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杨利民剧作的戏剧冲突

2016-03-07 00:59刘婷婷
关键词:死亡社会人性

刘婷婷

(牡丹江师范学院 文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论杨利民剧作的戏剧冲突

刘婷婷

(牡丹江师范学院 文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157011)

摘要:大庆油田的工人剧作家杨利民,是一位具有人文关怀的黑龙江本土作家,他以黑土地和石油为关注对象,建构属于自己的戏剧艺术。在杨利民的戏剧中,其着重展示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并充分表现出了死亡这一现象对于冲突艺术的作用。

关键词:杨利民;人性;社会;死亡;冲突

杨利民,1947年出生于黑龙江,1964年参加过“大庆石油会战”,后来进入大庆工人文艺宣传队,开始写戏曲和小说,在调入大庆文工团后开始正式的文艺创作生涯。他的笔触较多的是关注人们生活层面和人的生命层面,着眼于人与自然、社会、命运等多个视角,试图揭示人的真情实感,同时还揭示那些为主客观多种矛盾制约的人的悲剧。自话剧《黑色的玫瑰》《黑色的石头》开始,他的作品在中国当代戏剧界刮起了一阵“黑旋风”,同时他的作品开始被人们关注。杨利民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黑土地儿女,他还十分注重对于荒原野性壮美和神奇的描写,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对于黑土地浓浓的眷恋之情。他的剧作主要包括:《大雪地》《大荒野》《危情夫妻》《黑草垛》《地质师》《铁人轶事》等。

戏剧冲突是异质力量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与结果,也是戏剧文学中一种最基本的审美特征。戏剧冲突也往往贯穿于剧作的始终,成为一部剧作的关节点以及其能否取得成功的基础。布伦退尔说过:“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①可见,戏剧冲突对戏剧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别于中国传统戏剧所要求的紧张激烈、不可调和,在戏剧的创作上,杨利民极其注重戏剧冲突的内涵性,他着力于对读者的心灵冲击。他的剧作存在着人与人之间利益的冲突、人与自我的矛盾冲突,以及人与社会、自然等的多方面的矛盾冲突,他试图将一种内隐化的、相对淡化的矛盾冲突形式展现出来,他将小冲突积累成总冲突,形成核聚变式的效用。

一复杂感:人与社会的冲突

戏剧冲突作为社会问题及现实生活矛盾于戏剧艺术作品中的反映,在设置方式上与普通日常生活中的冲突相比较,显得更为集中、尖锐和激烈,同时也更具典型性。杨利民的剧作在展现社会矛盾冲突时也会采取同样方式。社会现实与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造成杨利民剧作中的人物所面临的是种种的内外相交的困境,剧作中的人物往往被塑造为激情昂扬的人物形象,但是却在努力地探索与一次次的选择中渐渐失去方向,迷失自我,独自彷徨,这些都极大程度地彰显出了冲突的复杂感。

杨利民试图展现出北大荒这片神秘而狂野的土地给人们带来的困惑与苦痛。杨利民一直生活在黑龙江这片土地上,他熟知这片土地上的神奇与奥妙,他也了解北大荒的人与北大荒的这片神奇土地之间存在的种种矛盾,也考虑到了荒原上“狂野”的人们互相之间的矛盾。在《黑色的石头》中,人们是饱含着希望和激情生活在这片荒原上,然而这片荒原却磨灭了他们的追求与希望,疲累的心久久无法得到松懈和救助,人们感到心灵困乏。这片荒芜的黑土地神秘野蛮而又粗犷,石油工人们饱受蚊虫叮咬、地冻天寒,他们为追求而来,却因现实的不完美而一度从理想的天空被扔到冷硬的现实生活的地面。“极左”思想的束缚和压抑和自然环境的恶劣使他们对人性的希望越来越小。

自我的理想追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凸显,这两种冲突融入到戏剧作品中发生了碰撞并推进着剧作向前发展,同时,也显现出了杨利民剧作中戏剧冲突的复杂感。戏剧冲突的本质就是自由性与必然性的冲突,杨利民剧作的冲突集中展现了人的本性与社会化的人性共同作用后人性丢失必然性的冲突,在这种冲突中,戏剧家表现了他对真实美好人性的无限追求和探寻。

二痛苦感:人与自我的冲突

戏剧冲突是一部剧作的基础,是戏剧的基本特点,冲突作为戏剧情境的构成基础,能够揭示剧作的主题以及剧作中人物的真实性格,还可以展示日常生活的原始面貌,它是一种将剧作的情节推向高潮的手段。在悲剧中,总是有形体力量之间的冲突,或精神力量之间的冲突,或二者兼而有之。而在戏剧中,总是有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或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杨利民在戏剧冲突的建构过程中受到外部因素及其自身戏剧观念的影响,他对戏剧冲突和对于冲突的处理方式多种多样,并且不断探寻适合表现戏剧冲突的方法。

人们不断渴求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引导,却在这种需求中不断获得痛苦。杨利民试图将生命意志发挥得足够强烈,以保证它促使冲突维持并发展到有意志的强度。在《大雪地》中,表现的是“左倾”政治造成的悲剧,映射的是当时的中国整体的一个困境现状,中国下层的贫苦的大众人民在生活上和精神上遭受到双重的、直接的冲击,物质和精神双重的匮乏与苦痛使得杨利民的剧作展现出了很强烈的生命意志引导性。

