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齐抓 建管并重
——新时期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16-02-05 03:30
浙江水利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河长用水水库

王 栋

(台州市黄岩区水利局,浙江 台州 318020)



“三线”齐抓 建管并重
——新时期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王 栋

(台州市黄岩区水利局,浙江 台州 318020)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立足于破解我国水问题而提出的治水方略,是当代治水思路的集中总结。立足黄岩区水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从措施落实方面综述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际运用,为更好地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实践参考。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实践与思考

黄岩区位于浙江中东部近海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丰沛,东与椒江区、路桥区相连,南与温岭市、乐清市毗邻,西接永嘉县和仙居县,北界临海市。东西长54 km,南北宽25 km,总面积988 km2。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西部为山地丘陵,群山连绵,峰峦起伏,中东部为平原,由河谷平原和水网平原组成,地势平坦,河道密布。永宁江为境内第一大川,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干流全长74 km,上游建有大型水利工程长潭水库,总库容7.32亿m3。

1 黄岩区水资源管理面临的形势

1.1 水资源相对短缺

黄岩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 832.6 mm,降水量随着地势的降低自西向东递减。区内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且年内分配相当不均匀。主要雨季分为梅雨期(4月16日至7月15日)和台风期(7月16日至10月15日)。降水量相对集中于6—9月,这4个月的累计雨量占年雨量的57%,其中8、9两月合计雨量占年雨量的33%。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1.49亿m3,人均水资源量1 898.86 m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内合适的蓄水工程建设地点基本已被开发,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有限。同时,区域内人口不断增加,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量增多,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

1.2 水环境未明显改观

目前除长潭水库上游水质较好外,中部及东部河网水质均难以达到水功能区要求。温黄平原地势低洼,地面高程相差大,村镇分布密度高,工农业污染面源广,虽然采取了多种截污措施,但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网现象仍有存在,导致河网水体污染程度、河网调蓄能力和水体自净能力大幅度下降,水环境进一步变差。据2014年浙江省区(流域)水功能区年度评价数据表显示:2014年该区列入考核的4个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25%。水环境水质情况不容乐观。

1.3 供水保障能力不强

城区基本上只靠长潭水库供水,还有少数农村依然存在饮用水安全问题,在平原的仍然有较多企业和一些村镇在使用自备水源,同时,应急备用水建设进展不是很理想,易造成干旱枯水时节用水难问题。

1.4 节水意识不强

水资源的节约、保护主要依靠行政措施推动,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加之黄岩水资源供需矛盾还没有达到尖锐激化的程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对水资源的节约、保护有所忽视,自觉地节约、保护水资源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

2 黄岩区在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

2.1 落实推进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

积极参与《台州湾产业聚集区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逐步推进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开发区、园区、工业功能区、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等编制中开展水资源论证工作,做好规划布局与水资源承载能力适应性分析、规划需水合理性分析、规划水资源保障可靠性分析、取、供、用、耗、排水平衡分析、规划实施影响分析及对策措施等,当前,应率先做好“十三五”规划的水资源论证工作。

2.2 建管并重,严控用水总量控制红线

制订考核指标、明确相关工作任务。以2010年为基准年,2015水平年的用水总量控制在2.447亿m3;工业和生活用水量控制在1.437亿m3。

强化日常水资源管理。对日均用水100 m3以上非居民生活用水单位和年取水量1万m3以上的自备水取水户进行计划用水管理。所有依法办理取水许可的取水户其取水许可审批和发证率达到100%。已建立1座城区地下水位监测站,并严格执行地下水禁采、限采制度,公布举报电话,实施举报奖励,加大非法开采地下水的打击力度。规范征缴和使用水资源费,严格按照计量征收,征收的水资源费按相关规定自动分成相应缴入中央、省、市、区国库。

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编制完成《长潭水库36.5~38.0 m土地租用后对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影响分析》及《台州市本级供水一体化改革研究》等多个研究报告,并编制完成《黄岩区城乡一体化供水规划》,完成了水库兴利调度图的绘制,在实际控制运行中只要根据当时库水位所在区域,就可决定水库是正常供水,还是加大供水或减小供水,能够减少无益弃水,同时也避免供水中断。

