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媒体运用效果研究

2016-03-07 11:50庄宗兰李明灿吴丽娇
关键词:运用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媒体

庄宗兰,李明灿,吴丽娇

(泉州海洋职业学院 基础部,福建 泉州 362000)

泉州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媒体运用效果研究

庄宗兰,李明灿,吴丽娇

(泉州海洋职业学院 基础部,福建 泉州362000)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网络媒体在普通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广泛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也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但是,网络媒体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削弱了网络媒体的效果及优势。通过对泉州地区相关高校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媒体运用的优势以及运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系列增强网络媒体运用效果的对策建议,希望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有所助益。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媒体;运用效果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2月27日主持召开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正处在这个大潮之中,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深……网络走入千家万户,网民数量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网络大国。”①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占网民数的85.8% 。②网络的迅猛发展与普及深刻改变着人们生存、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政治态度 、道德观念、审美意识以及生活方式等。因而习近平同志在同一天的讲话还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更要响应国家的要求,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福建省的网民数是2471万,网络普及率为65.5%,普及率全国第四。④泉州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为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网络信息相当发达,尤其是各高校已然成为网络信息化最突出的发展前沿,在调查的学生中几乎百分之百与网络有着亲密接触。因而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泉州地区相关高校为样本,开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媒体运用效果研究。此次调查,主要以泉州海洋学院(办学历史7年,办学层次专科)和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办学历史13年,办学层次本科)学生为主,以问卷形式向泉州海洋学院大一年级4个班级200名学生发放问卷,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大一年级4个班级200名学生发放问卷,总共发放400份,收回400份,有效问卷400份,以此展开研究。

一泉州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媒体运用的优势

网络化、媒体化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从传统向现代化迈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高校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改革发展空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忽视的重要载体。

1.大大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资源,并为教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文精神支撑。

网络媒体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新鲜的信息来源,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资源。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资源主要来源于教材和教师的单方面查找和积累,费时费力不说,由于花费的时间多,也造成资料的积累和更新速度慢,有些信息早已过时,却还在被利用,这种信息的过时和重复使得教学脱离了学生实际显得更加空洞,大大弱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魅力与感染力。网络的丰富性、交互性、即时性、便捷性使得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信息得到了及时的更新、共享与拓展,其所承载信息的深度和广度都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改变了原来课堂教学滞后于时代的现象,使教学更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开放性。同时,网络中丰富的知识信息也为学生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在问卷调查的400名学生中,百分之百接触网络,34%的学生认为网络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还有66%的学生认为网络大大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借助网络他们可以访问互联网中的专业网站、各种电子化的课程资源库,获得相关的学习资料和本学科的最新信息,从而构建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体系。另外,网络媒体不是一个简单的“传声筒”“复读机”,它本身也是一个信息的生产者,大量的网上信息对社会发展的时政热点问题进行了全程报道、分析和深入探讨,批判了假、恶、丑,鼓励了真、善、美,弘扬了社会正气,引导人们奋发向上,为教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文精神支撑,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更完美的理想信念。

2.大大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为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由于思政课要让大学生接受的是理论,而理论本身是抽象的、枯燥的,因此传统思政课教学往往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但网络媒体在思政课上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状况。网络不仅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同时借助于网络媒体技术,教师把原本严肃的知识内容和无法简单地用言语形容的思想情感用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手段呈现出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理论阐述形象化,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形象和直观,使教学活动变得轻松、愉悦,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网络媒体的交互性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课堂延伸到网络中来,教师可通过网络将一些热点现实材料下载给学生,也可让学生按教学要求自己从网上寻找材料,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网上在线的讨论交流,并撰写小论文。一般来说,只要教学内容真正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的,大学生往往会比较积极地利用网络去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也会乐于在网上发表各自的观点,进行交流讨论。通过QQ、微博、微信交流和网站、贴吧留言等方式,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利用网络发布正确的信息,对学生做出正确的思想引导,同时也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对教学方法及时做出调整。而学生也可以通过与教师的平等交流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指引,不仅在做学问上受益,在做人、做事和生活中也同样得到启迪。网络的交互性同样也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有针对性地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需要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学习的主体性增强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教师也由原来出于主导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伙伴。总之,思政课教师可以借助网络的优势及辐射面广、受众率高等特点来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另外,网络媒体的即时性和交互性,也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网络远程教学,满足学生的个体性和多样化需求,也就是说只要有网络,随时随地都可以展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

