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性乳腺癌14例临床分析

2016-03-08 06:18张福昌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年3期

张福昌

河南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外科 商丘 476000

隐匿性乳腺癌14例临床分析

张福昌

河南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外科商丘476000

【摘要】目的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4例经影像学检查及腋窝淋巴结活检确诊的隐匿性乳腺癌患者实施保留胸大、小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联合内分泌治疗和化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术后病理学检查,14例患者中12例在送检标本内均找到原发灶,直径2~6 mm,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0例,导管内癌2例,2例未见原发灶。病理切片提示肿瘤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6~30个,平均7.68个。术后随访2~5 a, 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2年、3年、第4年死于骨、脑、肺转移,其余11例随访结束后均存活,无肿瘤转移和复发病例。结论对于隐匿性乳腺癌患者应联合进行乳腺钼靶摄片、MRI、彩超和腋窝淋巴结活检等综合诊断方法以明确诊断,以改良根治术为主的内分泌治疗和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的5 a生存率。

【关键词】隐匿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乳腺癌在我国部分大中型城市中已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隐匿性乳腺癌是指腋窝淋巴结发现腺癌转移,而同侧乳腺内未触及肿块,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发病率较低,乳腺内未触及肿块或肿块太小,常规乳房体检和影像学检查很难发现内部病灶,易于误诊,往往延误治疗影响预后。2010-01—2014-01,我院共收治14例女性隐匿性乳腺癌患者,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患者,年龄38~67岁。病程1~3个月。均以患侧腋窝发现无痛性结节为主诉就诊。右侧10例,左侧4例;结节直径1.5~5.4 cm,质硬,活动,边界清晰。双侧乳房内均未扪及肿块。乳腺钼靶摄片提示乳腺内砂砾钙化灶2例,MRI增强扫描提示占位病变3例,4例乳腺彩超提示低回声结节,弹性成像评分3~4分。腋窝结节切检提示为淋巴结腺癌转移,5例ER阳性,3例PR阳性,双阳性2例。影像学及ECT检查未发现其他部位肿瘤。以隐匿性乳腺癌收住入院。

1.2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积极进行术前准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保留胸大、小肌的改良根治术。术后实施CAF方案8例,TAC方案6例,治疗4~6个疗程。术前免疫组化ER阳性和PR阳性者均口服阿那曲唑1 mg,1次/d,共5 a。化疗结束后给予放疗,范围包括全乳、腋窝、胸壁和锁骨上区。

2结果

经术后病理学检查,14例患者中12例在送检标本内找到原发灶,直径2~6 mm。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0例,导管内癌2例,2例未见原发灶。病理切片提示肿瘤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6~30个,平均7.68个。术后随访2~5 a,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2年、3年、第4年死于骨、脑、肺转移,其余11例随访结束后均存活,无肿瘤转移和复发病例。

3讨论

隐匿性乳腺癌是指腋窝淋巴结肿大且经淋巴结切检明确为淋巴结腺癌转移,而患侧乳腺内未触及肿块的特殊类型的乳腺癌。临床常被误诊为淋巴结炎症或淋巴结结核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误诊率可达31.28%[1]。乳房的淋巴液主要向同侧腋窝淋巴结汇聚,若发现腋窝淋巴结无明原因肿大时,一定给予彩超和MRI检查,并行肿大淋巴结切检和ER、PR检测,这对早期明确隐匿性乳腺的诊断意义重大[2]。一旦明确为淋巴结转移性腺癌时,应最先考虑为同侧乳腺癌转移[3]。

乳房钼靶摄片已经广泛应用对乳腺癌患者的普遍筛查中,乳腺癌钼靶摄片可显示高密度肿块影,边界呈毛刺不规则状[4]。若在摄片中见到密集、细小砂砾样钙化点对提示隐匿性乳腺癌诊断价值高。乳腺彩超检查能够检出触诊未发现肿块的位置、大小和数量,同时可进行多普勒血流信号和弹性成像分析,明确乳腺内肿块的血液供应情况,对肿物的定性诊断提供依据[5]。乳腺MRI检查能够显示直径更小的微小乳腺癌和部分早期隐匿性乳腺癌病灶,对明确诊断和评估肿瘤范围有其独特优势。对于隐匿性乳腺癌应采用多种辅助检查进行综合诊断以提高临床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6]。

本组14例患者中,共有9例经术前影像学检查拟诊为乳腺癌,钼靶摄片阳性率为14.28%,MRI阳性率为21.43%,乳房彩超阳性率为28.57%,术前肿大淋巴结切检结果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一致。因此,对于乳房触诊未触及肿块而腋窝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应同时将以上检查项目作为常规检查手段,也可在手术过程中进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7]。

值得注意的是,隐匿性乳腺癌虽不能够触及肿块,但已经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其不属于乳腺微小癌和早期乳腺癌,应进行改良根治术或传统根治术治疗并辅以放、化疗[8]。激素受体为阳性的患者可进行内分泌治疗。我们对14隐匿性乳腺癌患者均实施保留胸大、小肌的改良根治术,术后均辅以放、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结果显示,术后5 a生存率达78.57%,效果满意。

总之,腋窝淋巴结活检及患侧乳腺钼靶摄片、彩超检查及MRI检查,对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一旦确诊,应果断采取改良根治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的5 a生存率。

4参考文献

[1]杨雪,王靖,张业繁,等.隐匿性乳腺癌的治疗选择及预后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5,14(10):509-512.

[2]郭丰丽,林秋生,魏丽娟,等.隐匿性乳腺癌62例临床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27(8):619-622.

[3]贾晓斌,李强.36例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9):159-161.

[4]李玉新,王希龙,邱文秀,等.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诊治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3):214-215.

[5]赵玉年,唐金海,沈文荣,等.MRI引导定位活检对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治价值[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5,24(4):317-321.

[6]崔伟,宋振迪,崔童星,等.隐匿性乳腺癌17例患者的诊治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2,15(11):867-872.

[7]赵涓涓,张弘,雷露,等.隐匿性乳腺癌5例临床病理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4,21(11):676-679.

[8]范秀廷.隐匿性乳腺癌治疗及影响预后因素的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3):65-66.

(收稿2016-01-14)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77-8991(2016)03-00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