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视角下英语习语习得与成绩的相关性

2016-02-27 08:57刘围敏
昭通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后测习语隐喻

刘 芹, 罗 军, 刘围敏

(昭通学院 外国语学院, 云南 昭通 657000)

●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概念隐喻视角下英语习语习得与成绩的相关性

刘 芹, 罗 军, 刘围敏

(昭通学院 外国语学院, 云南 昭通 657000)

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习语学习状况之后,在实验班运用了概念隐喻理论对英语习语进行教学。结果表明:概念隐喻对英语习语有较强的阐释力;利用概念隐喻教授习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习得能力,并与学生的习语学习成绩显著相关。

概念隐喻; 英语成绩; 英语习语习得

一、前言

早在两千多年前,学者们就开始关注隐喻。传统观点认为隐喻只是一种修辞或修饰手段,它与诗歌或修辞学相关。研究者对它的研究仅限于词语层面上,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而非话语现象。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开始从新的视角去审视隐喻。Lakoff 与Johnson 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Lakoff & Johnson,1980)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英语里大约有70%的表达方式是隐喻性的。隐喻既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人类普遍的认知方式,是人们用对一种事物的认识、理解、思考来表达另一种事物的过程,是概念性,因此形成了所谓的概念隐喻理论。隐喻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还存在于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中。

概念隐喻理论是认知语言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该理论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解释性和影响力。因此,许多国外语言学家利用概念隐喻去研究诸如情感、空间、感觉等相对抽象、缺乏内部结构的概念。

概念隐喻对习语意义的生成有较强的解释力,是一种可以用来阐述习语意义生成的认知机制。从语言学的范畴来看,习语没有一个严格的、科学的定义和范围。广义上,它包括惯用语、成语、谚语、俗语、格言、典故、歇后语、俚语等。传统的观点认为,习语是固定的词组,在语义上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其整体的意义不能从组成习语的各个词汇意义上揣测出来。因此习语是一种“死喻”(dead metaphor),是约定俗成的习惯用法。认知语言学则认为,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体系。人们学习和掌握习语不能只靠单纯记忆、模仿,还应尽量理解习语的隐喻概念,注意习语的组成成分与习语整体意义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准确地掌握和运用习语。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大量在概念理论基础之上的习语研究,如周 榕(2001)、汪少华(2001)、唐玲(2009)等。学者们的研究在不同程度上对英语习语的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还有一些关于习语的著作,如束定芳(2000)对习语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文化渊源进行探索。但是,这些研究对理论的描述多于实证研究;学者们多数注重研究概念隐喻对英语习语理解和记忆方面的影响,而对英语习语习得及应用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实证研究,证实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习语习得的相关性。

二、研究方法

研究工具

本研究调查时所使用的研究工具有:1)为了解被试学生对英语习语的认识,他们目前的英语习语学习策略以及对英语习语教学的看法和建议,本研究采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习语学习状况调查问卷》进行了问卷调查。该问卷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英语习语的认识”,第二部分“是英语习语学习策略”,第三部分为“对英语习语教学的看法和建议”,每个部分由10小题构成,共30小题。每小题有5个选项,“完全正确,正确,基本正确,不正确,完全不正确”,所对应的分值分别是1,2,3,4,5分。根据统计,每小题的均分在3.5—5分为非常赞同,2.5—3.49为中等赞同,2.5分以下为不赞同。2) 《英语习语试题》两套,用于前测和后测。测试项目包括五个部分:选词填空、改错、单项选择、翻译,满分为100分。

(二) 调查对象

本项研究选取了某高校2014级本科非英语专业文科(一班和二班)和理科(三班和四班)四个班级共188人为实验对象。其中一班和三班为实验班,二班和四班为对照班。本次共发出188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88份。这些学生涉及该校的小学教育和物理教育专业。问卷调查和前测考试均在大一第一学期开学时进行,后测考试在第一学年末举行。

(三)研究程序

本文用SPSS17.0软件对188人的前测和后测的英语成绩和问卷的原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具体的研究步骤为:1)描述性统计分析用来描述被试者的总体情况。2)单因素方差分析,是对四个班级的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进行比较。3)皮尔逊相关检验,用来分析被试学生的英语习语习得与成绩的相关关系。

另外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英语习语和概念隐喻,课题组的成员们在本课题开始之初,就集体讨论并设计了基于英语习语和概念隐喻的多元课堂教学活动,并将其用于实验班的教学之中。

