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素质现状与提高策略*

2016-03-01 22:30罗小娟
现代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公办民办素质

■罗小娟



中职教师素质现状与提高策略*

■罗小娟

中职教师是中职教育理念、教育目标的践行者,是中职学校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手段。因此,提高中职学校的社会吸引力和人才培养水平,中职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是关键。为了解中职教师现有的素质状况以及现有素质水平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因势利导,提出提高中职教师素质的建议和途径,2014年6月中旬,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内14个省、市的70所中职学校开展了中职教师素质的实地调研。学校类型涵盖职业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学校层次包括国家重点、省级重点、普通中职,调查对象涉及校长、教师、学生。在实地调研中,共计发放问卷4590份。调查被试人群中,教师为1164人,学生为3426人。样本类型、数量均达到预期目标。根据不同的测试标准进行调查研究,获得关于全国一线中职教师素质客观、真实的状况。通过方差数据分析,得出以下调查结果。

一、中职教师的素质状况

(一)人格素质方面

1.中职教师人格素质水平存在地区差异。东北地区第一,总分13.07;东部地区第二,得分12.2;中部地区第三,得分11.5;西部地区最低,得分11.34。不同地区人格素质各项具体内涵水平存在等级差异,职业道德>职业情感>教育价值观。

2.不同类型中职学校的教师之间在人格素质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总分排名如下:省级重点第一,普通中职第二,国家重点第三。

3.民办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的人格素质状况略好于公办中职。教育价值观方面,民办中职与公办中职得分不分伯仲。职业情感方面,民办中职略高于公办中职。职业道德方面,民办中职教师与公办中职教师有明显差别,民办中职职业道德得分3.25,介于“好”和“一般好”之间;公办中职职业道德得分仅为2.96,介于“不清楚”和“不愿意”之间。

4.不同年龄段的中职教师在人格素质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总体看,51岁以上年龄段的中职教师的人格素质水平最高,其次是30岁以下,41-50岁年龄段排名第三,30-40岁年龄段的教师得分最低。不同年龄阶段教师的教育价值观、职业情感以及职业道德各不相同。

5.男性中职教师人格素质总体水平高于女性中职教师,无论男性教师队伍还是女性教师队伍,在教育价值观和职业情感以及职业道德方面的平均得分均比较低。在教育价值观方面,男性中职教师的平均得分为3.53,女性平均得分为2.95。职业情感方面,男性中职教师平均得分为3.70,女性平均得分为3.12。职业道德方面,男性中职教师平均得分为3.28,女性平均得分为3.19。

(二)知识结构方面

1.不同地区中职学校教师的知识结构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东北第一(12.43分),东部第二(11.96分),中部和西部差距很小,中部第三(11.4分),西部最后(11.32分)。不同地区的中职教师对教育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存在差异。

2.不同类型学校的中职教师知识结构得分排名,省级重点第一,普通中职排名第二,国家重点排名第三。省级重点中职学校的中职教师的知识结构较为均衡,平均分较高。普通中职的教师在职业教育知识方面占有优势,专业理论和教育理论具有较高水平。国家重点中职教师在教育理论知识方面极为欠缺,排在最后一名,其专业理论知识也在三类学校中排在最后,只有职业教育知识得分超过4分。整体上,现有的中职教师队伍对职业教育知识的掌握最好,其次是专业理论知识,最差的就是教育理论知识。

式中,λ(λ≥1)为购电商的风险规避程度。其中:λ=1时表示风险中性购电商;λ>1时表示损失规避型购电商,λ越大表示购电商越害怕利润损失。

3.公办中职学校教师的知识状况优于民办中职学校,无论从教育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还是职业教育而言,公办中职学校的教师的知识水平得分中等偏上,介于4-5分之间,民办教师介于3-4分之间。

4.不同年龄段的中职教师对知识掌握水平均不高,其中51岁以上年龄组的老师总体得分最高(10.25),其次是 30岁以下年龄组的教师(9.92),31-40岁年龄组的教师得分最低(9.16)。

5.男性中职教师的知识结构水平比女性中职教师高,男性教师在教育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以及职业教育知识上的得分均高于女性。

(三)能力结构方面

1.不同地区之间中职教师的能力结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差距不大,得分排名从高到低依次是东部(11.57)、东北部(11.53)、中部(11.15)、西部(10.94)。

2.不同层次学校中职教师的能力结构相当,差距不大,但同前面的结论一样,省级重点的中职教师的能力结构水平排名第一,普通中职第二,而国家重点在最后。

3.公办中职学校的教师能力结构水平高于民办中职学校,公办中职学校总体得分(11.14),民办中职总体得分(10.51),公办和民办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的能力结构水平处于中等水平。