特定的生存空间及生存规则会培养出不同的人的生存形态,会形成有差别性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他们之间相互交织作用,引发出了原始生存环境与现实人性心理思想之间的矛盾冲突,现实人性的丢失导致人的迷惘和痛苦,又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与思想。杨利民就是通过30年前后牛子这一人物人生和思想意识上双重的转变,来展示作用与反作用的相互关系,建构冲突,以生命意志来引导冲突的强弱关系,展现属于杨利民的人类意识。其实,我们对生命意志的一些理解,是决定着我们对于剧作中冲突的深度与广度的评价标准的。

生命是一种自然的状态,它的延续是要有自由和感性的生存环境的。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无论从意识或是行动哪一方面来讲,都是人类的一种进步。杨利民的戏剧中以生命意志来规划戏剧冲突的强度。戏剧是无法处理那些生命意志已经萎缩、淡化,以及对任何事件都无法采取自觉态度甚至是丝毫都不想努力摆脱困境的人们的。杨利民剧作中展现的生命意志的强度将动作带到爆发点,在使个人和环境之间产生不协调或几乎不可调和的力量时起到关键性作用。

三冲突感:死亡的引导作用

在杨利民的戏剧中,对于死亡的运用有着更深的含义,死亡作为一种冲突的诱因和结果是由外转内的对抗,尤其是对人性灵魂心理的一种征伐。杨利民的戏剧是对“生不如死”的处理强调和以死亡彰显冲突的白炽化。一般情况下,欣赏者都会认为传统悲剧中戏剧冲突发展到最为激烈的阶段是剧中人物死亡的时刻,但杨利民的大部分剧作并不因人物的死亡而走向终结,更是着重展现人的死亡对于他人或者社会各个方面带来的最终变化。

杨利民的剧作中一般不会轻易运用死亡这一手段,他设置的死亡可能不仅仅是他们的身体上的死亡,更多的是理想、自由和爱的消亡。那么,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戏剧中的人物无法实现理想,在现实的打击下一无所有,人生颠覆后绝望,在困境之中难以自拔,死亡可否成为人们摆脱痛苦和绝望的一种选择?杨利民在其剧作中意在设置一种戏剧冲突推动人物行为及思想前进,从而达到揭示生活本质的悲剧的目的。在杨利民的作品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被自己的幻想所摧残的平凡小人物,处于一个极具危机感且又较为惶惑的社会,这些不同类型的人们永远在追求另一种幌子来遮盖自己的终极理想,即“爱”和“实现理想的权利和自由”。这是杨利民想要呈现的真实的社会生活,他触碰到的那些梦想是深植于人们内心的。《大荒野》中老梁头子老伴的死亡,对于老梁头子来说是为后续的矛盾冲突进行铺叙的必然手段,她的死于老梁头子来说是一种深沉的痛,后来的种种遭遇,老梁头子都会想起自己的老伴,他总是去怀念已经死去的老伴,这是可以带来一种使人觉醒的“狠狠猛击”的力量的。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生老病死的死亡虽然会悲伤但是这属于正常性的、自然性的死亡,并不具足够的、深刻的悲剧意义,然而,如果戏剧中引发了人是在混乱中经受痛苦和折磨的死亡,这就会在读者的心中产生更强烈的悲剧性想象,戏剧冲突的发生和解决都通过变化发展的戏剧情节来实现,而死亡的出现又带动了戏剧情节的发展,更是促进了戏剧冲突的产生,戏剧的高潮亦往往会发生于这种转合之中。

在传统的戏剧理念中,悲剧一般指的是美德被邪恶击败后走向死亡的故事,所以,邪恶与死亡相辅相成。在杨利民的剧作中所描述的邪恶不仅源自人的内心的“黑暗”,还源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在杨利民的作品中,社会常常存在着一种置人死活于不顾的冷漠而武断的秩序,它把那些生活在这里精神上饱受摧残的人扔进了人间炼狱里苦苦挣扎。他通过戏剧中人物的“死亡”将冲突送向一个高度,促进剧作进一步展现对命运的感伤和反思。

注释

① [法]费·布伦退尔:《戏剧的规律》,载《戏剧艺术》,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年版,第6页。

参考文献

[1]杨利民.杨利民剧作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2]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刷出版社,1979.

[3]谭霈生.话剧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

[4][美]J·H·劳逊.戏剧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M].邵牧君,齐雷,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

[5]蔺海波.90年代中国戏剧研究[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6]余秋雨.戏剧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Class No.:I23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On dramatic conflicts in the Drama Written by Yang Limin

Liu Tingting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Mudanjiang Teachers College,Mudanjiang, Heilongjiang 157011, China)

Abstract:YangLimin lived in Daqing city, is so called worker playwright. He is a native writer with humanistic concern with Heilongjiang. Taking the black land and oil as th object of writing , he intends to construct his own drama artistic style . In YangLimin's drama, the conflict between man and self, man and man, man and society, are fully demonstrated ,especially the death is endowed the decisive role in the drama conflict .

Key words:Yang Limin; human nature; society; conflict; death

中图分类号:I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758(2016)05-0132-3

作者简介:刘婷婷,在读硕士,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

猜你喜欢
死亡社会人性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婚姻的尽头,藏着人性的底色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美剧“死亡”,真相不止一个
我经历了一次“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