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2016-03-12 11:26雷文韬
关键词:城市设计竞赛学科

雷文韬



《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雷文韬

(湖南城市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本文以湖南城市学院城乡规划专业为例,系统的总结了城市设计课程体系建立的经验,从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成果评审四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路,旨在提高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学科竞赛;教学改革;实践性教学

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学科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与有效手段,对于营造良好的专业教育氛围,推进学风教风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兴趣和潜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我校城乡规划专业参与该项赛事的教学实践,尝试建立以学科竞赛为引导的城市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1 围绕学科竞赛的要求进行教学组织

不同于固定人才培养方案所制定的课程教学计划,学科竞赛具有创新性、时间要求、特定主题等特点,因此基于学科竞赛的要求笔者所在的教研组对原有的教学组织做出相应改革与调整。

1.1 指导模式

打破单一的集中课堂教学的模式,采用“集中+预约”的指导方式。对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设计手法和经典案例等内容进行课堂的集中教学,而在学生的方案形成的过程中,设计灵感的迸发并不一定发生在集体的课堂之中,这个时候通过与老师的预约指导进行方案交流,能及时的将学生好的设计思路有效的延续和拓展下去,把学生方案的创新性激发出来。

1.2 学时安排

根据学科竞赛要求、参赛时间等作为依据,改变以往周期式的课程设计,采取学期任务制的学时安排。优秀的设计作品从开始构思到最后的成果,确实需要付出心血与较长的时间,专指委作业评优的参赛时间一般从当年的3月开始到7月初提交成果,正适合学期任务制的实施,可自由灵活的安排课堂辅导、中期汇报和课后训练,更好的提升设计质量。

1.3 命题方式

采用“共同框架,自拟主题”的方式。专指委举办的学科竞赛往往会提出如“智慧的传承,城市的创新”、“人文规划,创意转型”等主旨关键词,这就是我们需要围绕的“共同框架”,在选题环节,先由教研组在认真研究竞赛题目后,提出可选的命题方向进行集中讲解,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结合自身的学习兴趣,在紧扣主旨的前提下,自主的确定设计主题,实现教师指导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统一。

2 强调设计过程构建动态模块化教学内容

与一般常规的课程设计不同,学科竞赛对设计深度、推敲过程、方案内涵等要求更高,需要学生的方案成果反映出在整个城市设计过程当中的所思所想及真实的情境,对此,笔者将原有的教学内容转变为一系列具有动态特征的教学模块,并分阶段实施,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概念规划阶段:对竞赛主题进行研究并指导学生确定选题后,经过现场踏勘、区位分析、基地特色凝练等过程,构建起核心的设计理念,将其中主要的轴线关系、需要保留的地物、重点地块土地利用性质等要素反映到平面构成草图当中,并建立初步的空间体块。

(2)指标形成阶段:通过对技术规定和基地所在城市的相关规划管理要求的讲授,结合经验法、推导法等设计手段,指导学生提出土地利用、道路交通、竖向、绿地景观和开发强度等各项控制指标。

(3)赋形设计阶段:经过反复交流和讨论,整合前两个阶段所得到的推敲成果,将设计理念与技术指标落实于建筑与场地设计当中,细致刻画道路、绿化、建筑群体等要素的空间组合,完成城市设计总平面图和城市设计指引导则,并搭建三维立体模型。

3 结合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3.1 强化案例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竞赛主题指导老师可经由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相同类型的实际项目或历年获奖的优秀作品,通过分析和比较,指出其可学习借鉴的地方,并鼓励学生通过资料查阅和互联网等方式自行获取优秀案例。

3.2 进行专题化指导

经过近几年参加学科竞赛的教学实践,我们认识到要想在作业评优方面取得好的成绩,除了在设计成果的完整度上要有良好的表现,设计的深度和方案立意的关注点也非常重要。所以在完成选题后,指导教师根据自身的科研方向和研究兴趣针对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向设定具体的专题化方向,实现设计广度和深度的良好融合。

3.3 增加理论讲解的比重

在教学实践当中我们意识到部分学生由于对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发展历程、设计手法等内容掌握不全面,导致构思阶段无从下手,无所适从的现象较为普遍,适当的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对照设计进度增加理论讲解、针对性分析具体问题的教学比重对推动课程进度、使学生尽快进入设计状态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4 建立涵盖设计全过程的答辩评审制度

城市设计是一个由设计理念建立→物质形态构建→指引导则形成→空间模型搭建再验证设计理念是否合理的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设计、讨论、修改、再完善的过程当中,如何让学生的设计方案保持连贯性,避免“走偏”的情况,笔者所在的教研组在实践中建立了答辩评审制度。

评委会主要由指导教师组成,并利用我校自身独具的优势——城市规划甲级资质的设计院1所,院内同时具备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和城市规划高级职称的设计人员20余人,邀请其中拥有丰富设计经验的设计师加入我们的评审团队。评审时,借鉴毕业答辩的模式,采取先由学生向评委会和全体同学讲解自己的设计构思和阶段成果,指导老师提出针对性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并在下个设计阶段开始前,完善自己的方案。

5 结束语

基于学科竞赛的平台,推动城市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对学生设计水平的提高,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所在的教研组根据学科竞赛的目标和要求,分析竞赛的特点,提出以上几点教学改革的思路,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做好实践教学工作,提升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城乡规划人才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1]李昊.结合设计竞赛的建筑学专业城市设计系列课程教学探索 [J].建筑与文化,2014.(11)

[2]明兰.基于学科竞赛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 2015.(09)

[3]卜雪旸,许熙巍.对本科城市规划专业城市设计课程作业评优教学的思考[C].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论文集,2011

[4]吕飞,戴锏,路郑冉.城市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体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 2012.(04)

[5]杨光杰.城市规划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规划师, 2011.(10)

The reform and pursuance of《urban design》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Hunan City University, Yiyang Hunan 413000)

The paper cites Hunan City University Urban Planning specialty as an instanc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experience from the evolution of curriculum, meanwhile puts forward reform thoughts based on four aspects from Teaching organization、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s and Achievement evaluation, which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in design lessons and to realize the target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alents.

Academic Competition;Teaching Reform; Practical Teaching

(责任编辑:廖建勇)

G420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6.083

1672–7304(2016)06–0177–02

湖南城市学院2014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雷文韬(1983-),男,湖南衡阳人,工程师。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

猜你喜欢
城市设计竞赛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超学科”来啦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关系探讨
高铁车站站前广场城市设计探讨
城市设计视角下的街道绿化规划设计研究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