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猴李”和他的毛猴们

2016-02-22 02:28刘建蕊
当代人 2016年2期
关键词:白芨蝉蜕辛夷

刘建蕊

毛猴挑水

不管是井边的辘轳,毛猴肩上的扁担和水桶,还是旁边的绿树,都是李金黎用废旧物品做成的。

“毛猴”,既不是孙悟空,也不是自然界的猴子,而是老北京特有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这种艺术将猴子的天然情趣和民间艺术家的创作完美结合,创造了一种绝妙的艺术品。

老舍夫人胡絜青曾为“毛猴”题诗:“半寸猢狲献京都,惟妙惟肖绘习俗,白描细微创新意,二味饮片胜玑珠。”

毛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说起第一只“毛猴”的诞生,还有一段趣事。

相传道光年间,在北京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有一家药铺。某天,店中一配药的小伙计因没伺候好账房先生而挨了一顿臭骂,小伙计怕丢饭碗只好忍气吞声。到了晚上,他在烦闷中无聊地摆弄着药材,偶然发现蝉蜕具有某些形象特点,心中一动,便决定用中药材塑造一个“账房先生”。他选取中药辛夷做躯干,又截取蝉蜕的鼻子做脑袋,前腿做下肢,后腿做上肢。就这样,世上第一只毛猴诞生了。毛猴流传到社会后又被有心人加以完善,逐渐形成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手工艺品。

20世纪90年代末,生活在石家庄的李金黎在一档讲述老北京民间艺术的电视节目中第一次见到毛猴,就马上被这个用中草药为原材料制成的小东西吸引住了。在后来的二十多年里,他与老北京的毛猴结下不解之缘,身边人也亲切地称他“毛猴李”。

他的毛猴技艺基本上是自己一点点摸索出来的。“也专门去找人学习过,但是人家都不愿意外传手艺。我就自己琢磨。”他从药店里买来了辛夷、蝉蜕等原料,一头扎进了艺术的海洋。李金黎没有退休之前,在河北第二机械厂工作。工作之余,他喜欢摆弄小物件。根雕、石雕、盆景、烫画,都是他喜欢的。所以,这一双巧手,能在方寸之间,让毛猴活灵活现。他赋予毛猴幽默诙谐的肢体语言,演绎着市井生活百态:放牛的,挑水的,骑马的,喝茶的,抬花轿的,打篮球的,打拳击的……各类形象让人忍俊不禁。想不到不及一分钱硬币大小的物件儿,竟能做得如此惟妙惟肖。

早期毛猴周身的东西都是中药:辛夷、蝉蜕。毛猴有时会戴斗笠,这斗笠也是一味中药,叫木通。把这几部分粘结起来的东西叫白芨,亦是一味中药。“按说,应该是用白芨把这些材料都粘上,不过我试验了很多次,发现有一种胶水,最适合粘毛猴了。这样做出来的毛猴痕迹少、牢固、灵动。”李金黎拿出工具盒,讲述自己的经验。只见他从一个小盒子里,取出几只蝉蜕的前后腿,稍加摆弄,就粘好了,一套动作行云流水。

做一只毛猴不是太难,难的是场景的构思,还有场景中道具的制作。毛猴们自然的神情动作,再加上各种天然材料,就是一种机缘巧合。李金黎的毛猴需要的场景都是他自己根据手头有的东西琢磨出来的。一根小木棍,几颗小红珠子,就做成了一串糖葫芦;一块泡沫板贴上包装纸能做成底座;几根细铜丝,左弯右弯,一个小椅子就诞生了;路边捡来的干蒿草,做树木正合适……李金黎用这些生活中发现的废旧物品,为毛猴配制了一个个故事场景。他说,取材于自然,是最好的。

今年59岁的李金黎已经内退在家,他有更多的时间来构思和制作毛猴了。他说,他很愿意把自己的手艺教给喜爱毛猴的爱好者们,让这门老手艺继续传承下去。endprint

猜你喜欢
白芨蝉蜕辛夷
你好,我叫乌鸫
蝉蜕
辛夷坞里辛夷花
滴心湖:致蝉蜕
白芨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于白芨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白芨繁殖技术研究
蝉蜕糯米酒治荨麻疹
白芨的市场前景及发展建议
树洞艾生的江湖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