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背后的真实社会剖析
——张贤亮长篇小说《一亿六》的世象解剖和人性雕刻

2016-03-15 21:43王海珺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张贤亮草根小说

王海珺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荒诞背后的真实社会剖析
——张贤亮长篇小说《一亿六》的世象解剖和人性雕刻

王海珺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张贤亮的长篇小说《一亿六》讲的是一群妓女、嫖客和商人、警察,还有那懵懂无知的青年一亿六、二百五的故事。他们都是生活在中国底层的活生生的人,被扭曲的社会标杆挤压变形。它看似是一个荒诞的故事,其背后却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巨大的社会历史画面。它对社会无序和腐败的暴露和揭露,可以说是准确而深刻的。以现在的反腐来反观其小说对社会世象的刻画,充分彰显了张贤亮先生对小说艺术的准确预见性、艺术表现性以及深刻的社会反思。

张贤亮;一亿六;荒诞;世象解剖

张贤亮,一个一生饱受争议的人,带着他的争议离开了人间。他留给人间的精神财富却仍然是人们争论的话题。笔者现在有意将他的长篇小说《一亿六》沉寂了几年之后,再次引入到人们的视线中来,也算是对已经故去的张贤亮先生最好的纪念。

小说发表在2009年的《收获》上,以后又出版了单行本。而就在此三年后,在中国大地上兴起了一场反腐运动。《一亿六》看似是一个荒诞的故事,其背后却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巨大的社会历史画面。它对社会无序和腐败的暴露和揭露,可以说是准确而深刻的。以现在的反腐来反观其小说对社会世象的刻画,我们不能不对张贤亮先生对小说艺术的准确预见性、艺术表现性以及深刻的社会反思性感到敬佩,不得不由衷地说,他是热爱生活的人。

一、小说为我们掀开了十八大前中国社会的凌乱一角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荒诞的借种生子故事。商界暴发户王草根靠收破烂起家,靠收购破产倒闭企业而财富急剧膨胀。可是,他的三个老婆却没有一个人给他生下个男娃。恰好有家医院要倒闭,被收购到他的手里。王草根急需生个男孩传宗接代,岂料其精子都是死精。优生专家刘主任意外发现,工地上打工的“一亿六”,拥有绝佳精子,可他却又对人生、社会以及性懵懂无知。各方人马于是为这个拥有一亿六的优异“人种”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形形色色的角色浮出水面。

小说讲的就是一群妓女、嫖客和商人、警察,当然还有那懵懂无知一亿六、二百五的故事。他们都是生活在中国底层的活生生的人。它借用了一个背景,就是在当下污染严重,转基因食品泛滥,农药、化肥、激素肆虐的情况下,人的精子越来越少,生育率每况愈下而人的交媾频次却越来越频繁的情景之下,被严重扭曲的人性状态。

其用笔最多的,是经历了曲折人生而情感丰富的姗姗、陆姐、二百五三个性格各异的女人。这三个人都是风尘女子,以出卖肉体色相而谋生的妓女。然而作者并没有对她们进行道德意义上的谴责,相反却用细腻的笔触对其在描写中充满了同情。在作者看来,这些人比之于破烂王王草根、隐藏很深的大老板、以及所谓的国学大师、陶警官等,却都圣洁而干净得多。她们同样应该有自己生活的权力和对纯洁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姗姗由于家庭所迫落入风尘,自遇到王草根后洗手上岸当了小三,为草根打理着夜总会并成了一个精明的女企业家。但是她迫切需要一个儿子支撑自己的身份,就想通过众生医院的优生优育,帮助自己与王草根生一个儿子。然而不幸的是,经过检测,年过五旬的王草根的精子都是死的。所以,需要人工授精,寻找优秀的“种人”。几经周折,“种人”一亿六终于进入了王草根及其小三的视线。

