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何以能够坚持20年

2016-03-01 22:30邓婷
现代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课题差异研究



我们何以能够坚持20年

■邓婷

从1996年到2015年,烟台差异教育研究整整走过20年风雨历程,承上启下薪火相传地跨越了四个教育科学的五年“规划期”。从“九五”期间的《学科课程异步教学实验与研究》到“十五”《中小学生学习差异教育研究》,再从“十一五”《中小学差异教育的深化研究》到“十二五”的《班集体背景下的因材施教研究》,我们先后在程序化“学材”建设、课堂教学组织变革、差异教学理论构建、教学管理体制创新、学校整体课程结构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可靠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最近的这五年间,课题组开发并实施的学情调研、课例编制、教后说课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技术,为实验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改善教学行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支撑。站在20年的研究节点上,抚今思昔,孜孜以求,我们究竟依靠什么才能将差异教育研究坚持20年?

一、课题自身的前瞻性与开放性

如果说李希贵校长在北京十一学校进行的“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创新及学校转型的实践”,冯恩洪先生在上海建平中学推崇的“合格+特长”的办学实践,魏书生先生在盘锦实验中学创造的学生自治、自理、自学的“三自”教育经验,依然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风尚标的话,那么我们就必须承认,原烟台市教科所所长张振国先生,1988年为参加全国“幼小中一条龙实验”新疆会议写就的《基础教育学校的理想办学模式》一文,很有远见卓识。文章基于个人扎实的研究素养和多年的管理实践,从人的发展规律、教育功能的演变以及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三个方面,全面而深刻地勾画出了基础教育学校办学的理想蓝图,并且大胆地提出了“弹性的学制、课程结构和课程计划”、“可选择的教学组织形式和个性化学习方式”等极具革命性意义的技术路径。这篇文章的种种构想成为差异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毋庸置疑,差异教育研究和当前风头正劲的个性化教育、人本教育一样,无不准确地把握住了当代国际化基础教育改革潮流,是一项具有前瞻性和开放性的前沿课题。

另外必须提及的一点是,我们之所以看得远,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差异教育研究直接脱胎于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目标教学研究与改革运动。发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目标教学研究在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历程中,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不可取代的地位。瞿葆奎教授指出:“目标教学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领域借鉴国外教育、教学思想,从我国国情出发,深入开展群众性教学改革的一个成功范例。”从1991到1996短短五年时间内,就出版了11部(套)具有全国影响的目标教学理论专著。烟台市作为目标教学重要的发源地,无论是专职研究者还是实验教师都分别从理论和实践多个层面经历并接受了这一研究的深刻洗礼。也正是在这样身临其境的研究过程之中,我们注意到一些薄弱环节和崭新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所有优势学生落实高层次目标和对所有劣势学生落实单元目标存在较大的障碍和困难,这些学生学习的特别需要与发展受到同一目标和集体教学的严重制约”。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我们在1996年申报立项了省“九五”规划课题。

还有一个更深刻的点在于,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为差异教育研究提供了更现实的可能和更广阔的研究空间。一对一教学、程序教学和课堂教学效果的即时评价与反馈,在20年前的我们看来是很有点极端化的理想状态,但是今天,这些在区域内的一些学校已经变成活生生的现实。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先后8次提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并且提出了“互联网+”这个新概念。有专家认为,对于教育领域,“互联网+”就意味着教育内容的持续更新、教育样式的不断变化、教育评价的日益多元。一言以蔽之,中国教育正进入到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更伟大的变革中。这也就意味着差异教育研究在“互联网+”的宏大背景下,不仅拥有了更广泛的可能性,而且拥有了更加广阔的研究空间。