推进“智慧水务”建设。实施范围覆盖全区19个乡镇(街道)570个行政村(社区)及重要山塘水库、河道、水闸等水利工程,实施内容主要包括山塘水库、村口河道雨水情、旱情及环境要素、水质监测、拓展监测等监测站点建设,水库监控网、巡查考勤网、基层防汛会商网等建设,以及长潭水环境等专题建设。

2.3 多措并举,推进用水效率管理

一是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在招商引资和日常管理工作中,以“低耗水”作为准入条件之一,新项目达不到相关标准和要求的,不予上马。如:在黄岩耀达天玺小区等新建公共项目中就严格按照该制度进行审查和把关。

二是引导开展水平衡测试。从2013年开始,在印染、纺织、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等高12企业开展节水改造,减少水资源浪费,节约用水量,提高经济效益。

三是发挥水价“杠杆”作用。从2014年底开始实行分类阶梯式水价,对居民生活、公用事业、工业企业、经营服务业、特种行业用水设置不同的自来水水价。城市居民一、二、三级阶梯水量为每年每户240(含)以下,240~360(含),360 m3以上,实行2.20~2.75,3.30~4.13,6.60~8.15元/m3阶梯水价。公用事业、工业企业、经营服务业水价2.80~3.59元/m3,特种行业用水水价为5.50元/m3。

四是执行累进加价。每年对公共供水非居民用水户超计划或超定额用水征收累进加价水费,超过用水计划用水的,超过部分除按现行水资源费或水价缴纳外,超计划20%(含)以下部分,按现行水价的1倍缴纳;超计划20%以上、40%(含)以下部分,按现行水价的2倍缴纳;超计划40%以上部分,按现行水价的3倍缴纳。2013—2015年期间,公共供水非居民用水户超计划累进加价征收水费达10万元。是浙江省最早针对自备取水户实行超计划累进加价水费征收政策的地区之一。

五是大力推进节水型载休创建,从2013年开始,相继完成5个节水型小区、50%以上公共机构节水单位创建、12家省级节水型企业创建。

六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十二五期间”共改造渠道14.1 km,改造渠系建筑物2处,配套渠系建筑物19处。通过项目实施,改善了1.53万 hm2(23万亩)农田的灌排条件,节约灌溉水量约1 800万m3。

七是推进城镇公共用水节水技术改造,推广节水器具使用,开展“一户一表”改造,改造供水管网约4.2 km,推广节水器具1 026套,完成“一户一表”改造约700户,大大降低了城市供水浪费,2014年该区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7.9%。

八是推进非常规水利用,2013年以来,该区积极发展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建设,在全区范围内各大小区、企业、单位建成雨水收集利用系统90多处,有效提高非常规水资源的使用率。如:该区的西街小区和自来水公司内都建立了下凹式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回收到下凹式蓄水池,并安装自动抽水和喷酒装置,日常用于绿化用水。

2.4 严防水资源纳污红线,全力改善河网生态环境

一是加强水源地保护。印发《关于明确长潭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工作职责的通知》,调整了长潭水库一、二级保护区范围,增加了长潭水库准保护区划分。同时,按照《台州市长潭水库水质预警机制实施方案》,明确了保护区建设和管理规范化建设要求,落实了长潭水库公示牌、界桩与隔离设施、警示宣传标志的建设,并重点实施了取水口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

二是抓好截污工作,目前库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75%。据该区环保部门统计,2011—2015上半年,库区共关停畜禽养殖场44家,其中生猪养殖场35家,黄牛、奶牛养殖场2家,羊养殖场两家,鸡、鸭养殖场5家,拆除栏舍面积13 214 m2。

三是建设生态湿地,实施库区移民。建成了55.7万m2的瑞岩溪生态湿地工程。这是长潭库区第一个生态湿地,也是台州市在库区生态建设、涵养水源上寻求突破的新举措。

四是运用生态补偿机制,落实移民措施,进一步减少和控制库区面源污染。将长潭水库周边处于38 m高程线以下的近133.33 hm2(2 000亩)农田全部租用,库区生态补充资金从2012年的1 800万元提高到2015年的3 100万元。

