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2016-03-08 06:18刘静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产后出血护理

刘静

河南西平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西平 463900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刘静

河南西平县人民医院妇产科西平463900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护理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流血量>500 mL者。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1]。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和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12-10—2014-10,我科共收治35例产后出血患者,经及时治疗及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患者,年龄20~38岁,孕周38~42周。其中初产妇5例,经产妇30例。经阴道顺产分娩12例,剖宫产23例。产后出血量500~2 500 mL。其中500~1 000 mL 17例,1 000~2 000 mL 11例,2 000~2 500 mL 7例。胎儿娩出后2 h以内发生出血27例,>2 h 8例。

1.2护理方法

1.2.1产后大出血预防和监测(1)围产期监测:产前筛查高危因素,对存在高危因素孕妇早期实施加强营养,纠正贫血,积极控制高血压等护理干预。对既往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史的患者,定期检查凝血功能,配合医生治疗。宣讲孕妇保健知识、教会产妇自我检测技能(自我检测胎动、自我识别胎动异常、掌握产检时间、预产期等)。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和技能。 (2)产时监测:第一产程密切观察胎心、宫缩情况,定期检查宫口和胎先露下降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缓和停滞。遵医嘱合理应用催产素,严密监测。第二产程指导产妇适时及正确使用腹压,注意胎心变化。分娩时注意保护会阴,防止软产道损伤。对出现宫缩乏力者,待胎肩娩出后,即遵医嘱肌注并继以静脉滴注适量催产素, 加强子宫收缩,降低出血量。第三产程准确收集并测量产后出血量,避免过早粗暴揉挤子宫或牵拉脐带,正确协助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和软产道有无裂伤或血肿。检查子宫收缩情况,按摩子宫以促进子宫收缩。(3)产后监测: 准确搜集和测量产后出血量至少2 h。如2 h阴道出血量>200 mL,应积极查找原因给予相应处理。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产后2h内仍需留在产房接受监护,同时进行母婴皮肤接触,接触时间>30 min。鼓励母亲让新生儿早吸吮奶头,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密切观察患者脉搏、呼吸、血压等变化。如患者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征象,应考虑发生出血,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1.2.2抢救护理如患者出现产后出血,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做好出血量评估和查找出血原因。在不影响抢救的前提下,完善各项检查,做好输血、输氧和急救药品的准备。并做好产妇及家属安慰、解释工作。解除其紧张心理。遵医嘱迅速有效补充血容量,建立2~3条静脉通道。正确掌握静脉输液速度,以免输液过快、过多而发生肺水肿。采取双鼻导管吸氧,流量4~6 L/min或用面罩高流量吸氧。及时有效止血,经积极治疗仍出血不止者做好术前准备。协助医生实施急诊子宫纱布填塞、动脉栓塞、子宫次全或全切等手术止血 。

2结果

本组35例产后出血患者经及时治疗及精心护理,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出院时发放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并全部回收,结果显示患者对护理满意度100%。

3护理体会

双胎、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宫缩乏力、产程延长、胎盘滞留等均为产后出血常见诱因[2]。护理人员应做好产前产时监测,加强对孕产妇的心理护理;做好产前和术前检查,建立产妇的信息档案;检查胎儿的情况,对饮食和药物严格管理;早期筛查高危诱因,及时发现导致产后大出血的高危因素并给予恰当预防措施;做好产程监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抢救护理;观察产妇出血时间、出血量、出血原因等,并积极配合医生给予干预,以提高产后出血治疗效果,对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减少产后大出血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4参考文献

[1]杨夏芳.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J].中华社区医师,2011,8(13):312.

[2]贺利萍. 产后出血的急救和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6):158-159.

(收稿2015-12-12)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77-8991(2016)03-0130-01

猜你喜欢
产后出血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不同给药方案对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的心率及血压影响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