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与口才”教学中的语用学理论引进

2016-03-15 13:40羊芙葳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口才言语话语

羊芙葳

(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湖南长沙410138)

“演讲与口才”教学中的语用学理论引进

羊芙葳

(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湖南长沙410138)

系统地引进语用学理论与语用原则,教给学生最本质、最基本的交流策略,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交际模式。引进语用学理论要有针对性地引进解释力最强、最有指导意义的理论;要结合汉语实际,不能削足适履;要有丰富的、典型的案例示范,能激发学生的实践欲。

口才;演讲;语用学理论

一、语用学研究概述

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理解与语言运用的科学,研究动态语境中人们言语交际的合适性与得体度,确立使话语意义得以准确推导与选择的基本原则与准则。语用学重视语境,用文化语境、情境语境与上下文语境解释所有的会话含义与言语活动。它源于上个世纪30-40年代美国哲学家莫里斯对语言的探索;70年代初期,相关概念日益频繁地出现在西方不同学派的语言学家的论著中;1977年,《语用学》杂志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正式出版,标志着语言学与语音学、语汇学、语法学、语义学一样,成为语言领域一门独立的、不可或缺的分支学科。

从概念的提出到系统的形成,语用学不过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但切中人们最关心的语言学问题,成果丰富,发展迅猛。1983年,《语用学》出版,这是第一本语用学教科书。1984年,何自然系统地探讨了语用学的研究范围和语用学在外语教学中的意义。他认为,语用学的研究范围包括指示语、含意、前提、言语行为和会话结构等内容;外语教学不能仅教以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规范,而应探索以语用学为路向的教学方式,否则,学生即算掌握了准确的用词与语法规则,也不一定能完成令人满意的交际互动[1-3]。在他的启迪与指引下,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如胡新[4]、黄淑玲[5]、邓彦[6]、曾建兰[7]、武海燕[8]认识到语用学之于外语教学的重要价值,认为外语教学必须摒弃传统的语法翻译法,采取语境教学法与交际语用教学法,对语言形式、文化背景、语言环境等进行语用分析,以切实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近年来,有学者,如艾苍玉[9]开始探讨语用学在母语语文教学中,特别是阅读理解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语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能运用语用学理论对作品的话语进行动态的、多角度的分析,必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金立、金燕[10]等探讨了合作原则在大学生话语交际中的应用;赵宏[11]探讨了语用学理论对于新闻语言的教学与研究的指导作用,谢华琳、袁才荣[12]从Grice的合作原则入手,探讨了演讲与口才教学达到最佳受听效果的策略;何自然[13]更是从语用学的角度观察和思考某些与社会公共话语有关的语言现象,体现了当代语用学宽广而实用的研究领域和富有启发意义的研究方向。综上所述,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语用学理论在语言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问题。

二、为什么要引进语用学理论

美国著名的政治家、法学家和律师丹尼尔.韦伯斯特曾经说过,“如果有人要拿走我所有的财富而只剩下一样,那么我会选择口才,因为有了它,我不久便可以拥有其他一切财富。”的确,语言能力虽不是生产力、不是生产关系,但它能提高生产力、改变生产关系。在大学生要求具备的综合能力中,沟通能力位居所有能力之首,是其他一切能力正常发挥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大学生的口头表达一直存在不少问题,譬如词不达意、逻辑混乱、干巴枯燥等等。因此,注重人文素质培养的高校大多开设了“演讲与口才”课程,以期培养出有较强描述能力、议论能力、驳辩能力和幽默能力,懂得如何表达信息和思想、并善于分辨信息与思想的人才。

近些年来,为了更好地完成“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任务,有教师针对性地采取了多样化的训练方法,逐步将讨论式、启发式、案例分析法、情境模拟法以及现场教学法等引入教学当中,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盘活了课堂的学习氛围;通过即兴演讲、专题演讲与论辩演讲等课堂练习形式,使学生逐步克服了当众表达时的恐惧心理,初步解决了“敢不敢说”、“能不能说”的问题;通过模拟情景考核与课堂实训相结合、团队合作、角色扮演法等考核方法的实验,让考试也成为学生锻炼口才的机会。这些教学形式与方法的创新实现了教学主体由教师到学生的转变,促进了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无缝接轨,增强了“演讲与口才”课程学习的有效性。