二泉州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媒体运用存在的问题

1.网络媒体本身所承载信息的良莠不齐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

网络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在丰富思政课教学资源、创新思政课教学手段和方法、拓宽当代大学生视野的同时,其消极影响也日益凸显。网络信息虽丰富却良莠不齐,既有各种积极、进步、正面、有益的信息,也充斥着不少庸俗、反动、暴力、色情的内容。加之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网络媒体为了追逐经济效益和轰动效应,为了博取大众眼球、获取大众欢心,使得一些不健康的、与思想教育相反的信息大量涌现出来。问卷调查中几乎100%的学生与网络有着亲密接触,因而网络对他们的消极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对接触网络时间长,世界观、人生观不大稳定,心智不大成熟,对网络信息缺乏甄别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大学生而言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长此以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出现倾斜,产生信仰危机,甚至还有人因此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严重削弱了网络媒体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作用。

2.大学生重网络的休闲娱乐功能,轻网络的学习功能。

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网络的普及率大大提高。智能手机具有优秀的操作系统、可自由安装各类软件、完全大屏触屏式操作,使得智能手机遍布全世界。问卷调查显示,在“平时生活中最不能缺少哪种媒介”问题的选择中,几乎100%的学生选择了手机,而选择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者几乎为零。这个调查结果明显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手机和网络的依赖程度,对于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等不光在使用的比例上大大降低,而且给大学生造成的影响以及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都在逐渐降低。在学生看来,智能手机有着强大的功能,只要携带小小的一部手机,可以随时随地把握全球动态,可以随时随地收发邮件,随时随地与他人聊天,随时随地办公,还可以随时随地玩游戏、听歌、看电影、购物。总之,一机在手,天下我有。问卷调查显示,在回答“你用手机上网主要做以下哪些事”的问题时,有70%的学生选择了看新闻,99%的学生选择了聊天交友,75%的学生选择了玩游戏,89%的学生选择了看电影听音乐,46%的学生选择了购物,仅有22%的学生选择了学习。调查结果不难看出,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不是学习而是休闲娱乐。甚至很多学生在上课时玩起了手机,大学生上课玩手机已成为常态,上课可以不带书,但一定要带手机和充电宝,形成了上课“低头一族”,他们不停地玩着游戏,不停地刷着微博和朋友圈,尽情地聊着天,针对这种现象,很多学校也想出各种对策,笔者所在的学校提出了手机入袋措施,要求学生在上课前把手机关机或者调到静音状态,并按各自的学号放进教室前的收纳袋里。手机入袋实行的前几周很多学生还是很配合地把手机交上去,前提是有领导或者辅导员监管,很遗憾的是几周过后,没有了监管,收纳袋的手机寥寥无几,甚至收纳袋也不见了,很多学生继续暗地里玩着手机,学生上课玩手机已成为各高校领导和老师最头疼的问题。难怪有位老教授忧心地说道,“上网仅限于聊天、游戏、玩耍,这是网络的悲哀。作为我国网民中素质最高的一个群体,在校大学生正确运用网络的能力不能不让人忧虑。”

3.教师的教学模式吸引力不足。

高校思政课的教材以纯理论为主,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55%的学生认为当前教材内容理论知识过多,不贴近实际生活,枯燥无味,24%的学生认为教材的内容和以前没有什么变化,未能与时俱进,8%的学生认为当前的教材内容太过深奥,难以理解。从调查数据中可见将近90%的学生对当前的教材内容是不满意的。实际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尽管是全国统编且不断修订,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社会的急剧发展,造成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落差,再加上教材本身理论性强,很难反映出当今社会多元化发展的新形态。 因此,这部分的差距需要靠教师去弥补,因而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教师,思政课教师应能够从多角度、多方面关注社会发展的新动态、新变化,借助网络媒体技术的运用等弥补教材理论的不足,持续为教材理论注入新鲜血液。然而调查显示有4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授课方面缺乏吸引力,20%的学生认为教师本身对自己的学习没有太大影响,仅有35%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授课比较有吸引力。可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授课还是不太满意的。在4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授课方面缺乏吸引力中占66%的学生认为是教师的语言表达缺乏感染力,占71.2%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内容比较陈旧、课件更新不够、比较单调,占68%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授课方式沉闷、缺乏互动。今天的高校已处于网络环境中,学生往往比教师更快、更准确地获取信息,如果不能答其所问,仅靠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的,更不用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见,尽管有网络媒体的支持,若教师的教学模式吸引力不足,也会大大削弱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三泉州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媒体运用的对策

