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视域下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内涵、困境与路径

2016-03-02 02:37段晓芳
新课程研究 2016年24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普及办学

段晓芳

普及视域下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内涵、困境与路径

段晓芳

由于高中阶段教育的复杂性,普及高中教育不能和“普九”相提并论,其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应是多样化。多样化是一个极具丰富内涵的概念,涵盖综合化、个性化和特色化等属性。作为高中阶段教育核心之一的普通高中,其发展必须明确普及过程中多样化与综合化、个性化和特色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普通高中教育普及的现状及发展路径。

普及高中教育;多样化;综合化;个性化;特色化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李克强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性,为高中教育发展创设了发展机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真正步入发展轨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和培养模式多样化。”《纲要》反映出高中教育的普及性、高质量、多样化是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重点。然而,普通高中因其教育性质、目的、任务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普及和发展的体制支持及路径依赖亦具有复杂性,不能和“普九”相提并论。

一、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内涵

高中教育多样化是党和国家对高中教育发展深刻反思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时代命题和重大政策指向。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高级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及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个体从未成年转向成年的主要阶段,是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及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全民素质提升的重要阶段。因此,正确理解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基本内涵,对高中教育质量提高及普及乃至推进教育公平具有一定的适切性。

1.多样化是高中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

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是基于高中教育的整体发展和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发展需求,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现实要求。普通高中教育是普及全民素质教育的较高层次,使学生面临继续接受更高层次教育或直接就业服务社会的重要抉择。因此,为了使学生适应今后的多样化发展和选择,满足不同学生具有多样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需要对高中教育进行整体规划。

2.多样化是高中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与发展逻辑

从现代学制及高中发展的历史来看,西欧高中最初的发展即分为文科中学和实科中学。随着现代学制的建立,高中教育肩负着三类不同任务:仅仅肩负升入大学预备教育单项任务——西欧高中,同时肩负大学预备教育和普及高中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双重任务——前苏联高中,肩负大学预备教育、普及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美国综合高中,三类高中都有进行大学预备教育的共同任务。

我国从 1928年开始兴办综合高中,将普通中学、师范学校和职业学校合并在一起办学。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将服务于学生“升学”和“就业”作为普通高中的双重教育任务。1995年,全国普通高中教育工作会议将普通高中分为升学预备教育、综合高中、侧重就业预备高中和特色高中。高中阶段学制的多类型和教育结构的多样化,乃是现代普通高中发展的内在理性与外在逻辑。

3.多样化发展融合个性、特色和综合发展

“个性和特色发展”是学校视角中的概念,指的是从学校的立场来看普通高中的使命、任务及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策略;“多样化发展”是政府从公立学校管理的视角来看普通高中发展的概念,指的是从教育行政部门的立场来看政府应如何采取符合时代要求的、恰当的鼓励、支持和指导普通高中学校走特色发展之路的政策和策略。综合性高中多样化视角下,教育行政立场与学校立场结合的高中发展模式,是职业和普通教育结合的教育模式。虽然他们的侧重点和价值诉求有别,但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高中教育,为提高全民素质奠定基础。多样化发展中包含个性和特色发展的内容,个性和特色发展是在多样化发展基础上的独特性体现。

4.多样化不是高中教育发展的目的而是手段

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不是根本目的,是一种发展的手段。高中教育发展和整个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一致,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多样化是为了满足学生个体成长需要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进行的高中发展方式和手段的转变。

5.多样化是高中教育的合理性发展

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是合目的、合规律、合规范的发展,拒斥各种非合理性的多样化发展。因此,高中教育是以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出发点,以相关法规为准绳,为每个学生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提供公平地发展机会和条件,而非以多样化为幌子的“重点”和“尖子”等类型班、校的发展。

6.多样化是高中教育发展的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不是一种阶段性的规划和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因此,实现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需要各级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不是单靠教育系统内部所能完成的任务,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二、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困境

自从《纲要》的颁布,教育部在全国确立了上海、北京、新疆、黑龙江、山东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试点实验区。各省(市)也不同程度地进行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改革和实践,逐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成立专门管理机构,积极规划,由高校、科研院所、教研部门、教育管理部门、教育实践专家组成指导委员会及时指导;普通高中发展迅速,特色化和多样化发展倾向日益明显,形成了以特色为主导的综合类、艺术类、外语类、数理类、人文类、科技教育类等多样化的普通高中。但是,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和发展中也遇到一系列困难,并存在诸多问题。