陆姐母亲早逝,靠她一手抚养弟弟。为了让弟弟上学,也为了能够摆脱命运的束缚,她只身来到C城打工。在经历了多次找工作的磨难后,不得已寄身于勾栏之中。但她只是一个做饭的女孩儿,并不加入到卖身女的行列中。可当父亲盖房子受伤无钱医治别无他法时,她只能出卖了自己让大老板“开处”。而在大老板的介绍照顾下,她成了出入高级场所的高级“名妓”。而陆姐心里真正喜欢的还是一直在暗中保护她的陶警官。后来,托小老头与大老板的抬爱,陆姐创办了一个休闲茶文化中心,名为休闲,实际就是买春卖春的青楼场所。而这一下使陆姐完成了人生的蜕变,成了C市商界的女强人。

而“二百五”伍小巷,生下来就被父母抛弃,成为孤儿,后落入流氓之手,几经转卖并成了流氓诈骗的帮凶,“别人把你卖了,你还在帮着别人数钱”,成了真正的“二百五”。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钓鱼”钓到了同样懵懂同样傻气的一亿六,才引发了一场纯情之恋,诞生了小说中所谓“中国未来一位伟大的杰出人物”。“六十多年以后,二百五去世时虽然备享尊荣,国家领导人和许多国际知名人士都纷纷以未来的传感方式向她的儿子表示慰问,请她儿子节哀顺变。但是,这位中国未来伟大的杰出人物垂暮之年,在人脑互联网上推出的二百万言的回忆录中,写他童年少年青年时期对他有深刻影响的女性,只有他姑母陆姐一人。”而她的姑母,就是陆姐。

二、小说人物寄托着作者的社会理想和审美情节

三个女人一台戏,而戏的主角却是一亿六。

由陆姐从小养大的一亿六,似乎天生脑子就不够用。他天生不爱学习,一坐在教室就感觉头疼。所以就天天逃课,让陆姐不断为他担心。可就是这样一个懵懂无知的人,却拥有极高的智力和审美天份。同时,他也不会游手好闲,感觉不到钱的用途。所以呆着就感觉不舒服,就想去工地劳动。跑深圳干了一段活,却不懂得要工钱而差点让工友把他打一顿。来到C城,也不愿意让姐姐养着,而是去王草根收购的医院来干活。而当二百五勾引他,想骗他的钱时,他却对男女风情一点也不懂。这样一个大智若愚的人,一个对当下社会一点都不了解不开化的人,却是拥有每毫升一亿六千万含量的精王。所以,他被“国学大师”小老头称为“异禀”,说他不是笼中物,让陆姐由他去。

从这一人物身上,我们似乎能够感觉到张贤亮先生自己的审美追求。这个年轻时被打成右派,中年时写小说成名,并在改革开放初期创办了影视城,号称情人不在二十人以下的文商,到七十三岁的时候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他看到了城市、文明、进化对人以及人性的破坏。城市人,还有那些被城市化了的农村人,一个个全身心萎靡,被现代化的五光十色所诱惑,在城市之中找不到自己,他们都成了为权钱色而奔波的工具。本色的脱离,人性的远去,连精子也蜕变得每毫升不到三千个。只有这个没有被污染的孩子,沾着泥土气的,没有被现代文明洗脑的一亿六,精子量每毫升超过一亿六千万个。只有他还能闻到“地球的味道”。

青年是儒家,老年是道家。在经历了人的大起大落后,张贤亮先生的哲学思想和审美取向无疑是朝着中国道家方向倾斜着的。虽然他从根本上是追求着向上,阳刚,是典型的儒家思想的传承者。

