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中EHS管理体系的初探

2016-03-13 20:54林静婕陈肖娟李鑫田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6年5期
关键词:白海豚海洋工程管理体系

林静婕 陈肖娟 李鑫田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 361005)



海洋工程中EHS管理体系的初探

林静婕陈肖娟李鑫田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361005)

海洋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海洋环境、职工健康、生产安全都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因此在发达国家,企业往往将环境、职工的卫生与健康以及安全等三个方面的管理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管理体系,称之为EHS(Environment环境、Health健康、Safety安全)管理体系。我国海洋工程发展迅猛,引入EHS管理体系将有效对海洋工程环境保护进行监管。集环境、健康和安全三位一体的EHS管理体系模式将打破海洋工程环境污染的严峻态势,将海洋工程发展成为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本文介绍了EHS管理系统框架和在我国推动EHS管理体系的基础,结合港珠澳大桥作为案例,研究了如何推动海洋工程中EHS管理体系的应用。

EHS管理体系;海洋工程;环境;健康;安全

引言

海洋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海洋环境、职工健康、生产安全都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因此在发达国家,企业往往将环境、职工的卫生与健康以及安全等三个方面的管理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管理体系,称之为EHS(Environment环境、Health健康、Safety安全)管理体系。EHS管理体系是环境管理体系(EMS)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两体系的整合[1]。建立EHS管理体系的目的是保护环境,改进工作场所的健康性和安全性[2]。

EHS管理体系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当时许多国家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不能仅仅依靠国家、政府的事,更是国家、政府、企业、公众的共同责任,应当提高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国际上对HES提出的管理模式,即提前对风险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的结果得到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然后针对危险因素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方法和控制手段,尽可能的降低事故发生以及事故对人员造成的伤害[3]。目前,EHS管理体系在我国国内大型企业和石油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从最初更加重视“安全”和“健康”的管理,逐渐增强了对“环境”重视,企业的内部环境管理制度逐渐成熟。

随着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海洋工程在数量和规模上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飞跃。而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由于施工周期长、海洋环境影响大等特点,亟须一套完善的环境保护监管机制对其进行监管。因此引入EHS管理体系,逐渐在海洋工程上形成环境监督管理理念,由政府单独强化执法逐步向企业自觉守法相结合方向转移的思路,逐渐从行政执法-社会监督-企业的自主守法过渡,通过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和监督提高海洋工程的环境管理水平。

1 EHS管理体系框架

EHS体系运用PDCA现代管理循环模式,即P(计划PLAN)是从问题的定义到行动计划;D(实施DO)是实施行动计划;C(检查CHECK)是评估实施结果;A(处理ACT)是行为纠偏、标准化及进一步推广。通过个人行为干预,目标是要员工自然而然地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这就要责权利分清,因此通过两个途径:一是明确的个人责任,即员工清楚地知道该做什么,领导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二是个体的结果,即让员工了解这是一个公平的体系,做得好可以得到奖励,做得不好会受到处罚。运用该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减少事故带来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4]。

EHS体系模式分为三个部分:

(1)前端风险管理。按照风险严重程度进行分区,重点管控风险严重的区域;将关键流程进行细化,分析相关行业的事故情况和操作经验,制定施工或生产过程中需要加以管控的重点环节;建立一个统一标准来评价海洋工程项目对环境、健康、安全的影响。根据生产流程确定可能发生的危害及后果,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患措施,在计划制定过程中对危险源和环境因子进行识别,对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建立一个独立的EHS职能部门”,以保证EHS的组织效率和运作质量。同时,需要专职的主管人员,并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指导,提升EHS专业素质和认知水平,使得他们掌握标准法规、操作规范等,使EHS的具体要求落实到实际的各个生产操作环节。

