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电影创新认识探议
——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例

2016-03-07 00:59
关键词:创意审美

彭 松

(合肥学院 艺术设计系,安徽 合肥 230022)



国产动画电影创新认识探议
——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例

彭松

(合肥学院 艺术设计系,安徽 合肥230022)

摘要:以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作为范例,可以看出当前国产动画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发展思路上的整体创新,尤其是在创意层面和审美层面的创新认识、思考与实践。在创意层面应结合当前社会大众欣赏口味需求,注重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有效创新。在审美层面上应注重结合当前受众审美实际需求状况,兼顾传统与现代、整体与局部不同的审美需求和审美层次。

关键词:国产动画;创意;审美;创新认识

2015年,随着一部国产动画电影的上映,掀起了一场国内动画行业及社会大众热议的浪潮。《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正在成为中国动画电影十年来少有的现象级作品。[1]作为一部动画作品,在历经多年的磨难之后终究换来了市场的认可、观众的热捧和资本的青睐,其背后事实上包含了整个中国动画行业十多年来的艰难探索。这探索之中有低谷,有失败,甚至更多的是血本无归。但正是这十多年来无数次的失败作为代价所换来的深刻教训,让整个行业终于找到了中国动画乃至动画产业发展的信心。

《大圣归来》这部作品的出现,对于正在艰难探索的国产动画行业以及期盼已久的国内观众们而言不啻于一次春雷,其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和意义,事实上已经可以将这部作品作为国产动画近十年来发展之路上的一座里程碑予以看待。就一部动画电影来说,其取材来自于大众熟悉的经典故事,其剧本来自于对传统桥段的重新演绎,其画面直追国际大片水准,其特效完全不输于好莱坞制作,这些因素的叠加,作为一部动画作品而言,似乎想不成功也难。然而真正让本片成功的却并不完全是上述这些因素,这些因素充其量可以称之为“技”,而最本质的“道”实际上在于对当代国内动画受众群体欣赏品味的精准把握,对消费群体审美心理标准的准确判断。这种判断和把握之“道”下所发端的作品,切准了当前受众群体的审美“痛点”,因此才能在2015年爆发出如此强烈的反响。客观来看就一部动画作品而言,本片也并非完美无缺。镜头和情节的转换把握仍有生硬之处,整体而言也仍有不少有待商榷之处。但总体而言瑕不掩瑜,这仍然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是一部可以代表当前中国动画最高认识水平和制作水准的作品。这部作品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提振了国产动画的发展信心,同时也赢得了社会大众对国产动画的认可,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部作品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一部动画作品如何才能获得市场认可的定律,揭示出了一些有积极意义的参考和经验,并为国产动画今后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条具有重要意义的思路。

对于一部当代动画作品而言,获得受众的肯定的条件首先是创意因素的认可,其次是审美因素的认可;同时创意、审美这两个方面又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优质的创意,作品就等于失败了一半;缺少响应时代需求的审美情怀也无法支撑起一部受众认可的作品。历数国产动画近十年来的发展之路,总体而言在创意、审美上,因种种原因往往既缺乏深刻理性的思考和认识,也缺乏认真踏实的创新。因此很多创意乏味、审美幼稚的动画作品层出不穷,导致国内动画受众的长期“审美倦怠”。同时当前国内的动漫受众群体面对常年来国内优秀动漫作品匮乏的事实现状,加上当代传播媒介渠道的发达,选择观看的大多是国外动漫产业发达国家成熟制作体系下生产的动漫产品,在多年来的欣赏历练之下,其欣赏视野和审美品味早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再回过头来观看内伤颇多的国产动画作品,实在是难以“下咽”。受众为了满足自身的观赏需求和审美渴望,只能继续主动或被动地去寻找国外作品。而国产动画行业的作品因为缺乏市场和受众的回报,只能以降低作品质量和数量来应对巨大的生存压力,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使得国内动画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一种“悲观”的心理定势。正因如此,积极借鉴和思考《大圣归来》一片中创意和审美两个层面的成功创新经验就具更加重要的意义。

一创意层面的传统文化创新

就创意层面的创新而言,国产动画近年来题材所涉及的内容和类型呈现出越来越多样化的倾向,创新已逐渐成为主流趋势。但是就目前阶段的创新而言,在总体上实质仍然是一种“有限创新”和“重复创新”。这种低水准的创新主要表现在题材创意上仍然是以低龄受众为主要目标,动画产品内容和层次低幼化,故事内容仍然以说教型、科普性为主,缺少对更高年龄层次人群动画产品欣赏需求的观照。此外在另一方面很多产品创意仍然有很多具有浓重的模仿和抄袭成分,尤其是对美日热门动漫作品借鉴过度,略加改头换面就以创新、国内首创自居。对于国外优秀动漫作品的创作思路和构建体系不做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就永远只能在表面元素上亦步亦趋,达不到艺术所应传达的精神和情感效果。[2]

