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03-12 11:26
关键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

张 敏



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张敏

(滁州学院,安徽滁州 239012)

本文将以工商管类类专业为背景,把握工商管理类专业营业人才的培养计划,科学探讨当前地方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与途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

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的目的更多的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解决的是地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具体而又现实的问题。因此,当前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对人才培养的战略定位上,应该坚持差别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以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同质化现象[1]。

1 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应用型高校是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指各省、各治区等,大部分要靠地方行政部门划分经费,依靠地方财政供给,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培养为地方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高校[2]。应用型主要是指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形成的一批占有全国本科高校较大比重,与传统院校不同的院校。应用型高校一般注重人才的教育观与质量关,在新形势下构建可以满足和适应经济发展的方向,制定更加符合规律的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地方高等院校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学统一的,熟悉和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具备一定的工程技术素养和实践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

2 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具有盲目性,培养目标定位过高

就目前的情况分析,地方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过高,导致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具有盲目性,不能根据学生个性化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地方应用型高校缺乏个性化教育,不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对学生进行指导。并且缺乏细分的市场意识,不能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另外,高校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定位于高级管理人才,其培养目标定位过高,直接导致人才培养缺乏个性与特色,不能满足企业用人的需求。

2.2 课程设置不合理

首先,地方应用型高校关于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其教材与设备陈旧,导致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当前人才培养的变化需求。其次,部分高校开设的选修课程过少,几乎等同于必修,因为学生不选的话,总学分将不够。在实践与教学的过程中,实验课程的内容设置大多数都是具有炎症性的,虽然教学与管理比较得心应手,但是其实践课程的内容相互矛盾,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性较小。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企业对认知实习、专业实习以及毕业实习之间的联系,不能明确规划就业系统。

2.3 缺少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很多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还没有实行校企合作,学生接触企业和企业管理人员较少,更没有机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对企业采购、生产、经营等环节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影响了其专业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了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在实验内容上,与实际脱节,更多的是纸上谈兵,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太少。现代企业决策往往是综合性的,只有采用模拟企业实际管理的综合实验才能让学生既能掌握基本理论,又能把握管理的各个环节,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而培养出复合型、应用型和开放型的管理人才。

2.4 教师综合素质较低

工商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都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较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教师的综合素质较低,不能达到教师科研水平的标准。一些教师虽然达到了教师的任教职务,但是缺乏专业的考试或者评定专业课程的职称。

3 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3.1 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必须考虑的是工商管理类的培养目标,它起着导向和坐标的作用。工商管理类培养目标是分析社会需求的归纳,是制定培养计划的开端,是社会需求与教学实践的结合点。如果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途径和人才培养质量就不可能得到保证。构建地方高校贡山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根据市场的经济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并分层次进行人才的培养,从而才能大大提高地方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处理问题能力。

3.2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体系

构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为了实现以上确定的培养目标,就必须为受教育者设计合理的培养规格,构建新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这些必须通过课程体系来加以落实。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体系是实现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关键一步,其直接反应出地方应用型高校的教学思想,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地方应用型高校必须在顺应经济市场发展趋势的前提下,不断构建与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在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求,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3.3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通过让教师参与校企合作、到企业挂职锻炼、进修等多种方法,使教师既具备扎实而宽泛的理论知识,又有娴熟的实际操作技能;重点培养会讲课、懂技术,特别是熟悉生产过程、能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将知识和技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双师型教师。总之,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对地方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大大提高地方应用型高校培养人才的用人质量。

3.4 建立健全的课程设计体系

首先,由于课程设计一体化强调前面设计成果为后续课程设计的依据,因此更注重设计成果的可用性,也更强调提高学生的设计质量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其次,突出地方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爱好与特长,在重点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突出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特长,并建立不同兴趣分类供学生自由选择。另外,在学习其它公共课程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兴趣、特长等选择其中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模块进行深入学习。

4 结束语

经上所述,当前地方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在培养模式上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科学定位目标,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建立健全的课程设计体系,突出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特长,从而才能大大提高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1]陈思源. 高校经管类实践教学与“四种能力”培养研究[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04)

[2]张鸣放. 优化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过程的研究与实践[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Study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Colleges

(Chuzhou University, Chuzhou Anhui 239012)

The to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pipe class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grasp the busines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plan, to explore the local application oriented university busines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and way, with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Application type;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Talent training

(责任编辑:张时玮)

C961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6.103

1672–7304(2016)06–0218–02

安徽省教育厅2015年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以就业力为核心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5jyxm367)

张敏(1980-),男,安徽宁国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