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地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6-02-13 13:58仲淑秋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淮安食品药品学院

仲淑秋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223003)

淮安地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仲淑秋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223003)

本文通过探索淮安地域文化的融入方式,让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满足实践要求,适应市场变化形式,并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为个例,开展针对性论述,提出新的融合措施,以期让地域文化与专业实践建设有机融合在一起。

地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实践探索

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实现,不但要有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更需有现代化的文化与之相适应。由于现代化文化的影响主要受到学校所在区域的地域文化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如果让地域文化与实践教学相契合,是教学实践活动的关键点,并对加快高等职业现代化教育进程有着积极推动。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在发展中秉承行业文化与地域文化两者的融合,并探索出适应当前发展的校园文化融合新途径,进而通过融合让专业建设有新高度。

一、淮安地域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论析

淮安地域是一个新兴工业化城市,有着较好的产业基础,加之自然资源丰富,历经多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万余家大中型企业。截止到2015年底的累计数据显示,当前,进入园区的企业累计2300余家,其中外资企业有220家。这些企业的持续入住,对提高淮安工业水平有积极意义,不但能改善产业结构,更能让淮安地域的经济快速前行。

为适应当前的园区发展需求,就要求当地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水平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要求高等教育实现现代化不仅要有可计量的现代化指标,更需有相适宜的校园文化。基于此,高职院校在地域文化传承方面有积极意义,并需在创新发展方面有新的突破,构建特色化的大学生文化对于高职院校的现代化进程以及专业实践的探索意义非凡。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院校秉承大学文化和行业文化融合,探寻出新的发展模式,让高等教育满足市场需求。

(一)文化传承中体现人文理念

若从本质考虑问题,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分属于两大不同体系,即为工作体系和学术体系。故此,可从文化载体和教育体系方面考虑问题,将其分类为技术文化和科学文化。目前,高职教育中的高等性和职业性是决定高职院校大学文化内涵的关键要素。

基于此,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区域经济开设教学活动,在理清行业动态、了解市场变化规律的前提下,契合市场的发展需求。在课程设置方面开展针对性的课程,并以“π”型学生素质为主要的教学切入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结合当前的社会岗位需求,努力提升学生的人文以及科学素养。学院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应分别考察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拓展能力这两大主线,且要求这两大模块占比为50%,即专业素养方面主要考虑学生日常教学和实习等相关学习状况,但拓展素养模块主要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并要求存有完整的系统方案,对学生开展量化考评和过程性考评,通过各类考评模式,让学生进行过程化学习,而不是结果学习,对学生的全面素养提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融合地域文化进行服务引领

特定的自然环境会形成特定的大学文化,学生文化的形成是与自然和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其中,高职院校中的地方院校能从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地理环境为切入点,在寻求独特资源优势的前提下,把握好区域文化的特色,这也是让高职文化不断成长的核心与关键。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处于淮安地域,淮安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周恩来总理的家乡,有着较多的历史名人,所以沉积了较多的地域文化,并且有着大运河文化的影响,而运河在航运中包容并济的理念和思想,造就了淮安文化的多元化。如《西游记》塑造的创新和灵动、周恩来总理的爱国之心和韩信的感恩思想在此体现得较为强烈,这些较为独特的地域文化是高职院校文化形成的基础,并能为此提供诸多的拓展空间。学院为让校园文化和地域文化相互融汇,通过开设论坛和社会教育等活动,服务区域建设。学院为让区域文化产业建设得到切实的保障,就应建立区域文化的系统研究平台,不断地提升文化实力,并让学院成为区域的先进示范场所。学院也需不断地跟进当前地域文化建设状况,让文化在流变中有新的发展,并结合地方文化特色、文化理念,把握好文化动向和文化类型,根据学院的情况将地域文化引入到校园文化中。

(三)融合中彰显文化特色

高职院校主要将职业性看成是教学活动的关键,因而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理念中,不但需适应时代的文化发展要求,也需满足大学文化的推进,更应有着较为突出的特色文化体现,让行业与企业文化进行深度融合,这样才能让实践教学更贴合市场需求,满足市场发展。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要强化文化建设的内涵,就要将大食品文化看成是学院文化建设的内核,让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两者共融、共生。为让学生有更好的行业接触机会,学院与江苏省餐饮行业联合办学,并为学生创设各类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实习岗位,让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和接触本专业,对行业内的很多细节有初步了解,并结合实习内容,回归书本和课堂,让学生的理论和实际相互融合,实现产业和产业链条之间的无缝对接,进而形成鲜明行业、企业文化。具化到课堂设置上,就应以工学结合为准入要点,并且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方面起主导作用,根据校企合作的理念,让思路设计呈现出动态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专业的特点和不同之处,让企业生产满足其需求,融合通用职业素养和职业岗位需求,以期满足实践和教学活动。

