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读后续写应用于提高二语写作连贯性研究

2016-03-01 18:29彭红英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连贯性二语连贯

彭红英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英文学院, 广州 510420)

二语写作是二语学习的一大难,也是二语研究的一大热。当学习者在用自身并不熟悉的语言写作时,他们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注意力在语言形式上,从而忽略作文结构,导致行文思路不清、结构松散、语篇缺乏连贯性。因此,连贯问题在二语写作中日益凸显,亟待解决。遗憾的是,外语教学所采用的写作训练多半把学习者的注意力引至语言形式(如语法问题和词汇问题),较少关注内容连贯性。可是,学习者学习、使用语言是为了满足交际的需要,语言形式只是为表达内容服务。因此,写作练习仅仅停留在语言层面远远不够,探索出促进二语写作连贯的练习方式、拓宽二语写作练习方式十分必要。

作为二语写作质量最为重要的预测因子,连贯不只表现在语言形式上,更和学习者的认知密切相关。因此,写作连贯性难以评估,更难以提高。读后续写,又称“红楼梦”法,是一种新兴的外语写作练习方式,因其内容创造、语言模仿、创造模仿紧密结合的特点广为关注。利用读后续写方法来提升二语写作的连贯性切实可行。

一、连贯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理论基础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语篇连贯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形成了许多有关连贯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解释语篇连贯:语言形式、语用推理和认知研究。与语言形式和语用推理相关的连贯研究虽涉及语篇连贯各个方面,但毫无例外都只是对文本进行静态描述性分析。相关理论主要包括:语域加衔接理论(Halliday&Hasan)、宏观结构理论(van Dijk)、言外行为理论(Widdowson)、修辞结构理论(Mann&Thompson)和主位推进理论(Fries)。[1]这一系列理论对语篇连贯的分析虽较为全面却不够深刻,不能揭示其本质特征。而与认知相关的连贯研究如隐喻理论和ICM(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 理论 (Lakoff&Johnson)、关联理论(Sperberg&Wilson)、框架理论(Minsky)和情景理论(Sanford&Garrod),这些理论一致把语篇看作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以此来分析语篇连贯的形成过程,但却忽略了语篇连贯是写作者语用意图的反映。总的来说,语篇连贯不仅是一种语篇现象,更是一种语用策略,是语言使用者交际意图的反映。[2]

(二)理论开拓

语篇连贯是写作者交际意图的实现,为读者所感知,是写作者与读者互动的结果。交际意图的实现需要作者与读者配合,即作者在创作时需要有读者意识,需要根据读者的需求调节自身创作的意识。[3]互动成全合作,而作者因互动而产生的大脑认知上的契合就是协同。因此,协同体现在互动中。无互动就没协同,互动强,协同也就随之增强。读后续写依托于互动促学理念,为从互动角度研究语篇连贯提供了依据。在读后续写任务中,要使续文与读物连贯,需要不断回读,也就是说,学习者通过回读与读物、作者互动,使续写内容与阅读理解协同,产生拉平效应。互动强度越大,拉平效应就越强,学习效应也就越好。[4]由此看来,通过回读,充分理解原作,明了作者的表达意图,是学习者续写出与读物连贯作文的不二法门。

二、国内外连贯研究现状分析和发展趋势

(一)语篇连贯研究

写作连贯是衡量写作完整性和一致性,甚至是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话语分析成为语言研究主要对象之一的今天,很多学者把视线投向了语篇连贯研究。早期的学者(如Halliday,Hasan,de Beaugrande等)认为,语言之间的衔接手段得以保障语篇连贯,稍后的学者对此观点提出质疑,认为衔接仅是创建连贯的辅助手段,段落语义是否连贯,连贯到何种程度,是由写作者的心理认知需要和表达意图共同决定的。近年来,借力计算语言学的发展和研究成果,Crossley和McNamara用Coh-Metrix对写作连贯性进行了系列研究。[5]研究发现,最能预测写作质量的是文章连贯性,而非语言衔接手段。衔接与连贯关系错综复杂,并非简单的正相关或反相关。这一结论否定了语篇分析领域长期用显性的衔接手段来评估语篇连贯这一做法。另外,Crossley和McNamara更验证了用Coh-Metrix指标来分析文本连贯的可靠性,通过一系列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和文本连贯直接相关的指标。这一系列研究推动了语篇连贯研究的发展,标志着语篇连贯研究从质性分析走向量化分析。本文紧跟这一趋势,认为可借助Coh-Metrix对二语学习者所写作文进行连贯性分析。

(二)读后续写用于提高二语写作连贯性的可行性

明确连贯对二语写作的重要性和连贯的可操作定义,那怎样提高二语写作连贯性呢?读后续写相关研究给了我们启示。在该任务中,若要完成续写,先要理解原文,建构情景模式,而后创造续写内容。受到读物的制约,为使续文与原文连贯,学习者需要不断回读,对原文进行准确充分地理解,构建出与原文内容一致的情景模式。回读原文是续写常态,是学习者与读物互动、产出与理解互动的基本表现方式,能够强化协同效应。[6]回读频次越高,产出与理解的互动就越强,协同效应也就越明显,学习者续写连贯的可能性就越大。但如果学习者阅读读物时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学习者就很难创建出与原文一致的情景模式,更别提写出与原文连贯的续文了。由此看来,二语学习者采用读后续写任务,阅读合适的材料,进行续写创作,由此可提高其二语写作的连贯性。