五是编制了《长潭水库生物量调查、农药化肥使用量结题报告》、《台州市黄岩区长潭水库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建成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中心。推进佛岭水库、西溪水库合格规范化饮用水源保护区复查,按规范要求在备用水源地设置饮用水源地标志、警示宣传标志、隔离设施,将佛岭水库、西溪等中型水库纳入应急安全保障体系。

全面推进“河长制”。落实各级“河长”,省、市、区级河道全部配备河道警长,区、乡(镇)、村三级河道全部落实河长,并进行公示。从区四套班子河长做起,区级河长每半月巡查1次,乡镇级河长每旬巡查1次,村级河长每周巡查1次,并切实做好记录,切实把河长巡查制变为常态化。将“河长”工作纳入各级“五水共治”工作考核,落实水质目标常态化考核,每月对全区的主干河道和重要支流进行水质监测,按照相应工作目标,对多月水质呈劣Ⅴ类未改善的河道河长和乡镇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同时开展全方位的督查,政府安排专人分片对全区河道进行定期督查,并通过黄岩电视台《黑臭河整治回访》专题节目对全区的河道污染情况进行曝光,同时通过广大群众通过举报热线和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监督河道污染事件,从而实现对各级“河长”的全方位督查。

加强对河道两岸排污企业监管。2014年以来,对61条河道沿岸200 m企业进行排污情况摸底调查,对畜禽养殖、牛蛙养殖、工业企业和三产行业等污染源开展铁腕整治。2013年以来累计整治三产58家,完成工业企业整治83家,关停畜禽养殖场57家,关停牛蛙养殖场26家,封堵非法排污口78个。

强化水质达标考核。在江口、坝头闸、朱砂堆、鉴洋湖4个断面的主干河道和支河入河口设置水质监测点200余个,实时掌握乡镇交接断面水质变化及支河水质情况,并对全区监测点位水质情况每月进行通报排名,排名连续处于末位的河道河长由区领导进行约谈。同时,把水质达标情况与乡镇街道和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以及领导干部任用挂钩,确保责任有效落实。

强化联合执法。健全完善环保公安等多部门执法联动机制,继续保持向污染宣战的“零容忍”执法态势。据2013 年以来不完全统计,共破获环境违法刑事案件1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1人,治安查处10起,行政拘留26人。

加强日常巡查。排污口设置管理。严格开展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工作,否决台州市时进工贸1 000 t危险品码头入河排污口申请1件,封堵非法排污口100余个。

2.5 加快能力建设,保障工作有效落实

加快推进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及时做好水资源信息分析统计。提高水资源公报、水资源管理年报、水务管理年报、节约用水通报、水功能区水质通报等水资源信息统计和上报的质量和时效性。不断深入宣传教育。多点面广泛宣传节水治水理念,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节约用水的意识,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营造了有力的宣传舆论氛围,同时加强水资源管理人员培训,进一步增强广大水利干部依法行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依法做好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结 语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新时期水利发展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水生态文明建设有重大意义,表现了国家生视水资源作用的认识,以及突破水资源瓶颈限制的决心。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本文结合实际,总结综述了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研究方面的成果,以求为进一步研究探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发〔2012〕3号国务院关于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S].北京:国务院办公厅,2012.

[2]李建章.重视气候变化影响,做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设计—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建云[J].中国水利,2010(6):17-18.

[3]左其亭,李可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理论体系探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3,11(1):13-18.

(责任编辑 郎忘忧)

2015-11-17

王 栋(1984-),男,工程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水政水资源管理工作。

TV213.4

B

1008-701X(2016)01-0028-03

10.13641/j.cnki.33-1162/tv.2016.01.008

猜你喜欢
河长用水水库
山西省总河长、副总河长(总湖长)及省内主要河流省级河长的公告
漳河有一水库群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浅析沅江市推行河长制模式
节约洗碗用水
中型水库的工程建设与管理探讨
出山店水库
从法律视角看“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
淮委研究部署淮河流域推进河长制工作
上海建立大用水户用水实时监管制度推进城市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