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留白,展别样精彩

2016-03-06 01:14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笠泽实验初级中学215200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6年26期
关键词:木片试管物理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笠泽实验初级中学 (215200)

吴沛儒●



巧妙留白,展别样精彩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笠泽实验初级中学 (215200)

吴沛儒●

本文从新课导入、实验质疑、课堂结尾三方面探讨了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设置“空白”点,以期能在引入新课时设疑激趣,在实验中学生提出质疑时,引导学生能够自主的去探究、解惑,在课堂结尾时,能够激起学生新的求知欲,从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物理课堂,收获精彩教学.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留白

众所周知,在书法艺术创作中有“计白当黑,奇趣妙生”的布白.在中国传统画中,“留白”艺术的存在也能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正如齐白石大师的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让抽象无形的语言、声响、思维与有限的画面形成了完美融合.同样,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如果将留白的艺术表现手法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与艺术手法一样,在空白与充实的珠联璧合中可以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从而构建新课改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思考、探究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建构,充分展现学生思维.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把握好课堂教学的“留白”策略呢?

一、留白于新课导入时:未成曲调先有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今的中学生,他们爱追求个性、富有新鲜感的新事物,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是很难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的.尤其是在新课的导入环节中,教师更要想方设法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贴切而精炼的课堂导入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留白”,以一层神秘的“面纱”制造特定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将学生引入预定的学习轨道上来,也能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收获教学前的铺垫、定向、启发和开拓之效.

以“声音的传播条件”一课为例,在导入环节,我先拿出二部苹果手机,其中一部手机设为震动加铃声,用另一部手机去拨打这部手机时,手机会发出震动的声音和铃声.再将这部手机放入一个玻璃罩内,用同样的方法去拨打这部手机时,学生发现玻璃罩内的手机屏幕亮了,也在震动,但却听不到任何声音.疑问随即产生.这时,我不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留下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猜想和验证,这样更能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再比如学习“大气压”的内容时,我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木片,在桌面上平放,并让一小部分木片垂直并伸出桌边后:

师:如果用力打击伸出桌边的木片,会怎样?

生:木片飞起来!

实验验证,证实学生猜想.此时,学生积极性大为高涨.然后我再拿出一张报纸,平铺在桌面上并盖住木片.

师:这次我再用力打击木片,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生:报纸破,木片飞!

实验验证,意料不到的是木片折断而纸未破.此时,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出来,疑问在学生头脑中盘旋:“为什么第一次实验与第二次实验结果会不同?”我乘势引导学生思考并去主动探究二次实验条件的不同,以“留白”形式巧妙设疑,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为接下来新知识的探索而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留白于实验质疑时,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和手段,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观材料,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在“学中做、做中学”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尤其是在探究性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验亲自体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当产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现象产生质疑时,教师不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解释实验,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更能加深学生获得新知的体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学习“大气压”的内容时,有这样一道思考题:如果先把一个空的试管放在酒精灯上烤一会儿,再将试管倒过来插入水槽,会出现什么现象?我先让学生大胆进行猜想一下,一位同学说:“因为热胀冷缩,所以我认为试管会炸裂.”另一位同学说:“空气中的水蒸汽会液化,所以试管壁还应该出现小水珠.”面对学生的回答,我没有立即做出评价,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实验探究,一部分学生发现试管插入水槽时真的发生了炸裂了现象,而另一部分学生却发现试管中水面会上升.再次面对学生不同的答案,笔者再次引导学生细细思考分析,再次实验探究.结果学生发现,如果试管在酒精灯上烤的时间不长,那么试管插入水槽时就会出现水面上升的现象;如果将试管烧的时间加长,那么当试管插入水槽时就会真的发生炸裂现象.可以说,这次的留白不仅让学生的物理思维得到了有效发展,同时也让我们师生都共同增长了知识.

可见,在实验过程中适度的留白,可以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验为载体,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亲历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不断完善思路,这样的教学更能实现新课改要求的“结果和过程并重”的新理念.

三、留白于课堂结尾时,巧借秋风声更远

课堂教学应与写作一样,讲究“凤头、猪肚、豹尾”的艺术.就课堂教学的结尾而言,越是临近“终场”,越能给人以一种期待.高明的教师,往往会恰到好处地“结课”,收获“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教学之效.完美的结课艺术可以启迪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求索知识的真谛.而在课堂教学的结尾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留白”点,以富有启发、思考的问题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能够再次激起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欲望.

例如在“浮力”的复习课上,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在课后都没有学习的动力,尤其是在复习课后,更是懒得动脑思考、动手探究.为此,在课堂结尾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情境:“天平、量筒、溢水杯、烧杯、浓盐水、清水,如果给你提供这些实验器材,你能测定出鸡蛋的平均密度吗?”这样的结尾不仅能引导学生在课后能够充分利用浮力和密度的相关知识,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同时也能让学生带着小问题走进课堂,带着大部题走出课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提供一片新的天地.再比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课堂上,在师生共同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后,笔者设置了如下“留白”点:今天我们学习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其实,凹透镜就在我们的身边,比如你们自己配带的眼镜,那么它的成像有什么样的规律呢?是不是和凸透镜一样呢?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在课后自己去寻求答案吧.在结尾处巧妙地布设“空白”点,埋下了激发新的求知欲的“引火线”,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实践机会,使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完美的结课就如发动机一样启迪着学生的思维,设置疑问、悬念,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加强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强化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能力,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良好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综上所述,恰到好处的留白,不仅彰显着教师在教学专业方面的功底、经验和灵气,同样也能更好地从学生的“补白”中及时获取真实的学情,促进教师更加智慧地“授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阐释、演绎出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可以说,“空白”不空,韵味无穷.因此,我们初中物理教师应坚持生本教育理念,敢于留白、善于留白、巧于留白,给学生创设更为广阔的思考与探究空间,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补白”的过程中更好地吸收、消化课堂知识,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刘海明.初中物理课堂的留白意义与策略[J].数理化学习,2009,1:39-40.

[2]许建国.例谈初中物理课堂结尾的方法[J].成才之路,2013,31:58-59.

[3]丁云吉.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J].中学物理,2015,1:34-35.

G632

B

1008-0333(2016)26-0057-02

猜你喜欢
木片试管物理
只因是物理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处处留心皆物理
澳大利亚2月针叶材木片价格上涨21%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试管难题
2015年我国木片进出口数量明显增长
我不是教物理的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测定渗透、扩散和用碱墨在浸渍巨桉(Eucalyptusgrandis)木片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