三、结果及分析

(一)被试者的总体情况

表1 班级人数分配表

从表1中,可以看出四个班级:实验1班和对照1班的人数相同都是42人;实验2班和对照2班的人数都为52人;实验班的总人数和对照班的总人数相同,为94人;参加的总人数为188人。

表2 性别比较表

从表2可以得知:女同学的人数为111人,占到总人数的59%,男同学为77人,占到总人数的41%。

表3 民族分配情况表

从“民族分配情况表”中可以看出:在188名同学中,汉族同学为143人,占总人数的76.1%;彝族同学为16人,占总人数的8.5%;白族同学为13人,占总人数的6.9%;回族同学为9人,占总人数的4.8%;壮族和纳西族分别为2人和3人,占总人数的1.1%和1.6%;傣族,苗族分别为1人,各占总人数的0.5%.

(二)四个班级前测和后测的总体情况

表4 前测总体情况表

从表4“前测总体情况表”中显示:四个班级的前测成绩中,最低分为3分,只有1人,占总人数的0.5%;最高分为77,也只有1人,也占总人数的0.5%;而得40分的人数最多,有17人,占总人数的9.0%;其次为14人得44分,位居第二,占总人数的7.4%。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受试者未经训练前的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下。

表5 后测总体情况表

从表6“后测总体情况表”中显示:四个班级的后测成绩中,最低分为10分,只有1人,占总人数的0.5%;最高分为98,也只有1人,也占总人数的0.5%;而得45分的人数最多,有27人,占总人数的14.4%;其次为17人得55分,位居第二,占总人数的9.0%。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受试者经训练后的总体水平整体有所提高。

(三)前测总分和后测总分的比较

表6 前测和后测成绩的比较

表4的结果表明,前测总平均分为 41.755 3,后测总平均分51.734 0,两者相差9.978 7分;前测最低分为3分,最高分为77分,而在后测中,最低分为10分,最高分为98分。因此可以得知,二者有显著差异。从总体上而言,学生的英语习语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在对四个班级的比较中,如以下表5所示:实验一班前测平均分为 40.761 9,后测平均分 72.452 4,提高了31.690 5;实验二班前测平均分为39.904 8,后测平均分48.730 8,提高了8.826 0;对照一班平均分提高了5.252 8;对照二班平均分提高了2.288 4。由此可知,实验一班的前后测成绩差异最大,次之为实验二班和对照一班,差异最小的为对照二班。总而言之,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前测和后测存在较大差异。

表7 四个班级前测和后测成绩的比较

(四)英语前后测成绩与英语习语的相关性

通过对受试者的英语前后测成绩和英语习语之间的皮尔逊相关检验发现,后测成绩和英语习语显著相关。

表8 英语成绩与英语习语的皮尔逊相关系数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五)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表9 问卷第一部分统计结果

第一部分“对英语习语的认识”具体题目如下:

1、习语反映了一种文化,是语言中的精华和瑰宝。

2、习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较为普遍。

3、习语的学习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环节。

4、学习习语有助于了解更多英语国家的文化。

5、掌握更多的习语能提高报刊阅读能力。

6、掌握更多的习语能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7、掌握更多的习语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8、学习习语可以增强学英语的兴趣。

9、学习习语有用。

10、学习习语比学习普通英语词汇更重要。

从表9得知,学生们对于以上10个调查项目的分值都在3.5-5分之间,可见他们的态度为非常赞同。

表10 问卷第二部分统计结果

第二部分“您的英语习语学习策略”具体题目如下:

1、我能区分一个英语短语是普通短语还是习语。

2、对习语意义的理解,我主要看该习语构成词的意义。

3、构成词意义相加就是习语意义。

4、英语学习中遇到习语时,我主要查阅词典。

5、在阅读报刊时,我遇到习语主要靠猜测来知其语义。

6、在口头表达或是英语写作时,我会有意识地使用英语习语。

7、学习英语习语,我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

8、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会注意对英语习语的积累。

9、我会通过英汉对比来学习英语习语。

10、我能够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帮助我学习、理解习语意义。

但是在第二部分“您的英语习语学习策略”的调查中(表10),“在口头表达或是英语写作时,我会有意识地使用英语习语”这一项的均值为2.425 5 ,“我能够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帮助我学习、理解习语意义。”这一项的均值为 2.476 6,而“学习英语习语,我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 的均分为3.095 7。由此可以得知学生对英语习语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而主要采取猜测和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处理遇到的习语。

