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全身麻醉恢复期使用的必要性

2016-03-08 06:18周江生靳珂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全身波形气道

周江生 靳珂

河南省荣军医院麻醉科 新乡 453000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全身麻醉恢复期使用的必要性

周江生靳珂

河南省荣军医院麻醉科新乡453000

【关键词】全身麻醉恢复期;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

全身麻醉恢复期是手术麻醉后患者各种保护性反射功能逐步恢复的必经过程,因全身麻醉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除,麻醉药品、肌肉松弛剂及神经阻滞药剂仍有一定的残余影响作用存在,也是全身麻醉后潜在危险高发的时期。更有必要使用PETCO2监测来直观、无创、快速指导判断及处理。现将我院进行PETCO2监测全程麻醉恢复期间处理经验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01—2015-06全身麻醉手术完毕后麻醉恢复期300例患者做为观察对象。年龄15~80岁,ASAⅠ~Ⅲ级。

1.2方法全身麻醉手术完毕后麻醉恢复期患者除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外,均进行PETCO2监测。包括气管插管和喉罩使用者,监测全程麻醉恢复期间呼吸状况、痉挛、梗阻、通畅、通气量大小不同程度时PETCO2监测波形曲线数值,并根据数值、波形提示呼吸抑制、呼吸停止、导管移位、导管脱出等问题,做出直观、无创、快速判断,指导性进行调整纠正。

2结果

经PETCO2监测反映50例自主呼吸恢复后PETCO2监测值升高45~50 mmHg(1 mmHg=0.133 kPa),峰相变长,并出现呼吸减弱、意识不清浅慢呼吸者均为年龄偏大者。考虑应为循环代谢缓慢,肌肉松弛剂作用残余,改为辅助呼吸或机械通气。120例PETCO2监测曲线形态不规则,出现压力波形高尖、坪台降低,并伴有气道内压力明显改变,PETCO2监测值升高者,为痰液阻塞及轻度烦躁。经气道吸痰、评估肌张力,达到拔管指征者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改为面罩吸氧,至PETCO2监测值、生命体征稳定后出室。60例无自主呼吸者保持机械通气,同时静脉给予新斯的明及阿托品拮抗肌松残余效果,调节呼吸机潮气量、呼吸频率直至PETCO2监测值保持正常范围,达到拔管条件后成功拔管转为面罩吸氧及出室。2例因导管严重脱出致PETCO2监测波形消失监测值迅速降至零者,为患者清醒不能耐受气管导管,烦躁并肢体脱出约束带欲强行自行拔管,导致气管导管或喉罩固定失效,滑入口腔。迅速吸痰拔管经面罩吸氧,PETCO2监测值保持正常且能按指令动作抬头、应答后出室。5例行腹腔镜术后出现皮下二氧化碳蓄积气肿者,PETCO2监测值在麻醉恢复期间异常增高,吸气基线显著抬高。经呼吸机过度通气、继续镇静等处理后,PETCO2监测值逐渐降低,达正常值后停用镇静药品直至清醒拔管出室。3例出现PETCO2监测值过低,峰相变长,为呼吸恢复后,意识不清,出现PETCO2监测值过低过缓的曲线,测量体温不足36 ℃,为手术时间过长,体温丢失严重。低温引起苏醒延迟,导致肝肾血流降低,肌松、镇静剂排泄减慢,影响呼吸中枢恢复,导致呼吸频率过缓。经体温加温后升至36℃以上,同时加快输液促进药物排泄,至意识恢复、呼吸频率正常,PETCO2监测值恢复正常。达到拔管条件后吸痰拔管经面罩吸氧出室。

3讨论

全身麻醉恢复期是全身麻醉手术后患者受疼痛、手术、麻醉药物作用残余等多因素影响的高危时期[1]。麻醉患者苏醒期神经肌肉阻滞的充分恢复对咽部及呼吸肌功能的恢复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仅依赖主观视觉评估神经肌肉功能的衰减消失,或仅凭血氧饱和度的数值判断气道功能,将会存在潜在的不安全恢复期。注重这一过程中的监测是减少麻醉并发症的必要手段。PETCO2监测灵敏性高度、且直观、无创、简便、快速,根据PETCO2监测表现的PETCO2监测波形平台变化、基线峰相变化可及时反映发现患者病情变化,能够及时提示呼吸抑制、痰液阻塞、呼吸停止、导管移位、导管脱出等问题,对气道有无梗阻及其通气大小程度做出指导性判断,并提前警示低氧、心停跳和复跳、气腹状况[2]。取代了反复采血进行血气分析、分析病情、判断预后的传统治疗模式。通过PETCO2监测持续动态监测数据的建立,无创的呼吸力学监测评估病情变化,由此指导各参数的调节和撤离,评估呼吸系统功能状况。我院在全身麻醉结束后,保持呼吸机控制呼吸,若患者与呼吸机对抗时,PETCO2监测值略显升高,峰相平台出现短暂向下裂口,提示自主呼吸逐渐恢复,其深度与宽度与肌肉麻痹程度成反比,则继续辅助呼吸。随自主呼吸频率逐步增加和潮气量加大,而逐步减少辅助呼吸频率,直至自主呼吸完全恢复。此时PETCO2曲线连贯、规律、肺泡平台平坦。在此期间,如呼吸或通气环路出现异常,PETCO2监测曲线会及时发生变化,随后血氧饱和度再发生改变。由此证明PETCO2监测的非创伤性连续监测可反映麻醉恢复期全程呼吸周期气道通气变化,监测呼吸节律和频率,提示每个呼吸异常的具体环节,并可提示监测过程中通气环路的完整性。对比单纯血氧饱和度监测更能快速、直观反应气道问题原因。正因为PETCO2监测不仅能够及时反映机体通气系统功能和呼吸功能,也可以反映循环功能和代谢功能变化的特性[3],能使可预防性麻醉事故的发生率降低93%,成为麻醉恢复期必需的有效监测项目,特别有利于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

4参考文献

[1]沈燕南,庄心良.当代麻醉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1-101.

[2]詹英,王丽娜,蔡珠,等,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价值[J].上海医学,2006,29(10):725-727.

[3]徐启明,临床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1.

(收稿2016-01-02)

【中图分类号】R61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77-8991(2016)03-0093-01

猜你喜欢
全身波形气道
石榴全身都是宝
老鳖全身都是宝
用于SAR与通信一体化系统的滤波器组多载波波形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Pareto最优稀疏频率雷达波形设计
基于ARM的任意波形电源设计
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
苏黄止咳汤治疗气道高反应性咳嗽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