除此以外,我国动画产品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更大范围上的创意缺失,即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动画产品创新。虽然这一概念早已被提出并公认为是国产动画创意创新的重要支柱和灵感来源,但是一直以来国产动画在这方面的尝试存在很大欠缺。中国的动漫受众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儒家与道家文化的影响与感染,这些文化几乎是整个民族心灵的圣贤文化。[3]而这种对传统圣贤文化的动画化创新表现的欠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发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为名,故事题材创意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忽略市场化角度的考量。例如近年来国内时有传出某某动画企业或地方政府宣布将诸如“孔子”“孟子”“老子”之类能代表本地文化影响的各种老夫子们的传统经典著作动画化的消息,这其实是一则令人尴尬不已的做法。首先这类经典著作多是一种人文传承,不是典型故事演义,并不合适都作为动画创意的原本;其次这类著作中蕴含的精神光辉和先人智慧往往博大高深、内蕴深厚,以动画形式来重新深入演绎难免在形式上流于肤浅、牵强,同时此种创意实让人难免有政绩追求之嫌。二是对于传统题材的动画化生搬硬套,不敢对原有的题材进行合理的剖析创新,对于原有的传统故事不考虑动画化的实际情况以及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甚至行政思维作主,以项目完工为目标,以至于动画一旦完成就束之高阁再也不见天日。事实上我国传统故事题材可谓浩如烟海,作为动画产品的创意来源,在动画创作中引入传统地域文化之时,必然要把握当代观众的经验特征,把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内容与当代人的体验一并吸收改造为新的视界,进而使动画作品和现代观众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使他们在思想感情、文化视野上得到提升。[4]在创意层面的传统文化创新,一是要真正领会传统题材中的主旨精神,用心吃透题材中的人文魅力,深挖作品内涵,这是一部动画作品内在的基本柱石,这里容不得敷衍和形式,是需要真正静下心来用心研究的。二是对原有故事题材的创新在保留原作神采的基础上,必须要进行大胆、合理的改编。创作题材虽然众多,但具体应用时需要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符合时代要求的提炼,[5]这种改编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传统故事题材的情节基本已经在地区或全国家喻户晓,如果没有认真的改编,没有合理的创新,则做出来的动画作品无非是将老故事换种形式再说一遍。同时传统题材是历史中沉淀的情节,带有浓重的时代印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将情节改编得更加合理、生动,并融入时代气息,响应当代受众需求就成为了必然要求。《大圣归来》这部国产动画作品为当前传统题材的动画演绎之创新提供了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示范,在此片中就将这两点较好地进行了融合。本片在保留并弘扬了孙悟空这一主角最吸引受众的反抗精神的特质基础之上,对原有人尽皆知的情节进行了大胆的重新编排,甚至将其他角色和情节以完全颠覆性的形式重新再现在荧幕之上,没有高大上的说教程式,也没有生搬硬套的表现形式,而是在饱蕴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的前提下,完全重新演绎了一个符合当前时代背景和受众审美需求的新故事,而这种做法也才是真正符合时代要求,符合受众需求,符合文艺作品创作规律的实质创新。

二审美层面的认识理解创新

在当前的社会时代背景下,就受众接受体系而言,我国动漫文化产品的消费对象和消费心理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审美标准也日趋成熟和个性化。其一,随着人口代际更迭,当前社会主力人群对于动漫产品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代人基本都是伴随着各种动漫作品长大的,因此对动漫产品具有天然的亲和力。随着这一代人的逐渐成长并走入工作岗位,实际上已经隐然造就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消费市场,同时也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审美需求总量。其二,随着社会发展和阶层分化,动漫产品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审美标准也因多方面的原因在不断分化和固化,并逐渐呈现出“碎片化”和“杂糅化”的特有趋势。不同族群、阶级因其收入水平、消费心理、精神层次的区别呈现出总体提升、局部异化的审美心理新动态。任何艺术的表现形式都会反映出不同时期的民族文化和人们的审美观念,动画亦是如此。[6]因此,面对这些不断变化的社会群体审美心理的新特征和新趋势,国产动画在审美层面上认识和实践也必须要积极创新,响应受众的真切需求。

