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航海类专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模式研究

2016-02-13 13:58赵仓龙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航海航运校园文化

赵仓龙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10)

高职航海类专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模式研究

赵仓龙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10)

高职航海类院校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与航运企业文化相对接。尽管航运企业文化与高职航海类院校校园文化具有一定的差别,即航运企业文化是一种偏向于生产文化和利益文化,而高职航海类校园文化主要是一种教育文化和学术文化。但两者同时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进而决定了高职航海类院校校园文化与航运企业文化对接的可能性。因此,本文就高职航海专业校园文化与航运企业文化对接模式进行分析研究。

高职航海类院校;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对接模式

高职院校航海技术专业三年教育是一种海员就业预备期教育。这种海员精准就业定位要求航海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航海教育要更贴近航运实际、贴近航运企业要求,能够迅速精准地适应航运企业的管理需求,即高职航海类毕业生能够实现零距离就业。这是航运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普遍要求,也符合企业的一般要求“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但事实上,大多数高职航海类毕业生在刚工作后,便表现出很多不适应航运企业管理制度,甚至被高要求的大型航运企业所淘汰。对于刚毕业的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从学校走向航运企业直接进入船舶上进行工作,对于船上新的工作环境,使得航海毕业生在心理准备上存在严重不足,无法很好地胜任船上这一特殊岗位,这种现象简言之“下不去”;航海类毕业生到船上工作后,感觉在学校期间所学的航海理论知识与船上实际工作脱节,这种现象简言之“用不上”;航运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航海院校的自主学习、半军事化管理等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别,这种现象简言之“留不住”。进而导致航海类专业毕业生无法完成从学生到航运企业员工这一特殊职业的角色转变,致使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前期的磨合期会变得较长,需要较长的时间去适应航运企业的管理体制以及船上的工作环境及工作职责等。所以,高职航海类专业教育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航运企业为宗旨的大背景下,高职航海类校园文化建设如何实现“突出职能、按市需求”的目标,从传统的封闭式校园文化转向开放型的校园文化转变,促使航海类毕业生与航运市场无缝对接,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航海类高职学院也随之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高职航海类院校在学校规模建设发展的同时,航海校园文化建设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对近三年来高职航海类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反映,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对航运企业的适应度逐年趋好。但在我国航海类高职院校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与航运企业文化融合上,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高职航海类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未能充分体现航海特色。

(二)高职航海类院校校园文化与航运企业文化的联系紧密程度有待加强。

(三)高职航海类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航海专业特色类型未能较好地配套,未能较好地突出高职航海院校所属行业的文化特征,文化建设过于追求“大而全”而没有突出重点。目前,一般的高职航海类院校的专业设置较多,但具有显著特色专业不多,同时无法显现出航海这一特色专业的优势。

二、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模式研究

高职航海类院校的校园文化对高职航海技术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具体表现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航海职业道德和航海专业技能方面,因此,高职航海类院校需要拓展多种途径,加强校企合作,引进优秀航运国有企业的先进文化,进而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航海校园文化。

(一)引进国有航运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高职航海类院校在航海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首先应注意吸纳优秀航运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譬如中远、中海等国有航运一线企业的优秀航运文化。

1.重视员工。以人为本,关心教职工的生活以及个人的进步,倡导学院与员工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加大高职航海院校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强航海实训等硬件建设,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及生活环境,实行激励机制,为教职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提供条件,进而促进员工自身发展,促进学校的办学层次迈上一个新的高度。

2.客户至上。顾客至上已经是大多数航运企业的核心理念之一,航运企业需要全心全意为客户提供人性化需求,同时可以实现可持续增长,高职航海类院校也需要全心全意地服务自己的“顾客”——学生、学生家长及航运企业,树立以“顾客”的需求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充分落实国家对高职院校的相关政策,抓好校园网络主阵地,同时积极关注和解决贫困学生的切实困难,为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业提供支持。

