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6-03-10 00:35袁可竹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5期
关键词:脑瘫结果显示康复训练

袁可竹 秦 思 文 超 代 宇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75)

脑瘫患儿多伴有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继发性肌肉骨骼障碍以及感觉、认知行为异常等症状[1]。如果治疗不及时,患儿的病情会进行性加重,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导致小儿脑瘫的常见危险因素有早产、宫内窒息、核黄疸等。由于脑瘫患儿在发病初期的代偿能力较高,恢复能力较强,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此病患儿治疗效果的关键。目前,临床上一直参照首届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1988年在佳木斯召开)上制定的脑瘫分类标准将脑瘫分为6种类型,即痉挛型(spastic)、不随意运动型(dyskinetic)、强直型(rigid)、共济失调型(ataxia)、弛缓型(hypotonic)及混合型(mixedtypes)。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2],目前小儿脑瘫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2‰~4‰。显而易见,小儿脑瘫己成为我国新的公共卫生与社会问题。

1 康复疗法

1.1 神经发育疗法

神经发育疗法是一种依据神经系统正常生理机能及发育过程,运用诱导或抑制的手段,使脑瘫患儿逐步学会如何用正常的运动模式去完成日常生活动作的一系列治疗方法。该治疗方法主要包括Bobath疗法和Vojta疗法。刘蓓[3]曾对162例脑瘫患儿采用以Bobath疗法为主的康复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经过治疗,这162例患儿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刘木金[4]曾选取5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传统组和治疗组,分别为其采用传统的康复疗法以及传统康复疗法+Vojta疗法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并比较这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采用传统康复疗法+Vojta疗法进行治疗的治疗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89.3%)明显高于单独采用传统康复疗法进行治疗的传统组患儿(70.6%),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李邦惠等学者[5]将74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为其使用Bobath疗法联合Vojta疗法进行康复治疗。结果显示,经过2个月的康复治疗,这74例患儿运动障碍的症状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1.2 电刺激疗法

电刺激疗法(FES)是指利用生物信息模拟技术及计算机智能技术合成脉冲组合波, 将安全无菌的电极贴片无创地引入患儿的小脑顶核,以对其脑部进行电刺激治疗。该疗法具有扩张大脑血管、刺激神经纤维再生、增加大脑皮层等部位神经元的数量、提高神经元兴奋性及改善脑部微循环系统等作用[6]。李威[7]曾对48例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采用电刺激疗法+康复训练疗法+物理疗法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并记录这些患儿在接受治疗前后其腓肠肌痉挛的评分、踝关节主动背屈的活动度以及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经过治疗,这48例患儿腓肠肌痉挛的评分与其接受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下降,其踝关节主动背屈的活动度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的评分与其接受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的提高。这说明,对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采用电刺激疗法+康复训练疗法+物理疗法进行治疗可有效地降低其下肢的肌张力,提高其下肢的运动功能。梁秋雁[8]曾对6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康复训练疗法联合功能性电刺激疗法进行治疗。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梁秋雁主要对这些患儿两侧的腰肌、股四头肌和胫前肌进行电刺激治疗(电流的强度以肌肉出现收缩反应为准)。然后,观察并记录这些患儿在接受治疗前后,其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经过治疗,这66例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的评分与其接受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的提高。这说明,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康复训练疗法联合功能性电刺激疗法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提高其下肢的运动功能。

1.3 核心肌群训练疗法

郭云龙[9]曾对8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疗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疗法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并记录这些患儿在接受治疗前后其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及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经过治疗,这84例患儿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及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的评分与其接受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的提高。这说明,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疗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疗法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提高其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解清云[10]曾对62例痉挛型双侧性瘫痪脑瘫患儿在采用常规物理疗法(PT训练法)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核心肌群训练法进行治疗。然后参照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中各功能区的评分标准、10米步行测试标准及上、下楼梯测评标准分别观察这些患儿在接受治疗前后,其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中各功能区的评分和进行步行测试的结果。结果显示,经过治疗,这62例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中各功能区的评分和进行步行测试的结果均明显优于其接受治疗前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中各功能区的评分和进行步行测试的结果,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这说明,对痉挛型双侧性瘫痪脑瘫患儿采用常规物理疗法+核心肌群训练法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改善其粗大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

2 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是用中医基本理论作为指导,运用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该疗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对脑瘫患儿进行针刺治疗可有效地调节其阴阳气血及脏腑经络,改善其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2.1 头针疗法

贾杰[11]曾对144例脑瘫患儿采用头针疗法联合现代康复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贾杰参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和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评定标准对这些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了评定。结果显示,经过治疗,这144例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的提高。尹正录[12]将66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他对A组患儿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疗法进行治疗;对B组患儿在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疗法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减重步行训练疗法进行治疗;对C组患儿在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疗法+减重步行训练疗法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头针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尹正录参照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中D区和E区的评分标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的评定标准,观察并记录这三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前和接受治疗3个月后,其下肢运动功能的评分及步行功能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接受治疗前,三组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评分及步行功能的评分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接受治疗3个月后,C组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评分及步行功能的评分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这说明。对脑瘫患儿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疗法+减重步行训练疗法+头针疗法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改善其下肢的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