表11 问卷第三部分统计结果

第三部分“您对英语习语教学的看法和建议”具体题目如下:

1、英语习语教学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部分。

2、我觉得有必要系统地学习英语习语。

3、英语课文中,应该包含更多的习语。

4、习语习得顺序应该是:最常用的——次常用的——不常用的。

5、了解习语的来源,有助于掌握习语。

6、教师讲解习语时,应该介绍相应的外国文化。

7、习语教学中,只要翻译一下习语的意义就够了。

8、教师讲解习语时,适当运用相应的认知理论,有助于理解习语意义。

9、学习习语,不仅要知道其意义,还要懂得其功能和用法。

10、教师应该介绍一些习语学习的方法。

在表11中,学生非常赞同“英语习语教学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部分”,“习语习得顺序应该是:最常用的-次常用的-不常用的。”“了解习语的来源,有助于掌握习语。”,而且“教师在讲解习语时,应该介绍相应的外国文化”并“适当运用相应的认知理论,这样有助于理解习语意义”,并且对于“学习习语,不仅要知道其意义,还要懂得其功能和用法。”和“教师应该介绍一些习语学习的方法。”给予了高度赞同。

(六)总结

总而言之,从以上的数据分析中,可以得知学生虽然掌握的英语习语学习策略不多,但都很希望在这方面了解更多,并希望老师给予更多方法的指导。这样的愿望也表现出他们在学习习语方面的强烈的动机,因此,教师在实验班运用概念隐喻理论教授英语习语之后,实验班的成绩得到了显著提高。

四、 结语

本项研究的结论对外语教学有以下启示:

(一)提高教师自身在英语习语方面的能力,了解更多隐喻方面的知识

对于英语教师而言,对隐喻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而且习语的教学也较为困难。因为虽然目前已有一些应用语言学家(如Lakoff, 黄 华)尝试将有关习语的研究成果如隐喻,原型等概念具体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之中,但是他们的研究还只限于习语和隐喻的地位,还没有一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具体操作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们在这一块的实际性操作的资料不多,对于这一难点,他们有畏难情绪,而且教师们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也不愿花费更多的时间在考试中较少出现的题目上。长此以往,英语教师们这方面的知识就会严重退化,而且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教学对象。因此,提高教师自身在英语习语方面的能力,了解更多隐喻方面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二)逐步完善教材及评价体系

由于具体的考试中涉及到的习语方面的知识不多,在教材的编写上,教材编写者们更多关注的是常用的单词,短语及语法。因此在教材编写时,增加习语方面的内容也是很有必要的。

此外,由于我国现存的英语教育制度仍然更加看中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对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运用能力不够重视,也造成了教师们对考点必学,不考点少学甚至不学的现状。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习语教学的现状,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

[1]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林书武. 国外隐喻研究综观[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 (1): 11—19.

[3]沈家煊. 转指与转喻[J]. 当代语言学,1999,(1):1—9.

[4]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周榕. 隐喻认知基础的心理现实性——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的实验证据[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88—93.

[6]汪少华. 合成空间理论对隐喻的阐释力[J]. 外国语,2001,(3):37—43.

[7]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概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8]黄华. 试比较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6):20—22,34.

[9]于翠红, 张拥政. 中国学生隐喻习语认知实证研究[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5):114—117.

[10]吴莉, 崔洪弟. 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习语教学的实证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7):170—173.

[11]唐玲. 语言水平与习语类型对中国EFL学生理解英语习语的影响[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2):50—53.

Relevant Study of th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Idioms and English Sco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

LIU Qin, LUO Jun, LIU Wei-m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Zhaotong University, Zhaotong 657000, China)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English learning condition of non-English university students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s. Afterwards, theories of conceptual metaphor are put into teaching in the experimental classes.Results indicate that conceptual metaphors have the strong explanatory power to English idioms. Meanwhile, using conceptual metaphors to teach English idioms contributes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acquisition and ha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ith the scores of English idioms.

conceptual metaphor; English scores; th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idioms

2015-11-01

云南省教育厅课题“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习语习得及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2014Y501)。

刘芹(1978— ),女,四川宜宾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语言教学研究。

H319.1

A

2095-7408(2016)02-0110-05

猜你喜欢
后测习语隐喻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CBI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一课三测”优化数学教学
顺学而教,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