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浅静脉瓣膜缩窄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临床分析

2016-03-08 06:18段勋伟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瓣膜原发性下肢

段勋伟

河南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 汝州 467500

股浅静脉瓣膜缩窄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临床分析

段勋伟

河南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汝州467500

【摘要】目的探讨股浅静脉瓣膜缩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rimary deep venous insufficiency,PDVI)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11—2014-11 间收治的52 例PDVI患者施行股浅静脉瓣膜缩窄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2 例患者均成功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淋巴漏、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皮下瘀血者10 例,对症处理后均于折线前吸收。随访1~ 2 a,浅静脉曲张消失,皮炎、脂质硬化、色素沉着等症状显著改善,溃疡均愈合。4 例患者小腿仍轻度肿胀,穿医用弹力袜子后能够明显减轻。结论股浅静脉瓣膜缩窄术治疗PDVI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痛苦,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浅静脉瓣膜缩窄术;临床疗效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rimary deep venous insufficiency,PDVI)是因深静脉瓣膜无法紧密关闭而引起静脉血液倒流,导致下肢静脉高压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1]。主要表现为大隐静脉曲张、小腿酸沉、肿胀、疼痛、脂质硬化、色素沉着、溃疡等[2],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因此,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改善患者症状、恢复劳动能力非常重要。2013-01—2015-02,我科对52 例PDVI患者行股浅静脉瓣膜缩窄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2 例患者,其中男35 例,女17 例;年龄36~ 65 岁,平均46.4 岁。病程3~ 15 a,平均6.8 a。左下肢33 例,右下肢16 例,双下肢3 例,共55 条肢体。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大隐静脉曲张和患肢肿胀、疼痛、色素沉着及溃疡等。

1.2治疗方法均施行股浅静脉瓣膜缩窄术[3]。患者取仰卧位,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成功后,患侧膝关节处于稍外旋屈曲位。常规消毒、铺巾。

1.2.1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剥脱并交通静脉结扎术在腹股沟下方3~4 cm以卵圆窝为中点心做一与腹股沟韧带平行的长约5~6 cm的切口。(2)在卵圆窝下缘分离处大隐静脉主干及各个分支后逐一将各分支结扎、切断。(3)距与股静脉汇合部1cm处离断大隐静脉,近端双重结扎,远端插入静脉剥离器,并徐徐推进(或分段推进)至内踝上方。在此处切一小口,切断静脉,远端结扎。近端结扎于剥离器上。由下(上)至上(下)将大隐静脉徐徐抽除(或分段抽除)。注意边抽除边用大纱垫将静脉床压紧。

1.2.2股浅静脉瓣膜缩窄在股部切口内股动脉搏动的内侧充分游离并暴露股浅静脉的第一对瓣膜。在膝关节上股骨下段缝匠肌的内侧缘作一长约6 cm的纵切口。游离并暴露股浅静脉最远端的一对瓣膜(常位于Hunter管下段股、腘静脉移行处)。于两对瓣膜的下缘,使用修整好的自体大隐静脉片将股浅静脉环绕一周,缩窄静脉管径的1/3(以股浅静脉痉挛时的管腔直径为准)。常规缝合切口,加压包扎。

1.3术后处理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以及血栓通500 mg+0.9% NaCl溶液250 mL,疗程5 ~7 d。患肢抬高30°,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术后应穿医用弹力袜至少6个月~ 1 a[4]。

2结果

52 例患者均成功施行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淋巴漏、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皮下瘀血10 例,对症处理后吸收。随访1~2 a,浅静脉曲张消失,皮炎、脂质硬化、色素沉着等显著改善,溃疡均愈合。4 例患者小腿仍轻度肿胀,穿医用弹力袜子后能够明显减轻。

3讨论

根据Kistner瓣膜学说,下肢深静脉的逆向压力逐渐增强使静脉瓣膜的游离缘伸长、松弛,不能防止血液倒流,是导致倒流性静脉病变的重要原因。此外,静脉壁病变学说认为股浅静脉扩张最为明显,瓣膜部位对称性地向两侧膨出而使其外形消失,血液倒流时不能紧密闭合。因股浅静脉的第一对瓣膜最为坚韧,能够承受350~420 mmHg的逆向静脉压力,故其在维持下肢深静脉瓣膜的正常生理功能上的作用最为显著。所以,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重建时常常以股浅静脉第的一对瓣膜作为中心。多数患者的深静脉瓣膜只是瓣膜间夹角增大、游离缘松弛,而瓣膜本身的构造基本正常。因此,需要于静脉壁外施行手术,适当地缩小静脉管腔以及瓣膜间夹角,而达到恢复病变静脉瓣膜的单向开放功能。股浅静脉瓣膜缩窄术就是依据股浅静脉瓣膜的相对关闭不全这个基本理论设计而成的术式,用以治疗PDVI[5]。股浅静脉瓣膜缩窄术使用自体大隐静脉作为环包材料,无异物排斥反应,材料易得且安全,不增加额外开支。手术不侵犯静脉瓣膜本身而又能合理纠正其功能异常,恢复了瓣膜的单向开放功能,效果较满意。

手术时应注意股浅静脉瓣膜缩窄术不是使用长方形的静脉片将股浅静脉环包,而是依据股浅静脉瓣膜的长度横断剖开的大隐静脉片,剪去其四个角,修整成为弧形,将两个静脉片拼接成一片,且与瓣膜壁大小匹配,缝合打结应注意宁松勿紧,以维持股浅静脉在痉挛时指压无反流,以防术后狭窄。为了避免术后淋巴漏,最好沿着大隐静脉走形的外侧切口,深层组织应该分次切断、钳夹、结扎等,以防淋巴液渗出。术后偶有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一旦怀疑应该行血管超声检查,并给予抗凝、溶栓等治疗[6]。

股浅静脉瓣膜缩窄术时,应该实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曲张静脉剥脱、交通支结扎术,以有效纠正深、浅、交通静脉这3个系统出现的功能不全,这对提高PDVI患者的治疗疗效是非常有用的,有利于缓解PDVI患者临床症状。本组52 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施行,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恢复良好,表明股浅静脉瓣膜缩窄术治疗PDVI的临床疗效满意。

4参考文献

[1]于海涛,王丹,黄越,等.股浅静脉环缝缩窄术治疗109例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体会[J].江西医药,2012,47(8):685-686.

[2]龙厚勇,刘君,郑启昌.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7,14(3):335-336.

[3]周涛.瓣膜环形缩窄术治疗中重度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9):89-90.

[4]梁恩富,王媛媛.股浅静脉环缩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6,3(3):70.

[5]张皓,吕杰捷,张纪蔚,等.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疗效评价[J].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8):1 121-1 124.

[6]彭钊,李民郴,刘晓飞,等.股浅静脉瓣窦壁环包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J].中国医刊,2007,42(9):53-54.

(收稿2016-03-19)

【中图分类号】R65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77-8991(2016)03-0021-03

猜你喜欢
瓣膜原发性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心瓣瓣膜区流场中湍流剪切应力对瓣膜损害的研究进展
“烂”在心里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