“复归于婴儿”,是老子哲学的重要学说。在他的《道德经》中,老子多次拿婴儿喻道言根。第10章中的“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第49章的“圣人皆孩之”,第20章“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都表达了这样的追求。第55章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蛰,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踆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只有婴儿是心无杂念、专气至柔的,也只有他是纯朴的,世俗伤害不了他的。在老子看来,我们就处在一个文明的困境中,“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我们在这里无心纠缠老子的有关哲学思想。但我们可以明确地说,一亿六这个人物形象的创造,一定是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的。这样一个婴儿一样的人,一个没有受到任何社会习气污染过的人,就是老子思想中的“赤子”、“婴儿”,就是反朴归真的厚德之人,是作者理想化的创造。这是他在小说里追求的“道”的境界。所以,《一亿六》不仅以荒诞的手法为我们揭示了当代社会的真实图景,指出当时社会的低俗、庸俗化倾向,同时道出了人们在欲望牵引下的无聊、虚无。作者企图通过一亿六这个人物,表达了作家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当前社会的极度担忧,对人类未来的忧患意识。

在一个以成功和财富为标竿的社会中,人总是想办法让孩子聪明起来,让他能够有竞争意识和能力,如果你身边有这样一个不谙世事、不懂风情、不了解社会的人,那他一定就是个傻子。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张贤亮先生的审美取向的。

小说在结尾处,写一亿陆和二百五一到银川就说:“我啷个觉得眼睛一下子干净了起来!”后来作者写到落日下的贺兰山,写到夜色中的镇北堡,写到向日葵,让我们感觉到这个世界突然纯净起来了。一亿六闻到了土地的味道,那种久违的好闻的味道,是身居城市的人已经完全忘却了的自然原始的味道。

“你不懂!”一亿六翻身坐起来,“离开老家以后,我到过好多工地,还到过好多公园,就想闻这种味道!哪里都没得这种味道,跑到这里来才闻到了!这就是我们老家的味道!土地的味道!你也趴下来闻闻。好闻得很!”

美国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在写给白人的一封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中说:“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从张贤亮的小说中,我们明显地看到了他对传统、对纯朴、对大地的崇敬和皈依,是对当前社会上尔虞我诈现象的批判,同时是对单纯、善良、纯洁品质的美好追求。而这些,在《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绿化树》《金牧场》等作品中是看不到的。

三、荒诞背后的现实批判

除了一亿六以外,小说对其他人物或多或少都抱以批判的态度。二百五、王草根、陆姐、姗姗、陶警官、大老板、国学大师,他们都是品尝着生活的酸甜苦辣,浮沉于生活之中的人。小说里的“大老板”,因为“文革”时期的妻子遭到书记强占初夜权的痛楚记忆,发达之后精神畸变,喜欢给黄花闺女开苞。这个神秘的人物,不正是当前我们反腐的主要对象么?而被作者夸大甚至有些神往的“国学大师”,则是《一亿六》刻画的另一个典型。他既是嫖客,又深谙世故;既孤傲,又冷酷;既狎妓,又不猥亵肉体;既饱读诗书,有很高的欣赏水平,又放荡不羁,沉迷于年轻的美色之中。他鹤发童颜,饶有童趣,爱看陆姐美好的裸体,但不玷污陆姐的身体。这样的“国学大师”,一定有作者自己的影子。在有些人看来,他是把低级的肉体活动,升华成了美的盛宴。但这个道貌岸然的人,披着学者外衣的人,身上所表现的,正是传统中国知识分子的劣根性。他两个孩子,一个是梅林主持亚洲的主管,一个是摩根斯坦利主持亚洲区的主管。有这样两个孩子,就能住最豪华酒店的总统套间,就能不花自己一分钱而享受所有的食色大餐。他出口成章,吟诗作对、题写牌匾、作专家评委,却把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全部发扬光大,而对传统文化中清静、洁净、修身养德的文化扔到了一边。“国学大师”又是出主意、题牌匾,又是出人脉、跑贷款,总算帮助陆姐开了一家高档的茶楼。临死前,还特意要把陆姐叫到跟前以看最后一眼。陆姐在他心目中已经不是一般的风尘女子,而成了他的精神寄托。他说:“现在啷个整成这个样子:神州大地,男无君子,女无淑女!小姐不像小姐,良家妇女不像良家妇女!走在大街上,你都分不清哪个是小姐,哪个是良家妇女;好像满大街都是小姐,又好像满大街都是良家妇女!唉!可是你不同,你这个小姐走到哪里,看起来都像淑女。”而陆姐的裸体,就是他难以摆脱的精神大餐。