(2)具体执行。合理规划,管理人员应针对事故、避险等制定可行的事故应急预案等;有效运作,规范监督报告系统,做好相关岗位的职责跟踪检查;提供资源共享,及时将数据与业主单位和海洋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做好内外部信息的有效沟通;实时监控,对于敏感海域和工艺进行符合国家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的连续监控,将海洋环境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3)矫正措施。每一个步骤都配合着变更的情形,指出某些情形就不适合再按照推荐的内容进行,而应该重新审视该流程。而通过监控,可以了解每个步骤对标准的符合程度,使得进程处于可控状态。参照环境、安全、职业健康等相关法律法规,定期对企业的EHS体系进行符合性检查,变更或取消违反性的制度条例。通过实施内审识别重要过程、特殊过程和关键过程,找出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纠正与预防措施,不断提高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有效防止事故发生,提升企业决策力和发展速度。

2 我国推动EHS管理体系的基础

我国从2006年开始试行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要求一些特定企业设置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和环境管理人员,根据法律法规和岗位职责要求从事企业环境管理工作,制定环境计划、监督清洁生产、预防环境污染等。企业环境监督员即是EHS体系中 “环境”的执行者,他们自身熟悉和掌握环境专业技术和知识,理解并遵守环境法律法规,能够为企业的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同时能够完成企业内部环境管理,配合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督执法,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承担了环境社会责任。

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明确中提出:“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实行职业资格管理”,以完善环境管理体制。

环境部在2006年组织开展了重点行业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在总结两年来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为提高企业环境守法能力与水平,规范企业环境管理体制与机制建设,环境保护部于2008年下发《关于深化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并编制了《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指南》(暂行),将国家重点监控污染企业均纳入试点范围。《指南》对建立健全企业环境管理资料和制度框架做出了具体要求,主要内容包括:(1)要求建立企业环境管理组织架构:设立企业环境管理总负责人、企业环境监督员、企业环境监督员应承担的技术性事项、企业环境管理部门;(2)提高企业环境管理与监督人员素质;(3)建立健全企业环境管理台帐和资料;(4)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制度;(5)规范管理企业环境管理与监督人员。

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了“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第四十二条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3 我国EHS管理体系在海洋工程中的案例

EHS管理体系在海洋工程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充当重要的谋划角色,协助管理层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和措施,对内对外制定培训计划,管理方案,进行环境监督等。港珠澳大桥建设的过程中就采用了EHS管理体系,将EHS管理体系文件及设计中华白海豚保护的EHS管理要求纳入到招标文件中,作为投标和工程款支付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要求中标人相应和执行。在项目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设置EHS管理部,由专门人员担任EHS环境监督员进行环境监督,大桥管理局组织开展EHS月度检查,承包人定期对EHS工作进行自查。通过EHS管理体系和环保顾问制度的结合,港珠澳大桥在建设过程中,企业内部环境保护监管效果明显。

针对珠江口中华白海豚保护EHS管理部要求:

(1)优化工程设计,减少在保护区内的工程量和施工时间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EHS管理部要求缩短在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施工时间与强度。设计单位和HSE管理部沟通后,对岛隧主体工程的设计施工进行了优化。隧道人工岛改进了传统工艺,采用了大直径圆筒快速插入海中形成围闭岛体的环保工艺。这样既缩短了岛隧主体工程的施工工期,又大量减少了淤泥开挖量、减少了海洋倾废的数量,对于中华白海豚的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此外,在工可阶段原本采用70米等跨等截面的方案,经过EHS管理部与设计的单位商讨后,采取了深水区用110米跨径整幅整墩钢箱梁连续桥方案,潜水区用85米跨径钢混组合梁的方案,并把桥梁部分的承台埋入海底。设计方案的有效调整,减少了海上桩基数量和作业时间,承台埋入海底也减少了占用中华白海豚保护区的面积。

