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哈尼族哭嫁歌对女性的教育功能

2016-03-16 04:59杨福梅
红河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父权哈尼族新娘

蒋 勇,杨福梅

(云南民族大学,昆明 650500)

论哈尼族哭嫁歌对女性的教育功能

蒋勇,杨福梅

(云南民族大学,昆明 650500)

哈尼族哭嫁歌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是哈尼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哭嫁歌作为女性婚前教育的蓝本,其不同的哭唱内容暗含了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功能,对女性的自我认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哈尼族女子在出嫁时都会举行“哭嫁”的仪式,其哭嫁歌主要对本族女子进行孝亲感恩的教育、绝对服从的教育以及帮助她们了解自身的社会角色定位等。但是,哈尼族哭嫁歌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内容,是值得我们批判的。

哈尼族;哭嫁歌;教育功能;批判

哈尼族是我国云南地区特有的少数民族,具有历史悠久的山居稻作农耕文明。哈尼族拥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主要包括传说故事、神话、谚语、民歌等。哈尼族“哭嫁”习俗也是其民族的传统民俗,是其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哭嫁”仪式中,哈尼族的劳动人民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哭嫁歌。哭嫁歌在哈尼语中称之为“苏米威”①或“迷威威”②,是哈尼族妇女在婚嫁仪式中必唱的歌曲。作为哈尼族民族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哭嫁歌不仅体现出宝贵的文学艺术价值,还展现了丰富的教育内容,对哈尼族女性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教育作用。在哈尼族的传统教育中,女子受教育的机会比较少,只能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学习和交流知识经验,所以“哭嫁”这一仪式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哭嫁歌中丰富的教育内容为哈尼族女性提供了教育和受教育的机会,是哈尼族女子婚前教育的必要环节。

一 亲情和感恩教育

哈尼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梯田稻作业为主,所以他们必须精耕细作,才能有不错的收获。在以这种农业活动支配的社会中,每家每户的劳动强度都非常大。为了养活一家人,父母在农忙时节必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哈尼族姑娘知道父母为了养活她和兄弟姐妹,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因此,她们都非常珍惜家人之间的亲情以及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在哈尼族姑娘出嫁之时,她们都会对父母唱到:

阿爹阿妈哟!爹妈把女儿来生养,血肉连着儿心肝,喂奶喂饭抱怀里,上山下田背身上。三脚锣锅支火塘,世上最亲是爹娘,包谷木薯儿先饱,爹妈最后喝残汤。苦荞粑粑糙米饭,哈尼蘸水当油看。养儿历尽万般苦,呕心沥血腰累弯。逢年过节染红蛋,又为女儿添新装,二老破衣靛缸染,千缝万补挡风霜。恩爱呵护儿渐长,爹妈白发风中乱。血汗流干人渐老,为儿奔波为儿忙。养育之恩重如山,女儿思报不敢忘,大恩未报女将嫁,自责恐慌愧难当。……

她们还会对自己的兄弟唱到:

亲亲的阿哥哟!一娘生来一娘养,兄妹情深意又长,哥像母鸡张开翅膀,长年把阿妹护在身旁。你是妹遮风挡雨的大伞,你让妹勇敢地挺直脊梁,有阿哥给阿妹撑腰壮胆,说出话来也趾高气扬。走路时我敢在男孩面前跺出声响,高兴时我敢在人多处放声歌唱,有阿哥恶男泼妇只能让我占上,有阿哥我敢放心大胆处处逞强。在家里你是妹的保护神,走出去你是堂堂男子汉,妹委屈阿哥你心急如火,妹开心你无比欢畅。阿哥在妹不必提心吊胆,阿哥在妹就有一座靠山,重活计有阿哥替妹去干,寒冬里哥是妹心中温暖的太阳。明日阿妹嫁出去,最怕他人欺孤单,金竹背箩背出门,一箩忧愁压身上。妹是弱柳怕寒霜,千辛万苦谁分担!苦活累活都得干,逆来顺受暗忧伤。路远山遥把哥想,骨肉同胞思念长,妹等阿哥来看望,莫叫阿妹眼盼穿。[1]

