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和“简直”的比较研究

2016-03-07 00:48张颂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主观性句法副词

张颂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61)

“几乎”和“简直”的比较研究

张颂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61)

现代汉语中的“几乎”和“简直”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副词,两者在语义和语法上存在着异同。“几乎”是陈述客观事实接近某种情状,而“简直”在强调事实接近某种情状时,更突出其主观性。“简直”和“几乎”的差异并不在于接近程度,而在于两者的主观性程度不一。

几乎;简直;语义;主观性

“简直”和“几乎”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副词。一般研究认为两者主要的不同在于其“接近程度的差别”,其分歧也在于“简直”是否既有“接近”的含义,又有“达到”的含义。本文认为在比较“简直”和“几乎”两个副词时,各家并没有注意到对“几乎”进行分化,“几乎”的语义本身就比较复杂,只有在梳理清楚“简直”和“几乎”的切实关系后,对这两个词进行比较才有合理性。从语义角度分析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是困难的。“接近”和“达到”的界限十分模糊,同样从“接近程度”上区分“简直”和“几乎”似乎也过于牵强。“简直”和“几乎”的差异并不在于接近程度,而在于两者主观性程度不一。

本文将首先区分几乎1和几乎2,在此基础上描写清楚“几乎”和“简直”在句法分布上的相容或相斥的情况;其次将详细分析“几乎”和“简直”在句法相容、语义相近时,两者的细微差别。

一、“几乎1”和“几乎2”的语义区分

前人研究普遍认为“几乎”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差不多”,二是表示“差点儿”。[1]“差不多”的衍推义“接近P”;而“差点儿”的衍推义是“非P”。本文认为“几乎”的核心语义主要有两个,即:“接近P”和“非P”。我们把表示“接近P”的“几乎”定为“几乎1”,表示“非P”的“几乎”定为“几乎2”。如:

(1)去年该园区仅土地分红收入几乎1就是过去种粮收入的3倍。(差不多,接近P)

(2)他看到当地居民的生活几乎2落泪,遂下定决心要帮助他们。(差点儿,非P)

本文将对“几乎1”和“几乎2”进行语义区分,并分析其与“简直”的关系。

1.表“接近P”的“几乎1”与“简直”的关系

当“几乎1”表示“接近P”时,我们认为其接近的对象实质上是有所差别的。P可以是一个数量结构,也可以是非数量结构。如:

(3a)80年代到90年代期间,几乎1每年增加100所特教学校。(P=数量结构)

(4a)这一好心使联赛几乎1成了受气“小媳妇”。(P=非数量结构)

我们注意到当“几乎1”表示接近一个确量时,“简直”不能替换“几乎1”。如:

(3b)80年代到90年代期间,*简直每年增加100所特教学校。(P=数量结构)

当“几乎1”后的P表示一个非数量结构时,我们认为“简直”和“几乎”可以互相替换,两者在句法上相容,且在语义上相似。如:

(4b)这一好心使联赛简直成了受气“小媳妇”。(P=非数量结构)

可见,当“几乎1”表示“接近P”时,由于P的特征不同,“简直”和“几乎1”分布也随之出现不同。P表示数量结构时,“简直”不能替换“几乎1”,P表示非数量结构时,“简直”和“几乎1”可以互换。

2.表“非P”的“几乎2”与“简直”的关系

而当“几乎2”表示“非P”含义时,“简直”和“几乎2”的分布又呈现出新的特点。我们发现“几乎2”能用于表示一个动作性事件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前,而“简直”不能用于这些结构前。“简直”和“几乎2”最大的区别在于“几乎2”有“非P”的含义,即它可以否定其后成分P,表示一个动作性事件没有发生。而“简直”只能肯定其后成分P而不能否定P。它和“非P”的含义是相互矛盾的,它不能去否定一个事件,也不能去否定一个命题,当然也无法表示一个动作没有发生。如:

(5a)我记得我当时几乎2晕倒。

(5b)我记得我当时*简直晕倒。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几乎”和“简直”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上的纠缠主要集中在和“几乎1”关系上,而“几乎2”与“简直”在语义和语用上很容易做出区分。因此下文将重点分析“几乎1”,即表接近义的“几乎”和“简直”的关系。

