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话四音格词探析

2016-03-16 04:59
红河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玉林语素音节

周 月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昆明 650500)

玉林话四音格词探析

周月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昆明 650500)

四音格词是汉藏语的一个重要特征,文章通过对玉林话四音格词的结构方式、语音特点及修辞特色做一些探析,发掘其深藏的价值,给粤方言四音格词乃至汉藏语四音格词的研究添砖加瓦。

玉林话;四音格词;语音特点;修辞特色

玉林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所辖的一个地级市。有华侨及台港同胞100多万人,是广西最大、全国著名的侨乡。玉林市也有丰富的语言资源,玉林市有三种汉语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和闽方言。在玉林城区及周边乡镇说的主要是玉林话,属于粤方言中的勾漏片。

四字格词是汉藏语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戴庆厦、孙艳的《四音格词在汉藏语研究中的价值》一文就论述了研究汉藏语四音格词的价值,对于这样形式的词的术语界定,目前还没有统一,有的学者(如戴庆厦)使用“四音格”,有的学者(如候精一)使用“四字格”,本文主要使用的术语为“四音格”。方言四音格词的研究在“国内率先高举大旗的应该是候精一先生,他在1980年的《语文研究》上发表了《平遥方言四字格例释》一文,对平遥方言中四字格俗成语的部分用例进行了阐释。之后,温端政先生又于1986年第一期的《中国语文》上发表了《忻州方言四字组俗成语的构成方式和修辞特色》。这两篇文章的问世给语言界带来了较大反响,于是,很多学者开始关注四字格俗成语。”[1]在玉林话中也有许多四音格词,这些四音格词在玉林地区使用频率比较高而且为当地人们在心理上普遍接受的同时能够准确生动地表达使用人群的主观感受,也体现其语用价值。

文章主要以采集鲜活的群众口语为语料进行研究,同时参考了《香港话词典》(吴开斌著,花城出版社,1997年5月第2版)、《广州话俗语词典》(欧阳觉亚、周无忌、饶秉才编,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通过对搜集来的玉林话四音格词的结构方式、语音特点和修辞特色做一些探析,发掘其深藏的价值,给粤方言四音格词乃至汉藏语四音格词的研究添砖加瓦。

一 玉林话四音格词的结构

(一)复合式

组成四音格词的四个语素各不相同,这是玉林话中用得最多的一种形式,下面根据其内部结构关系进行分析:

1. 并列式结构

由四个不相同的语素构成,其中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词性相同,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词性相同,意义上有相类、相近或者相对的关系。主要有四种情况:

第一种:第一音节和第三个音节为名词性语素,第二个音节和第四个音节为谓词性语素。如:

从上面的例子中看到“人、鬼、眉、眼、牙、嘴、手、脚、身、力、天、地”这些词之间存在着聚合关系,都是名词性语素做主语,表示一种事物;“细、大、精、企、尖、利、腾、震、壮、强、乌、黑”这些词之间存在着聚合关系,都是谓词性语素做谓语,表示一种形态或状态。整个四音格词是以“主谓+主谓”的结构并列的。

第二种:第一个音节和第三个音节为谓词性语素,第二个音节和第四个音节为名词性语素。如:细气。

从上面的例子中看到“阴、细、乌、黑”“挨、抵、装、扮”这些音节存在着聚合关系,都是谓词性语素,前一组表示一种形态,后一组表示动作行为;“声、气、口、舍、灯、火、更、夜”这些词也存在着聚合关系,都是名词性语素,表示一种事物、对象。在(7)(8)(9)这三个例子中以“偏正+偏正”的结构并列,而在(10)(11)这两个例子中是以“动宾+动宾”的结构并列的。

第三种:四个语素都为名词性语素。如: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到每个语素都是名词性语素,整个四音格词的结构呈现“偏正+偏正”并列之态。

第四种:四个音节都为谓词性语素。如:

在玉林话四音格词中并列式结构是最容易理解的,因为其语素与语素之间有较明显的对应性,如“牙尖嘴利”中,“牙”和“嘴”相对,“尖”和“利”相对,“挨更抵夜”中“挨”和“抵”相对,“更”和“夜”相对。而且其数量也比较多,所以经常出现在玉林地区人民的交际场合中。

2. 主谓式结构

主谓式结构的四音格词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个成分的功能是提出主题,称为主语,可以由名词、名词性短语充当,在玉林话中充当主语的可以是第一个音节或前两个音节;后一个成分对主题加以论述,称为谓语,在玉林话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主谓式结构的成语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如:

在玉林话四音格词中主谓式结构也是一种比较有特色的成语,因其经常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委婉表达,再加上使用动物作为喻体,所以有了特别的意蕴,比如“盲鸭听雷”、“鸡共鸭讲”、“水过鸭背”就多次使用“鸭”这种动物,使听众得到不一样的听觉效果。

3. 动宾式结构

又称“述宾式”,是由动词与后面受动词支配的成分组合而成,受动词支配的成分是宾语,表示一种支配关系。在玉林话中动词由第一个音节或前两个音节充当,剩下的成分充当宾语。 如:

