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汉语专化现象”

2016-03-06 21:50谢文芳孙晓璐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惯用语字面词义

谢文芳,程 敏,孙晓璐

(1.湖北科技学院 人文与传媒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5;2.咸宁市实验小学,湖北 咸宁 437100;3.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湖北 咸宁 437100)



浅议“汉语专化现象”

谢文芳1,程敏2,孙晓璐3

(1.湖北科技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湖北咸宁437005;2.咸宁市实验小学,湖北咸宁437100;3.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湖北咸宁437100)

汉语专化现象表现为词语专化现象、短语专化现象和句子专化现象。与民族文化、心理、习俗等密切习惯,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值得关注的语言现象。

专化现象;词语;短语;句子

汉语的专化现象是一种值得关注的语言现象,某些词、短语或句子有其专指的特殊含义,而不能简单地从表面去理解。比如邓炎昌、刘润清(1989)举过的那个很有名的“你不是东西,我也不是东西”的例子。[1]当中的“不是东西”是有专门的特殊含义的,是一句骂人的话。汉语的专化现象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容易忽视但又应该重视的问题。

著名语言学家邢公畹先生最早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专化现象进行了研究。“我们管这种从一个公设性的一般语言组合,专化为实际生活中确有所指、确有所论,能传达一定信息的‘句子’的功能,叫语言的‘专化作用’。”[2]我们试举一个例子进行说明:“星期三有一个会议”这只是一个公设性的一般汉语组合,是属于语言范畴的东西,只有进入了语言使用状态,在语言交际中,在具体的语境下,“星期三”的时间才会具体化,“一个会议”的内容才会具体化。也就是邢公畹先生所说的“专化为实际生活中确有所指、确有所论,能传达一定信息的‘句子’”。那么邢公畹先生这里的专化作用应该是指语言从备用状态进入使用状态中,抽象的意义具体化。

从抽象意义到具体意义是语言单位从备用到使用的变化中实现的。以词为例:

“球”指某些体育用品。而在“三分球”中“球”指篮球,在“角球”中足球,在“擦边球”指乒乓球。

“人”指能制造工具并使用根据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而在“她年纪不小了,该找个人结婚了。”中“人”指男人,在“家里没个知冷知热的人,一个大老爷们够可怜的。”中指女人。

邢公畹先生所称的这种专化作用是语言意义由抽象性走向具体化,是在使用中,在具体语境中实现的,结合具体语境不难理解。这并不是我们这篇文章想要探讨的专化现象,所以在此不多赘述。

我们这里探讨的专化现象是指汉语中某些词、短语或句子超出了一般的语言规约而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

一、词语的专化现象

1.由词的多义性引起的专化现象。例如:

“朋友”:(1)彼此有交情的人;(2)指恋爱的对象:姑娘多大了,有~没有?(《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第982页》)

其中的意义(2)相对意义(1)来说要特殊一些,非母语习得着不容易了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加以说明。再举几个例子:

“算账”:(1)计算账目。(2)吃亏或失败后和人争执较量:这盘棋算你赢了,明天咱们再~。(《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P1244》)

“水分”:(1)物体内所含的水:~充足︱植物靠它的根从土壤中吸收~。(2)比喻某一情况中夹杂的不真实的成分:他说的话里有很大~。

“黄色”:(1)黄的颜色。(2)属性词。指内容色情的:~小说︱~录像。《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P572》)

上面几个词的第一个意义是基本义,是最普遍最常用的,属于基本义,第二个意义则相对特殊一些。多义词的这些非基本义不是在语用中临时产生的,而是固定意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能弃之不顾,而是要特意向学生介绍。

2.由词义缩小化引起的专化现象

古今的词义演变方式中,有一种现象是词义缩小。词义缩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某个义项上的所指范围缩小了,二是词的义项减少了。例如:

“汤” 原指一切热水,如“赴汤蹈火”;现在仅指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如米汤、面汤等或烹调后汁儿特别多的食物如鸡蛋汤、丝瓜汤等。

“禽” 原指禽兽,古代泛指动物。《华佗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这里的禽,包括飞禽走兽,虎鹿熊猿鸟等。今义的禽,词义缩小为专指鸟类。如家禽,飞禽。