以上两段哭嫁歌是很多哈尼族姑娘在出嫁时唱的歌。从她们的唱词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新娘对自己亲人的不舍之情,既有对父母的骨肉情深,又有对兄长的同胞之情。此外,这些唱词中还表达了新娘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兄长的陪伴呵护之恩。这两段歌是新娘的真情流落,可以看出新娘对亲人的恋恋不舍和感恩戴德。

这里唱哭嫁歌的行为主体是新娘。作为这场仪式的主角,新娘声泪俱下、吟唱心声,既暗示了她学习者的身份,也体现了她教育者的身份。因为,在婚礼仪式中,不仅仅是新娘认识到亲情和感恩的重要性,参加婚礼的人,尤其是那些未嫁的哈尼族姑娘,她们也能从新娘的哭唱中意识到亲人和家庭的重要性。这种特定的仪式可以视为一种情境式教育,很多人都是亲身体验,使得这种亲情和感恩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也扩大了受教育的主体范围,促进本民族的女性教育。

二 服从观念的灌输

哈尼族女性向来都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她们一般都会承担家中的大部分农活和家务,这不仅受其生产劳动现实的影响,还受到父权家长制的影响。由于处于父权社会,哈尼族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不高,被认为是男性的附庸。因此,哈尼族哭嫁歌中有很多约束女子行为的教育内容,很多新娘在出嫁时都早已被灌输绝对服从的观念,体现在哭嫁歌中有:

新娘哭:见小的要背要抱,见老的要让路让坐;不得在男人面前走动;不得同公婆一起向火。 鸡不叫就要到碓房舂米;分不清碓头和碓尾;天不亮就要到箐底背水,走起路来高一脚低一脚。[2]

姐姐哭:到了新的家庭,不要自作主张。上有公公婆婆,下有弟弟妹妹。晓不得搁碗放筷的地方,就问弟弟妹妹。认不得搁米存粮的地方,就问公公婆婆。[3]

这两段歌中,先是新娘哭自己,后是姐姐哭新娘。新娘唱出的歌,虽然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也可看出新娘怨嫁的情绪,但是受父权家长制的束缚,她们必须接受这种观念,不得不采取服从的态度。姐姐哭妹妹,教导妹妹到了婆家不要自作主张,凡事都要问过公婆,这样才符合新嫁娘的标准。从这两个文本可以看出,哈尼族把服从和逆来顺受当作妇人的德行加以宣扬,并且在婚礼仪式中加以呈现,表明了女性服从观念的重要性。但是,这些教育内容是父权社会的产物,哭嫁歌的这一教育功能明显存在缺陷,忽视了女性的人格和人性,笔者将在下述论文中进一步加以阐释。

三 社会角色定位

哈尼族哭嫁歌的又一大教育功能就是帮助女性进行社会角色定位,让女性认清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出于新娘角色意识淡薄或者不愿承认自身角色转变的原因,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哭嫁”的仪式。这时就形成了哭嫁圈子,这个圈子基本是按“差序格局”[4]展开的,也就是说哭嫁的顺序基本是按与新娘的亲疏关系展开的。

母亲哭:兄妹本身是我生我养,只恨祖先兴下的道理规章。姑娘必须出嫁无权守娘,这古规古理阿妈也无法改变。

哥哥唱:哥哥守家妹妹必嫁,这道理是远古老祖所留下。我们兄妹都是同母所生,不是哥哥狠心逼你出嫁。

新娘哭:不是命运带来的,不是娘胎里带来的,是阿妈生错了我,阿妈就不该生姑娘。尊敬的阿爹阿妈,相爱的哥哥弟弟,远古祖先让我们做女儿的,到别的地方扎根发芽。我怎能敢说半句不嫁的话。……[3]78-79