4. 补充式结构

补充式结构分为动补型和形补型,补充式结构的后一词根语素来补充、说明前一词根语素,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但玉林方言中也有一些没有“得”字标志的补充式的成语,从语义上看是补充式。这类成语也比较少, 如:

动宾式结构和补充式结构的四音格词用得比较少,这与玉林地区人民的用语习惯有关,不过这并不影响人们的交际,因为这两种结构成语数量上的缺陷使其他结构其他形式的成语得到更加充分地发展,在数量上弥补了这个不足,每种类型的四音格词都在玉林话词语系统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满足人们的交际需求。

5. 偏正式结构

偏正式结构是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结构成分之间有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动词、名词、形容词在它们之前起修饰作用,名词前的修饰成分是定语。如:

复合式结构的玉林话四音格词主要有以上五种结构类型,其多样性正表明了方言区的人们用词丰富的程度,这为我们了解玉林方言区人民的语用环境和审美情趣提供了依据。

(二)重叠式

1. 间隔重叠式

第一个音节和第三音节相同,词性也相同,而第二个音节和第四个音节的词性也相同或者相近,在玉林话中这是为了对称,使成语表达的整体意义更趋整体性,结构也更规整。这类成语玉林话中比较普遍, 如:

间隔重叠式四音格词中的第一种情况:

从上面的例子中看到第二个音节和第三个音节一般都是表示相近意思的语素,比如(32)的口和面,(35)的手和脚,(48)的肠和肚都是和身体有关的器官,(33)的大和细都是与形状大小有关的,(36)的三和四都是数字等。

间隔重叠式的第二种情况,第二个音节和第四个音节往往存在相关或者相对的意思,在玉林话中的这种四音格词一般是表示动作的反复或者动作发出后的结果。如:

间隔重叠式的第三种情况是以“冇B冇C”形式存在的,“冇”读[]“BC”可以单独用,可以是名词、动词,“冇”在玉林方言中是“不”的意思,说明说话者持一种否认的态度,比如:

可以说,大部分“冇A冇B”都可以换成“有A 有B”表示与“冇A冇B”相反的意思。

间隔重叠式的第三种情况,第二个字与第四个字相同,但这种词在玉林方言中非常少。如:

间隔重叠式的第四种情况,第一个字和第四个字相同,数量也很少。如:

ABAC形式的成语主要有以上三种类型,普通式的数量比较多,而后面两种类型数量上虽然少,但是比较灵活,只要有需要便会通过演变生产更多新词以适应交际需求。

2. 后置重叠式

后重叠式的四音格词多数是形容词性的,其中重叠部分一般为叠音后缀,常常在音节后面起音节的辅助作用,虚语素占大多数。这类四音格词多形容事物的性质,状态等。如:

这种形式的成语就比较少,该形式的成语增加了方言的音乐性,使玉林方言听起来更悦耳动听。

3. 完全重叠式

完全重叠式由双音节词以AABB的形式重叠而成,双音节词有名词性、谓词性的,其中的AB有单独使用的情况,也有不能单独使用的情况。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AB为双音节动词,这种重叠式也比较普遍,它表示动作的反复和持续,其中的AB可以单独存在,表示短时的动作。如:

第二类为并列型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式,即A、B是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素,AB是并列结构的形容词,AABB是由AB重叠而成的。重叠后的意思还是重叠之前的意思,只是加强了语气。AB能够单独使用。如:

以上这两种类型,可以做归入普通话成语的尝试,因为这些方言成语从形式上看趋向于普通话成语,比较符合标准,如果归入普通话词汇系统,不仅增加了成语系统的多样性,而且也体现了普通话词汇系统的容纳性。但是这又会涉及一个读音的问题,用普通话读音呢,还是按照方言的读音来读呢?如果按照普通话读音,那么就会忽略了方言读音的独特性,如果按照方言的读音,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会不会变得庞杂。这值得商榷的,而且也需要一个从方言成语转化为普通话成语的一个接纳的过程,而这个过程肯定是漫长的,同时也会涉及语言系统平衡性、多样性发展的问题。

第三类AB是主谓结构的形容词,AABB是由AB重叠而成的。AB能够单独使用。如:

第四类为动补型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式,即“AB”是动补结构的形容词,AABB是由AB重叠而成的。AB能够单独使用。如:

第五类为单纯型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式,即AB是单纯词,AABB是由AB重叠而成的。AB能够单独使用,如:

第六类是“AA+BB”式,即AABB形容词不是由AB重叠而成的,而是由“AA+BB”组合而成的,AB不能够单独使用。如:

完全重叠式的四音格词,主要是由AB重叠而来,属于词形扩大的运用,在属性上更趋向双音节形容词。但因其是四字格,而且地域特色较浓郁,所以本文把它归入进行研究。后两种形式的成语数量较少,但也不能忽略其存在的价值。

二 玉林话四音格词的语音特征

玉林话的四音格词中,除了在叠词中具有语音上的和谐外,在一些复合式的四音格词中的语音上也有一些特点。

(一)声母和谐

1. 第一个音节和第三个音节双声。例如:

2. 第二个音节和第三个音节双声。例如:

