产中的突出问题,研究设计、试验模拟菌种质量、原辅料质量、生产用水、异常气候、栽培小环境、绿色防控、农药使用、生产管理等因素对食用菌生产的影响,以典型案例的研究来防范风险,使平台真正成为专业技术人员组织开展试验示范、技术培训观摩、菇农技术提升、新手起步的示范性实践基地。

1.4 全产业链发展加快

食用菌是食物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蛋白、低脂肪、多膳食纤维的优质食品,具有风味鲜美、食药兼用等特点,在提高生活品质、保障人们健康方面作用明显,人均消费量稳定增长。如灵芝(孢子粉)可提高人体免疫力,黑木耳可降血压、防止动脉硬化,猴头菇对慢性胃炎有食疗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倡的每日合理饮食结构即是“一荤一素一菇”。而且,香菇、木耳等干制食用菌可长期贮存,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周期短,年产量高达0.12~0.15 t·m-2,是保障农产品供给的重要补充。食用菌产品是人类优良蛋白的重要来源,在人类食品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作为新一代的保健食品、功能食品,食用菌在国际食品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会不断增强[8]。

食用菌是健康产品的重要原料来源。当前,食用菌产品加工率不到10%,其产品深加工和产业链延伸空间广阔。提高加工率,可以减少市场价格波动、效益起伏对生产的影响。随着食用菌精深加工技术的发展,菌类保健食品的研发,食用菌全产业链将会协调发展,实现食用菌产品的健康化、增值化、市场化和品牌化。食用菌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将更好地造福人类,如复方猴头菇胶囊药品用于防治胃病,灰树花胶囊药品可用于脾虚症的肿瘤患者。随着“互联网+”,体验式参与,公益性宣传,流通型、加工型龙头企业的多层次食用菌商业运营新模式发力,以及香菇、银耳、黑木耳与渤海商品交易所完成对接并上市,食用菌产业市场运营的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完善,食用菌消费市场将不断壮大,食用菌产业必定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9]。

2 研发方向

2.1 种源保障和高效繁种接种技术

首先是种源安全保障技术,研发一种快速检测种源质量的技术,包括种源真实性,病毒、真菌、细菌感染,种性变异等指标检测。其中最复杂的是种性变异或退化的检测,其主要表现为抗逆性下降,在养菌阶段遇到不利天气出现大规模烂棒,或出菇阶段不出菇、出菇异常的情况,造成重大损失[10]。因此,为防范重大菌种生产事故,迫切需要联合育种单位,为每一个品种单独建立一套种源质量的实验室检测指标——类似于我们人体血常规检测指标,从而快速发现指标异常的种源并剔除。研究探明抗性下降、不出菇或出菇异常的机理,做好种性保持和复壮工作,具体可以从生产事故多发的香菇入手,研究建立香菇主导品种菌种种性质量快速检测技术。

其次是大型标准化栽培种场培育和栽培种直供终端用户模式的推广。近年来菌种质量引发的重大生产事故都跳不出“菌种场销售原种给菇农、菇农扩繁菌棒式栽培种、菌棒培养阶段或出菇阶段出现异常”的怪圈,这是因食用菌菌种系无性繁殖容易变异和高扩系数带来的连锁反应。为改变这种畸形的生产销售模式和降低供种用种风险,需要建立规范可控的种源-母种-原种-栽培种生产体系,示范新型菌种生产技术,扶持培育大型栽培种生产主体,建设高效率的灭菌、接种生产流水线、大型温控养菌房,引导菌种场直接供应栽培种给菇农。

2.2 轻简化生产技术

升级袋栽食用菌菌棒(料棒)工厂化生产技术。应顺当前食用菌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规模化发展的趋势,研究升级香菇、黑木耳等食用菌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笔者前期研究结果已经表明,相较于农户传统的菌棒生产方式,菌棒工厂化生产不仅仅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加快发菌速度,进而提高产量和效益。因此,菌棒工厂化生产在满足数量的同时,还需要研究提高菌棒质量,提升菌棒场的设施装备和生产技术,提高菌棒场社会化服务水平,打造升级版菌棒场[3]。重点是研究开发1万棒级大容量的高效节能灭菌设施装备,研究建立基于该装备的灭菌技术参数,包括培养基质配方(含理化性状和营养结构)、料棒紧实度、料棒重量、基质含水量、料棒酸碱度等。研究形成支撑菌棒培养中心的成套技术,包括高效接种机械、养菌设施和菌棒培养管理技术,制订产品标准和服务细则。建立标准化菌棒生产、培养和配送中心技术示范点,示范灭菌设施装备、料棒规范生产技术、高效灭菌接种和养菌技术。

