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滔生平著作考

2016-03-07 00:59丁文魁
关键词:生平

丁文魁

(西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伏滔生平著作考

丁文魁

(西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摘要:伏滔是东晋时期的著名文士,和袁宏等人同为大将军桓温的参军,同时活跃在政坛和文坛。由于伏滔的文学地位不及袁宏等人,加之后代典籍对伏滔著录的选择性,使得学界对伏滔的研究不够重视,史书资料对伏滔生平等问题的记载含糊其辞,试在梳理相关文献典籍的基础上,对伏滔的生平和文学创作做以考证,以对重新认识伏滔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提供基础。

关键词:伏滔;生平;著述

伏滔是东晋重要将领桓温的参军,跟随桓温平定了寿阳之后,论功行赏,被封为闻喜县侯。后又除永世令。太元中,拜著作郎,专掌国史,后迁游击将军。伏滔很有文才,史书记载每当宴会集游,桓温必定令他参加,深为桓温重视,后又为晋孝武帝所看重。关于伏滔的生平问题,很多史书都没有详细记载,只能通过同时代的人以及《世说新语》等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考证,确定其生活的一个较为精确的时间段。伏滔的文学作品在《晋书·文苑传》中记载有著论《正淮》两篇,《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以及《新唐书艺文志》中都有著录,清代严可均也曾整理过他的作品。伏滔有着很强的事业心,他和袁宏等人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有过一些交流。

一伏滔的家族渊源及生平

平昌安丘伏氏自汉魏六朝以来都是世家大族,根据唐林宝《元和姓纂》记载:“胜七代孙理,高密太守,生凤、湛;湛,后汉大司徒,凤五代孙仪,生大鸿胪策,策曾孙滔,晋游击将军。”因此《元和姓纂》认为平昌安丘伏氏一族是西汉治《尚书》的伏胜的后代。西汉以来家学比较盛行,在其影响之下,也为他的文学创作以及熟知国史提供了良好的先机。平昌安丘伏氏一族,到了南朝时期又有很大的发展,著名的有伏恒、伏挺、伏知命等。伏恒任齐太学士博士,东阳郡丞,卫军记室参军等,后又任中书侍郎,任永阳内史、新安太守等职。伏挺是南朝梁文学家,七岁通《孝经》《论语》,及长好文学,曾经作五言诗,后来州举秀才,对策为当世之冠。曾做尚书仪曹郎、晋陵令和武康令等。太清中,客游吴兴、吴郡,死于侯景之乱。伏知命是伏挺的儿子,侯景之乱时,曾投奔侯景。尽心为其服务,作乱期间的军中文书都是他执手完成。后来侯景篡位,伏知命被任命为中书舍人,最后失败被俘,死于狱中。《晋书·伏滔传》:

伏滔,字玄度,平昌安丘人也。有才学,少知名。州举秀才,辟别驾,皆不就。大司马桓温引为参军,深加礼接,每宴集之所,必命滔同游。从温伐袁真,至寿阳,以淮南屡叛,著论二篇,名曰《正淮》。

《晋书》中详细著录了《正淮论》上下两篇,关于伏滔的生平,并没有记载。但根据《晋书·桓温传》《晋书·袁宏传》和《晋书·习凿齿传》中涉及到伏滔的相关记载,可以确定伏滔和桓温、袁宏以及习凿齿等人属于同一时期的名士。因此,根据桓温、袁宏和习凿齿等人的生卒年问题,再推断伏滔生活的历史时代是较有可行性的。再根据比《晋书》更早的南朝刘孝标的《世说新语·言语篇》和《晋书》所载相差无几。

据《晋书·桓温传》记载,桓温最初做官是在晋元帝时期,在晋明帝在位期间“拜驸马都尉,袭爵万宁男,除琅邪太守,累迁徐州刺史”。初为驸马大概是在公元322~323年。宁康元年七月,桓温病重身死,年六十二岁,当是在公元373年。而伏滔、袁宏及习凿齿三人均被桓温引为参军,由此可以推断伏滔的出生年代大概在晋元帝时期,最早即公元317年。《晋书·伏滔传》所载:

温薨,征西将军桓豁引为参军,领华容令。太元中,拜著作郎,专掌国史,领本州大中正。

根据《世说新语》注以及《晋书》相关传记可以推断,伏滔最可能生于东晋初,卒于晋孝武帝太元中,其年份大约是在公元376年。

《晋书·习凿齿传》记载:

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并相友善。

由上述观之,伏滔和袁宏、习凿齿等人同为桓温的参军,有过一起研究赋韵等学术活动,有过学术上的交流,并且伏滔对于袁宏的《北征赋》也肯定了其文学价值。《晋书·袁宏传》还记载当时袁宏和伏滔同在桓温府中,并称为“袁伏”,而袁宏还以此为耻。