2.2 体针疗法

张小莉等学者[13]认为,夹脊穴所处之处既是多条经脉、经筋所过之处,也是脏腑之气输注、汇聚于体表之处。因此,针刺夹脊穴可以使全身气血调和,进而调理多个脏腑的阴阳平衡。张宁霞[14]认为,小儿脑瘫的主要病机为髓海空虚、督脉瘀阻、窍闭神匿,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因此,中医治疗该病应以补益脑髓、通调督脉、醒脑开窍为主。对此,张宁霞选取36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肩髃穴、曲池穴、合谷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绝骨穴、足三里穴、承山穴、三阴交穴进行以热补手法为主的针刺治疗,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个月。结果显示,经过治疗,这36例患儿在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能力方面均有明显的提升。杨静[15]认为,脑瘫乃气血虚弱、肌肉痿软之症,而“治痿独取阳明” 是治疗痿症的主要原则。因此,杨静将38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脾俞穴、肾俞穴、气海穴进行以补法为主的针刺治疗。结果显示,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这38例患儿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3 综合疗法

张冬青[16]曾对152例脑瘫患儿采用以关节活动度训练、相关肌群的肌力训练及低频脉冲电流刺激治疗为主的综合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经过治疗,这152例患儿Ashworth量表的评分(肌张力情况)、踝关节的活动度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的评分与其接受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的改善,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黄秋妹[17]等学者将82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为其采用常规的康复疗法(包括电刺激疗法、高压氧疗法和针刺疗法)以及常规康复疗法+康复运动疗法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并比较这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采用常规康复疗法+康复运动疗法进行治疗的乙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91.1%)明显高于单独采用常规康复疗法进行治疗的甲组患儿(73.7%),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黄丽丽[18]将108例存在流涎症状的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针刺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分别为其采用针刺疗法以及针刺疗法+康复运动疗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这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采用针刺疗法+康复运动疗法进行治疗的综合治疗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95.2%)明显高于单独使用针刺疗法进行治疗的针刺治疗组患儿(87.8%),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另外,刘震寰[19]等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头颅CT检查和SPECT检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用针刺疗法联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脑瘫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独使用针刺疗法治疗脑瘫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对脑瘫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临床医生要善于运用各种治疗手段,防止过于强调某一种治疗手段的疗效,以免以偏概全,错失对脑瘫患儿进行治疗的最佳治疗时机。另外,在临床实践中,临床医生应该熟悉各种类型脑瘫患儿的临床表现,同时深入理解各种治疗手段的特点与机理,这样才能够恰当地为脑瘫患儿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1]薛辛东.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M],2010:437.

[2]Mackie,P.C,Jessen E.C.& Jarvis,S.N. The lifestyle assement questionnaire:an instrument to measurethe impact of dis ability on the lives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nd their families[J],Child Health Development,1999,24(6):473-486.

[3]刘蓓,范晓华. 综合康复治疗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J].中国康复,2005,(4):224-225.

[4]刘木金,罗向阳,何展文,李平甘,李栋方,姚沅勉.推拿结合Vojta神经发育疗法治疗脑瘫88例临床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3):275-277.

[5]李邦惠,任永平,蔡方成.运动疗法对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8):3582—3583.

[6]辛冬梅.小脑电刺激治疗对小儿脑瘫康复疗效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0):224-225.

[7]李威,章荣,罗亚玲,牟杨,谢冰,涂晗,李文兰,刘仲书.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改善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12):1126-1130.

[8]梁秋雁.功能性电剌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瘫运动功能障碍[J].中国伤残医学,2013,(10):293-294.

[9]郭云龙,李晓捷,孙奇峰,吕洋.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5):434-436.

[10]解清云.核心稳定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D].青岛大学:青岛大学,2014.

[11]贾杰.头针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研究[J]. 中国针灸,2003,(9).513-514.

[12]尹正录,孟兆祥,王继兵,任素伟.头针结合减重步行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10):916-919.

[13]张小莉,王祥荣,张秀宝等.针刺夹脊为主治疗小儿脑瘫354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0(5):269-270.

[14]张宁霞,王翔宇,刘桂珍,李匀博,张红英.热补针法结合Boba th疗法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对脑瘫患儿运动发育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J].针刺研究,2014,(4):318-323.

[15]杨静.体针联合推拿疗法治疗脾肾虚弱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4,(3):551-552.

[16]张冬青,郭洪科,刘莎莎,张思捷,涂美.痉挛型双瘫的脑瘫患儿矫形外科术后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8).747-750.

[17]黄秋妹.康复训练在小儿脑瘫运动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1).155-156.

[18]张丽丽,潘勇,赵斌.康复运动疗法配合针灸治疗脑瘫流涎的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3,(5):25-26.

[19]刘振寰,祁岩超,潘佩光,马美美,钱旭光,符文杰,张宏雁.针灸合神经生长因子对脑瘫患儿脑功能代偿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7,(8):565-568.

猜你喜欢
脑瘫结果显示康复训练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最严象牙禁售令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野生大熊猫保护取得新成效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