伙伴哭:阿摆哟!(阿摆即阿姐)送姐出嫁泪淋淋,长歌当哭谁知音!离愁万千诉不尽,头雁飞走冷冰冰!今生悔恨做女人,同样经历姐在先,今晚与姐痛离别,阿妹迟早随后跟。路有千条无法选,命运注定奈何天!……[1]20-21

从以上哭唱的内容来看,都指向了女子必嫁这一点。这里虽是四个不同的主体在哭唱,但他们表达的观点却出奇的一致,认为男子继承家业女子出嫁无权守家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是天之常理,任何人都无法改变。

这在客观上起到教育女性认清自己社会地位的作用。女性在父权的统摄下没有社会地位,承担的都是附属的社会角色。这些哭嫁歌是在教育女性认识性别差异,女性区别于男性要承担妻子、儿媳、母亲的角色,是辅助一个家庭,让其变得更加完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女性无继承权和发言权,只能扮演社会和家庭的配角。

四 教育功能批判

哈尼族哭嫁歌有众多教育功能,以上三个作为其主要教育功能,对哈尼族女性的自我意识产生了深刻影响。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哈尼族哭嫁歌作为一种民间文学的文本,有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对哈尼族女性产生的很多积极影响,例如其哭嫁歌中体现了强烈的孝亲思想、尊老爱幼以及感恩的观念。从其教育方式上来看,这是一种在仪式中进行的情境式教育,有利于帮助女性提高自我认知能力,让其更快的适应现有的社会秩序和社会观念,以保证哈尼族女子在本民族的社会中更好地生活下去。但是,从客观上来说,这些哭嫁歌是父权社会家长制发展的产物,其中有很多教育内容是不符合人性发展的观点的,其教育功能自然会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尤其不利于女性人格的健康发展。下面,笔者将从三个方面论述哭嫁歌教育功能的不利因素。

(一)不利于女性人格健康发展

从《不愿出嫁的姑娘》和《不要自作主张》这两首哭嫁歌中,折射出新嫁娘即将面临生活的艰辛。她们必须起早贪黑,照顾公婆和丈夫的生活起居,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此外,她们还得顺着公婆的意愿,不能自作主张。笔者认为这些做法不仅是外在行为的约束,更是对女性人格和人性的压抑。这种愚孝和愚忠不仅不会使女性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还会对女性的人格造成严重的损害。经过长时间的压抑,女性就会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不利于女性的人格健全。对整个民族来说,这种教育不利于哈尼族女性的健康发展。

(二)忽视女性的自主权

哈尼族女性生活在父权社会,是没有自主性可言的。从上述的几首哭嫁歌中我们可以看出,女性出嫁时都被灌输出嫁从夫的观念以及担任丈夫的附庸角色。出嫁是哈尼族女子新生活的起点,可是她们的新生活根本没有新气象可言,甚至还不如以前的生活,因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他们仅有的选择权,她们的角色转换和角色扮演都是以无条件服从为前提的,根本没有女性的自主权。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影响,各族人民都有追求现代生活的欲望。现代女性的发展需求也将会影响哈尼族女性的观念,她们有权利也需要追求女性的自主权。因此,哈尼族哭嫁歌中的有损女性自主权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功能应该予以革新,以更好促进哈尼族女子接受符合现代女性需求的教育。

(三)缺乏男女平等的观念

以上说到哈尼族哭嫁歌的教育功能有损女性人格健康发展和女性的自主权,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些哭嫁歌是父权社会的产物,缺乏男女平等的观念。在父权社会中,男性处于主导地位,女性没有话语权。这些哭嫁歌中的哭诉与其说是女性对自身命运的慨叹,不如说是对性别歧视的控诉。哭嫁歌是对女性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是建立在男女不平等的基础上,是为了维护父权家长制而展开的。