研发袋栽食用菌高效接种技术。针对袋栽食用菌手工接种效率低的问题,研发适合香菇、黑木耳等袋栽食用菌的半自动化接种机械,接种速度500 棒·h-1以上,接种成活率90%以上。研究与半自动接种机配套的成本优势明显、效率高、效果好的成型颗粒菌种、液体菌种等新型菌种。研究半自动接种机、配套菌种、接种操作规程等整套袋栽食用菌高效接种技术,建立半自动接种机接种技术示范点。在此基础上,研究攻关袋栽食用菌机械化接种技术。

集成床栽食用菌轻简化生产技术。蘑菇等床栽食用菌生产最大的制约因素是培养料制备劳动强度大、花工多、技术要求高,在专业大户不断涌现的背景下,蘑菇培养料省力化轻简化制作技术需求越加迫切。需要研发培养料堆制效率高质量好的翻堆机械、培养料进菇床传输机械,以及改造可与传输机械配套的出菇床架,研究集成蘑菇轻简化生产技术,包括水分、温度和通气管理设施设备与调控技术。

2.3 健康产品精深加工技术

做深药用菌类产品。以灵芝、猴头菇、灰树花、桑黄、牛樟芝等药用菌为研究对象,提取加工食用菌多糖、多肽、三萜与甾醇类生物活性物质,开发药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等。如从灰树花中提取的灰树花多糖D组分,抑制肿瘤疗效高于传统化疗药物丝裂霉素C,是灵芝多糖抑瘤效果的16.5倍,浙江方格药业公司研制成功了以灰树花多糖D组分为主要成分的灰树花胶囊,成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国药准字号药品,用于治疗脾虚症的肿瘤患者。

做宽大众菌类产品。以香菇、蘑菇、金针菇等大众食用菌为加工对象,研究开发菇酱类、菇精、调味品、即食休闲食品(脆片)等加工增值技术,像猴菇饼干那样做好产品的营销策划,提升增值空间。如利用生物萃取技术提取食用菌中的鸟苷酸,开发复配百菇精、蘑菇精、香菇鸡粉,为家庭和餐饮消费提供全新的营养调味解决方案。浙江百兴食品有限公司开发的菇酱等产品脍炙人口,深受市场欢迎。

[1]高茂林.中国食用菌协会第五届第三次理事会的工作报告[EB/OL].(2015-05-26)[2015-08-21].http://www.cefa.org.cn/2015/05/26/8536.ht m 1.

[2]陈龙.浙江省十大农业主导产业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91-99.

[3]陈青,黄国洋,鲁长根,等.菌棒场功能定位与科学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4,33(5):27-29.

[4]陈青.食用菌产业转型之路探讨[J].食用菌,2013,35(5):6-7.

[5]刘自强.关于发展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几点思考[J].食药用菌,2015,23(1):15-16.

[6]陈青.浙江省食用菌产销运行特征分析[J].食药用菌,2013,21(5):272-274.

[7]张介驰,戴肖东.黑木耳产业和应用技术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2,3(1):23-25.

[8]潘迎捷,谭琦,陈明杰,等.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食用菌学报,2001,8(2):1-9.

[9]张俊飚,李鹏.我国食用菌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与对策建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7.

[10]陈青,潘慧锋.食用菌种源第三方集中出菇试验的思考与实践[J].食用菌,2011(1):1-2.

(责任编辑:张才德)

S646

A

0528-9017(2016)01-0055-03

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120

2015-12-15

浙江省“三农六方”科技协作计划项目(SN 201319)

陈 青(1972-),男,浙江嵊州人,高级农艺师,从事食用菌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E-mai1:c he nq501@163.com。

猜你喜欢
菌棒黑木耳菌种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会“变身”的黑木耳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小体格,大能量!鑫中渔用9年玩转超浓缩菌种
德江黑木耳
香菇注水时间怎样掌握
不同菌种发酵黄豆酱的氨基酸态氮的研究
黑木耳多糖对大豆蛋白乳化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