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以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为例

2016-03-01 18:29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儿童诗儿童文学人文

徐 蕊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0)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文件中指出:“积极探索初中毕业起点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这给高校培养学前教育师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五年制学前专科教育有利于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形成;五年制学前专科教育有利于发挥我国中师和高师的传统优势;五年制学前专科教育有利于保全优质幼儿园教师教育资源。”国家在政策和制度上为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幼儿师资提供了大力保障,为了满足社会对优质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五年制学前教育必须以培养高素质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为根本目标。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高职院校更多地注重了职业技能的培养,而综合素质尤其人文素质的培养有所欠缺。而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是素质全面、人格健全同时又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这就需要加强对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

儿童文学课程是具有提升人文素质功能的课程,它并不直接规范学生的行为,而是通过学习丰富的儿童文学知识和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精神、气质方面的素养和做人的思想底蕴等人文素质。

那么怎样在课堂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呢?下面以儿童文学课程的课堂教学组织为例,探讨有效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

一、探索有特色的儿童文学课堂程序

儿童文学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素养类课程,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和儿童文学的各类文体特征,在大量实践和训练中形成朗诵与讲述、赏析与评价、创作与改编、组织与教学儿童文学各类作品的能力,养成较为良好的儿童文学素养,为将来从事幼儿园教学活动打下较扎实的基本功。

(一)提炼整合任务

五年一贯制学生相对于高职三年制学前专业的学生而言,自觉性不高,而且对于理论部分内容吸收较慢。根据五年一贯制学生的这些特点,在课前布置任务时要对他们进行细致的引导。在每个新内容的教学中,老师提前通过各种网络资源课、QQ、微信等手段提前布置任务,引导学生整合资源,在任务中分解出可以自学的与不易理解的部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课堂上汇报。

以儿童诗的教学为例,教材上明确给出了儿童诗的概念和儿童诗的特点,这些不需要老师再重复,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就要把任务转换提炼为“请通过具体诗歌谈谈你对儿童诗概念的理解”、“你对儿童诗特点中的哪一条印象最为深刻,请结合具体的诗歌谈谈”、“在张晓风的《打翻了》里,你认为主要体现了儿童诗的哪些特征?”等问题。通过任务的提炼和整合,学生不能轻易地从教材中找到答案,他们必须经过自己查资料、阅读和思考,才能找到满意的结果,这极大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任务的细化和具体化,方便他们理解和操作,学生自然而然地能投入到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增强了他们的人文素质。

(二)小组展示实施

五年一贯制学生并不畏惧弹、唱、跳、画等技能的展示,但是比较羞于语言展示,而儿童文学中需要口头展示的内容非常多,比如说对某种文体概念的解释、对某个作品的分析。即使在儿童戏剧的表演中有肢体、表情展示的成分,但语言展示仍然占较大的比重。五年一贯制的学生们因为阅读面窄、阅读量小,使得他们难以从语言展示中获取自信。

在这个课堂教学环节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素质和能力,对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及创新思维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各小组展示效果同时也有横向的比较,老师采取激励的手段,把各小组的表现和平时的考核挂钩。首先获得小组汇报权的同学,会有加分,然后各小组中再产生优秀小组,组内成员都获得加分。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的主动性,使原本在学习中长期受挫的学生获得自信。例如在儿童戏剧的学习中,在以“冬天的小鸟和树”为主题的“创造性戏剧教学”中,每个组的同学领到任务后,一起商定剧本、分配角色,课堂上每个组进行展示。学生在展示时充分体现了他们活泼大方的天性,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在展示完后,学生们自己互相评价,通过回看表演录像,不断找出问题,并且积极争取最后的示范演练的机会。当学生将他们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各种不同的情境中时,有效学习就产生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持续学习的能力等都得到了提升。

(三)教师点拨提升

如果说学生的自学是珍珠,教师的适时点拨和总结就是把课堂教学串起来的线,两者适度的配合,才能形成美丽的项链。

学生受他们的年龄、经验、学识和能力的局限,只有通过教师的点拨提升,才能够浮现教材中没有呈现的拓展加深的内容,同时使学生获得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例如在寓言的教学中,教材四平八稳地解释寓言的定义和特点,学生们在分组展示中也分享了大量的寓言故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提升点拨这个环节,我抛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认为儿童在听读寓言故事时,他们关心其中的寓意吗?”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得出一个结论,儿童在听读寓言时更注重其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对其中的寓意并不会主动关注,儿童对这种寓言故事的喜爱不缘于寓意,只缘于它是“故事”。教师的点拨使五年一贯制学生在完成了初始任务后,能进一步回顾自己完成任务的过程,并且分析自己的得失,且从中获取新的角度和新的思路。

