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社会思潮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挑战及对策

2016-03-07 00:59
关键词:社会思潮新媒体

李 玲

(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新媒体视域下社会思潮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挑战及对策

李玲

(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363000)

摘要:新媒体在社会思潮传播过程中产生的作用毋庸置疑,新媒体视域下,社会思潮传播渠道多样、及时、与受众互动性增强。但新媒体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挑战,在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与工作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新媒体形势下应该认清其优势与不足,采取正确方式进行社会思潮的传播。

关键词:新媒体;社会思潮;思想政治教育者

何谓新媒体,对于它的表述众说纷纭,严格来说,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概念,任何事物在最初都是以新的面目出现,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旧之间的界限会模糊甚至消失。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进行大众传播和人际沟通的形态。目前指以电脑、数字化技术为核心,具有互动性和多媒体功能的资讯与传播科技。[1]新媒体是由文字、声音、图片、画面等多种元素组成的载体,打破了传统文化传播平台的壁垒,在当今社会思潮的及时传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思想政治教育者带来了挑战。

一新媒体视域下社会思潮传播的特点

新媒体环境下,社会思潮传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信息传播渠道多样。数字电视,直播卫星电视、移动电视、IV、网络电视、电视上网、楼宇电视、车载电视、户外大屏幕、移动多媒体(手机短信、手机彩信、手机游戏、手机电视、手机电台、手机报纸)、网上即时通信工具,对话链、电子邮箱、门户网站、公共讨论版、个人博客日志、播客、维基百科、社会性网络服务、对等传播分享网站等等,[2]概而言之,新媒体大致分为电视新媒体、手机新媒体、网络新媒体三大类,在此情况下,特定论坛与网站、QQ空间与微信朋友圈、个人微博与博客都不乏社会思潮的身影,新媒体的发展使得社会思潮传播更加便利。

其次,信息传播及时。传统媒体的信息从发出到反馈需要一个较长的制作周期,并定期、定时发行传播,而基于数字技术的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媒体接受和发布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接受或发布信息,具有即时性的特征。[3]在传统媒体时代,受众只能通过阅读书籍、报纸等途径获得社会思潮的内容,而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的周期大大缩短,只要社会思潮的内容一更新,受众即可通过手机与网络,运用搜索引擎得到需要的信息,可以说,新媒体的普及使得受众能够随时随地掌握关于社会思潮的各种信息。

最后,传播者与受众互动性增强。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受众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得表达自己的观点,传递自己的声音,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受众,又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主要是单向传播,信息发布者向受众传播信息,受众被动接受,没有信息的及时反馈,而新媒体使得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交流是双向的,受众可以通过发送手机短信、上网群聊等方式参与讨论,信息传播者则可以通过与受众的互动过程中,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社会思潮传播的过程中,受众对于认可的观点,可以通过发表、分享等方式成为社会思潮的“传播者”,对于不认可的观点,受众可以运用新媒体与支持者进行讨论,因此,新媒体环境下传播者与受众互动性增强,能够加速社会思潮的传播。

二新媒体视域下社会思潮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指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教育影响的个体或群体。简言之,思想政治教育者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实施者。[4]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想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正确传播社会思潮,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

1.新媒体视域下社会思潮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挑战。

(1)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政治素质的挑战。

政治素质作为一种特殊的素质,是任何一位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从事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政治品质。自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思想蜂拥而至,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关于诠释社会思潮的论著更是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传播社会思潮的过程中,必须把握正确的方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2)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知识素质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基础职能是教育职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专业性和知识性,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掌握丰富的知识,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不仅要有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应涉猎其他相关知识。社会思潮内容的教育,在传统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往往根据考试的要求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内容较局限,而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平台的开放使得信息资源丰富,受教育者可以从网上搜索到大量社会思潮的专业知识,有许多甚至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没有涉猎的,以至于在与受教育者进行探讨时,思想政治教育者会茫然不知所措,因此,新媒体视域下社会思潮的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知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对思想政治教育者道德素质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者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对于教育效果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育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一方面依靠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知识素养,另一方面依靠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格魅力,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言行举止极易感染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往往不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观点、为人处世的方法,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新媒体环境下,社会思潮传播迅速,不仅绿色和平主义、科学主义等思潮不断发展,同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也在传播,这种情况下,更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敬业、修身、律己、进取等美德,用自己的高尚品德影响受教育者,从而培养出德艺双馨的受教育者。

