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主任的角色困境与应对策略论析——基于与辅导员的比较视角

2016-03-14 18:19昭,廖
湖北社会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班主任策略

王 昭,廖 衡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高校班主任的角色困境与应对策略论析——基于与辅导员的比较视角

王昭,廖衡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高校班主任和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主体。高校对班主任角色的高期待与现实中存在的诸多角色困境之间的矛盾值得关注,比较研究发现班主任与辅导员的职责存在差异性,高校班主任群体存在角色模糊、角色冲突、角色乏力所引致的“难定位、难深入、难处理”等现实困境,破解班主任的角色困境应从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构建能力提升平台、强化工作制度建设等三方面入手,挖掘班主任在“导学、解惑、诱思”等方面的优势,提升班主任工作效果。

关键词:班主任;角色困境;策略;比较视角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

②《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文件。

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主体,扮演着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角色。随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日趋深入,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精细化和灵活性的特点,众多高校建立了辅导员、班主任双重管理机制。在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背景下,高校班主任群体面临“难定位、难深入、难处理”等现实困境,如何凸显高校班主任的育人地位、发挥班主任的育人功能,是高校班主任建设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比较了高校班主任与辅导员两者的职责差异,阐释了高校对班主任的角色期待,探究了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角色困境,提出了解决班主任角色困境的路径,以挖掘班主任在“导学、解惑、诱思”等方面的优势,全面提升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实效,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一、高校对班主任的角色期待

1.班主任与辅导员职责比较。社会理论认为,只要是社会成员,都要承担某种或多种社会角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14]16号)指出:“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①《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②

从宏观层面来看,高校班主任和辅导员的职责具有同一性,两者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共同承担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等多重角色。但从微观层面看,由于角色定位和服务对象的不同,高校班主任与辅导员的职责也存在着差异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辅导员工作的重点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则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可见,班主任除了承担同辅导员一样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责以外,还有大学生学业辅导、生活关怀、发展指导等特殊任务。班主任和辅导员的职责差异是基于两者不同的专业知识背景和服务对象。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人士担任高校辅导员日成主流,理工科及其他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发展,尤其是专业领域的创新性实验与研究指导需要专业教师和班主任来完成;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一般负责管理一个年级的大学生,由于人数众多,并且因其在大学生奖助学金评定、入党推优等利益分配中的“裁判员”角色,大学生对辅导员容易产生“心理屏蔽”,辅导员往往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宏观协调与管理,在“面”的层面组织学生开展“党、团、学”活动和学风建设、生涯指导和日常事务管理等工作;而班主任则只负责一个班级,人数较少,通常以每个学生为单位,在“点”的层面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对学生个体进行点对点、细致入微的学业辅导、生活关怀和发展指导。

2.高校对班主任的角色期待。角色期待是指他人一致认为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的行为反应。通过与辅导员职责的比较发现,高校对班主任的角色期待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工作内容期待,即应该做什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大学生思想教育、学业指导、生活关怀、心理辅导是高校班主任的四大主要工作内容。即要做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指导大学生做好学业规划、积极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人际交往技巧、创新思维等;关心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大学生独立自主、勤于锻炼、作息规律,帮助解决其生活困难;促进大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挑战自我,提升其情绪管理能力和抗挫能力,深入观察、尽早发现、及时干预大学生的心理困扰。

二是工作方式期待,即应该怎么做。随着高校辅导员从思想政治教育向教育、管理、服务三重角色合理分配的转变,极大地拓展了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内涵。这使得高校班主任与辅导员在工作内容上的交叉域日益广泛。但高校对两者的工作方式期待却有着本质区别。总体来看,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方式差异在于宏观对微观、“面”对“点”、笼统对具体、普遍对特殊。首先,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其专业教师这一双重角色的优势,走好专业路线和情感路线。班主任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引导学生明确发展方向和成长目标,结合自身的经历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学习引导、职业规划等活动,进行就业指导和推荐。班主任要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把工作做细做实,应倾注其爱心、细心和责任心,零距离地与大学生接触,同班级每一位同学面对面的沟通,释疑思想上的困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成长和发展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其次,应发挥班级这一小群体的优势,抓好班级建设。班主任深入全面了解班级每个学生,科学选拔班级学生干部队伍,挖掘班级群体优势,塑造班级特色,生成班级文化,创设一个班风向上、学风浓醇、制度明晰、凝聚力和向心力强的班集体,营造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班级文化。