以上两例是属于某个义项上的所指范围缩小的情况,也有词的义项减少的情况,例如:

“劝”,古义常用义项既有劝说、规劝,也有鼓励。《劝学》的“劝”,就是鼓励的意思,《赤壁之战》“肃劝权召瑜还”的“劝”即“劝说”之意,;而现在的“劝”已基本失去“鼓励”的义项。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约定俗称的专用现象也体现出词义缩小的特点。例如

“肉”,人和动物体内接近皮的部分的柔韧的物质,某些动物的肉可以吃:猪~︱~制品。((《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P1 102》)

按理说,各种动物的肉,猪肉、牛肉、羊肉等都是肉,但是,由于在汉民族的饮食文化中,肉食以猪肉为主,而人们的口语表达遵循经济原则,用尽可能少的字去表达一个意思。这一点在缩略词上可以看得很清楚,例如“春节联欢晚会”缩略成“春晚”,“ 非典型性乙型肝炎”缩略成“非典”,“立体高架桥”缩略成“立交桥”等,都体现了语言的经济原则。所以,因为猪肉吃得多,当人们要去买猪肉时,往往就只说“买肉”。例如:“我们家今天有客,我要去买点肉,还要买条鱼。”这里的“肉”就专指猪肉。

“小姐”,旧时有钱人家里仆人对主人女儿的称呼,现在社交礼仪中经常使用的词语,是对未婚女子的敬称。但后来产生了一种词义范围缩小的特定含义,用来专指妓女。这应该是出于人们对于一些社会丑恶现象的忌讳心理,不愿意或不便于直说,而用一个较隐晦的方式称说。因此,如今社交称谓中,“小姐”一词的使用要非常慎重,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同志”,原来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为共同的理想、事业而奋斗的人,特指同一个政党的成员;二是人们惯用的彼此之间的称呼。后来产生了一种词义范围缩小的特定含义,用来专指同性恋者。例如“同志聊天室”。

类似“肉”“小姐”“同志”这样的表现出缩小化特点的词语专化现象,由于他们既有专化意义,又保留了基本意义,因此在语言使用中要结合具体语境,准确表达和理解。

二、短语的专化现象

1.惯用语的专化现象

惯用语是一种固定短语,以三音节居多。例如“挖墙脚、开小差、老油条”等。惯用语的意义并不能从字面去理解,而是通过字面意义来比喻某种特别的意义。例如“挖墙脚”的实际意义并不是挖墙的墙角,而是比喻拆台,从根本上损害别人的利益;“露马脚”并不是真的指露出马的脚,而是比喻隐蔽的事实真相泄露出来。“墙头草”的实际意义不是墙头的小草,而是比喻无主见的人、顺风倒的人。大多数惯用语都是动宾结构,例如“泼冷水、挖墙脚、开绿灯、敲边鼓、开夜车、炒现饭”等。相对于那些符合一般语言规约的动宾短语而言,惯用语有明显的专化现象。试比较:

“开+N(NP)”

A、开小车、开大卡车、开拖拉机、开奔驰

B、开夜车;

“泼+N(NP)”

A、泼剩饭、泼剩菜、泼洗澡水

B、泼冷水

“挖+N(NP)”

A、挖地洞、挖土、挖泥塘

B、挖墙脚

“敲+N(NP)”

A、敲桌子、敲门、敲大鼓

B、敲边鼓

“炒+N(NP)”

A、炒黄瓜、炒豆角、炒鸡蛋

炒现饭

上面的A组短语的意义就是字面意义,而B组短语却是非字面意义的专用意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学习者对于B组短语的理解和掌握是有难度的,因为二者之间具有不可类推性,如不能从开小车、开大卡车、开拖拉机、开奔驰推到开夜车;不能从泼剩饭、泼剩菜、泼洗澡水推到泼冷水;不能从挖地洞、挖土、挖泥塘推到挖墙脚;不能从敲桌子、敲门、敲大鼓推到敲边鼓;不能从炒黄瓜、炒豆角、炒鸡蛋推到炒现饭。另外,惯用语是一种通俗生动形象的语言,具有很强的口语色彩。涉及到很具体的事物,形成形象生动的画面,例如“擦边球、吃小灶、背黑锅、变色龙、炒鱿鱼、单相思、定心丸、耳旁风、顶梁柱、吊胃口、打游击、开绿灯”等。虽然惯用语具有特定含义,但这种特定含义和字面意义也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例如“炒鱿鱼”因为 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擦边球”是 打乒乓球时擦着球台边沿的球,后来把做在规定的界限边沿的事比喻为打擦边球;“绊脚石”绊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学者对于惯用语的专用意义可以做出让学生易于理解的解释说明。