网络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在运用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认为发挥网络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作用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1.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网络媒介素养是指人们了解、分析评估网络媒介和利用网络媒介获取、创造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网络媒介信息发展和完善自我的能力。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就是帮助人们在了解网络知识的基础上,使人们形成对网络媒介的正确态度,培养人们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网络的能力,以达到使人们理性地运用网络信息为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一种教育。网络传播中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信息,使大学生不至于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迷失自我,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在高校教育中引入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采取适当的方法实施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条件较为成熟的高校可以把媒介素养单独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或通识教育课程向全校学生开设。有一定基础和条件的高校可以先在部分专业中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作为选修课。暂时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原有的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等课程中融入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学内容,把网络的正负面影响、网络道德规范和相关的法律规范纳入课堂教学中。泉州地区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在条件不太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举办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一些初步的媒介素养教育活动,从而起到引导和带动的作用,使学生达到更好地认识和使用媒介及信息的目的。

2.及时充实和更新思政课教学内容。

网络环境下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教师,思政课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问卷显示在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方面有62%的学生对时事热点比较感兴趣,33.7%的学生对社会民生感兴趣,仅有4.3%的学生比较能接受理论类的知识。为了上好思政课,思政课教师在扎实自身理论基础的同时应能够从多角度、多方面关注社会发展的新动态、新变化,利用网络的便捷性,搜索时政热点以及备受关注的民生问题,及时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同时,也可以寻找一些视频案例辅助教学。比如,在上完概论课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后让学生观看中国资深外交官吴建民先生在央视节目《开讲啦》的演讲视频《世界的变化与中国》,吴建民先生深入浅出地谈了当今世界最大的变化以及影响时代主题变化的五大因素等等。这个演讲与我们的教学内容是相吻合的,把这样的演讲视频搬到思政课堂对思政课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网络媒体时代学生缺乏的不是信息及信息的来源,而是甄别信息及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因而思政课教师要把握时代特点深化启发式教学方法。网络丰富的资料案例为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任务,精心选取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指导学生课后如何通过网络收集信息,使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面对学生各式各样的分析和讨论,教师也不能忽视自己的主导地位,要适时作出点评,启迪学生的智慧,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另外,思政课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具体表现在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聊天室、贴吧平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发布正确的信息,与学生进行双向互动,对学生做出正确的思想引导,拓展教学时空,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4.合力做好网络舆情工作。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2月27日主持召开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对一个国家很多领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⑤因而网络媒体环境下,高校将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也要有效开展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做好网络舆情监测,注重对舆情信息的及时收集,密切关注学生常用的网络平台,如QQ群、微信群、贴吧等,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高校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等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网络舆情的源头管理,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努力构建清新健康的新媒体教育环境,第一时间删除不良信息或垃圾信息,对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和信息进行合理解释和正面引导,化解舆情危机。同时,注重发掘和培养积极向上的学生干部队伍,通过他们的号召力给予学生更多的正面引导和影响。

总之,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网络媒体的运用效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的努力与配合。作为学生,应发挥网络媒体对自身学习生活的积极作用;作为思政课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丰富思政课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思政课的关注和投入力度,做好网络舆情工作,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新媒体教育环境。从而形成各方面的教育合力,真正提高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注释

① 《习近平: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N].新华网,2014年2月27日.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27/c_119538788.htm。

② 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③ 《习近平: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N].新华网,2014年2月27日.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27/c_119538788.htm。

④ 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⑤ 《习近平: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N].新华网,2014年2月27日.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27/c_119538788.htm。

参考文献

[1]蓝星华.利用网络媒体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1(11).

[2]雷峥嵘.如何利用网络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09(19).

[3]邢红梅,谢士法.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

[4]李茂,贾兆帅.网络新媒体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5).

[5]孙耀庆.网络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开发和运用研究[J].才智,2012(3).

[6]邱杰.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新探[J].延边党校学报,2012(3).

Class No.:G641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Network Media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Quanzhou

Zhuang Zonglan,Li Mingcan,Wu Lijiao

(Quanzhou Ocean Career College , Quanzhou, Fujian 362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the teaching reform, the network media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provides us with a spa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use of the network media, which weaken the advantages of the network media.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evant universities in Quanzhou,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of the application of network media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network media;application effect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758(2016)01-0008-4

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课题(项目编号:JB13788S),立项单位“泉州海洋学院”。

作者简介:庄宗兰,在读硕士,讲师,泉州海洋职业学院。

李明灿,在读硕士,讲师,泉州海洋职业学院。

吴丽娇,硕士,讲师,泉州海洋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运用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媒体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浅谈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微课”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上的运用探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美育功能在青少年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互动传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