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哲学智慧 培养民主意识
——摭谈哲学教学中对学生民主意识的培养

2016-03-02 02:37沈学玲
新课程研究 2016年24期
关键词:民主意识政治

沈学玲

借助哲学智慧 培养民主意识
——摭谈哲学教学中对学生民主意识的培养

沈学玲

文章针对政治课忽视对学生民主意识教育的情况,根据哲学课程特点,简述了哲学课堂引导学生运用哲学理论对我国民主现状、进程等方面进行分析理解的内容和策略,对有效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哲学理论;民主意识;中国民主;政治参与

民主意识是指公民对自己国家民主的理解和认识,以及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和理解,它强调的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权利义务意识等基本的民主意识。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很大程度上在于公民民主意识的提升,更重要的是青年一代民主意识的培养和提升。思想政治课担负着育人使命,对学生进行民主意识培养教育责无旁贷,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政治生活是直接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民主意识培养的课程,但在高中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其他课程的教学尤其是哲学教学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的公民意识、民主意识的培养教育。在哲学教学实践中,注意通过引导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进行理性剖析,渗透对学生民主意识的培养教育,加强学生作为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意识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效果较好。

一、客观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现状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面临着民主政治诸方面的不足,需要完善。在我国公民中,相当一部分人对此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要么对我国民主政治缺少自信,有自卑心理;要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民主政治缺少应有的热情和正确态度。因此,如何客观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现状,让学生增强民主意识,懂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显得尤为重要。

在生活与哲学唯物论教学中,学生学习“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唯物主义观点时,呈现了3则有关我国民主政治现状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①中国民主发展历史的相关视频;②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符合我国国情的民主政治的政策法律制度;③普通群众对民主政治的看法、态度,参与民主政治(如选举等)的现状。

根据要求,学生讨论热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人人主动积极地分析归纳,各小组争先展示讨论的成果。最终,在教师引导下达成共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策、制度是符合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选择。现阶段,我国相当一部分公民的民主意识还比较薄弱,亟待提高。青年学生作为国家主人,面对这样的客观实际,一方面要坚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符合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另一方面要有紧迫感、责任感,要有强烈的公民意识,树立民主意识,担负起历史责任,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自觉履行好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教学中,应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死搬教条,要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是在不断变化发展当中的,中国民主也随之变化发展。所以,不能因循守旧,以僵化不变的态度对待中国民主,应以积极的态度应对中国民主的变化并努力参与其中,促进中国民主不断发展进步。同时,要尊重客观规律,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遵循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其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才能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发展。中国民主政治的一系列政策法律制度作为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富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所以,学生对中国民主应该信心百倍,积极为中国民主的进一步发展献计献策,并以实际行动主动参与民主政治生活。

二、正确理解我国民主政治进程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是一个过程,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正确理解也要有个过程,但相当一部分青年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这一点。在认识论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认识论及相关理论对中国民主进程进行理性分析,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我国民主政治发展情况,增强民主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有针对性地呈现中国民主发展各个不同阶段及部分学生对中国民主发展现状认识欠妥的有关材料,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理性分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无数的成功与失败的实践中总结探索出的民主思想、民主理论、民主道路,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中国民主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推动下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中国特色的民主道路是经过无数次实践检验正确的民主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道路,是巩固人民当家做主地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因此,学生有理由要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道路。

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人的认识有正确、错误之分。同样,人们对民主的认识也有正确、错误之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客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理论决策是符合实际的正确认识,是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是正确道路。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就是拥抱真理。

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超越适用的历史条件和范围,就不是真理。中国民主政治的思想理论政策制度作为真理,同样如此。如果不顾我国实际情况,不顾我国社会历史的变化,照搬照抄他国民主模式,再好的民主也会适得其反。

认识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所以,对社会主义民主探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要企望人们一下就理解、认识中国式民主,这有个过程。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学生任重道远,要身先士卒,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发展民主,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三、全面透析我国民主政治发展

在民主实践过程中,青年学生对我国民主政治存在的不当认识集中表现为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等片面、孤立的形而上学观点。因此,在辩证法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从以下方面透析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切忌主观随意

认识中国民主要联系中国民主的历史,联系中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不能割裂历史看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特别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是整体工程,需要每个公民不懈努力。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应当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

2.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不能回避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努力分析、解决问题,全面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应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可借鉴国际经验,为我所用,但不能死搬教条,要结合中国实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样,即使是对于中国民主的各项政策制度也要结合各地实际。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国情、不同地区,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4.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对立统一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既要全面地看问题,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重视主流,又不忽视支流。中国民主的优越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主流,不足是次要方面、是支流,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中国民主的主流是好的,不能因为中国民主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就妄自菲薄而否定成绩,否定进步,进而否定中国民主。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也不可轻视支流,忽视问题,让支流上升为主流。

5.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急躁冒进。不能因为我们根据中国国情有计划、有步骤、按部就班进行民主建设而否定中国民主建设的速度,否定中国民主的进步。

四、充分领悟我国民主政治主体

哲学课上对学生进行民主意识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充分领悟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我国民主政治主体的基础上提升公民意识、民主意识,以主人翁的姿态自觉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

基于这一点,在社会历史观的教学中首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的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让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的决心。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居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的主体,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力军。学生作为国家主人、民主主体、未来的国家栋梁,要珍惜自己的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在民主建设中就是看他为民主建设做了什么、做了多少,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充分利用好客观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个人政治素养和民主素质。在奉献社会、积极参与民主政治的实践中,在个人与国家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增光添彩。

(编辑:易继斌)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3年度立项课题“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入公民教育的研究”(课题批准号:D/2013/02/48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G631

A

1671-0568(2016)24-0130-02

沈学玲,南通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民主意识政治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