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教学与人文精神教学结合探析

2016-03-12 11:26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体育

吴 锋



大学体育教学与人文精神教学结合探析

吴锋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马鞍山 243041)

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深刻影响着现代教育的方方面面,从课程设置到教学的实施都渗透着应试教育的影子。但现代人文精神的发展深刻冲击着这些传统的思想,也已经渗透到了教育的每个环节,尤其是大学教育的每个环节。

人文精神;大学体育;课程设计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深化,我国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仍然与教学目标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相距很大的距离,而导致现状的原因与高等教育人文教育自身关系密切,尤其是兼具科学性的学科。

1 现代人文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内涵

作为新时期教学改革的要求以及国家对教学要求的人文精神教育以人为本为教育理念和指导原则,并贯彻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具体来说,在教师通过自身牢固的专业知识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师主体精神作用的发挥,促进其主观能动性、创新能力及创造性潜能的激发,增强教学效果,促进培养学生目标的实现。为此,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人的作用和价值,提倡尊重人才和知识的理念,创造和谐发展的氛围,更加重视和彰显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并兼顾教师和学生在此过程中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的发挥。

人文精神教育观的内在要求就是要将专业知识与文化融合,体现到当今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就是要做到专业知识、教学内容、文化学习及教育过程三方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贯通,为此,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的体育技能知识又要深刻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就是要将文化和情景深入到专业知识中,融汇贯通,让学生在情景和文化中感受知识、理解知识、学习知识。“人文”的意义终极目标就是人文关怀、突出人的价值[1]。

2 当前大学体育现状

2.1 人文教育束之高阁

社会和学校在人才的需求和培育中往往着眼于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差异,误以为高等教育就是专业教育,并且以社会需要为教育目标,关注就业成为了教育的中心工作,喊出了“以专业为中心,以行业为目标”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社会和管理机构又将就业率作为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这难免会造成功利化的倾向。在这种形势下,高等学校教育目标及重点很容易集中到单纯的专业对口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上,进而导致其不能适应人文精神教育的要求,违背了人文精神教育的目标。

2.2 人文精神教育过分重视科学知识

当前,唯科学主义仍是各高校普遍推崇的教育理念,醉心于追求“人文科学”之名,失去了人文教育作为独立课题存在内容失去了独立性,成为了科学主义的附庸。仅存的大学人文精神教育走进了专业性、应用性挤、唯理性的教学误区。这突出表现在:①人文精神教育普遍以人文学科知识和人文知识的讲解为重点,对学生的要求也以积累人文知识为主;②人文精神教育脱离了人文知识紧密依附的情境、个体等系统和逻辑性的内涵,而错误的倾向于以客观和理性为主的知识的积累;③人文精神教育的评价只重视从量化角度的考核,而忽视了人文情怀等定性等方面的评价。失去了人人文精神赖以存在的情意活动,让人文精神教育成为了冷冰冰的符号,没有了灵气。

2.3 人文精神教育工具化倾向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要导致高校以此为主进行人才的培养,而具体到人文教育时,这就难免在教学中造成,人文教育也以实用型的人才的培养为主的功利性的教育模式为主的现状。这就使得人文精神教育仅仅是获得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工具和手段。那么,把人文精神教育作为培养社会功利性需求人文的教育途径或手段而进行的人文精神教育注定不能获得其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人文精神教育是作为独立的教育目的而存在和提出的,他与应用性、实用性的专业课程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不是工具,不可计算[2]。培养的不是可以制造实物的人,而是具有某种精神的人,更直接的说他是在培养人的性格,完善认得性格,而不是教会你如何制造工具。其工具性、实用性价值是不足的,这对于面临着巨大就业压力的学生来说某种程度上是不能接受的。这就注定了追求人文精神教育的工具价值、实用价值注定不能成功,完全是本末倒置。

3 人文教育观下课程设计实践探索

3.1 综合开发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首先,完善高校课程体系,兼顾高校体育学科及教学特点、人文精神教育的要求,将高校人文体育教学课程分为“人文体育教育、身体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健康教育”等四个主要部分,并借鉴其他教学课程体系,开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以及跨专业选课、跨学科选课等科目,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为学生人文精神的学习奠定基础,促进人文体育课程的学习。

其次,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关注他们的特长与兴趣爱好,并综合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实力水平、兴趣爱好、发展要求等设置灵活的课程体系,同时,采用更加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深入贯彻以人为中心,将人文理念设计进每一个教学环节。例如,利用球类等团体项目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而不是单单的强调竞争和名次;以武术为例,武术在发展过程重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密切相关,而在其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武术的体育特点和文化内涵的教育相融合;在体操等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等。

3.2 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

传统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教育和评估等通常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这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同学生的自身特点的等多种因素,不利于学生人文体育学习效果的增强。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传统的评价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其要求,应当是通过对学生系统的综合评价,评价应该包括学生学习态度、发展要求等方面,更加关注其全方面的综合发展,同时突出优秀能力。对学生的评价首先应该将他看作一个独立的人,在此基础上关注他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运动天赋等方面的因素,树立千人千样的差别意识观。教师应当突破传统评价模式的束缚,积极寻求改变,从长远出发,对学生充满信心,看到他们身上潜在的能力和闪光点,引导其发展自身优专长。

4 结论

高等体育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的融合,不仅仅是个口号,更要从口号变成落地的实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应该看到的是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修养和素质,塑造人文精神是必要的,其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

[1]李茜.“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动态特征及实施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2]邱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Combination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umanistic spirit teaching

(Maanshan Teacher's College, Ma'anshan Anhui 243041)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the deep-rooted exam oriented education,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modern education, from the curriculum set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are permeated with the shadow of the exam oriented education. Bu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humanistic spirit profound impact on these traditional thoughts, has penetrated into every aspect of Education, especially the every aspect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Humanistic spirit;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design

(责任编辑:吴 芳)

D631.15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6.078

1672–7304(2016)06–0167–02

吴锋(1983-),男,安徽马鞍山人,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科研。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