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平面镜》参赛课中的闪光点

2016-03-06 01:14江苏省苏州市太仓新区中学215400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6年26期
关键词:玻璃板平面镜镜子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新区中学(215400)

洪 芳●



反思《平面镜》参赛课中的闪光点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新区中学(215400)

洪 芳●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平面镜》教学是一节实验课.对于实验课的教学设计一般往往重视学生实验主体,轻视教学过程中的引入;重视实验结果,轻视实验过程;重视实验全局,轻视实验细节;重视实验猜想环节,轻视猜想产生过程.这次从新课准备到最后参赛,经历了多次磨课,使我对这节课多了一些思考,多了一些发现教学闪光点的机会.课的精妙引入,合理的猜想设计,实验细节的设计,逐步引领学生进入实验过程,最终实验结果自然、合乎学生认知.下面就磨课中的闪光点与大家一起品鉴.

一、“慢”——让猜想去伪存真

在《平面镜》教学中,引出课题之后的第一个环节是要学生猜想平面镜成像特点,试上阶段我按照以往的惯例展示几张图片,让学生回忆平常照镜子的情形,然后猜想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虽然没有预计的顺利,但学生依靠预习说出我预设的猜想,使得能顺利进入下一环节.听课老师向我指出:从简单的回忆照镜子就做出这么有针对性的猜想,学生真猜想了吗?教师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动脑体会生活中的物理,从感性认知中做出理论性的假设才是有效的猜想,否则属于伪猜想.于是,我调整如下:

师:展示照镜子的图片,镜中的像与物体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拿起桌上的镜子,观察电池的像,同时并思考以下问题:(1)像的位置在镜子____(前/上/后)(2)估测电池的高度为____cm,像的高为____cm,猜想:像与物大小____.(3)估测你所放电池离镜子的距离____cm,像离镜子的距离____cm

猜想:物体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

生:实验,观察,在学案上记录.然后归纳出猜想.

反思:多一个具体的体验活动,从学生的已有的认知出发,减慢课堂的节奏,从估测高度到猜想大小,从估测距离到猜想距离关系,使问题更有指向性,使学生猜想有方向,这个体验不是简单的看一眼镜子中的像,而是踩着老师铺好的台阶,拾阶而上,步入本节课的重难点,也为下一步的与众不同埋下伏笔.从课堂教学效果看,节奏放慢,学生融入度高,有体验,有思考,全员参与,起点低,学生通过观察、直觉、比较,归纳等手段提出猜想,让猜想脚踏实地,去伪存真.

二、“引”——让透明玻璃的显现顺理成章

当猜想像与物大小相等之后如何用实验证明大小相等呢?试上阶段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顿时鸦雀无声,能力较强、预习做得很到位的同学根据课本能说用玻璃板、用两个相同的物体来比较,我连忙抓住这个时机,并让他展示,其他同学用心去理解,模仿完成实验.这里的玻璃板的提出,显得突兀,学生不容易理解,感觉课堂只是几个人的课堂.虽然借学生之口说出,其实和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差不多.在实验探究中,学生的思维会受到限制,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做实验时.要引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总结,让学生在体验中不断优化实验方案.最终,顺着猜想环节调整如下:

师:想要准确的知道物体和像的高度,还需要什么器材?

生:刻度尺.

师:请尝试用刻度尺测量电池与像的高度.

生:测量,并上台展示.

师:测物体较准确,刻度尺靠着被测物体,测像的时候刻度尺没有紧靠着像,不够准确(就如量身高时,尺离人较远就测不准),我们想办法让刻度尺紧靠像,像在哪呢?

生:平面镜后.

师:请将刻度尺放到平面镜后试试,有什么困难?

生:镜子挡住了尺,看不见尺上的刻度,无法测量.

师:我们需要又能看到像,又能看到镜子后的尺,什么器材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呢?

生:透明玻璃板.

师:请换用透明玻璃板,尝试测量像的高度,并比较像与物的高度.

生:像与物高度相等.

师:像与物高度相等能不能说明他们的大小相等?

生:不能,还要测其它,如宽度,厚度等.

师:我们需要进行很多次测量,那比较麻烦,而且不好测,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生:再用一节大小一样的电池(桌上的器材会对学生有提示),与像比较,发现与像重合,三者大小都相同.

反思:证明大小相等,用玻璃板、用AB两节相同的电池学生一下想不到,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呢?需要顺着学生已有的认知,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最容易想到的是用尺量出大小作比较,瑞士皮亚杰的学习者论 指出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的主体,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且要求有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帮助者,促进着,教师应当尽量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所以请同学尝试测量的方法比大小,当遇到困难,寻求解决方法时,透明玻璃就呼之欲出了,在教师的引导下透明玻璃的显现更顺利成章,这里的顺理成章,与以往的教学过程相比显得有与众不同,令人耳目一新.当然引出玻璃板后测量并不能完全解决大小相等的问题,所以,老师还要进一步引出另一节相同的电池,这里相同的电池B其实是一把特殊的没有刻度的“尺”,用来“测量”电池A,“测量”电池A的像,得到像与物大小相等.

三、“趣”让物理课堂更具魅力

“趣”包含了课堂的趣味性,以及用这份趣味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积极的求知动力.《平面镜》这课在引入时我用了浇不灭的蜡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得到平面镜成像特点后不用习题巩固新知,而是用游戏将课堂气氛再次推向高潮.

师:我们将做个游戏展示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请推荐两个表演能力较强的学生,一个演物体,一个演像.

生:在众人呼唤声中上台,站在镜框两侧,带上圣诞帽,不对称,引起丝丝笑声.

师:请“物体”向前一步.

生:“像”迟疑2秒立马向前.

师:请“物体”向后一步,举左手,抬右脚.

生:“像”这回做的紧凑,全班气氛轻松.

师:请“物体”将刚才的动作连贯做一遍,并自由发挥一些.

生:“像”跟的勉强,但全班笑声不断.

师:谢谢两位同学,掌声送给他们.

当我把两位同学的帽子装进魔术箱时,同学笑过之后又进入了思考——魔术箱的奥秘.

反思:“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开始的.

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希望将遗憾不断减少,所以每一个教学内容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G

B

猜你喜欢
玻璃板平面镜镜子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知识巩固
神奇的镜子
空镜子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知识巩固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随堂练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随堂练
空杯提重物
空杯提重物
节能型玻璃板式空气预热器技术研究
他者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