二、知名专家的高位引领

一个人能走多远,关键看他和谁在一起,一项课题研究能走多远,关键要看其整个研究过程曾经接受过怎样的指导。在“九五”课题研究开始之时,我们就特别邀请了时任省教科所所长李建刚和山东师范大学赵承福、刘继武三位先生作为顾问,五年后的课题结题,更是力邀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裴娣娜教授和尝试教育理论创始人邱学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郑金洲和省教科所张志勇研究员等全国知名专家组成课题鉴定组。差异教育研究的提法就直接来自于裴娣娜教授的针对性指导。专家们对课题研究整个过程提出了切中肯綮的指导建议,有力地促进了差异教育研究的深化。他们严谨扎实的学术风范更是至今令我们难以忘怀。

以张志勇研究员为组长的创新教育课题组从1999年开始致力于中国基础教育的范式转型研究,《人民教育》2007年3、4期合刊以“创新教育”专辑的形式全面报道了课题研究的核心成果,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十一五”研究之初,在张志勇研究员的直接授意下,烟台差异教育研究的骨干成员和部分实验点校有幸加入到创新教育研究这个“金牌团队”之中,近距离接受专家的指导,不仅拓宽了研究视野,而且提升了研究境界,为深化差异教育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12月25日,张志勇研究员利用省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研究暨临朐县特色教学创新成果展示会间隙,会见了差异教育研究的骨干成员。在认真听取我们简单的研究工作汇报后,他意味深长地叮嘱道:“如果只盯着课堂教学改革,那说明你们的研究还是在戴着镣铐跳舞!”一句话惊醒梦中人,我们开始尝试基于教育的本质,高点定位“十二五”课题的研究方向。

原烟台教科所所长张振国先生和原市教科院院长徐建敏先生,也是差异教育研究的发起者与不可或缺的引领者。在筹备“十二五”课题结题的过程中,我们约请张振国先生为课题研究成果把脉,已年届七旬、赋闲在家的老人家从北京寄来了近7000字的反思性文章《差异教育研究:问题与方向》,其情切切,其意殷殷。 2004年,课题组编写了以“九五”研究成果为主体的近30万字的《学习差异研究》书稿,准备正式出版。时任教科院院长的徐建敏先生在认真审读完书稿之后,最终建议我们在成果更丰富、更深刻、更有说服力的时候再结集出版。正是基于这样的严格要求,差异教育研究又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了十几年。在历经20年的持续积累和不断深化之后,今天的我们才更有底气地编写出包括差异教学基本原理、课题研究的县域样本、20年研究的路径演进和20年研究的经典范型共4卷本的“差异教育研究20年优秀成果丛书”。

三、行政领导的鼎力支持

一项由专业研究者主持的研究课题能够走过如此悠悠岁月,也还必须得到行政的高度认可与切实支持。2003年10月,“全市初中教学工作暨差异教育经验交流会”在招远召开。在时任教育局长刘连基同志的授意下,会议的中心议题有二:一是规范初中办学,二是在较大范围内推广差异教育研究成果。在此之前,深化差异教育研究已经被列为2003年度市教育局五项重点工作之一。会前,他还特别要求市教科院起草了《关于实施差异教育深化初中教学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在会上广泛争取各个方面的意见,几经修订最终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于2004年3月印发全市。刘连基局长亲自出席这次会议并发表总结讲话,殷切期望差异教育研究能够继1997年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现场会之后,为烟台教育再创辉煌做出更大贡献。

2004年11月,省教科所、省教育学会教管分会联合在招远举办“全省初中教育深化改革现场研讨会”。时任市教科院院长的徐建敏同志全面汇报了烟台差异教育研究的新进展,招远市教育局副局长孙宝健同志以“实施差异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开创初中素质教育新局面”为题汇报了招远市的研究实践。这些经验成果得到了省教育厅张志勇副厅长和省教育学会王恩大会长的高度评价。王恩大会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无论是区域,还是学校,必须要有一个主体的教育模式、主体的教育思想。烟台的、招远的经验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差异教育这样一个主体课题。”