二、“几乎”与“简直”的主观性强弱区分

一般来说,句子的信息结构包括了主观信息和客观信息。副词这一词类本身处于表示“客观信息”到“主观信息”的连续统内。因此,各个副词的主观性程度是不一样的。而语气副词是表达“主观信息”的一种主观标记。我们认为“几乎”和“简直”在句法分布上的不对称在于其主观性程度的不一,而且“几乎”本身的主观性程度亦处于“客观”到“主观”的连续统中。

1.当P为确量时,“几乎”表客观信息,对语义真值起限定作用

我们注意到当P=确量时,“几乎”对P的真值有所影响,如:

(6a)事发当天,几乎所有学校都在校门口挂起了宣传的大红横幅。

(6b)事发当天,所有学校都在校门口挂起了宣传的大红横幅。

(6c)事发当天,*简直所有学校都在校门口挂起了宣传的大红横幅。

(6a)和(6b)在语义上并不相同。几乎所有的学校≠所有的学校。“几乎”的作用是对P进行限定,因此“几乎”和P的关系是:“几乎+P”,“几乎”是属于句法层面的。换个角度,我们可以认为,“几乎”表达的是一个客观信息,它只对P进行限定并不关乎言者态度,其主观性为零。而P=确量时,“简直”不能进入(简直+P),我们认为“简直”不能表达一个客观信息,其主观性不能为零。

所以,P为确量时,需要表示客观信息的副词,而“几乎”可表示客观情况,“简直”主观性很强,此时,“几乎”和“简直”不能互换。

2.当P为非数量结构时,“几乎”表主观评注,对语义真值的影响力下降

当P=非数量结构时,“几乎”对P真值的影响开始削弱,试比较:

(7a)到英国学习,许多学生说,就是在经历“生命极限”的挑战。

(7b)到英国学习,许多学生说,几乎就是在经历“生命极限”的挑战。

(7a)和(7b)在语义上差别不大。几乎就是在经历“生命极限”的挑战≈就是在经历“生命极限”的挑战。而“简直”对P的真值没有影响。

(7c)到英国学习,许多学生说,简直就是在经历“生命极限”的挑战。

(7c)句的“简直+P”和(7a)句的区别并不在于真值是否改变,就句子意义来说,简直就是在经历“生命极限”的挑战=就是在经历“生命极限”的挑战。可见,当P=非数量结构时,“几乎/简直+P”中,“几乎”和“简直”不是对P加以限定,而是加以评注。即:“简直”和“几乎”是言者对P的评价,在信息结构中它们属于主观信息。张谊生指出,和限制性副词在句子中充当状语不同,评注性副词主要充当高层谓语。[2]比如:

(8)要不,他们的地位简直太(*太简直)崇高了。

上述句子中出现了“几乎/简直”和其他副词连用的情况而且处于前置地位。(8)句中,“简直/几乎”放到其他副词后时,句子不合法。可见,在P为非数量结构的前提下,“几乎/简直”和P的关系是:几乎/简直+P,即,P为非数量结构“简直”与“几乎”可以互换。

3.“几乎”和“简直”主观程度等级

张明莹认为“简直”的作用是肯定(强调)其后成分P。[3]我们认为当P为非数量结构时,“几乎”也是对P的肯定。此时的P主要是一种程度义,“几乎+P”表示对程度的接近,“几乎”的主观性就开始凸现。程度义本身是一个模糊概念,取决于言者对事件的判断,此时“几乎+P”就不再是对P的限定,而具有对P进行判定的意味。“几乎”和“简直”都能表示对P的肯定,但两者的肯定强度并不相同。首先,当P中有表示极高程度的结构,比如:[心理VP/adj]之极/极了、太+[adj/心理VP]、[心理VP/adj]不得了、[心理VP/adj]+坏/透等。“几乎+P”和“简直+P”在句法上不相容。

(9)你真美,今天你简直(*几乎)太美了!

其次我们认为这一分布上的不对称和其句类上分布不对称是一致的。“简直+P”不能出现在是非问句中。部分“几乎+P”可以出现在是非问句中。

(10)你和男友的交往是不是安稳得几乎(*简直)一成不变呢?