《资治通鉴·晋纪》记载太和四年十月,袁真占据寿春反叛。太和五年二月,袁真卒,其子袁瑾领其部众,燕、秦皆遣兵助袁瑾。七月,大司马桓温伐袁瑾。在桓温平定寿阳之后,伏滔被封为闻喜县侯,除永世令,于是写了《正淮论》。

桓温死后,征西将军桓豁也将伏滔引为参军,领华容令。太元时,又拜著作郎,专掌国史,领本州大中正。孝武帝对伏滔很是器重和赞赏,《本传》就有载:

孝武帝尝会于西堂,滔豫坐,还,下车先呼子系之谓曰:“百人高会,天子先问伏滔在坐不,此故未易得。 为人作父如此,定何如也?”

关于伏滔《世说新语·宠礼》也有相关记载:

任参军,封闻嘉县侯,任永世县令。后任参军,并领华容县令,任著作郎,专掌国史,并任本州大王。后迁官游击将军,仍兼著作郎,死于任。

《晋书》本传没有记载伏滔迁官游击将军一事,刘义庆《世说新语》《册府元龟》、严可均《全晋文》和《大清一统志》所载相同,都认为伏滔官至游击将军。《通志》所载与《晋书》同。因此,伏滔迁游击将军一说还有争论。但是“死于任”一说,基本无异议,在伏滔生平末期,任著作郎。

二伏滔文学创作考论

关于伏滔的著述,历代著录也有很大的不同,清代严可均等人也做过相关研究。《晋书伏滔传》只著录了《正淮论》上下两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伏滔集》十一卷,并目录梁五卷,录一卷。《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均著录《伏滔集》五卷。

伏滔所作《正淮论》两篇是由于大和四年(369),豫州刺史袁真占据寿春降燕。伏滔当时跟从桓温讨伐袁真,以淮南屡叛,因此著《正淮论》上下篇,主要讲述了淮南的天时、地利、人情风俗,并且分析了淮南累世称兵致祸的原因,最后总结了治理淮南的方法和手段,即“宜选有德,安四民,赏功罚罪,固本深根”。其中对淮南地区的山川风俗的描写,对后人研究地理等问题有很大的贡献。除正史所录《正淮论》两篇之外,严可均还从其他典籍中辑出了伏滔的部分赋作,例如《艺文类聚》所记载的《望涛赋》,这是伏滔的一篇抒情小赋,但是写涛之文,成就较高者当数西汉枚乘所作《七发》,《望涛赋》固然语言简练,音韵铿锵,却难及枚赋。此外还有从《后汉书·蔡邕传》注、《艺文类聚》九十卷、《初学记》十六卷,《北堂书钞》一百十一卷辑录出的《长笛赋》。东汉马融作《长笛赋》,伏滔复作《长笛赋》,实为同题共作。《艺文类聚》四十四卷专门集乐器的《乐部》未将伏氏所作《长笛赋》列入,其一是唐代对伏滔及其作品的影响和接受不及马融。其二是因为伏氏所作《长笛赋》本身文学价值不及马融所作。

除了上述两篇赋作之外,还有已经亡佚的《北征记》。该赋篇在《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正史和《艺文类聚》及《册府元龟》等类书中均无记载,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八中却有载。《北征记》只在后代出现的类书或前人注释中看到零星片段。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伏滔是在太和五年跟随桓温伐袁瑾,因此《北征记》当作于太和五年(370 年)。鲍远航曾对南宋以前文献中的零星著录考证,伏滔所著《北征记》是在南宋时亡佚的。除《水经注》外,《初学记》卷八,《太平御览》卷四十三、卷五十四、卷一百七十七、卷五百十六、卷九百九,《太平寰宇记》卷十二、卷十七,《文选》李善注,《通鑑地理通释》卷十一,《艺文类聚》卷九,《后汉书郡国志》注等书都有注引片段残存。由残存的《北征记》来看,该篇主要记述的是从征期间沿途的地理环境,同时保存了一些当时的史料。

《晋书·隐逸传》还记载了桓温让伏滔作翟硎先生铭赞的事。关于其铭赞的内容已经亡佚,但在《晋书·隐逸传》中对瞿硎先生有记载,桓温虽令伏滔为之作铭赞,但是其铭赞之辞却未能流传于世,由刘勰《文心雕龙》可以得知,铭赞是两种不同的文体,观正史记载,当为其中一种。后世史书、类书等均无记载,因此已无处可考了。《江南通志》卷十六记载有瞿硎树为先生,手植一本三花,即桓温命伏滔作赞之处。

