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探究

2016-03-12 11:26
关键词:约束城镇化体系

钱 瑶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探究

钱 瑶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合肥 231131)

本文描述了关于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究,从提高当地产业发展的内在关联性、依托自然禀赋条件发展绿色产业、发展农户家庭经济生产生活模式等三个方面来推动城镇化的发展。

资源环境约束;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

1 资源环境约束下评价体系的价值取向

1.1 关注城镇化产业发展的生态效益

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关键环节仍在于建立起环境植根性的产业结构,这样一来,才能为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城市就业岗位,进而从传统农耕环境中脱离出来。但受到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环境的约束,城镇化产业发展应重视当地的生态效益,即产业结构和产能水平与当地自然生态的承受力相适应。

1.2 关注城镇化居住环境的空间效益

改变农村分散居住的面貌,而是建立小城镇聚居的模式,应是新型城镇化所体现的内容。这样一来,不仅能使农地资源得到整合,又能集中向农村社区居住提供各种生活服务。

1.3 关注城镇化城乡统筹的社会效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追求的是市场效率,而城市经济系统的效率由于显著高于农村的经济系统,从而使得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都存在则非均衡的向城市流动的现象[1]。因此,在考虑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应关注其中的社会效益。

2 对质量评价体系的内涵认识

2.1 质量评价的目的

业界习惯于以质量评价“目标”来替代“目的”,对此是值得商榷的。有论文对城镇化进行了指标体系的构建,其中包括城镇居民居住土地面积、工业用地面积等。似乎只有这些量化的指标,才能深刻的将城镇化成绩反映在公众面前。毫无疑问,这种计量方式一定是基于明确的质量评价目标,而就是在这一目标下形成了工具理性驱使下的城镇化计量过程[2],而忽略了质量评价目的所追求的“农民的需求”、“农民的心理感受”等主管价值判断。

2.2 质量评价的手段

新型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的一种扬弃,也是对城镇化进程的一种崭新认识。为此,在摆脱了由“城里人决定农村人生活方式”这一误区后,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农村人口对现有城镇化方式的接受程度,以及随之而来的产城互动形态对他们经济福祉的贡献程度等。因此,传统那种聚焦于客体的工业用地面积、居住占地面积的评价手段,应让位于“根据人的需求满足程度”而进行的评价手段。

2.3 质量评价的结果

笔者发现,目前在对城镇化评价结果的利用存在问题,即这一结果似乎只构成了当地官员的政绩,而未能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来进一步改观现有的城镇化模式。因此,建立起对质量评价结果的反馈机制和纠偏机制是当务之急。

3 对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3.1 厘清质量评价体系的目的

作为质量评价体系而言,首先需要建立起与当前问题导向相适应的价值判断标准,即通过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来倒逼城镇化过程中突出生态效益和社会效应的目的。其中,生态效益要求在产业发展和建立新型农村居民小区时,应为此在当地生态承受范围之内。就社会效益而言,则需要关注人的需求满足状况。

3.2 完善质量评价体系的手段

资源环境约束主要指向受到不可再生资源的约束,同时对这些资源的过度开采与利用也与实现生态效益目标相背离。因此,这里的评价手段应从关注人的需求和建立人文关怀措施为出发点,以客观和主观两种方式来实施评价。客观手段则采取可量度的方式,来对产业发展所需的资源投入进行量化,并建立起“产出/投入”之间的比值关系,笔者建议以货币为量化单位。主观方式则在于对人需求满足状况的评价,如当地农户新型农村社区的满意程度等。

3.3 反馈质量评价体系的结果

对于从客观和主观两类方式下所获得评价结果,应建立起及时、高效的反馈机制。针对结果的好与坏的价值判断,依赖于建立起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型,根据这一模型提供核心的参数标准,以及人文关怀下的定性判断标准。通过实际结果与标准结果之间的比较分析,来为今后完善新型城镇化进程提供切入点。

4 质量评价体系导向下新型城镇化模式

4.1 提高当地产业发展的内在关联性

在资源环境约束的情形下,产业发展只能走集约化的道路。但这里的集约化除了传统视域下空间布局的集中化外,还包括了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关联性。这样才能获得1+1>2的效果。为此,在有条件的地区应在供应链整体发展的视角下,夯实域内制造业和流通业的一体化格局。

4.2 依托自然禀赋条件发展绿色产业

新型城镇化要求保留乡愁,并为农民建立起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模式。那么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则需要依托当地自然禀赋条件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如,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围绕着了茶叶种植、生产、销售、休闲品茗等项目,大力发展当地的生态旅游项目。

4.3 发展农户家庭经济生产生活模式

从我国国情出发,在资源环境约束的条件下还应发展农户家庭经济生产与生活一体化模式。这样一来,即解决了农民就业问题,也使得农户依托原有的宅基地资源,而规避了另外的划地建房的土地资源消耗问题。包括在生态旅游项目中引入农家乐形式。

5 问题的拓展

5.1 以不改变传统习俗为原则

在我国房地产业10来年的强势发展中,也直接破坏了城郊地区小城镇内在的和谐环境,破坏之处突出反映在因商品房开发而导致了当地居民居住地的迁移,从而小城镇传统的人际关系氛围被商品经济所侵蚀。因此,应尊重我国传统社会关系的“差序格局”状态,并在重视“人”的需要为前提下,不改变传统习俗。

5.2 推动村社家庭产业的发展

“产城互动”态势的形成需要发挥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因此需要根据我国国情逐步进行产业元素培育。在从分考虑农户生产和生活习惯的情况下,可以大力推动村社家庭产业的发展。发展的内容包括:家庭养殖、家庭旅游服务、家庭手工制作。这一发展模式,便与小城镇人口分布特征相契合。

5.3 完善城镇功能区域的划分

针对小城镇的中心区域,我们应完善它的功能区规划。在尊重历史和面向未来的理念下,将功能区合理规划为:行政办公区、教育文化区、商贸区、特色园区等。这样在今后的小城镇扩建中,便能在现有功能区域的基础上进行有序拓展。

[1]章辉.城乡公交发展探讨[J].西部交通科技, 2012(10):69-73.

[2]顾建军.加快城乡公交发展应对大桥经济[J].交通企业管理, 2009, 24(1):20-21.

Explora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hui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Hefei Anhui 231131)

This paper describes about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research,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her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industry, relying on natural conditions to develop green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peasant household economic production and life mode three aspect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onstraints; New urbanization; Quality evaluate system

(责任编辑:吴湘银)

TU973+.19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6.055

1672–7304(2016)06–0121–02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安徽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研究”(项目编号:SK2015B001)。

钱瑶(1985-),女,安徽六安人,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

猜你喜欢
约束城镇化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约束离散KP方程族的完全Virasoro对称
家乡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适当放手能让孩子更好地自我约束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11)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