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团体干预对高职民族新生行为问题的实证研究

2016-02-14 06:33张静平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23期
关键词:条件性元认知团体

彭 芳,李 敏,张静平

(1.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2.中南大学护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3)

元认知团体干预对高职民族新生行为问题的实证研究

彭 芳1,李 敏1,张静平2

(1.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2.中南大学护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3)

目的 探讨元认知团体干预对高职民族新生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 于2015年9月—2015年11月随机抽取湖南省两所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研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干预组予以元认知团体干预。采用“大学生行为问题量表”对两组干预前后的行为问题状况进行评定。结果 被试行为正常者占67.0%。干预组行为问题量表各项得分干预后均较干预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行为问题量表各项得分干预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前两组行为问题量表各项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两组行为问题量表各项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元认知团体干预能全面、有效改善高职民族新生行为问题。

元认知团体干预;行为问题;高职;民族新生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是高职院校学生不可或缺的部分。由于在地域、文化、教育、经济、民俗、语言等方面与汉族学生存在一定差异,少数民族新生初到陌生环境适应不良,加之社会对高职生存有歧视与偏见,使得高职民族新生心理行为易出现偏差[1],直接影响到学校人才培养和和谐校园构建,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与稳定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工作者关注重点[2]。元认知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目前正逐步成为精神分裂症、神经症、情绪障碍等身心障碍的有效辅助治疗手段[3,4],关于元认知与学业成就、学习情感、学习动机等方面的相关研究也时有报道[5,6]。然而,元认知技术对高职民族新生这一特定群体的行为问题干预研究却较少。本研究主要探讨高职民族新生行为问题现状及元认知团体干预效果,以期为教育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5年9月—2015年11月随机抽取湖南省两所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研究,以方便、可行原则,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纳入民族新生50人,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本研究。最后得到有效样本88人,干预组40人,对照组48人。两组均为大一新生,平均年龄为(18.90±0.77)岁;男生47人,女41人;两组性别、年龄、民族、家庭居住地等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

1.2研究工具

采用陈会昌等人编制的“大学生行为问题量表”作为基本测量工具。该量表包括4个维度:学习问题、社会适应、健康情绪、恋爱与性,共78个条目,采用五级评分(1~5分),得分越高,表明该维度行为问题越严重。该量表已在全国大学生中施测,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7]。分别以量表总分≤155分、156~195分、196~234分、≥235分表示行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行为问题[8]。

1.3方法

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组实施元认知团体干预,每个干预团体10人,参加两个月的元认知干预技术团体辅导,每周1次,共8次,每次60~90 min。元认知团体干预包括建立良好群体关系、认知调整、放松训练和元认知辅导4个阶段。干预前后分别以相关量表施测,进行初次评估与再次评估对比。各阶段干预方法如下。

1.3.1建立良好群体关系阶段 第一次干预时,通过自我介绍“串名字游戏”、团体活动“学会赞美”建立彼此信任、和谐的良好群体关系。

1.3.2认知调整阶段 向被试介绍关于元认知干预技术的基本概念、实施步骤、具体操作方法及心理行为问题的类型、表现、心理机制等陈述性知识,尤其是条件性情绪反应的基本原理。通过反映大学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情境的心理剧演示及议题讨论(内容涉及考试焦虑、网络成瘾、人际交往、适应不良、抑郁情绪、强迫观念、畸形消费、爱情亲情等),加深被试对相关陈述性知识的理解。若被试能运用所学陈述性知识分析常见心理行为问题产生原因,并能解释日常生活学习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则提示认知调整阶段结束,进入下一阶段。1.3.3放松训练阶段 在认知调整基础上,通过放松训练重塑被试条件性情绪体验过程。在平缓、轻松的音乐背景下,通过深呼吸、冥想、渐进式肌肉放松等方法,使被试在轻松、宁静、愉悦的状态下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同时引导被试进入问题情境,想象在原来的问题情境中做出新适应性行为并体验此时的愉快心情,以此建立一种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射(“刺激—条件性情绪—反应”条件反射过程)。当被试行为问题出现的频率、强度达到预定目标时,提示放松训练阶段结束,进入下一阶段。

1.3.4元认知辅导阶段 此阶段任务是教会被试一些元认知策略,输入正确的思维与行为程序,并予以积极强化,通过长期的自我训练,让行为训练结果内化为被试人格的一部分。可让被试记录自己情绪反应的变化,对取得的进步给予积极肯定和奖励,并体会此时的积极情绪体验;要求被试每天进行跑步、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训练,并报告训练成绩;要求被试每天坚持写生活日记,思考所遇到的问题,并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进行解释和调整。当被试能自觉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处理遇到的应激事件及问题情境时,标志着整个干预过程完成。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检验水准取0.05,如无特殊说明,所有P值均表示双侧概率。