三、读后续写在二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一)续写材料选择

续写材料也就是阅读材料。阅读材料应是一个个有趣的英文故事,情节要丰富,内容才能延展。故事有情节,续写才有参考的标准,写作才有连贯的标配。抹去这些故事的后半段,留下1 000字左右。这样的长度让故事内容有一定的丰富度、让语言形式有一定的模仿样板。由此,续写思路更易明确、互动中的协同更易发生、续写主题不易偏离阅读材料,内容也就更有连贯的可能。除此之外,阅读材料的难度也需要得到控制,这样便于模仿。材料太难,学生不易读懂,续写起来很难与阅读材料协同,写作连贯性毫无保障;材料太易,学生容易马虎,忽略故事重要情节,写作连贯性也无保障。因此,阅读材料中生词新句应适量且适度,不能影响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只有将材料控制在可阅读的范围内,又在生词新句上有一定的挑战,学生才会阅读下去,进行模仿,促生写作成就感。

(二)读后续写实践

操作方法:将一篇篇英文故事的结尾抹去,让学生阅读故事余下部分,在充分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故事续写,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让原文连贯。

笔者在四川农业大学2015级非英语专业的两个平行班开展读后续写初步训练。整项实践依托英语课程,周期为7个星期。实践包括前测-实验-后侧。开展读后续写任务之前(第一个星期),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前测(包括一篇看图写作和一篇自由写作),任课教师依据coh-metrix的相关指标对作文连贯性进行评分。中间5个星期,在一个班上进行命题写作训练(命题写作组),另一个班进行读后续写训练(读后续写组)。实践结束以后(第7个星期),两个班学生需要接受一次后侧(包括一篇看图写作和一篇自由写作),任课教师会再次依据coh-metrix相关指标对作文连贯性进行评分。根据观察前测-后测在连贯性方面的表现来判断读后续写是否能促进二语写作连贯性。这项实验受广州一所重点高校读后续写写作课的启发。该课程在该校取得了丰硕成果。

读后续写训练在英语课堂上完成,一个星期一次,一次70分钟(20分钟阅读、50分钟续写)。在阅读和续写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查阅字典。续写过程中,学习者被要求尽可能去模仿原文词句。而命题写作组和读后续写组在训练时间上保持一致,在写作过程中,学习者同样可以根据自己需求查阅词典(仅查阅词典,不能上网)。唯一不同的是,其写作内容由学生自由发挥。

实践结果初步表明,学习者在后侧中的得分比在前测中的得分普遍偏高。遗憾的是,具体数据尚不完备。当然,仅仅依据这样的实践结果并不能说明读后续写能促进二语写作连贯性,但却为研究读后续写在二语写作连贯性方面的应用潜力提供依据,相信日后更多相关研究可付诸实践。

(三)读后续写任务需注意的地方

1.教师在材料选择上的把关:古往今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作用都不容忽视,读后续写任务也不例外,甚至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任课教师应首先对班上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评估,然后根据学生水平进行续写材料的选择。前面提到,阅读材料中生词新句应适量且适度,要将材料控制在可阅读的范围内。若非十分了解,宁可选择相对容易的材料,以此保证学生对需要续写的材料有一个准确充分的理解。教师花在材料选择的时间不能少,因为材料不合适的话,读后续写效果将大打折扣。

2.续写指令:作为表达写作目的和写作要求的关键,读后续写写作指令应强调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明确告诉学生写作目的,即补充完整阅读材料中所缺失的结尾;其次,要求学生精读阅读材料,准确把握相关细节;再次,明确告诉学生尽量借鉴原文表达,模仿原文的单词、短语或句型,使得续文尽可能在内容上和语言上与原文材料连贯。

四、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针对提高二语写作连贯性教学的重要性及操作方式的一点认识,尚不成熟不系统,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在二语写作教学中,写作连贯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且采用读后续写的方式提高二语写作连贯是可行的。读后续写练习任务完美演绎了将内容创造与语言模仿紧密结合,以此促学外语的基本思路。在读后续写任务中,语言模仿有样板、内容创造有标杆,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活学活用,在语言使用中学习外语,提高二语写作连贯。

[1]张德禄.刘汝山.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魏在江.语篇连贯的元语用探析[J].外语教学,2005(6):20-26.

[3]李玉梅,周保国.语篇连贯视角的EFL写作读者意识分析[J].中国外语,2011(6):65-69.

[4]王初明.互动协同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297-299.

[5]Crossley,S.A.,&McNamara,D.S.Text coherence and judgments of essay quality:Models of quality and coherence.Proceedings of the 29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ognitive Science Society[C].Austin,TX:Cognitiue Science Sotiety.2011:1236-1241.

[6]王初明.读后续写何以有效促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5):753-762.

猜你喜欢
连贯性二语连贯
中国大学EFL班级的二语自我分型特征分析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Why do we celebrate the New Year?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人体隐喻与语篇连贯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基于汉语方位词特点的二语教学策略——以“左”“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