总之,高校期望班主任发挥自身优势,与辅导员工作形成互补、强化协同,共同作用于学生成长发展。对班主任而言,需要将工作深入到班集体中的每一个人,并且能够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底。中国有“合情合理”的传统,“合情”优于“合理”。高校期望班主任能将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隐含在实际的、细致的、饱含真情的沟通与服务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感悟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二、高校班主任的角色困境

一是工作边界不明引发的角色模糊。角色模糊是指个体由于对其职业的权力、义务、责任等缺乏清晰的、一致的认识而感到对工作无法胜任。[1](p61-63)相比国家和学校层面对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有明确的规定,高校班主任存在不同程度的职责泛化现象,与辅导员和学生班干部之间的职责界限模糊,似乎什么都可以管,又似乎什么都可以不管,面临职责“难定位”的问题。调查发现,高校班主任由于兼职身份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多数高校对班主任队伍建设缺乏顶层规划和设计,对班主任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未做明晰的规定,导致班主任对工作的权责认知不清;此外,由于高校班级管理存在辅导员和班主任两个责任主体,两者在班级管理中的目标同向、内容同步和对象重合,使得辅导员和班主任在班级具体工作中的重叠度较高,极易导致出现部分班主任工作过多依靠辅导员的现象,造成了辅导员越位、班主任缺位的工作误区;加之两者因认识上的偏差而导致沟通失调,造成了管理工作的“盲点”,影响班级管理工作实效,挫伤了班主任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影响了班主任的角色情感认同,加重了班主任的角色模糊。

二是角色多维性引发的角色冲突。角色冲突是指个体不能满足某一角色的多重期望,或个体同时扮演若干个角色而这些角色在义务、权利和规范之间存在矛盾时,所造成的内心或情感的矛盾与冲突。[2](p167-171)高校班主任角色冲突的结果是“难深入”,即通常班主任工作置于次要的边缘地位。与辅导员专职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相比,高校班主任承担着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学生教育管理等多重任务,同时扮演着专业教师、科研人员和兼职班主任等多维角色,极易导致班主任工作的主观动机与多方面期待的角色间冲突。此外由于时间精力的有限性和工作的烦琐性,容易发生时间分配和工作投入上的矛盾,引发其自身的角色间冲突。从高校场域来看,专业教师对自身的角色符码解读往往更加偏重于教学科研工作,使得班主任很难深入细致、扎实、有效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此外,从班主任的角色内冲突来看,高校班主任既是“学生教育管理者”、也是“学生的朋友”,工作上要以师长的角色要求学生,通过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等方法来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行为;生活上要以朋辈的角色悉心关怀,以平等的角色主体与学生沟通,尊重学生需求,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两种不同的角色扮演对班主任自身提出了新要求,一旦两个角色平衡不到位,就会出现某一种角色扮演的走强或某一种角色扮演的走弱,进而可能使大学生对班主任产生距离感和信任危机,削弱大学生对班主任的角色期待。

三是保障不足导致的角色乏力。角色乏力是个体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由于自身能力素质欠缺或动力不足等导致不能达到角色期望的要求。班主任角色乏力的结果是遇事“难处理”,即难以解决大学生的困难和满足他们的诉求。相对辅导员健全和完善的准入、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班主任队伍保障体系存在薄弱环节。一是系统学习培训不够导致工作方法滞后。调查发现,高校较少开展针对班主任群体的专题培训,导致班主任在工作理念上不能适应时代变化,工作方法不能紧密结合“95后”大学生特点,工作成效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二是工作条件建设不足影响正常工作开展。高校班主任作为兼职岗位,大多数高校尚未建立相对固定的班主任办公场所,导致班主任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比较困难;同时大多数高校没有为班主任配备班级建设经费,班主任开展创造性活动缺乏经费保障。三是考核体系不健全导致工作懈怠。与对教师所承担的教学、科研等工作有明确的课时量、论文数等“硬指标”要求相比,高校对班主任工作缺乏具体的可操作考核,考核更多停留在定性层面,缺乏约束性和指引性,班主任工作成为教师考核的“软指标”。四是激励措施不完善导致班主任内生动力不足。大部分高校尚未构建完善的班主任激励体系,特别是在推动班主任开展研究、创新方法、提升效果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使班主任更多的是被动应付而非积极作为,班级管理工作也相应缺乏开拓性或创造性。