4.不同年龄组教师的能力结构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51岁以上年龄组的中职教师在能力结构方面得分最高(40.96),30—40岁年龄组的得分排名最低(35.51)。

5.男性教师在能力结构方面的得分略高于女性,男性教师的总体得分为10.06,而女性教师得分为9.21。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中西部地区的中职教师素质偏低

调查发现,中职学校教师的素质水平存在着地区差异,东北与东部地区好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教师素质有待提高;而且各个地区的教师教育价值观水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能力差强人意,还需提高。

(二)国家重点和民办中职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在人格素质、知识结构以及能力结构方面,国家级重点中职教师的得分均低于省级重点和普通中职,民办中职学校教师素质水平低于公办学校;而且公办民办教师的能力结构得分均比较低,介于“较好”和“一般”之间,仍需提高。

(三)30—40岁年龄阶段的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女性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30—40岁年龄阶段的教师在各个项目上的得分均低于其他年龄阶段的教师。30—40年龄段的中职教师正处于职业倦怠期,再加上家庭负担影响,造成他们在这一期间或多或少会减少对知识方面的追求,因此他们的得分最低。在性别方面,男性较之女性在事业上更有进取心,而女性由于家庭、情感的牵绊,在事业上的热情没有男性的高,故会出现男性中职教师人格素质总体水平高于女性中职教师的局面。

三、提升中职教师素质的建议

(一)政府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层面

1.扶弱创特,均衡地区差异。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中职学校教师的素质水平存在着地区差异,东北与东部地区较好,中部和西部地区较差,因此要加强对西部和中部地区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管理和推进。

2.出台中职教师素质认定办法。国家在对待不同类型中职学校的政策要加以调整,出台《中职教师素质水平认定办法》,认证中职教师的素质水平,以此作为教师职称评定、薪酬评定依据,让教师的素质认证与学校的类型无关,任何类型的的中职学校的教师都应该在素质提升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3.针对不同年龄段出台师资管理办法。对新入职的中职教师要加以引导、规范,让他们尽快融入工作,具备中职教师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对30—50岁年龄段的中职教师,要多加激励,通过《中职教师素质水平认定办法》督促他们在素质提升道路上不断进步,并且给予他们更多的希望,从而克服职业倦怠期。对51岁以上年龄段的中职教师,除了鼓励他们再接再厉,成为师资队伍素质建设的领头羊,还要出台激励制度,让他们成为中职师资队伍素质建设的中坚力量,让“老带新”不仅仅是义务,也是能够获取福利的一种途径,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4.加大资源投入。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在教师素质提升方面的资源投入主要体现在人力、物力、财力、机会等方面。尤其在财力的投入上,要加大对中职教师素质提升的财政预算,确保中职学校在教师培训、学习、进修等提升教师素质的各个方面有一定的财力支撑。此外,还要为中职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和进修的机会,畅通教师素质提升途径,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中职教师队伍提供资源保障。

(二)中职学校层面

1.设立教师教育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专门机构的成立是教师素质提升的重要保障。教师教育中心能够针对学校教师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师发展和素质提升的计划,帮助教师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和素质提升。

2.建立独立的中职教师激励评价体系。中职教育与普通教育在学生生源、人才培养以及学生就业等整个过程中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在评价体系的建设和改革中,应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与要求的学校评价工作,避免普通学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影响,把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要求的应用型科研成果的评价、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评价以及教育与管理能力的评价与教师晋升职称和工作考核联系在一起,建立科学有效、客观公正的职业学校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健全教师评价的反馈机制。

(三)中职教师自身层面

1.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理念。学习是中职教师提升自身途径的重要途径,中职教师要不断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理念,通过专业学习和专业培训提升自身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促进自身职业的良好发展。

2.提升自主参与职业培训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研究发现,中职教师参与培训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是阻碍自身素质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提升教师参与职业培训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成为教师素质提升的关键所在。对于中职教师自身来讲,要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意识和职业发展目标,要具有为自身的职业理想的实现所需要的坚持不懈的精神,积极地参与学校提供的职业培训和学习,促进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1] 和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状况与提高策略[J].教育研究,2010,(2)

[2] 韩向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职教学院,2003,(12).

[3] 蔡燕.中美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5).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永川402160)

本文为中国科协2014年调研课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状况调查”(编号 2014DCYJ-10)的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公办民办素质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亚运城再添一所公办学校! 广铁一中天峰中学落成启用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益阳: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长沙严禁公办中小学接收择校生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