二、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实践探索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为提升人员素质,可以与学校联合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需在相关专业中的大二学生中,选择部分学员组建订单班级,并不定期地委派技术骨干人员来校任教,宣讲企业的文化和相关专业知识,让学生对企业有初步了解,并在毕业后留用优秀的学员,学生对该模式也很认同,且能通过该模式推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该模式推行中,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先由企业提出,学校主要承担训练部分的阶段性任务。

(二)候鸟式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与企业建立相关的协议,企业根据协议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岗位机会,学校可以将实习时间安排到课时计划中,在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后,安排学生去实际的工作场所进行岗位实习,学生可以在干中学,也可以在学中干,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积极影响,学生也能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迅速地转化到实际生产应用中,可谓一举两得。该教学模式是现在各大职业院校的主要合作模式。

“候鸟式”培养模式的优势在于时间段相对灵活,并且培养时间可以长,也可以短,有较大的灵便性。学生在三年多的学习过程中,能根据自身状况做灵活调整。

三、强化淮安地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实践途径

(一)政府引导

政府在教育活动中参与全面和终身教育体系,这就为企业的合作搭建起桥梁,并且也能推进企业主动地介入到职业教育中,是实现企业实践探索的关键要素。

在政府参与中,可以设计的细节包括与政府的组织和资源的合理化利用,政府结合需求将职业教育和当地的地域文化和发展融合在一起,联合当地优势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可以根据目前的地域经济发展需求,从钢化、食品和电子等方面考虑问题,将这几大产业看成是特色化产业,抓住大型龙头企业和对地方经济影响较大的企业进行试点运营,并将地方企业的发展方向设定为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向,让高职院校循序渐进地发展下去。

例如,在合作中可以让淮安市的开发区政府出面,确定大型的对口合作企业并且对这些企业进行重点专业建设,让企业和高职院校之间形成互动双选机制,制定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进度,这样开展企业的教学才能更为科学和高效。并在研究中重新建设专业化课程,由于现在很多教材严重脱离生产,教学的内容和教学形式都很陈旧,因而需要校企配合,整合各方资源,协调各类问题。对于双方合作意向良好的企业,政府可以先进行前期引导,支付部分合作资金,并结合文化渗透的需求,做好前期的文化宣传。院校在发展中因适应封闭教学模式,而对于这类新的教学模式有排斥心理,故此,需要结合实际状况开展针对性措施引导学校做好相关的工作,让学校先建立实训基地,这样可以让企业在建设初期做好培训,便于学生快速地过渡到实训活动中,并在此期间探索引厂进校的教学新模式。

(二)学校主动寻求企业合作

高职院校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发展中需将人才优势体现出来,并主动地寻求多方合作,这才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动力之一。教学活动中,需要保障教学质量,还应让学校主动地走出去,了解行业和市场变化发展规律,杜绝“闭门造车”的教学行为,可以多向企业寻求特色化的教育理念,并经常邀请企业的领导来学校参观,了解学校在发展中可能面临的各类问题,借此展示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以及技术实力,并力争提升合作的质量和效率。

校企合作关系比较密切的学校,教师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也极为密切,并且彼此之间的合作领域也十分宽广。学校能主动地和企业互动,为企业提供便利的服务项目,并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企业目前所需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针对性较好。企业技术人员结合当前教学状况和存有的问题,修订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模式,解决企业用工问题,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进程,使教学活动科学、合理,学生能真正地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满足校企双赢的局面。

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镶嵌在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历史发展境遇中,并受制于时代发展。地域文化在变迁中受到历史、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基于此作出适度调整。故此,高职院校在发展中也要结合文化建设的路径,让高职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并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目的是让地域文化满足专业实践要求,推促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进而加速高校现代化进程。

[1]王彬.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实现路径——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8):34-37.

[2]李乐霞.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瓶颈及突破——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56-57.

[3]张玲,侯炜征.高职院校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的系统设计与研究[J].职教论坛,2016(2):56-57.

[4]吴芳.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实现途径——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语文天地(高教·理论),2013(2):56-57.

G718.5

A

1673-0046(2016)10-0001-03

本文为“2015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整合地方文化资源,彰显校园文化个性——以淮安某高校为例》(2015SJD712)”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淮安食品药品学院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2019—2020年晋中市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分析及建议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2017食品药品监管大事记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征订启事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利用大数据推动食品药品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