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

2016-02-21 08:00罗昌芹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普外科400062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16期
关键词:品管圈住院计划

盛 莉,罗昌芹(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普外科400062)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

盛 莉,罗昌芹△
(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普外科400062)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12月本院实施常规管理时收治的50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3~12月本院实施品管圈活动管理后收治的5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管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2.00%(1/50)]低于对照组[14.00%(7/50)],而护理质量评分[(89.52±10.02)分]高于对照组[(70.77±10.8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住院; 输注,静脉内; 导管,留置引流术; 品管圈; 非计划拔管

静脉留置针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但该治疗方式的安全隐患较大,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留置针脱落,引发出血[1],给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的发生十分重要[2]。为进一步探究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以本院收治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12月本院实施常规管理时收治的50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3~12月本院实施品管圈活动管理后收治的5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16~78岁,平均(34.51±4.09)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17~79岁,平均(34.32±4.6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好的均衡性,可用于研究对比中。

1.2 方法

1.2.1 实施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法,科学排班,对患者静脉滴注过程中的意外情况进行监督,并采取应对措施。静脉滴注时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安慰和疏导,告知患者无需过于紧张和焦虑。观察组采取品管圈活动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1 成立品管圈小组 设立组长1名,记录员1名,组员5名,所有小组成员均参加品管圈知识培训,学习循证医学预防知识,拟定计划、把握现状、设定目标,并学会对非计划性拔管进行风险评估,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取前瞻性的预防措施。

1.2.1.2 活动安排 利用风险评估量表,对高风险的患者进行鉴别,并进行密切的监护,建立人工气道非计划性拔管流程化管理,对非计划拔管预防措施进行监督和评价。

1.2.1.3 对策和实施 (1)加强健康宣教:告知患者静脉留置针的重要性,避免患者自行拔管,在患者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尽早拔管;(2)加强沟通:通过肢体语言、写字板等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给予患者相应的精神支持。

1.2.1.4 流程评估 将拟定的对策运用于临床中,使用PDCA循环法完善对策,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完成导管护理操作的标准流程,对操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评估和总结,并加以改进。

1.2.2 观察指标 管理结束后,对两组的非计划拔管率、护理质量评分进行观察。护理质量评分使用模糊数字评分法评定,总分在0~100分之间,得分越高表示护理服务质量越好;非计划拔管率和护理效果呈反比关系,护理质量评分与护理效果呈正比关系。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比较 观察组的非计划拔管率[2.00%(1/50)])低于对照组[14.0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89.52±10.02)分]高于对照组[(70.77±1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在临床较为常见,一旦发生就会影响患者的治疗,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导致患者出现非计划拔管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点[4-6]:(1)患者的意识状态较为模糊,情绪较为紧张和烦躁,加上对治疗缺乏信心,治疗依从性总体较差,容易导致拔管事件的发生;(2)患者受疼痛的影响,增高了意外发生的概率;(3)患者对治疗的认知不足,对静脉留置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非计划拔管;(4)护理人员未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评估,管路固定的方法不当,约束不到位也会导致非计划拔管;(5)护理操作的疏忽,例如翻身、搬运过程存在失误,也会导致非计划拔管的发生。

传统的静脉留置针管理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无法较好地避免非计划拔管风险,品管圈活动则在非计划拔管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7]。品管圈活动是指通过全员参与的方式,对自己的工作场所进行管理改进,以进一步提高护理管理质量[8]。成立品管圈小组、活动安排、实施预防非计划拔管措施、流程评估等品管圈活动措施的实施,充分发挥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挖掘了个人潜力,并对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的风险进行评估,制订针对性的导管护理操作步骤和流程,有效降低了非计划拔管事件的发生率[9-10]。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1]吴晓霞,董敏,吴玲燕,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鼻饲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49-1651.

[2]唐述华.品管圈活动对肝性脑病非计划拔管的影响[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2):4.

[3]李月美,张玉清,罗明琴,等.品管圈活动降低ICU非计划性拔管[J].护理学杂志,2014,29(16):61-64.

[4]李里英.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旬刊,2013,26(15):141.

[5]宫玉翠,王梅,候春怡,等.品管圈在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21):3115-3119.

[6]郭学珍,方敏,邓春艳,等.品管圈活动在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5):824-826.

[7]李小玲,陈贤,张美蓉,等.品管圈在降低老年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5,23(3):257-258.

[8]蓝永贞,刘珊珊,陈泽燕,等.品管圈在降低胃管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3):282-283.

[9]潘燕.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5):11-14.

[10]马莉,郑秀萍,郑学章,等.品管圈在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中应用[J].海峡药学,2015,27(11):291-292.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6.058

B

1009-5519(2016)16-2583-02

,E-mail:253557006@qq.com。

2016-06-08)

猜你喜欢
品管圈住院计划
妈妈住院了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