从当前受众审美心理和审美需求的总体情况来看,对于审美层面的认识理解的创新当前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考虑,一是对社会审美心理总体层面的认识创新,二是对不同审美群体审美标准的理解和思考。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整体社会架构的演变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了社会大众精神世界的各个方面,包括对于价值观和审美观的评判标准。伴随着社会分工协调体系的巨变,大众交流方式和思考方式必然也随之转变。当前的中国社会是从一个以农业化为主的传统第一产业经济结构以极快的速度演进到当前的工业化、农业化、信息化并举的现代社会经济结构体系。人们的交流方式和思考方式已经远远不同于之前的农业手工时代,在这种转变之下,社会大众的心理必然会潜移默化地以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形式演进出产生新的价值判断体系及审美标准。同时,当前的中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需数百年走完的发展历程,这种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社会发展速度也必然会留下一定的“后遗症”。中国拥有以千年计数的传统封建社会时期,传统文化中的影响在较短的时代跨度内尚不能完全湮灭。很多传统文化中的审美习俗和价值标准仍然深深地烙印在社会大众的内心深处。因此,当前的社会大众心理中既包含有现代社会体系下衍生出的许多新的观点和认知,同时也夹杂着很多传统文化中的标准和理念。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很多情况下往往现代与传统中的一些评判标准是互相矛盾的,而这种矛盾和纠结一直以来在每个社会大众的内心都纠结般地隐性存在着,并且这种心理上的纠结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一种具有共性的社会整体心理表征。动画作品作为一种文艺作品,在其给人们带来欢乐和轻松的同时,也应当关注动画内容与当下社会现实的联系,重视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下的转化,刻画新时期中国人最真实的精神维度,凸显动画艺术的当代意识和观念意识,直觉感受、情感宣泄、理性张扬,解决内心的冲突、生存的悖谬,彰显个性、主体精神、形式语言的独立审美价值。[7]因此在受众审美心理总体层面上认识创新,既需要认识到当前社会审美心理所具有的特征,同时也应结合动画作为文艺作品其所肩负的使命进行综合考虑。《大圣归来》一片,将《西游记》这一发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的中国传统故事中优秀的人文思想精髓予以保留的同时,对于表现形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将优秀的3D视觉表现形式结合当代数字技术特效应用到整个作品中,构建了一个精彩纷呈的梦幻世界。在对于传统文化中大众审美心理的精髓予以保留的基础上,对其表现形式和表演特点在当前社会时代背景下大众对于动画艺术审美形式需求上进行相应的创新改进,更加符合当下动画受众的审美标准,从而在审美心理和审美形式两个层面都做到了合理的兼顾和发扬。此外,在不同群体审美标准的差异化这一层面上,从当代受众审美心理需求的创新入手,对原有的故事情节进行了大胆的拓展和改编,使得原本传统故事版本中较为单一的“压迫—反抗”这一简单因果循环情节体系丰富和扩展成了更加复杂的情节脉络,并且对于冲突的演绎更加细腻和曲折。在作品中既观照到了低龄观众对于动画作品审美形式和审美心理的满足,同时以其包孕的细腻深刻的情感刻画、先抑后扬的情感基调兼顾到了思想认识更加深刻的成人受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需求,使得整部作品在审美层面上,兼具传统与时代因素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不同群体对于动画作品的审美需求和期待,也使得本作品成为一部成功的国产动画电影作品。

三结束语

国产动画未来的发展仍然有待于中国动画人的辛勤探索。在《大圣归来》一片中所探索出的成功经验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将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以此片作为范例可以看出,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必须有赖于发展思路上的整体创新,尤其是创意层面和审美层面的创新认识、思考、实践。借助这两个层面的实质性进展,才能更加契合当前社会时代背景下受众的真正需求,从而使得国产动画作品的社会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不断增强,走出国产动画和受众之间的“恶性循环”,使国产动画拥有更长远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马涌.关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思考:偶然与必然[N].人民日报,2015-7-24(24).

[2]孙菁,陈安全.源自柏拉图的艺术审美公式及在动画中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87-91.

[3]杨先平.中国动画受众审美心理分析——以《功夫熊猫2》票房火爆为例[J].新闻界,2012(6):21-24.

[4]牛春舟,朱玉凯.动画影片中传统地域文化的当代表达[J].文艺争鸣,2015(10):205-208.

[5]王东,张芮祎.基于受众视角的动画影片创作理念解析[J].当代电影,2013(11):188-191.

[6]李瑛晖.中国文化符号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基于意象审美范畴的探讨[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57-160.

[7]汤蓓蓓,朱笑宇.现代性和传统性的融合:谈跨文化语境下中国动画个性的塑造[J].当代电影,2015(1):169-172.

Class No.:J905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Innovative Awareness of Domestic Animated Film- A Case Study of CUG-King of Heroes

Peng Song

(Art and Design Department, Hefe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22,China)

Abstract:Considering success of the animated film "CUG-King of Heroes" ,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imation film depends o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ideas, especially the innovation awareness, the innovation of thinking and practice in the creative and aesthetic level. As for the creative level, it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needs of the community tastes, focusing o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audience. Th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factors, the overall and local different needs and different aesthetic level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Key words:domestic animation;creativity ; aesthetic;innovation awareness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758(2016)05-0154-3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大学生创客实验室建设计划”(2015ckjh065);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向创业人才培养的设计类本科专业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2015zdjy139);“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AHSK09-10D149);合肥学院一般教研项目(2011mkjyyyb13)。

作者简介:彭松,硕士,讲师,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动画教研室。

猜你喜欢
创意审美
试谈美术教学中的创意作画
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图像创意
广告图形设计教学之创意性思维研究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平面设计的创意与审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