3.团队意识。现代航运企业大部分的工作都不是靠个人的力量所能完成的,需要发挥团队的作用才能完成系统等重要事情。因此,高职航海类院校需要通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文明创建工作,特别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合作服务意识。

4.发展与创新。优秀的航运企业都有非常强的创新意识,优秀的高职航海院校更应该需要有很浓的创新氛围,无论是高职航海类院校的教师,还是航海学生都需要有良好的创新精神,特别是在航海技术创新方面,学校应该投入资金支持及鼓励教师进行钻研、科研等课题研究。

(二)深入研究和学习航运企业文化

1.走出去。一是把航运企业文化纳入航海院校教育体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大型骨干国有航运企业进行企业航海文化调研走访,定期选派具有海上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到优秀的航运企业学习感受企业文化,了解航运企业的规章制度,编制手册,进而增强高职航海类院校学生对航运企业工作岗位群的航海文化适应能力。二是高职航海类院校教育教学部门需要研究航运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之间的对接方式,为学生开设航运企业文化课程及相关航海人文等课程,学习航运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并开展船员职业素质训练,尽可能地采取学分考核。三是要求高职航海类院校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和海上教学工厂(船上航海实习)或“订单式”培养期间,需要全程积极参与航运企业以及船舶的生产管理,学习并遵守航运企业及船舶的规章制度和要求,进而可以为航海类学生调整自身的不良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使航海类学生能够增强对航运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树立良好的航海职业道德观和价值观。

2.请进来。高职航海类院校应成立具有优秀航运企业管理人员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航海校园文化建设的专题研究。邀请航运企业一线领导及上层管理人员为航海校园文化建设出谋划策、提出见解。同时,可以向航运企业发放调查问卷,进而征求航运企业对高职航海类院校在航海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书面意见和想法。邀请知名船长到院校开展讲座,进行学生航海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到船上工作的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同时,可以组织优秀毕业生回校献身演讲,激励在校航海大学生树立职业目标,奋发图强,磨练意志。

3.大力开展以航海专业技能为主的第二课堂活动和航海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职业技能和技术竞赛,提高航海类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目前将每年的6月25日定为世界海员日,同时中国海事局每两年举行一次航海技能大比武,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各大航海院校和航运企业对航海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可以开设航海人文和自然科学选修课等,改善航海类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高职航海类院校在寒、暑假期间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航运企业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而培养航海类学生的“爱岗敬业、诚信守信、细致规范、吃苦耐劳”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动手能力。

4.实行航海类学生工学结合和“订单式”培养模式。在高职航海类院校具有海船船员、船长等专业老师的带领下,组织航海类学生到航运企业进行上船实习或顶岗实习锻炼,有利于航海类学生在船上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中能够发现问题,通过咨询船长进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航海专业技术应用。在船上航行实习期间,航运企业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职业环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船舶的经营管理及船舶企业的文化特点、行业和职业特性以及如何通过具体的工作岗位来实现自己的人生定位目标。在船员“订单式”培养模式中,从航运企业提供的教学计划和大纲中,能及早地了解航运企业更注重船员的哪些能力及素质,使航海类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进行职业生涯定位分析有一定的依据,为航海类大学生在今后的就业和创业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5.全方位、全过程实施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相互结合培养航运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高职航海类院校都在采用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等方式培养专业性人才,使其毕业生更加符合就业单位的需要。这种方式约束小,而且行之有效,但是要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特别是把校企文化融入其中。

[1]段洪斌.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2]申高峰.高职航海类专业校园文化与航运企业文化的融合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8):124-125.

[3]马云芹,滕雪松.航运企业文化与航海高职校园文化的融合[J].航海教育研究,2013(1):100-102.

G718.5

A

1673-0046(2016)10-0006-02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高职航海类专业校园文化与航运企业文化融合途径研究》(编号:2015SJD652)

猜你喜欢
航海航运校园文化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大航海争霸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航海博物馆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