警察陶警官,也是小说着墨比较多的人物。这种人视法律法规而不顾,不断为自己喜欢的女人陆姐开方便之门,充当她的保护伞。他自己有家室,却和陆姐同居,美其名曰警察不能包二奶,不能在外面再结婚,却行使着实际再婚之实。一个警察,一个警察中的高级警官,当然知道什么是重婚罪,当然知道包庇罪犯是什么性质。但这样的败类我们在生活中还见得少么?

就王草根来说,他的身份、教养、经历,也是一个低俗的典型。小说里,王草根被村长收购走一点可怜的地,被迫逃往城市,以收购废品谋生。进入城市后他突然觉悟成了另外一个人,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最后成为本地的商界巨子。他满嘴脏话,粗俗不堪;他又精明过人,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生意经却念的比谁都精。作家通过王草根的心理活动、对话和行动,刻画出了一个从底层爬上来的企业家生动形象。他的精明、粗鲁、狡黠、自私,又诚实、胆小、憨厚,是一个具有小农意识的典型。

这些形形色色的人,这些被社会和自己的欲望严重扭曲的,畸形社会生态下的各类人物形象,都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具体的人。这些人生活在社会里,都有这样那样的需求,慢慢地,有些人就成了社会的毒瘤。若不加以清除,我们的社会将何以清新而健康地发展。

我们还须把目光放在作者笔墨最多的三个风尘女子身上。

前面说小说没有对她们加以谴责。但这并不等于作者对她们没有自己的态度。作者虽然对她们的身世抱以同情,但这并不代表他没有对她们进行批判。从作者的出发点看,没有哪个女人生来愿意当“鸡”,她们只是为生活逼迫而已;也没有哪个风尘女子不渴望爱情,只是她们不被人理解而已。二千年儒家思想统治下的中国,一直是以道德风尚为标杆的。由此而导致的虚伪、狡诈,成为遗害社会的源泉。陆姐、姗姗、二百五三个人,虽然身世不同、绝对经历不同,遭遇却基本是一致的。在男权社会的当下,几个人物无疑是对当今社会将女人当成玩物的辛辣反讽。

四、涤尽浮滓看喧嚣

小说发表后,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指责,如题材太过离奇、形式太过荒诞、某些词汇和场面描写太过低俗等。

在意识形态极度撕裂的今天,每一个人要得到全社会的共同认可,是一件极度困难的事。拿诺贝尔奖来说,它一直是困扰在中国人心中的一个情节。可是当莫言、屠呦呦接连拿到诺贝尔奖之后,招来的却是一片骂声。所以,在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的时候,我们的审美标准究竟是什么?我们的思想标竿在哪里?我们的文学究竟应该如何反映当下的社会?这都成了每一个中国人应该思考的重要的问题。

《一亿六》中所揭示的,正是了中国近三十年来的光怪陆离的生存状态,关于暴富阶层、关于国企改革、关于商业腐败、关于底层人生活的挣扎。一句话:就是关于人性善恶。作者借一个老嫖客之口,说出了这个变局的玄机:“中国人好比是一个罐里装的开心果,五千年来放着不动且盖着严实的盖子。毛泽东把中国五千年翻了过来,邓小平又打开了瓶盖,让开心果撒在地上乱蹦跶。而且从此中国透气了,不再处于密封状态了,开心果可以直接看到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人也能直接和开心果接触了。这样,五千年的中国就遭到非常猛烈的一次冲击,我们每个人也都受到冲击,在地上乱蹦跶!在我们蹦跶的时候,每个中国人都遇到前所未有的问题,因为我们已经不在瓶子里待着了,面对新环境新世界,我们在五千年历史经验中找不到指导我们应该怎么办的办法,所以邓小平才说摸着石头过河!”