3. 前两个音节或前三个音节谐声。例如:

(二) 韵母和谐

1. 第一个音节和第二个音节叠韵。例如:

2. 第二个音节和第四个音节叠韵。例如:

3. 第一个音节和第四个音节叠韵。例如:

(三)声调和谐

1. 第一个音节和第二个音节的声调相同。例如:

2. 第三个音节和第四个音节的声调相同。例如:

3. 第一个音节、第二个音节、第四个音节的声调相同。例如:

4. 第二个音节和第三个音节的声调相同。例如:

以上从三个大方面论述了玉林话四音格词的语音特点,可以说这是没有穷尽的,仍需要我们不断地发掘语料不断探究语音和谐现象及其背后的动因。

三 玉林话四音格词的修辞特色

玉林话四音格词除了在构词方式和语音上具有一些特点外,在修辞上也有一些体现地方文化的特色。

1.玉林话四音格词数量多,应用广泛,在修辞特色上最显著的是形象鲜明,生动活泼,这主要是由于玉林话四音格词善于采用群众熟悉的素材构词。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上面这几个四音格词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都采用玉林地区常见的动物作为构词素材,蛇、鼠、鱼、鸭、鳝、鸡等是玉林地区常见的家禽和动物,把人或事情和动物的外形、性格相关联,引发人们的无限联想。

有些四音格词用了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也增加了表达的鲜明性和生动性。如:顶心顶肺:言行刺激人很深,太厉害,用“顶”这个动词,效果也明显。眯埋双眼:指闭上眼睛。“眯埋”是动词即完全闭上的意思,形容眼睛不舒服。戳眼戳鼻:表示很碍眼,“戳”字常指用尖利的东西对对象发力,戳到眼睛和鼻子令人不舒服。手腾脚震:手脚发抖,惊慌失措。引头欲样“引”和“欲”在玉林话中是动词,说明引起别人跟风的坏德性。

2. 玉林话四音格词修辞上的另一个特色是运用修辞手法的多样性。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借代等。

在上面所举的与动物有关的四音格词就说明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在夸张手法的使用上,如身水身汗:满身都是水和汗,形容累到极点。火烧屋脊火烧眼眉],火快烧到屋顶、火烧到眉毛了,说明事情紧急。水响有份说明只要有水的响声都要去凑凑热闹,常用来说明小孩子学习或者做其他事情没有耐心。借代的修辞手法的使用上,如牙尖嘴利[]:嘴巴厉害,说话尖刻不饶人。借牙齿尖和嘴巴利索的形象来说明人的性格特点。一字咁浅[]用来说明事情道理简单,像“一”这个字一样,经常借来讽刺学习不好或者知识匮乏的人,用“一”这个简单的汉字指代简单的道理和事情。

以上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论述了玉林话四音格词的修辞特色,可以说从广度和深度上来讲都是不够的。从中可以发现在我国复杂的方言中存在丰富的修辞现象,这也值得我们做更深入的研究。

四 结语

本文对玉林话四音格词的探析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来讲都是不够的,在玉林话四音格词中仍有一些值得我们继续探讨的问题,比如这些四音格词的在表达语义方面有什么特点,又反映了什么文化内涵等等。正如马林诺夫所认为的:“语言是文化整体的一部分,但它并不是一个工具的体系,而是一套发音的风俗及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当人们用语言记录世间事物时,它实质上同时也传递出人们对该事物的认识方式和价值观念。四音格词是汉藏语的一块宝藏,从这个侧面来了解使用该语言人群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也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1]张莉.晋西北方言四字格成语探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08.

[2]刘劲荣. 拉祜语的四音格词[J].民族语文,2006(03).

[3]刘劲荣. 拉祜语的四音格词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9年.

[4]孙艳.汉藏语四音格词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5.

[5]靳雨.忻州方言四字组俗语的构成方式和修辞方法[J].语言研究,1986(01).

[6]戴庆厦,孙艳.四音格词在汉藏语研究中的价值[J].汉语学习,2003(06).

[7]吴开斌.香港话词典:第二版[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7年.

[8]欧阳觉亚,周无忌,饶秉才.广州话俗语词典[M].广州: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刘贵阳]

The Study of Tetra-syllabic words of Yulin Dialect

ZHOU Yue

(The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0, China)

The tetra-syllabic words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Sino-Tibetan language, this paper do some analysis on the structure of Yulin dialect’s Tetra-syllabic words, the phonetic features, rhetoric characteristics, and to explore its deep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antonese dialect four syllable words and four syllable word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Yulin dialect; tetra-syllabic words; phonetic features; rhetorical features

H07

A

1008-9128(2016)01-0085-06

10.13963/j.cnki.hhuxb.2016.01.023

2015-04-26

周月(1987-),女,广西玉林人,硕士生,研究方向:语言学、方言学。

猜你喜欢
玉林语素音节
王玉林作品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拼拼 读读 写写
语素的判定、分类及语法单位关系研究述评
邱玉林艺术作品欣赏
因果复合词
Unit 6 Travelling around Asia Listening and speaking
藏文音节字的频次统计
瞻云寄兴