当P本身为一个假命题时,“几乎+P”和“简直+P”并不具备互换性,两者在句法上不相容。

(11)这么晚才起床,你简直(*几乎)是头猪!

“是非句”属于非现实句的一种,说话人在判定命题真假的程度等级上,非现实句靠近否定句的一端:先设(想当然为真)>现实肯定(强判为真)>非现实肯定(弱判为真)>否定(判定为假)。

我们认为“几乎”对P是一种“弱判为真”。它能出现在是非句中正说明其肯定程度较弱,因此依然能对P进行发问;另一方面,如果P中有表示极高程度的结构,这说明言者对P已有较强的肯定,这和“几乎”弱判定P为真的性质冲突,因此“几乎+P”不成立。“简直”是对P的一种超强肯定,言者在主观上认定P为真,是一种“想当然为真”,因此即使P这一命题为假,“简直”依然能对其肯定。

根据以上分析,“简直”和“几乎”的关系为:

主观性:几乎(P=数量结构)﹤几乎(P=非数量结构)﹤简直

肯定强度:几乎(弱肯定)﹤简直(超强肯定)

三、“几乎”和“简直”的比较结论

通过对“几乎”和“简直”的比较,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区分句法成分和语用成分

“几乎+P”和“简直+P”,从线性结构看,似乎是一个层面的成分,但是实质上并不相同。简直是对P的判定和评价,属于语用成分,不影响句子的客观信息,是主观信息范畴。“几乎”的情况比“简直”复杂:当P是一个表示确量或全量的命题时,“几乎”是对P的限定,“几乎”是一个句法成分,充当状语;当P表示非数量结构时“几乎”具有对P判定的性质,开始具有主观性,属于高层谓语。

2.区分“接近P”和“非P”

首先“简直”是对P的超强肯定,而“非P”表示的是对P的否定,这两个含义是互相矛盾的。因此我们在区别“简直”和“几乎”的时候,先要把表示“非P”含义的“几乎”分离出来。这样比较“几乎”和“简直”会更清晰。其次,认为“几乎”表示“接近P”是就“几乎”是句法成分而言的,此时的“几乎”对P有限定作用。当“几乎”脱离句法成分时,几乎处于语用平面就不能用“接近P”来讨论“几乎”的含义。同样的,“简直”是一个典型的表示主观信息的副词,更不能用“接近程度”来区分它和“几乎”。

3.区分主观信息和客观信息

一直以来各家对“几乎”的词类归属问题之所以纠缠不清,正因为它处于表达客观信息到主观信息的连续统中,这使它的归类难度重重。当“几乎”用于限定一个数量结构时,它的主观性是零,表达的是客观信息;当它和非数量结构组合时,其主观性开始加强,客观性减弱,接近于表示一种语气,用于对一个命题的肯定。但是其肯定强度不如“简直”,它只能弱肯定P,因此无法肯定一个程度极高的结构,也不能肯定一个真值为假的命题。而“简直”是对命题的超强肯定,无论P是何种情况,言者都在主观上“先设为真”。可见,“简直”和“几乎”在句法上的交叉来自于两者在主观性上的交叉。

[1]杨德峰.也说“几乎”——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国际汉语学报,2016(6):183-189.

[2]张谊生.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兼论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分类与范围[J].中国语文,2000(1):3-15.

[3]张明莹.说“简直”[J].汉语学习,2000(1):22-2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Jihu” and “Jianzhi”

ZHANG Song

(Jiangsu College of Finance & Accounting,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61, China)

There a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dverbs “Jihu” and “Jianzhi” from the aspects of semantic and syntax. The semantic meaning of “Jihu” is a statement of objective facts close to the situation, while “Jianzhi” subjectively emphasizes that the situation is approaching some facts. On this bas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Jianzhi” and “Jihu” is not in the approaching degree, but in a subjective degree.

Jihu; Jianzhi; semantic; subjectivity

2016-10-10

张颂(1981-),女,江苏徐州人,文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H04

A

1008-469X(2016)06-0048-03

猜你喜欢
主观性句法副词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从整一手法窥探外国喜剧艺术的主观性
法官判案主观性减弱
“没准儿”“不一定”“不见得”和“说不定”的语义倾向性和主观性差异
副词和副词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