婚嫁是喜事,但却存在哭诉的场面,并且形成一种习俗得以传承,这正是父权社会所需要的对于女性的教育。男性主导着这个社会,他们不去阻止这种看似不和谐的“哭嫁”仪式,是因为这里所透视的男女不平等的观念符合这种既定社会秩序的需要。现在是民主社会,整个社会都在倡导男女平等,因此笔者认为必须对哭嫁歌进行改写,舍去唱词中那些男女不平等的教育内容,真正做到尊重女性,提升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哭嫁歌作为男权社会的产物,其本质上还是为父权家长制服务的,这就决定女性在进行“哭嫁”仪式过程中要接受不合理的教育。

哈尼族哭嫁歌的确对本族女子的教育起到一定的作用,看似是为了女性适应其所在社会,却不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哈尼族哭嫁歌的教育功能受其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是无法帮助哈尼族女性自由健康发展的。

哈尼族哭嫁歌对哈尼族女性起到了重要的教育功能,其哭嫁歌不仅向哈尼族女性传递了生产生活经验,还向她们传递了女性在父权社会为人处世的哲学,对哈尼族女性的教育影响是深远的。另一方面,哈尼族哭嫁歌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教育内容,有些思想甚至是守旧的,忽视了女性健康发展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文明也对哈尼族产生了影响,男女平等、女性解放、女性维权的观念或多或少会影响哈尼族女性的思想观念,这就使得她们对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哭嫁歌的一些教育功能逐渐消解,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顺应时代的变化,应该创造出适合现代女性发展要求的哭嫁文本,从而使其教育功能逐步得到完善,促进哈尼族女性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注释:

① “苏米威”,哈尼语.“苏米”意为“女子出嫁”,“威”是哭的意思,即为“哭着出嫁”。

② “迷威威”,哈尼语.“迷”意为“女子”,“威威”是哭泣的样子,即为“女儿哭”。

[1]宋新华,杨炳学.哈尼族姑娘的奇异婚俗—哭嫁歌[J].昆明:云南档案,2005(6):20-21.

[2]毛佑权.一曲母系氏族崩溃的挽歌—哈尼族“哭嫁歌”[J].云南:阵地与熔炉,2005(2):58.

[3]白学光,汪致敏.论哈尼族哭嫁歌及其功利目的[J].昆明:民族艺术研究,2008(3):78-79.

[4]卜长莉.“差序格局”理论诠释及现代内涵[J].北京:社会学研究.2003(1).

[5]王娟.民俗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杨其勇.当前重庆土家族哭嫁习俗教育功能的沉沦与解决[D].重庆:西南大学,2008.

[7]杨智.土家族哭嫁习俗中的女性成人教育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

[8]陈世海.青年女性哭嫁习俗:在惯性中传承与断裂[J].青年研究,2009(5).

[责任编辑 龙倮贵]

On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Hani’s Songs of Crying on Marriage

JIANG Yong, YANG Fu-mei
(Yunnan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Kunming 650500, China)

The Hani’s songs of crying on marriage have rich ideological content. It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wisdom of the working people of the Hani nationality. It is modeled as a female premarital education and its different content implied the different educational content and educational function. On women's self cognition, it has played a huge role. Hani women are held "wedding" ceremony in marriage. The wedding song of filial gratitude on the women's education, absolute obedience to the education and help them to understand their own and other social roles. However, there are many unreasonable contents in Hani songs. It is worthy to criticism.

Hani nationality; the songs of crying on marriage; educational function; criticism

C953

A

1008-9128(2016)01-0005-03

10.13963/j.cnki.hhuxb.2016.01.002

2015-05-12

蒋勇(1990-),男,安徽芜湖人,硕士生,研究方向:教育人类学。

猜你喜欢
父权哈尼族新娘
ABCG2、SLC2A9、SLC17A3和PRKG2基因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与哈尼族人群痛风的关系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维生素D辅助治疗云南哈尼族儿童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论利维坦的父权路径
新娘,你很帅
解析高中语文课文《宝玉挨打》中的“孝”文化
李安家庭三部曲下的现代父亲形象
幸福的“围头新娘”
结婚季 新娘美甲推荐
哈尼族“老关工”白文达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