2结果

2.1高职民族新生行为问题现状

被试行为问题量表得分为(143.18±55.81)分。被试行为正常者占67.0%,有轻度、中度、重度行为问题者分别占14.8%、10.2%、8.0%。

2.2干预前后两组行为问题量表得分组内比较

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干预前后两组行为问题量表各项得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干预后各项得分均较干预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项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行为问题量表得分组内比较(x±s,分)

2.3干预前后两组行为问题量表得分组间比较

采用成组t检验分别对干预前后两组行为问题量表得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行为问题量表各项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两组行为问题量表各项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3讨论

3.1高职民族新生行为问题现状

本次调查的88名高职民族新生中,有67.0%的行为正常,约1/3的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高于张阿敏等人调查得出的学生问题行为累计检出率[9]。由于生长环境、民俗风情、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性,民族学生常保留着某些不健康、不文明的生活习性与方式,使得正处于环境适应和角色转换时期的民族新生,易产生焦虑、孤独、茫然、偏执等不良情绪。加之民族新生享受高考降分投档政策,文化基础相对较弱,知识接受能力较差,面对现代化的高职教学手段会适应不良,易引发学习问题。此外,传统观念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以及民族文化的差异,易引发民族新生恋爱与性方面的问题。

3.2元认知团体干预对高职民族新生行为问题的影响

元认知干预技术以条件性情绪反射为核心因素,解释各种心理行为问题的形成原因,强调元认知在个体情绪加工过程中的调节和引导作用[10,11]。通常在不能改变客观存在的刺激因素的情况下,对心理行为问题进行干预的关键在于干预其条件性情绪,进而形成积极正向的心理行为反应。高职民族新生有着共同的成长问题及精神困扰,相互间容易建立信任合作的伙伴关系,为元认知团体干预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本研究结果显示,元认知团体干预能全面改善高职民族新生学习问题、社会适应、健康情绪、恋爱与性等行为问题现状,提升其心理行为健康水平。

本研究过程中,按顺序运用三大元认知核心技术——认知调整、放松训练、元认知辅导对被试施以干预。通过被试在不同行为问题情境中反映的具体问题给予针对性辅导,分析被试行为问题产生原因和心理机制,即被试在行为问题情境中存在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进一步运用多种放松方法,使被试对行为问题情境建立积极正向的条件性情绪反应,替代原来的消极条件性情绪反应,并经过多次放松训练加以巩固。在此基础上,向被试输入正确的思维与行为程序,对其进步和成绩作出积极评价与正性反馈,有助于增强被试自信心和依从性,配合长期自我训练,潜移默化中使被试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内化为人格的一部分,使其在现实中遇到类似情境时亦能妥善处理和积极应对,有效降低行为问题复发的可能性。

同时,团体干预模式具有干预效果好、干预效率高、干预效果持久等优点[12],不仅能使成员间相互探讨启发、相互影响借鉴、相互学习体验,还能加强本次元认知技术对高职民族新生行为问题的干预作用,为后续元认知研究的高效实施提供参考。

4总结

综上所述,部分高职民族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影响着学校、民族和谐与稳定,应引起足够重视。根据高职民族新生特点制订的元认知团体干预策略,能全面、有效改善其行为问题现状,值得推广运用。

[1]耿艳,敬丹萤.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8):1233-1234,1236.

表2 干预前后两组行为问题量表得分组间比较(x±s,分)

[2]高全新.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非健康心理教育途径[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3,21(2):53-55.

[3]金洪源,刘英晓,邱淑红.大学生演讲紧张的元认知心理干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4):505-507.

[4]P H Lysaker,A Carcione,G Dimaggio,et al.Metacognition amidst narratives of self and illness in schizophrenia:associations with neurocognition,symptoms,insight and quality of life[J].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2005,112(1):64-71.

[5]韩乐,廖虹,孟玲筠.元认知策略在高职高专英语单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2):67-69.

[6]丁维敏.论中职学生元认知能力对数学学习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8):66-67.

[7]包晓波,包延桥,陈会昌,等.对军校大学生行为问题的测查与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12):30-31.

[8]石香云.大学生人格、人际信任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9]张阿敏,徐大真.关于中职生问题行为与社会支持关系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3,12(1):87-92.

[10]关曦,刘海燕.治疗情绪障碍的元认知疗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5):356-358.

[11]许相媛.元认知干预技术中布置训练任务对社交恐怖症治疗效果的影响[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

[12]吴九君,郑日昌,田宝伟.大学生元认知团体辅导干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9):1362-1364.

G40-058

B

1671-1246(2016)23-0034-03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元认知干预技术团体辅导对高校民族班学生行为问题的实证研究”(XJK014CXL007)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条件性元认知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遵循新闻规律:有机运动的必要性与条件性
论责任成立的因果关系
关于“見える”和“見られる”的区别
元认知:领域一般还是领域特殊?
网络环境下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策略相关性探析
元认知在大学英语教改中的应用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数学科目中元认知研究现状分析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