面对指责,张贤亮在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说我写得低俗?可是大家正眼看一下,这不就是我们生活的现实吗?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低俗中穿行,我们就是生活在一个有严重低俗化倾向的社会之中。这是我长期以来忧虑的社会问题。”[1]

中国《图书商报.阅读周刊》小说版的编辑王晓君也曾就小说的一些具体问题对张贤亮先生进行了采访。张贤亮先生就当时中国问题的现状,作了如下总结。

一、中华传统文化,不管是“糟粕”还是“精华”都随风而去,落得白茫茫一片大地好干净;二、正在人们精神空虚,“信仰危机”,主流价值观还未树立、“人文精神失落”的时候,港台和西方的商业文化大举登陆,港台和西方的电影、电视剧、电玩、文化商品包括商品广告等等,成为老百姓乃至青少年的启蒙教材和精神食粮;三、我很同意有人说“中国只有财富阶层而没有上流社会”,我要补充的是:20多年中,大量既没接受传统文化又没接受多少主流文化教育、也就是说压根没有什么文化品味的人进入财富阶层和地方各级各部门的权力阶层,这些人们构成了我们的“上流社会”,其示范导引作用可想而知;四、我们没有精神独立的自由知识分子,文化界、思想界、学术界都以“官本位”纳入体制之内,弄得这“三界”都和官场一样腐败丛生,这比“低俗”还低俗;五、公众享受的社会资源如教育和医疗的产业化以及“住房改革”,使国民失去基本的社会保障,没有钱的人步步维艰,弄得人的价值和社会价值都以钱来衡量;六、这么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基本上是失败的:我们树立了许多高不可攀的道德标杆和模范人物,却没有告诉人们什么是道德底线及起码的社会行为准则;对男生女生的教育没有区别,对女生没有特别教导女性的尊严,女性应有的羞耻感。在封建社会,对女孩子还有《孝女经》《烈女传》等等特别的课本,西方国家有教会来教导约束。当然,我绝不是想恢复封建教育,但总觉得对女性应有女性尊严的教育,这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2]。

今天我们阅读一个已经沉淀了六年的小说,就是要通过它的文本找到作者的表达意图以及它所达到的现实效果。在一个资本积累的上升时期,在一个以金钱为主要追求以消费为主要目标的时期,任何事的发生都是不足为奇的,任何小说家的想象都是赶不上资本的追腥逐臭的。所以余华曾喟叹“现实比小说更荒诞”。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经济发展的三十年。而意识形态的构建却远远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才有了纸醉金迷的拜金主义,才有了笑贫不笑娼的奶娘社会,才有贪得无厌的巨贪硕腐,才有空前的信仰危机。应该说,张贤亮的观察是准确的,思考是深刻的,判断是前瞻的。

《一亿六》,一部解剖现代人的生活的小说,一部反映都市人生活的小说,把所有人的面具都扯了下来,让你看其真实的嘴脸。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值得你一读的好小说。

[1]卜昌伟.张贤亮自辩以俗制俗[N].京华时报,2009-03-30

[2]王晓君.关于《一亿六》访谈录[N].中国图书商报,2009-03-28

Analysis of the Real Society Behind the Absurdness:On the Society Analysis and Humanity Depiction in Zhang Xianliang's Novel

WANG Hai-jun

(Yan'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Yan'an,Shannxi 716000)

I207.42

A

1674-831X(2016)02-0069-05

2015-12-13

王海珺(1962-),男,陕西延安人,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西安翻译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艺术美学研究。

[责任编辑:胡伟]

猜你喜欢
张贤亮草根小说
我没有和张贤亮合过影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校园“三剑客”
草根艺术家
草根
草根论调
不听课的尊重
著名作家张贤亮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