三、高校班主任角色困境的应对策略

高校班主任面临“难定位、难深入、难处理”等角色困境,亟待重新定位其角色,发挥他们在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中的独特作用。

1.健全高校班主任考核激励机制。解决高校班主任工作在评价体系中的边缘化问题,关键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高校班主任考核机制应把握全方位多视角的原则,包括班主任自评、院系班主任互评和学生满意度评价等维度,考核内容上要包括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工作态度、工作投入和工作实效等方面,考核方式上要注重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定性评价与定量考核相结合,体现考核的可操作性和全面性。高校班主任激励机制要体现导向性和差异性,根据班主任个体的多元需求,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构建以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相结合,目标激励、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统筹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班主任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目标激励上,要把教师从事高校班主任工作的投入和效果作为其晋升高一级职称的重要依据;物质激励上,把高校班主任考核结果与班主任津贴挂钩,按照班主任考核等级发放班主任工作酬劳,对于工作业绩突出的高校班主任给予特殊奖励;精神激励上,开展优秀班主任评选,注重发掘优秀班主任潜心育人的感人事迹,传递班主任工作的正能量,增强班主任的职业归属感和工作成就感。在构建高校班主任正向激励机制的同时,还要强化高校班主任的负向激励机制,对工作效果欠佳、学生满意度不高的高校班主任要及时曝光;对不能为人师表、工作责任心不强和不履行工作职责的高校班主任要有惩戒和退出机制。

2.构建高校班主任能力提升平台。解决高校班主任工作效果不佳的问题,重点要构建高校班主任能力提升平台。一是建立高校班主任学习培训制度。培训体系上,要科学制定班主任培训计划,构建以岗位胜任为核心、理论培训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的培训体系,新聘任班主任要求先培训再上岗。培训内容上,重点围绕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班级建设和学生生涯规划等方面开展专题培训,增强班主任的角色认同,提升班主任解决学生成长发展问题的能力。二是建立高校班主任工作交流制度。高校班主任工作实践性强,不仅需要理论更需要工作经验,要健全班主任工作交流机制,通过举办优秀班主任事迹分享会和班主任工作坊、编印班主任工作案例集等形式,实现班主任工作经验的交流与分享;定期组织班主任赴其他高校交流考察,学习和借鉴其他高校班主任队伍的经验与做法,实现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互通共享。三是建立高校班主任工作研究机制。高校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系统科学,要通过设立班主任工作研究专项基金,鼓励班主任选取工作实践中的难题进行研究,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升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强化高校班主任工作制度建设。促进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科学发展,核心是要强化班主任工作制度建设。高校班主任是学生班级管理的重要力量,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既要立足现实,把握规律,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制度建设,着力解决高校班主任遇事“难处理”的问题。通过理念、机制和方法创新,唤醒高校班主任的育人自觉,激发高校班主任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一是注重理论创新。高校班主任扮演着管理角色,不仅有服务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有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要注重两种需要的有机统一。理论研究上要体现多学科视角交叉融合,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多学科理论融入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践中,尊重高校班主任队伍自身的内在需求和角色期望,探索高校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新模式。二是强调机制创新。高校班主任担负着育人的重要职责,但目前高校班主任大多数为专业教师兼职,导致高校班主任队伍存在多头管理、权责不清和效果不佳等问题。从机制创新上推动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刻不容缓。要创新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协同机制,整合资源,成立校级班主任队伍建设领导机构,健全定期会晤机制,研究解决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明确责任,强化院系在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责任。三是突出方法创新。把握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大势,利用新媒体平台构建班主任信息平台,建立高校班主任公众微信号,实现政策解读、信息发布和互动交流的即时性和同步性;建立班级QQ群和班级微信群,实现班主任与学生交流的网络化和“键对键”;建立高校班主任工作创新联盟,聚焦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Dunham,J.,&Varma,V. (1998).Stress in Teaehers:Past,Present and Future[M].WhurrPubsishers Ltd.

[2]董泽芳.论教师的角色冲突与调适[J].湖北社会科学,2010,(1).

责任编辑张豫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2015RW0016)研究成果;湖北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会2012-2013年重点课题“角色理论视角下的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创新实证研究”(1213A01)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昭(1981—),男,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讲师。廖衡(1984—),女,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16)03-0174-04

猜你喜欢
班主任策略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夸夸我的班主任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班主任
当代优秀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举隅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