(2)施工作业区的海豚监视

大桥的桥墩、沉管隧道和人工岛的施工组合复杂,参与作业船只和机械设备众多,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复杂,以及产生悬浮物等因素,对保护区内的中华白海豚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设立监视缓冲区范围为作业点半径500米水域。具体做法是在各个作业点安排专职的海豚观察员(观察员需经过海豚观察和知识培训),在施工前和施工中使用望远镜及肉眼搜索施工点半径500米范围内的水面,监视附近海域是否有中华白海豚出没。在施工前至少10分钟,没有中华白海豚出现在监视范围内方可开工;施工过程中,如果有中华白海豚进入500米监视范围内,应暂停作业,等待白海豚主动离开监视范围方可继续作业。

(3)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位置和限制施工船速

为了减少施工噪声的累加效应,应尽量减少邻近区域同时作业的挖泥船数量,并尽量避免因机械操作而产生的噪音,所有的施工机械均应保持良好的性能状态。

根据香港实施的航船限速的经验,将航船的速度限制在10节以下,可以有效防止航船撞击海豚和降低噪声滋扰。因此,EHS管理部要求在保护区范围内与本工程有关的施工船只应限速在10节以内。如果有海豚出现在航道上,施工船只应减速或者暂停以避让海豚,直到海豚游离航道后方可施工,以避免海豚被机器或者船只螺旋桨撞伤。

(4)在海豚繁殖的敏感季节减少或避免施工

港珠澳大桥穿越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在每年4-8月份为中华白海豚繁殖的敏感季节,为了不影响海豚的繁殖行为,EHS管理部要求应避免敏感的施工行为(如撞击式打桩)、减少工作量以及合理安排工期,以保护中华白海豚和经济鱼类的繁殖活动。

(5)防范水上污染事故

一旦发生船舶事故,将造成溢油和危险化学品的泄漏,给珠江水域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危害。HSE管理部建议配合海事部门进一步加强水上交通管理,避免发生碰撞、沉船、溢油和物料泄漏等航行事故,根据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制定的《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建设期EHS综合应急预案》制定更为详细的紧急漏油事故应变措施,以准备第一时间尽快清理油污及防止扩散。

(6)宣传、教育和培训

所有EHS工作人员必须参与中华白海豚保护的相关知识教育和培训,作为工作人员的上岗条件之一。工作人员应熟悉并严格遵守《海豚保护行为守则》。在航海图及相关工作用图上均应标示保护区位置及珠江河口水域中华白海豚种群的分布范围,以便指导水上航行相关人员了解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

所有进入白海豚保护区的施工船只都需办理准入证,EHS管理部工作人员应教育施工船舶人员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同时,EHS管理部工作人员对于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有污染海洋环境、对中华白海豚产生不良影响的行为(如安排放压舱水、乱丢乱排生活垃圾等)及时向相关海洋主管部门进行举报。

4 推动海洋工程中EHS管理体系的应用

当前,我国部分大型污染企业引进了EHS环境管理体系,主要集中在医药企业、石化企业和大型的建设项目,并且在实际的建设和企业运营过程中得以运行并发挥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国在该制度建设在我国发展不成熟,规范性不足,我国有必要将企业的EHS管理体系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结合信息公开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至上而下地推动EHS环境管理体系制度的建设和发展。

首先要完善EHS管理体系架构,建立一个独立的EHS管理部门,配备固定的专业人才队伍。管理模式目前主要有2种:一是多部门平行管理,二是自上而下管理。港珠澳大桥采取的EHS管理体系是由EHS总部、EHS小组和EHS人员三部分组成。EHS总部是整个EHS体系的领导核心,负责出台相关环保政策、应急预案等的制定、协调和监管各EHS管理小组。各EHS小组按照不同的部门,分别负责各部门EHS管理的实施和操作层面的工作,直接受EHS总部领导,并定期向其报告工作。EHS人员主要起实际工程监督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分工合作、至上而下的完善管理体系。