深化“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改革,还得改革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并且把这种理念与内容渗透于教材与课堂之中。目前传统的“演讲与口才”教材大多分为普通话训练、有声语言训练、态势语言训练、演讲口才训练、论辩口才训练、社交口才训练等六大模块,侧重于表达的微观技巧,却没有引进宏观的语用学理论,只显树木未显森林,只能使学生依葫芦画瓢,不能使学生因知其所以然而具备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可是,口才不只是嘴上的功夫,更是大脑的力量。只有掌握支配话语的思维规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说话的水平,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

三、如何引进语用学理论

语言的结构意义与语言应用时的实际意义是有距离的,语用学刚好连结了这段距离。它研究制约说话人的物理世界、心理世界与文化世界,研究听话人的话语解码与推理,已成为一门重要的语言学学科。虽然迄今为止还远未达到成熟的阶段,可是越来越显示出它强大的实用价值与远大的发展空间。对于“演讲与口才”课程来说,可引进其以下七大主体内容:

(一)语境。“语境”是语用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也是语用学研究者对语言学的重大贡献。狭义的“语境”仅指言内语境,广义的“语境”包括言外语境,即包括所有的情景语境与民族文化传统语境、话语参与者共享的所有与话语有关的背景知识。话语的产生与理解离不开语境,圆满的交际需要参与者对语境的适应、调整、利用、构建与创造,语境意识是“演讲与口才”的师生都应该养成的习惯性意识。

(二)指示语。指示语是在语境中才能确定其具体指称意义的词语或短语,其外延随着参照点的变化而变化。指示语包括时间指示语、空间指示语、人称指示语、话语指示语、社交指示语等。指示语的指称意义不一定是词汇意义,具有极强的主观易变性和语境依从性,联系说话人的交际意图才能判断它的指称信息;含糊不清的指示语会影响交际效果,准确、贴切的指示语有助于听话人激活相关的认知语境。

(三)言语行为理论。根据约翰.奥斯汀(John 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说话的同时是在实施某种行为。说话者可能同时实施三种行为:以言表意、以言行事、以言取效。说出合乎语言习惯的有意义的话语,是以言表意行为;表达说话者意图的行为,是以言行事行为;在听话人身上产生的效果或引起的变化,是以言取效行为。言语行为理论对语义学和语用学进行了合理的整合,为语用力量的理解、话语的评价维度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四)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塞尔(Searle)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认为有的句子所表达的是间接言语行为,即通过一种言语行为的实施来间接地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的选择是对语言现实的顺应、对社会规约的顺应、对心理动机的顺应。间接言语行为包括的言语现象十分丰富,也常因间接度过高、共有信息不足或者语境模糊、文化模式的作用等原因被误解。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人脑、语言与世界之间架构起一座桥梁,使语言成为协调大脑与世界的有效方式。

(五)会话结构理论。此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谢格罗夫(Schegloff)、萨克斯(Sacks)和杰弗逊(Jefferson)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创的。其主要内容是研究会话的整体结构与基本单位、话语权的控制与转换、轮流说话的规则与纠偏机制、预示序列与插入序列,从自然真实的语料中归纳话轮更迭的组织特征与语用策略,更进一步地揭示纷繁复杂的言谈应对背后的有序的逻辑,并将其成果运用于医患门诊、电台主持、课堂教学、案件侦破、法庭盘问等等互动频繁的领域。

(六)语用原则。为保证交际正常而顺利地进行,话语的参与者会有意无意地遵守一些基本原则,这就是语用原则。影响比较大的有美国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及其准则,适用于直截了当的言语交际;英国语言学家利奇(G.N.Leech)等人提出的“礼貌原则及其准则”,适用于拐弯抹角的言语交际;法国学者斯帕波(Sperber)、英国学者威尔逊(Wilson)提出的关联原则,适用于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的理解与获得。

(七)会话含义。会话含义不一定是常规意义上的逐词逐句表达的字面意义,却一定是说话者要表达的真实的交际意图。当说话者选择遵守语用原则及其准则时,其交际意图等于其字面意义,不需要语用推导;反之,当说话者选择违背语用原则及其准则时,其交际意图需要联系语境进行语用推导。“会话含义”启示说话人以礼貌、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否定意见与拒绝信息,启示听话人从说话人不同寻常的说话方式领会其真正的表达目的。