(四)学生示范演练

学生的示范演练是在学生自学、初步展示和老师点拨提升的基础上,进行高一层次任务的呈现,这个课堂环节集中体现了教学效果的好坏。五年一贯制学生在示范演练中增强了自信,在实践中明确了自己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获得了主动学习的成就感。

在儿童故事这一章的学习中,在前面的环节中学生分组分享朗读故事,显示他们的朗读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展示的就是脱稿讲故事的能力了,各个环节的任务是逐次提高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准备、训练、展示获得相应的能力。学生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的个体,一个有思想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个体,他们需要老师的点燃和激发。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态度逐渐认真,学习意志得到锻炼。

(五)口头反思总结

在儿童文学的课堂教学中,口头反思总结是最后一个环节。主要是五年一贯制学生总结前面的课堂教学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同时针对小组的表现及组内成员的表现做归纳概述,找到自己可以提升的空间。

这个环节锻炼学生的思维、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养成他们终身学习的习惯。原本客观的知识,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体悟、分享、实践和再体悟,“行中思、思中行”统一,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感性的体认及理性的认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积蓄,提升了他们的人文素质。

如在进行图画书的教学中,学生们自己小时候很少接触到图画书,通过儿童文学课堂中大量阅读图画书,发现了儿童的阅读宝藏,同时进一步生动形象地了解儿童,对他们形成正确的现代儿童观有很大帮助,使他们更加认同自己从事幼教事业的价值。

二、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应注意的问题

(一)紧扣儿童文学课程的性质学科特点

儿童文学是一门文化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操作性、发展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同时儿童文学课程资源中的人文含量极高,非常有利于加强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挖掘人文内涵;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学生的人文体验;在教学目标上,要注重凸显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重视学生的人文感受,落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教师同时也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高尚的情操与审美情趣,能够营造人文的课堂氛围,要具有在儿童文学课堂上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的意识。儿童文学以其特有的纯真、稚拙和快乐作用于学生,参与学生的人格的塑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先进的儿童观,这些最终都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情感和修养等稳定的人文素质。

(二)关注人文情境的创设

儿童文学作品中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可以使学生获得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提升审美情趣,塑造健康和谐的人格,引领他们追求积极向上的生命内涵。

儿童文学课堂中人文情境的创设一般都要紧密结合作品,通过儿歌儿童诗的编创、儿歌儿童诗的朗诵与表演、童话的编创与讲演、儿童故事演讲、图画书的编创、课本剧编写与表演、儿童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等形式展开,同时借助各种多媒体手段,营造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作品的内涵,使学生产生至纯至美至真的情感,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涵养。

(三)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五年一贯制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接受任务后主动完成,大胆展示,还能提出疑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表现和思考的机会,“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参与,学习成为一种内在的需求,他们会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1]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五年一贯制的学生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理论、文字和讲述性的学习内容兴趣不浓厚,但是如果教师明确地给他们布置任务,让他们参与每次话题的全过程,并自己得出结论,可以激发他们的主动性,最终可以使五年一贯制学生获得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有见地的思维能力、独特的创新能力,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

在五年一贯制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逐步意识到终身学习的必要性,新学习的经验要与既有的经验在交互作用中不断整合起来,学生的经验由此不断生长,在每次课堂中获得的满足感也日益提升,他们的人格也不断完善,内化为稳定的人文素质。

我们国家的教育正在积极探索如何培养素质全面、人格健全同时又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生,这就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师教育总体发展趋势来看,教师教育已从注重量的培养到注重质的打造;从注重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向注重教师职业内涵价值的挖掘;从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外在约束转向注重教师职业内在生命的感悟”。[2]各科课程的课堂教学、课程体系的开发、实践活动的展开、校园环境的创设等等,都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其中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最基础、最直接,也是最便于操作的途径,儿童文学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探索可以对其他课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相信各课程在各具特色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合力,能够共同提高五年一贯制学生的人文素质。

[1]王昆建.师范院校儿童文学教学策略初探[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1-22.

[2]李其龙,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85-186.

猜你喜欢
儿童诗儿童文学人文
教案《创作儿童诗》
创作儿童诗的有效教学策略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