2.新媒体视域下社会思潮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的挑战。

其一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教学工作的挑战。首先是对教学方法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方法是讲授法,而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思潮传播的速度远远超过口口相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渗透其他的教学方法,例如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甚至是视频的功能,将社会思潮的内容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表现出来,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加快受教育者掌握知识的速度。其次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教学水平的挑战,社会思潮的内容,对很多受教育者来说是枯燥无味的,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本身就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教而教,缺乏热情,自然也不会对社会思潮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与拓展,受教育者从思想政治教育者这里得到的也只能是表面粗浅的知识,还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属于研究型人才,对于问题钻研透彻,但缺乏一定的教学技巧与表达能力,教学质量未必良好。

其二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管理工作的挑战。在新媒体时代,不仅拓宽了社会思潮传播的广度与深度,也加快了社会思潮传播的速度,受教育者接受社会思潮的渠道增多,与此同时,良莠不齐的社会思潮使得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其消极因素的影响,因此,这就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采取措施。在学校教育中,为了切实管好网络,用好网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维护学校和社会的政治稳定,创造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校园网的建设和维护应坚持“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不断创新管理理念、组织体系、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使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科学化。[5]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对新媒体视域下社会思潮传播的对策

1.运用新媒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进一步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从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旋律,在一次次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之后,不断创造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现如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成熟的理论,可以作为引领我国社会思潮的新思想。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决抵制和批判各种错误思潮。[6]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内容深入人心,能够有效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袭。

2.运用新媒体提高自身素质与教学水平。

新媒体环境下社会思潮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政治素质、知识素质、道德素质以及教学水平,都将对教学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西方社会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充分说明了中国人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同时,重视对其精神生活与制度生活的了解,这就启示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备课的同时,不仅要博闻强识,不断加强文化修养,在打好本学科的基础之上,同时还应增加历史、文学、地理、科技等现代知识,从多方面增广见闻。同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总有一定的局限性,并没有绝对“最好”的教学方法,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如何运用,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否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教学,因材施教、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调动受教育者学习的热情等等,这些都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者教学效果的因素。

3.提高网络管理能力,净化网络空间。

要抵御不良社会思潮对受教育者的侵蚀,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氛围至关重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教育工作的首要前提是掌握新媒体的相关知识并能够熟练得运用在现实生活中,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没有跟上时代的潮流,对新技术的运用不及受教育者,在交流、沟通以及表达宣传等方面存在滞后,不利于社会思潮的传播。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熟练掌握新媒体的基础之上,首先应该具有“筛选”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言论对受教育者来说往往具有引导的作用,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有一双“火眼金睛”,认真分析各种社会思潮的内涵及影响,区分不良社会思潮,对受教育者进行正确的引导。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具有积极宣传推广的能力,新媒体形势下,开放的平台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交流提供了极其广阔的话语空间,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善于抓住受教育者的兴趣,根据网络的特点,将文章的标题设计得新颖别致,用一些受教育者感兴趣的语言进行文章建构,或配以图片,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前提下,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引导受教育者提高网络鉴别能力。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具有“微”特点。一条微博只能由140个字组成,字数的限制使得该信息往往只能展现出结论,而不能展现出完整的论据、论证过程,学生很容易被这种“段子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削弱判别能力。[7]在新媒体形式下,良莠不齐的信息丰富且容易获得,在非主流的社会思潮中包含了各种假马克思主义思潮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与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旋律背道而驰,而受教育者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将影响他们的判断力,不加甄别得吸收了不良的社会思潮,从而形成不健康的价值观,因此,需要对受教育者的网络鉴别能力进行正确引导。

新媒体在方便我们社会生活的同时,带来的错误与消极言论也将对民众产生误导。在新媒体视域下正确认识社会思潮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挑战并积极采取应对策略,能够有效防止受教育者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袭,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姜进章.新媒体管理[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5):7.

[2]陆地,高菲.新媒体的强制性传播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0(3):15.

[3]王虹,刘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7):8.

[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150.

[5]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9):163.

[6]姜玲玲.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论[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5):6.

[7]朱冬香,蔡瑞龙,韩伟莎.辅导员运用新媒体开展学生工作面临的形势与应对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13(11):94.

Class No.:G41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Dissemination of Social Thoughts in New Media Challen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 Ling

(School of Marxism,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gzhou,Fujian 363000,China)

Abstract:The role of the new media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social ideological ideas is beyond all doubt.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and the audience interaction has been changed into stronger under the new media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well. The quality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ve turned into a new stage .We should take the right way to carry out the dissemination of social ideological ideas.

Key words:new media;social thoughts;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758(2016)05-0001-3

作者简介:李玲,在读硕士,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社会思潮新媒体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探析
直面“真问题”,廓清中国方向
多元化社会思潮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影响
为什么要重申“党校姓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