2.“有 +N(NP);没有(没)+N(NP)”短语的专化现象

A:有(没)杯子,有(没)鞋子,有(没)桌子、有(没)椅子、有(没)房子、有(没)电视机、有(没)冰箱,有(没)鸡蛋,有(没)番茄,有(没)黄瓜

B:有(没)钱,有(没)脑子,有(没)意思,有(没)面子,有(没)眼力,有(没)看法,有(没)想法,有(没)心情,有(没)内容,有(没)身材,有(没)脸蛋

“有”:表示领有(跟“无、没”相对)。A组“有 +N(NP)”短语表示的是一般的字面意义,表示拥有或不拥有某种事物。B组则短语则不能简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例如:

“有看法”中的“看法”是一个中性词,是对客观事物所持的见解:谈两点~;两人~一致。但“有看法”中的“看法”常专指不好的看法。例如:我对你有看法,不说出来不痛快。

“有意思” 可以表示 比较有趣味或有情趣,例如“他这人挺有意思的,大家都愿意和他交往”;还可以表示有令人反感的意味,例如“他这人真有意思,怎么能那么说话呢!”;还可以表示有对异性的兴趣,例如“你一晚上都在盯着她看,是不是对她有意思啊?”

“有身材”应该说每个人都有身材,只是身材好坏不同而已,但“有身材”却是指有好身材。例如“她有钱、有学历、有身材、有脸蛋,是个优质白富美。”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B组“有 +N(NP)”短语中的名词发生了意义上的窄化,“看法”窄化成不好的看法,“意思”窄化成特别的意思,“身材”窄化成好身材等。整个“有(没) +N(NP)”短语发生了专化现象。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别的短语专化现象,例如“看+N(NP)”

A、看电影、看书、看黑板

B、看脸色

“脸色”可以指脸上的表情。如“看他的~,我就知道准有什么好消息。”但“看脸色”中的“脸色”专指不好的、难看的表情。例如“你要发奋,以后出人头地了就不用看人脸色了。” A类“看+N(NP)”短语的意义就是字面意义,而A类“看+N(NP)”短语则发生了专化现象。

(三)句子的专化现象

汉语中有一些话语是有特定含义的,表现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习俗等特点。例如:

1.A、这个你自己留着吧,我已经有了。

B、老公,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有了。

2.A、我们约好下午三点一起去,他怎么一个人提前走了。

B、你还不知道啊?老李得了病,去年就走了。

3.哪里?我没听清你再说一遍。

哪里,你过奖了,我只是做了该做的。

上面五组例子中的“有了”“走了”“哪里”在A句和B句中的意思有明显区别,A句中的是普通意义,B句中的是专化意义。“有了”“走了”反映了人们对于某些生理现象以及死亡的避讳,而采用一种较为委婉的说法,而“哪里”则表现了汉民族谦虚讲礼的传统美德。

汉语专化现象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能自然而然地理解,但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却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需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引起足够重视。

目前在种类繁多的对外汉语教学教材中,大多数教材对词语只解释表面意思,忽视了专用意义,容易导致学生在使用词语造句时错误百出。至于短语和句子的专化现象则更受到忽视。另外,专化现象往往和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习俗、民族心理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都需要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中得到重视,以提高教学与学习效果。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 邢公畹.从对外汉语教学看“语言”“言语”划分的必要性[J].世界汉语教学,1993,(2).

2095-4654(2016)08-0059-03

2016-06-15

汉语专化现象与对外汉语实践教学研究(J0913)

H195

A

猜你喜欢
惯用语字面词义
“诛”的词义演变及其在古籍中的释义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汉语非字面语言认知加工的“规约层级递进模型”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大学日语专业精读教材中惯用语的使用现状及教学思考
金缕衣
别误会这些英语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