1.办学特色欠明显,具有同质化和跟风倾向

虽然部分试点学校在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办学特色,但是,大部分学校是基于特长班的开办和特色课程的开设来替代特色教育。而且部分学校所谓的特色教育,是为了能得到上级教育部门的经费支持和其他方面的“照顾”,盲目照搬其他学校,结果造成同质化和跟风倾向,甚至导致学校办学更加没有特色。

2.多样化发展中的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多样化改革实施,部分高中对新课改的适应性仍然不强,又盲目追求特色化和多样化发展,致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的倾向依然存在,调研中发现校长谈得最多的还是高考重点率、本科上线率和录取率等。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中的课程设置缺乏动态性和可选择性,只是点缀了一些特色课程,教育教学模式尚不能满足促进个性发展、增强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需要,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有的学校急于和疲于所谓的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导致正常的教学质量不能保证。

3.学校办学自主性不强

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需要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有相应的自主权,尤其是在课程设置与教材选用、学业成绩考评、学分认定等方面。但长期以来,教育观念、课程方案、人才培养模式及招生考试评价制度等存在严重偏差。很多学校疲于应对单一的教育行政评价和狭隘的社会“高考率”评价,使学校发展的主体性、多样性受到制约,不能有效地调动学校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政策供给和保障不够

《纲要》明确指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和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但是,在具体政策方面,缺乏明确、具体的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措施,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只是倡导和鼓励试验,在招生考试、课程设置和学生毕业去向等关键性问题上缺少具体的政策支持。

此外,对普及和多样化发展高中教育存在认识误区,班额太大,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的衔接,以及高校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和研究不够,普通高中创新性、适切性的师资缺乏,以及办学经费的不足,办学改革中的专家指导不够,也是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限制条件。

三、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建议

为了解决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并使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稳步推进,应以供给侧改革为主导,盘活高中现有教育资源,促进公正、优质的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1.重塑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的质量观

提高教育质量始终是所有教育发展的核心。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重塑教育质量观念是不二选择。使全社会认识到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重点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满足其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做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不是盲目追求“多样”而淡化教育质量,更不能重蹈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覆辙。因此,研制科学的高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和评价机制,使普及高中及其多样化发展有标准、可评估、可督导。

2.合理而有效地放权于学校,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自主权

权力的有效供给应以承担任务的性质、责任大小及其有效达成为标准,而不应该以组织层级为依据。在对权力进行配给过程中必须首先考虑到怎样配置更为合理与有效的问题,而不是把权力配给谁的问题。《纲要》根据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任务、目标达成的需求,确定了今后权力配给的基本方向与原则,即有利于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与管理,更好地保障与促进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创办教育的积极性,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充分的、多元的保障;有利于落实与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促进教育的自主发展与创新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中,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招生、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手段的选择和学业成绩考评等方面应拥有充分的自主权。

3.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提供充分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过程中,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是前提条件之一。为此,对各级政府而言,鼓励、支持和引导各种社会力量按照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的教育理念投资或举办普通高中,正确引导社会各界认同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科学、客观地评价学校教育发展价值和学校教育质量。鼓励和支持普通高中学校多样化发展,必须考虑在如何改革过去统一的学校评价模式,增加学校自主选择发展特色的课程及灵活的招生、教学、成绩考评和师资管理要求,尊重校长对于本校发展方向的选择权等方面,出台具体的政策和制度予以支持和保障,逐步形成有利于高中教育普及和多样化发展的社会支持机制及保障体系。

4.对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试验提供全面指导

普通高中在进行多样化发展改革和实践中,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调动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加强试验过程指导。其一,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成立国家级和省级专家指导委员会,并鼓励试点地市建立自己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对试点单位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其二,定期组织专家深入学校,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全面指导;其三,定期召开改革试验经验总结研讨会,及时反馈和改进工作思路与方法。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7-29.

[2]尤基守.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政策与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11,(29).

[3]李颖.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价值及模式改进[J].中国教育学刊,2013,(5).

[4]慕彦瑾.西部贫困地区发展优质高中思路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04,(8).

[5]慕彦瑾.我国西部贫困地区高中发展的政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6,(11).

(编辑:易继斌)

G632

A

1671-0568(2016)24-0007-03

段晓芳,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经济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普及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模块阶梯式教学法的探索
天文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