将EHS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制度相结合,运用群众的力量监督业主单位履行的海洋环境保护责任。业主单位有责任公开企业环境信息,通过EHS管理部,将与企业建设期或运营期有关的环境影响和企业环境行为的信息进行公开。美国采用建立EHS网站的形式[5],全面展现了EHS管理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方式,一是事务性信息,如规章制度、联系方式、培训资讯、应急处理等,二是部门信息,以港珠澳大桥为例,如人工岛部、跨海桥梁部、海底隧道部、围填海部、海洋矿产开发部等。通过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能有效的对企业进行监管,应对突发事故,保证公众有效参与。

当前我国可以通过立法的形式将EHS环境管理体系纳入海洋工程环境监管中,丰富环境管理体制,加强企业自我环境自我监督。可以考虑修订《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海洋行政法规,细化《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要求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工程、围填海、跨海大桥等大型海洋工程在建设和运营的过程中建立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制度和环境监督管理组织,完善EHS环境管理体系,充分发挥EHS环境管理体系的功能,形成较为完备成熟的海洋环保法律制度,使企业从道德上的自律上升到法律上的自律。

5 研究小结

当前我国部分大型污染企业引进了EHS环境管理体系,主要集中在医药企业、石化企业和大型的建设项目,并且在实际的建设和企业运营过程中得以运行并发挥了一定的效果。海洋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海洋环境、职工健康、生产安全都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因此引入EHS管理体系将有效对海洋工程环境保护进行监管。集环境、健康和安全三位一体的EHS管理体系模式将打破海洋工程环境污染的严峻态势,将海洋工程发展成为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本文介绍了EHS管理系统框架和在我国推动EHS管理体系的基础,结合港珠澳大桥作为案例,研究了如何推动海洋工程中EHS管理体系的应用。研究指出,当前我国可以通过立法的形式将EHS环境管理体系纳入海洋工程环境监管中,丰富环境管理体制,加强企业自我环境自我监督。可以考虑修订《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海洋行政法规,细化《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要求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工程、围填海、跨海大桥等大型海洋工程在建设和运营的过程中建立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制度和环境监督管理组织,完善EHS环境管理体系,充分发挥EHS环境管理体系的功能,形成较为完备成熟的海洋环保法律制度,使企业从道德上的自律上升到法律上的自律。

[1]姜钦鹏.ESH体系在生产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3,23.

[2]毛立敏,贾宁,刘永鑫,赵博.基于EHS的企业环境监督员资格化管理探讨[J].环境保护,2015:21.

[3]周津龙.HSE体系在石油企业交通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化工管理,2016,2.

[4]金韬.海外工程HSE体系研究[J].珠江水运,2015,01.

[5]黎莹,胡谷平,蔡涛等.借鉴美国主流高校EHS体系建设我国的实验室安全文化[J].大学化学,2015,4:30-2.

Primary research of the EHS management system in ocean engineering

LIN Jingjie,CHEN Xiaojuan,LI Xintian

( Thi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Xiamen,361005 )

Recently the ocean engineering has a rapid development,thus the introduction of EHS management system will effectively supervise th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f ocean engineering.The pattern of EHS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combines environment,health and safety will break down the severe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ocean engineering and promote ocean engineering to environmental-friendly development pattern.In the article,we have introduced the frame of EHS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basis of promoting EHS,besides we have studied how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EHS in ocean engineering combined with the case of 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 engineering.

EHS management system;ocean engineering;environment;health;safety

林静婕,硕士,主要从事海洋环境管理方向的研究

陈肖娟,硕士,主要从事环境管理和法律研究

X21

A

1673-288X(2016)05-0072-04

项目资助:中海油环境基金项目[S150922]

引用文献格式:林静婕等.海洋工程中EHS管理体系的初探[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41(5):72-75.

猜你喜欢
白海豚海洋工程管理体系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海洋中的“大熊猫”
第五届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活动启动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
海洋工程专家 刘培林
重防腐涂料在海洋工程钢结构中的研究进展
海洋工程船推进电动机的启动方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