无论是漫不经心的随口应答还是煞费苦心的长篇陈述,语言的使用总是包含策略的。语用策略就是对语言的某种直接或间接的表达方式的选择。语用学知识是语用策略运用的内在理据;学习语用学知识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语用策略及其原理的过程。语用学知识为间接语用策略的选择与实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和空间。

引进语用学理论要结合汉语实际,不能削足适履。我们现有的语用学理论都来自于西方理论家的发现,所用语料都取自印欧语的言语交际。东、西方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汉语与英语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要在引进中研究、发展中国人自己的语用学理论。

要有丰富的、典型的案例示范。语用学理论现有的实例都撷自英语,教师课前要留心生活,积累汉语的实证,特别是那些看似司空见惯、其实明显体现语用学规律的实证。

要能激发学生的实践欲。理论知识要少而精,要给学生豁然开朗的感觉,让学生情不自禁回忆起自己诸多的成功的话语体验或者令人扼腕的语用失误,踊跃上台参与情景对话。

演讲与口才最终要落实到口才训练上。要清楚,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不能为引进理论而引进理论,要有针对性地引进解释力最强、最有指导意义的理论。

结语

现有的“演讲与口才”课程,多是传授演讲、谈话、谈判和公关交际的技术与艺术,常融入社会学、心理学、审美学、交际学和信息论的有关知识,却缺乏至关重要的语用学理论的指导,从而缺乏一门学科应有的科学的、成熟的理论背景。

语用学理论揭示话语的人脑运作机制与心理认知模式,从语境的角度观察和思考话语在理解与运用方面的规律与特征,选择性吸收和引进语用学理论,能够丰富“演讲与口才”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究话语的目的、动力与方式,为学生恰切地、创造性地使用语用策略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语用学理论在增强“演讲与口才”课程理论性的同时,增强了这门课程的实用性。理解语用学的基本概念,学习语用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有关语用的基本规则,可启发学生通过语用推理机制主动规避可能的误解、曲解与歧解,领会对方的交际意图;重视话语生成的诸多社会性约束因素,进行积极的语用操作,准确、得体、恰切地表达用意,增强语用效果,从而切实提高“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育质量。

总之,系统地引进语用学理论与语用原则,是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教以学生最本质、最基本的交流策略,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交际模式、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1]何自然.语用学的研究及其在外语教学上的意义(一) [J].现代外语,1984(2):7-11.

[2]何自然.语用学的研究及其在外语教学上的意义(二) [J].现代外语,1984(3):15-21.

[3]何自然.语用学的研究及其在外语教学上的意义(三) [J].现代外语,1984(4):16-20.

[4]胡新.语用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2002(1):58-59.

[5]黄淑玲.语用学与语用教学[J].龙岩师专学报,2002(5): 61-63.

[6]邓彦.英语视听教学中会话含义理论的运用[J].考试周刊,2008(40):78-79.

[7]曾建兰.探讨语用学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0(2):91-93.

[8]武海燕.语用学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语文学刊,2010(12):81-84.

[9]艾苍玉.试论语用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4):42-44.

[10]金立,金燕.合作原则在大学生话语交际中的应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20-27.

[11]赵宏.应以语用学理论指导新闻语言的教学与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163-166.

[12]谢华琳,袁才荣.合作原则在演讲与口才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8(19):169-170.

[13]何自然.语用学与邻近学科的研究[J].中国外语,2013 (9):19-27.

Introduction of Pragmatic Theories in the Training of Speech and Eloquence

YANG Fu-wei
(Foundamental Courses Faculty,Hunan Police Academy,Changsha,Hunan 410138)

Teaching students the most essential and fundamental communication strategy by introducing pragmatic theories and principles systematically can optimize the students’knowledge structure,hence changing their communication mode ultimately.To change the way of students’communication,we should introduce the most explanatory instructive theory.On the one hand,we must take Chinese reality into consideration,rather than cut the foot to fit the shoe.On the other hand,we must have a rich,typical case demonstration to stimulate the students’desire for practice.

eloquence;speech;pragmatic theories

H03

A

1674-831X(2016)05-0054-04

[责任编辑:葛春蕃]

2016-05-11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语用学理论在《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中的引进与应用研究”(湘教通〔2014〕247号)

羊芙葳(1968-),女,湖南邵东人,湖南警察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口才言语话语
哲理漫画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高校大学生演讲与口才实践能力提升研究
语言就是力量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成长日记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