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的中职护理礼仪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2016-03-13 16:11莫丽平玉林市卫生学校广西玉林537000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课程建设中职教育

李 俭,莫丽平,戚 林(玉林市卫生学校,广西玉林537000)



基于职业能力的中职护理礼仪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李俭,莫丽平,戚林
(玉林市卫生学校,广西玉林537000)

摘要:目的探索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影响。方法以护理礼仪课程作为试点,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从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式改革、课程资源整合、创新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结果实施基于职业能力的中职护理礼仪课程建设的2013级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高于未实施护理礼仪课程建设的2012级学生(P< 0.05)。结论加强护理礼仪课程建设有利于提高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中职教育;护理礼仪;课程建设;职业能力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和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和《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的宗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随之发生变革,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在不断提升。护理礼仪已成为21世纪护理人员必备的职业素质,提供优质的护理礼仪服务是当今护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职业能力是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为探索护理课程建设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影响,从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课题组对我校2013级护理专业的护理礼仪课程进行了以培养护理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明确课程建设思路

卫生部2005年8月颁布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指出,要加快护理教育的教学改革,在护理基础课程设置中增加社会学、心理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学、礼仪等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知识的比重。由此可见,护理礼仪课程已经成为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1.1课程建设定位与人才培养规格要相符

根据中职卫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课程教学内容要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接轨,紧扣护理专业岗位“实用、够用”的知识与能力要求,总结理论内容,突出技能教学,实现课程教学与临床实际“零距离”的目标。

1.2课程教学设计要体现职业岗位要求

在教学设计上要落实知识点、工作或技能项目,参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标准,形成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做出系统安排,以保证课程教学运行的可操作性。

1.3与行业专家共同开发课程

要进一步加强校院合作,与医院建立长久良好的合作机制,请临床一线的护理专家参与课程建设开发,让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临床需求。

2 确立课程建设目标与内容

该课程目标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三方面着手,强调培养护理专业礼仪规范,提高职业修养,注重礼仪实践性,贴近中等卫生职业教育需要,贴近护理专业礼仪要求,使学生能够有效运用沟通理论和技巧,正确运用护士职业礼仪这一非语言沟通技巧,运用临床思维分析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纷繁复杂的沟通问题。课程内容由讲授模块、社会实践模块与评价模块组成。

2.1课程目标的设计原则

帮助学生适度把握并有效应对各种人际关系及矛盾冲突,提高学生在护理实践中的人际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沟通态度和职业情感,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胜任能力。

2.2课程目标的达成要求

护理礼仪是护理工作者进行医疗护理和健康服务过程中形成的被大家公认的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1]。掌握护理礼仪技巧,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行为习惯,可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礼仪服务。

2.2.1掌握护理工作的基本礼仪掌握护理工作中的基本礼仪知识及礼仪要求;掌握护理职业形象的规范要求;掌握护理工作中的交流技巧,能够与病人融洽地沟通。

2.2.2提升学生礼仪培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礼仪修养,成为具有良好礼仪修养的护士。

2.3精心设计课程内容

根据21世纪对护理人才的需要和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的要求,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指引下,坚持“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能力主线、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以职业标准为课程内容、以教学模块为课程结构”[2],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对现有护理专业的护理礼仪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和整合。根据工作实际安排课程内容,采用项目模块进行教学,我们在课程中专门设立了社会实践模块,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为学生实践所学知识开辟新的途径。教学模块和课时安排见表1。

3 创新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实施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我们在教学设计上突出能力培养,通过教、学、演、练等方式从单纯传授知识向技能培养方向转变,利用程序教学法实施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3.1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

当今强调素质教育,职业素养形成正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其教学结构是学教并重,这种教学结构的核心在于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课题组针对中职生年龄较小、自我意识较差、缺乏交流能力等特点,在教学中融入体验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种大力推行学生参与教学实施、参与教学评价的教学方式,很好地将教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

3.2注重实践操作,规范实践内容

在护理礼仪教学中重视实践内容的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应规范实践内容,使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礼仪动作要求目标明确、步骤清晰,可通过统一操作流程使教学内容简单明了,达到学生易学易会的目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实习医院,使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保持学习内容与岗位内容的一致性,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3.3以职业活动项目为载体开展行动导向教学

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使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社会生活中能进行旨在解决问题的思考并实施勇于承担责任的行动[3]。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护理职业能力,在护理礼仪课程中确定了三大教学模块,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根据护理礼仪课程标准以及临床护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设计教学活动情境,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如在讲授社会实践模块中的“护士工作行为及言谈礼仪”这一内容时,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首先由教师向学生提出具体任务(如接待门诊病人),这样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使他们具有了成就感,从而使他们更积极地学习。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首先由教师设计临床案例并导入新课,然后由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病人、病人家属和主管护士,护士按新入院病人接待礼仪接待病人,并按新病人入院护理内容进行护理,在治疗中采用合理的沟通方式与病人家属进行解释沟通。

4 改革完善课程考核标准

本课程考核更关注的是学生良好礼仪行为习惯是否养成。课程考核采用考试与行为测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考试包括理论笔试和实践操作考核;行为测评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

4.1以职业能力确立评价标准

职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个体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要素的整合[4]。因此,我们紧紧围绕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护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及护理礼仪课程标准,制订了考核评价方案及编制相关教学评价量表,让学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自评与互评。

4.2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评方法

4.2.1增加实践考核内容与分值护理礼仪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因此我们在制订考核评价方案及编制教学评价量表时注重对护理礼仪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把岗位所要求的应知内容和应会技能纳入考核方案中。

4.2.2通过表演和比赛考核实践效果学生在课程结束时通过汇报演出和参加学校每年举行的护理礼仪技能大赛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我们邀请临床护理一线的专家和校内任课教师组成评审团,通过观看学生表演和比赛,评价学生能否运用规范的护理礼仪行为和体态语言把“白衣天使”在临床工作中美好的一面充分展现出来,这些活动还能增进学生间的感情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2.3评价礼仪知识在生活中的履行效果礼仪更多体现在日常生活的言谈举止中,我们在设计的评价量表中增加了对文明行为内容的考核,让学生通过平时人际交往礼仪、校园文明行为、课堂文明行为等方面的自评和互评,促进礼仪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5 实施课程建设教学的实践效果

为评估护理礼仪课程建设后的实践效果,我们分别在2012级(未实施课程建设教学)、2013级护理专业各随机抽取5个班级,其中2012级321人(女生297人,男生24人),2013级342人(其中女生308人,男生34人),采用自行编制的“学生对护理礼仪课程满意度调查表”对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以无记名方式进行,2012级发放问卷321份,回收有效问卷31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44%。2013级发放问卷342份,回收有效问卷33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95%。具体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实施课程建设教学的学生(2013级)对护理礼仪课程满意度更高(P<0.05)。

本课程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满足职业需求为课程目标、以行业职业标准为课程内容、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的中职护理专业建设原则,将职业能力的培养引入护理专业的护理礼仪课程建设。我们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编写了教材和礼仪实训流程。调查数据表明,实施课程建设的护理礼仪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教师及护理行业专家的一致好评,该课程的建设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实践证明:中职护理礼仪课程建设优化了护理课程体系,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护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宇.护理礼仪[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张丽英.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服务礼仪课程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2):763.

[3]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学组织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1-6.

[4]姜大源.职业教育的学习目标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8):20-2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一级立项“护理礼仪品牌课程建设研究”(桂教职成2012-35)的成果论文;本文系全国第五届“人卫社杯”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征文获奖论文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2-0097-03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课程建设中职教育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