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与实践

2016-03-02 02:37崔晓华
新课程研究 2016年24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思维数学

崔晓华

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与实践

崔晓华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但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生活体验,还能培养数学思维。因此,数学教师要充分运用数学学科的特点及优势,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问题情境;健康发展

《新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来,是素质教育得以实施的基本体现,这恰恰也是最考验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组织能力、把控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活动的难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突破这一难点的撬动杠杆。尤其对于初学数学的小学生来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需要唤起学习兴趣、能激发好奇心和学习热情的数学课堂,希望能在充满智慧和灵感的教学活动中得到解题能力的提升和数学思维的开发,希望数学能带给他们愉悦的体验。因此,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数学教师必须要思考研究的课题。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会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思维就会越来越趋于呆板。不妨对传统数学课堂进行变革,让学生讲、教师听,角色互换一下,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而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基于这种思想,对于一些适宜学生讲的教材内容,可交给学生,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思考,完成讲解。这样的教学,学生探索起来有激情,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深度常常令人惊喜,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往往会超出教师想象,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在积极思维的状态下,教师可以巧设疑点,启发思维,多尝试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交流为前提,让学生尝试多种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学生所学知识不但理解透彻,而且印象深刻,记忆持久。学生通过讨论,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了一些方法,情绪高涨,为自己是一个发现者而激动、骄傲,学习气氛热烈而活跃。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这是创造力的发端,教师要对学生的好奇心给予悉心的保护和赞赏,并巧妙创设悬念,预设教学环节,一步步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公式里的奥秘,去体验感受到发现和探索的快乐,这样的内生动力往往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兴趣有了,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就能够得到较好地实现。

二、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让教学过程生动、有趣

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有激情,那种照本宣科的讲解,学生只会困倦欲睡;其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盲目扼杀孩子的创造性;再次,要激发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有魅力、个性化的语言不是语文教师的专利,数学教师也能将理性的思想配以感性的、吸引力强的语言来完美表达。在思想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演说技巧”的应用,语言抑扬顿挫,吸引学生,启发思维,点拨疑难,还要注意手势、动作、表情、眼神、姿态等肢体语言的应用,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特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找到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要针对学生心理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过程,如可以运用表演、小组讨论、竞答比赛、游戏等形式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三、注重情感教育,促使学生健康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是导演而不是主演。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内外在形象,为人师表,情感真切,无论学优生还是学浅生、甚至学困生,都要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优点,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和策略,以情动人,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对教师产生良好的情感,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主动地学习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学生一旦理解接受教师对自己的真情,那么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就一定能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形成一股教育的正能量,产生有效的“正迁移”,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及时积极地评价学生,帮助学生逐步提高

评价是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的有力措施和方法。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其中必然会出现许多知识上的错误和认识上的偏差。教学活动是一种动态平衡,根据教学目标及时进行调整和评价,是教师调控教学过程的关键,也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充满深切的爱。学生出现错误和认识上的偏差时,教师不应全盘否定,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去思索、去判断,鼓励学生相互发现错误所在。对课堂提问,要允许学生有错误,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发现错误,使学生在错误中走向成功。教师要具备变可能的消极评价为积极评价的素质和能力,时刻提醒自己每个教学环节都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要努力去发现学生(甚至是一些学浅生、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不断加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任何时候,教师都应及时鼓励学生,要由过去的“主宰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点拨者和激励者,做学生学习上乃至整个人生历程的导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只要学生能参与,提出独到的见解,即使是不符合常理的,也应予肯定;而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则要多给予帮助和鼓励。表扬是一种经过实践检验的、非常有效的激励措施,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多方面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适时加以表扬,把学生喜欢的赞赏和激励手段运用好,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要增强数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多给学生讲一些祖冲之研究圆周率、陈景润勇探哥德巴赫猜想及我国古代的“百钱买百鸡”等数学故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就在身边,数学是有趣的、是对生活有帮助的。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尊重不同层次学生提出的疑问,肯定不同答案的价值;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应把现代教育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运用到教学上来。只要联系实际,不断尝试,大胆探索,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

(编辑:易继斌)

G623.5

A

1671-0568(2016)24-0074-02

崔晓华,河北省易县第一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