烟台市教育局局长徐建敏同志也是差异教育研究的积极支持者。他作为全市推进差异教育研究领导小组组长,直接领导了区域的差异教育研究工作。正是在他的极力推动下,《关于区域推进中小学差异教育研究的意见》得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于2009年11月正式印发全市。这个文件标志着差异教育的研究成果已不再仅仅是作为深化区域教育教学改革的单方面具体措施,而是实现了和区域教育整体意义上的无缝对接。正是根据这一文件,我们从2010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差异教育优质课评选活动。这也标志着差异教育研究的可靠成果已经开始逐步转化为区域教育和课堂教学的新常规。在我们看来,这也是一项课题研究质的意义上的进步。

从2012年开始担任市教科院院长的王旋同志同样给予了课题研究重要的支持。在“十二五”课题研究过程中,王院长高度关注、全程参与开题会议、年度会议,并在课题优质课评选方面给予具体指导。

四、研究团队的悉心投入

从“九五”至今,课题组的核心研究人员都是来自区域内的最质朴、最勤奋的专职研究者和一线实验教师。莱州教研室的彭慧老师、海阳教研室的车言勇副主任和烟台高级师范学校的许贵荣副主任三位课题组核心成员,除了独立承担着子课题的研究任务外,还在提升实践经验和培训实验教师几个领域贡献出自己的心血和智慧。尤其是教学组组长彭慧老师,对差异教育研究不遗余力倾情投入,在研究过程指导、典型经验提炼和差异教学理论建构等领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是差异教育研究的领军人物。海阳市凤城中心小学刘云霞、莱州朱桥镇中心小学杨振亭和芝罘区毓璜顶小学衣海莹三位老师在学情调研和课堂观察量表研制,牟平区沙子完小张秀丽老师在学生分类模型,招远市蚕庄初中王树成和杨立军老师在不同层次班课堂教学模式,招远市龙馨学校陈少燕老师在差异作文教学,莱州市金城小学杜秀丽老师在差异课堂教学目标策略研究,莱阳市万第初中田娇和王娜老师在导师引领范型研究,开发区实验中学杨青老师在校本课程学生需求调查等诸多专题领域,为课题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有力地助推了差异教育研究成果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在20年的研究历程中,一些实验学校不离不弃、相约而行,如招远市蚕庄镇初级中学、莱州市金城镇中心小学、莱州镇中心小学和莱州市实验中学、牟平沙子完小等;也有一些学校成为差异教育研究团队的后起之秀,如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芝罘区毓璜顶小学、莱州市朱桥镇中心小学、莱阳万第初中、海阳凤城中心小学、招远市泉山路学校等。这些学校不仅在课堂教学改革、校本课程建设和基于差异教育的学校管理制度改革等领域不仅做出了先期的宝贵探索,而且也成为验证和推广区域差异教育研究成果的核心力量。在区域推进差异教育的过程中,全市先后有53项相关性研究在省、市教育科学规划部门获准立项,其中“十二五”规划期间就有31项。这些研究项目同样为区域差异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悉心投入的同时,整个研究团队也收获了自己的专业成长。全国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齐鲁名校长、市名校长、省年度教育创新人物、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也从实验学校校长和教师队伍里涌现。一些实验学校也成为区域内外,甚至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品牌学校。在我们看来,这些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而是我们整个研究团队在持续的努力和付出之后,理所当然又水到渠成的一份收获。

回首二十年的研究之路,我们不敢、更不能忘记那些留给我们深刻启迪和持久感动的人们。吾辈当如何努力才能回报他们二十年的绵绵付出和殷殷期望呢?这是课题组核心成员们常常谈起的一个话题。杨绛先生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作为区域教育的专业研究者,我们愿意守住初心,以水滴石穿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为建设区域基础教育的善好生态尽些绵薄之力!

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烟台264003)

猜你喜欢
课题差异研究
相似与差异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第一次写课题
找句子差异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