严可均从《世说新语·言语篇》注摘录了伏滔和习凿齿论青楚人物的事,收录在《全晋文》中,然其他正史、类书及其丛书中均无记载。根据《世说新语》记载,《论青楚人物》是北中郎将王坦之让伏滔、习凿齿评论青楚两地的历史人物。从春秋时期的鲍叔、管仲起论,直到自身生活的东晋后期的才俊,根据其开头和结尾,可以肯定此篇是伏滔所作无疑。此外,严可均又从《太平御览》九百三十一引任昉《述异记》注中摘录一句伏滔所作《帝尧功德铭》;除此之外,《钦定日下旧阁考》《山西通志》及《广传书跋》也均有记载。

根据《广传书跋》所述伏滔所作之铭片段,可见作铭之事确定无疑,只是其铭文只有只言片语流传下来,未有全文摘录的记载。唯《山西通志》记载“龟历”之文的来历,根据目前材料,只能推测伏滔之世,还见过壶书龟历之文,并且在给尧写功德铭时也曾提及过,至于壶书龟历之文,也已经不可考。

据上所述,《正淮论》上下两篇,专论淮南地区的名物风俗,以此说明淮南地区屡叛屡反的条件和心理。《望涛赋》《长笛赋》均为东汉盛行的抒情小赋,语言简洁精炼,虽不能和大家之手相提并论,但不失为抒情小赋中精美的咏物赋。《北征记》虽已亡佚,其注书类书等有相关摘录,记述北征沿途的地理等,对史料中名物的研究很有价值。与习凿齿《论青楚人物》中对青楚两地的历史人物进行评述,对相关人物的成就也有论述,可结合史料记载的人物传记对历史人物做更为全面的评价。所作《翟硎先生铭赞》和《帝尧功德铭》两篇铭赞虽未能全部流传下来,但是经过考证,伏滔确有作过铭赞之事。从各种文体的创作方面来看,伏滔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很大的贡献。

以上所述为关于伏滔的生平和文学创作。根据相关材料记载,平昌安丘伏氏在汉魏六朝以来都是世家大族,这也得益于其很深刻的家学渊源。伏滔虽然不及袁宏等人的名望,但是其创作颇为丰富,赋、论、记、铭等文体都曾作过。虽然有部分作品已经亡佚,只留有残篇,但是对于伏滔的生平和创作的研究,一方面可以看出其对东晋时期文学有着很大的贡献价值,另一方面也可对研究东晋时期的历史提供可靠的史料。

参考文献

[1]范晔.后汉书[M].李贤,等注.中华书局,2014.

[2]房玄龄.晋书[M].中华书局,1974.

[3]刘义庆.世说新语笺疏[M].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中华书局,2011.

[4]欧阳询.艺文类聚[M]. 汪绍楹,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5]王欽若,等.册府元龟[M]. 周勋初,等校订.凤凰出版社,2006.

[6]任昉,等.《太平御览》.中华书局:2011年版.

[7]萧统.文选[M].李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8]郦道元.水经注[M].陈桥驿,校正.中华书局,2007.

[9]乐史.太平寰宇记[M].中华书局,2007.

[10]王应麟.通鑑地理通释[M]. 傅林祥,点校.中华书局,2013.

[11]黄之雋,等.江南通志[M]. 赵弘恩,监修.江苏广陵书社有限公司,2010.

[12]曹道衡.中古文学史论文集[M].中华书局:1986.

[13]鲍远航.东晋伏滔《北征记》考论——兼证老子故里[J].巢湖师范学院学报,2014(2).

Class No.:I206.2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Lifetime and Works Written by Fu Tao

Ding Wenkui

(School of Liberal Arts,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China)

Abstract:Fu Tao is famous literati in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In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The role of Fu Tao in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is not as important as that of YuanHong ,which makes the research for Fu Tao is not enough and the record of Fu Tao’s life and writing is also vague. On the basis of combing the classic books,the literary creation of Fu Tao, we made a study of Fu Tao’s life to provides some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the position of FuTao in thev literary history.

Key words:Fu Tao; lifetime; books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758(2016)05-0103-3

作者简介:丁文魁,在读硕士,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方向。

猜你喜欢
生平
傅忠诚教授生平
论杨衒之的生平仕履与史家意识
“曲圣”魏良辅生平考述
曾巩生平
关于王凤池生平及其瓷画的考辨
张公瑾教授生平
泼尽水墨是生平
元曲三家生平新考
北魏寇猛家世生平考释——以墓志和本传为中心
勿忘初心不改其乐——许集美同志生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