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心理素质教育创新探析

2016-03-12 11:26陆育蕾
关键词:价值观素养心理

陆育蕾



大学生网络心理素质教育创新探析

陆育蕾

(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江苏常州213003)

“95后”大学生个性鲜明,他们的网络心理素养具有强烈的自我性、独立性和脆弱性等特点,对他们的网络行为乃至实际生活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在网络化背景下改进网络心理素养的教育模式和培养机制是高校改善教学质量、实行因材施教的必要举措。

95后;网络心理素养;教育模式

网络心理素养是指在网络化背景下个体固有的个性与成长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心理素养的总称,其涵盖的范围较广,是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性产物。网络给“95后”大学生们带来的不仅是海量信息和便捷的生活选择,还有成长途径、人际交往等方式变化,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1大学生网络心理素养的表现

1.1价值观明显趋于功利性

“95后”大学生普遍生活在经济条件相对良好的家庭,享受着市场经济带来的物质改变和效益至上,价值观深刻的打上了务实和现实的烙印。他们更关注具体的事情和可能得到的结果,而并不在意过程。进入大学后“95后”们对网络的依赖性相当高,在日常生活的各方面都喜欢诉诸网络,功利性行为较为常见,甚至在对待入党之类的问题时更多学生的动机表现为追求个人附加价值以便能争取更好的发展前途等。另外,有相当一部分“95后”大学生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可以追求更为舒适自由的生活享受。客观环境的安逸优越造成他们将物质追求和实现个人价值片面等同起来,认为只有住豪宅、开名车、穿名牌才是成功的象征,对于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等观念弃之如敝履。

1.2个人主义倾向明显

“95后”大学生最为人所知的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无论是对个人所有物的从属权抑或对自身是否受到外界的认可都非常重视。他们习惯于通过网络获取大量信息,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和适用性需要个体自行辨析消化,他们有独立的价值评判标准及灵活的思维方式。同时这一代大学生喜欢自我表现却不擅长团队合作,导致他们在集体生活中频频产生矛盾和摩擦。

1.3具有淡化道德准则的包容性

“95后”大学生通过网络接受到各种价值观、思维方式的冲击,其成长过程伴随着多元文化的交互作用影响,他们眼中的世界是一个更开阔和融合的客体。这样的大学生群体对新鲜事物和非主流观念具有较强的包容性,能接受各种思想和理念,能比较宽容的对待个体本身之外的事物,能从多种角度客观认识事物存在的必然。他们认同“存在即合理”的想法,甚至对许多不合理、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现象予以默许。

1.4 耐挫性和奉献性缺失

“95后”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其成长过程基本很少经历过挫折和困难,遇到问题经常要依靠家长帮助。一方面,他们希望能有足够的自由独挡一面,但真正遇到问题时却没有足够的理性独立解决,更有甚者会无法承受负面的后果而引起各类心理问题。另一方面,“95后”们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得失,对国家、社会的热点动向并不重视,更遑论奉献社会牺牲自我。

2 大学生网络心理素养教育的改进路径

2.1更新教育理念,了解学生真实需求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遵循人性发展的规律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高校要真正以人为本实施教育,在教育的时间、层次和具体方式上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调整,考虑他们是否能很好的接受,是否能从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得到应有的信息,并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独立的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应付考试。

“95后”大学生呈现综合多样的利益需求,他们追求既现实又高调的价值观,高校教育应探索大学生在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有效结合和长期利益与近期利益的统筹兼顾。学生遇到实际生活中的困难即易引发思想困惑、心理危机等问题,高校可通过调查问卷、个人访谈等具体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客观分析引起问题的各方面因素,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高校只有坚持将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努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才能真正从根源上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2.2平衡价值认同,拓展实践渠道

“95后”大学生的价值观趋于多元化,个性自主鲜明,这是时代赋予他们的特点,也是高校教育过程中必须正视的现象。教育者应合理引导大学生们思考自身的价值观与社会现实、职业规划等是否契合,是否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尤其是要注意换位思考,审视自己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影响如何,是否需要斟酌等,循序渐进帮助“95后”大学生找到个人与他人的价值平衡点。

2.3立足网络阵地,针对性开展工作

网络资源取用方便,同时具备开放性和个人隐私性,学生能隐蔽但真实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情绪,许多问题甚至不需要面对面沟通即可通过网络沟通解决。基于此,教育者可以顺应潮流立足网络阵地开展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95后”大学生自我思考、自我成长。首先,拓宽网络互动渠道,保证与“95后”大学生有效沟通。其次,强化主流价值引领,加强对“95后”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第三,占领新媒体宣传渠道,从细微处给学生建议。

2.4关注个体特性,发挥朋辈的陪伴教育功能

“95后”大学生们虽然接受了传统的教育,但他们的思想更为活跃和独立,喜欢标新立异,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特长。他们普遍熟悉电脑,善用网络,可以利用这些特点鼓励他们自我管理和教育,实现自我成长。这种朋辈的陪伴教育更为贴近学生实际,能发现教师无法察觉的现象和问题,效果往往比单纯的说教式教育效果更好,也更容易取得“95后”们的认可。

高校可以选拔有志于服务同学且具备一定客观条件的学生作为朋辈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的相关工作,如尝试让他们自主建设主题网站、开展先进事迹巡讲、接受心理访谈、组织心理健康相关竞赛等,并根据现实情况及时更新内容、改变形式,在时间安排上也尽可能灵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3 结语

“95后”是当代青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群体,他们的知识储备和心理素质决定着他们今后参与社会建设的程度与效果。而网络是对现代人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时代因素,高等教育只有时刻紧扣网络化时代背景,结合“95后”大学生的网络心理素养特点,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才能真正使他们乐于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自我成长成才的目的。

[1]张涵, 浅析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J]. 现代商业, 2013 (23): 282

[2]李艳鸽, 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初探[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5 (2): 112-114

Research of Internet 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model

(School of Business,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Jiangsu, 213003)

"After 95"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is distinct. Their Internet psychological quality is strong self-centered, independent, fragile, etc, which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both their network behavior and even the real lif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twork, improving network education mode and the training mechanism of psychological quality is the necessary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s well as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After 95, Internet 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mode

(责任编辑:廖建勇)

G641 G444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6.114

1672–7304(2016)06–0241–02

2014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95后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培育研究”(课题编号:2014SJB450);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类课题“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课题编号:14JDSZ1017)。

陆育蕾(1985-),女,江苏常州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价值观素养心理
我的价值观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心理小测试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